..续本文上一页就可以的),过几天用不下去,算了。这纯粹是一种妄想!妄想,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怎么能够持久?
3.听闻与修行
【闻法目的】要对我们的心进行非常深入、细微、系统、全面的剖析,我们才会知道:我们的心有哪些好的方面,有哪些不足的方面,有哪些问题……这才是我们闻法、学习经论的主要目的。
【重在实践】我们听经、闻法,本身就是在修行,就是在用功,是真正意义上面的用功,而不是仅仅听一些道理。听了道理若不与心结合起来,绝对有问题,绝对只是一套理论。
【喻】上解剖学,能够把躯体的各部位与自身对应起来。上电脑课,(书上的)各个零部件要(与机器)对应起来,一定要对应,如果不对应,很久都学不下去。
(四)或名为识,了别义故。
(五)或名为意,等无间故。
什么叫等无间呢?就是前面的灭了,后面的生起,中间没有间隔。
(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识。斯皆心分也。
这些都是心的一部分。八识各有作用,但都是心的一部分。
甲二、学习方法
我们学佛法、唯识、法相,很多人觉得麻烦,记不住。
法是法相,而不是学习一百个名词,如果把所有的名词定义都记住了,却不能通达无我,那么你记得越多越烦恼。
【分类演绎】要汇归到无我,汇归到空性,再多的相本性都一样,再多也不怕,可以给它分类。
【喻】百货公司有几千几万种商品,但只要能够分门别类,找起来就很简单,一目了然。
【以喻说明】商品是色法,色法需要分类,心法也需要分类,否则认识不清楚。
【经验导行】但要分类也不容易,需要经验。如百货公司,这么多东西给你分,肯定发愁,但经理一看就知道。它都必须要经过学习,没学过是分不了的。我们基金会分衣服,大家都很头疼,这么简单都分不了,原因就是不懂得分类学。
【心的演绎】任何一个法,归纳和演绎,世间法将之运用到物上,佛法将之运用到心上。
甲三、结合现实破邪显正
乙一、不依佛法盲目修行
我们长期不能解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构筑了自己的一套名言体系,既不同于世间的名言体系,也不同于佛法的名言体系。
【现行误区】我们学习佛法,对世间的一切都不上心、不用心了,世间上面的名言、名相已经坏了,至少坏一半,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可有可无,学佛法不在乎这个东西了。但是,又不懂得佛法的名言体系,不知道佛法是如何安立的,以为否定了外在,内心就能得到肯定。
【清醒认识】但是,否定外在,并不等于正确的就能建立起来。必须通过佛法来建立,而不是凭自己的热情就能建立起来的。先要学习佛法,没学过绝对建立不起来。
乙二、不依智慧乱用法类
【佛法妙用】佛说法,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完全、彻底、究竟解脱。如果心不能解脱,就是有束缚、不自在,被捆住了。佛法让我们觉悟:心的束缚把它去掉,心的局限让它突破,心的痴暗让它光明。
佛法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套方法,让我们突破内心的局限,照亮内心的光明,让我们的内心从死气沉沉到死灰复燃。
不仅有方法,还有标准,内心的境界是有标准的。
当下如何用功?转心,转识成智。
【转识成智】要以智慧去观察,而不是以分别心去观察。
◇分别心和妄想去了解、认识外境、外物,答案是错误的。
◇智慧是觉悟,是透彻的观照。
【喻】身体有问题,用心电图、X光机透视一下,就能找到问题。
【自利利他】佛法是自我透视,能够知道自己内心的状态和境界。如果能掌握佛法,就能给很多人透视。好比医生掌握了仪器,就可以给很多人透视。
【师父提醒】但如果不精通,就会出大问题,如(医生)用测心脏的仪器去测胃,就是乱用,折腾一番,没有病都被折腾得有病,至少是破财了。佛法亦如此,乱用法类(就会出问题)。
【心理解剖】学佛好比心理解剖,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
【内外分别】佛法如何看待外在世界?如何看待我们的内心世界?这两个方法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对待内在世界的方法来对待外在的世界,也不能以对待外在的世界的方法来对待我们内心的世界。
【四悉檀】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对治内心世界用对治悉檀,对应外在世界用世界悉檀。
【外在标准】世界悉檀即世间公共标准,你必须要遵守世间公共标准,否则肯定不成就。
【喻1】直播,有一个公共标准,怎么做才好,我们只有掌握了、熟悉了、应用了这种公共标准,我们才能做成功。若哪里还有问题、哪里还有不熟,就说明我们对于这些标准的掌握还不熟练。
【喻2】开车,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内心标准】内心标准(与外在标准)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一套标准,佛法有佛法的非常严整的一套标准。有人以无标准为标准,乱七八糟。
(【结论】我们必须用佛法的标准来看待外在及自己的内心世界。)
乙三、不学无术妄灭烦恼
我们找到了问题,还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社会要解决问题,用科学;修行要解决问题,用佛法。
只有掌握了高科技,你才能运用它;佛法也是如此,你不掌握怎么应用呢?
当我们起烦恼时,光拿一本藏经、抱一尊佛像是不能去烦恼的;正如只拿着一本科技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师父强调】必须要熟练掌握、融会贯通(才有用)。
【喻】炒菜,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不能放在一起,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放在一起会变质,这里面都有科学的道理,不掌握、不了解,炒出来的菜就不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乙四、内心矛盾处处对立
【错误现行】我们常常到处都是矛盾:人与人矛盾、事与事矛盾、自己与自己也矛盾——是要看书呢还是劳动?是个人用功还是集体共修?等等,总之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是矛盾。
矛盾都是一种烦恼。
怎么办呢?怎么认识这些问题呢?
【“矛盾”新解】矛、盾。左手持矛,右手持盾,左手之矛与右手之盾互相矛盾。如果你认为左手的矛具有发展性、进攻性,右手的盾具有保护性,(都可以作为自力或利他的武器),那就不矛盾了。如果你老认为矛就只能进攻别人,是利他,盾就只能保护自己,是自利,自利和利他就难以统一。老是觉得到底是自利还是利他,本身就是不会用矛、不会用盾的标志。
【引申】就是不能很好地认识什么是自利、什么是利他,把自利与利他对立起来,把动与静对立起来,把读书跟修行对立起来。实际上都是我们内心互相矛盾,不能超越、解脱的表现。
(实际上)哪里有矛盾?矛、盾都是一种工具,一种武器,就看人怎么来用它。
乙五、不识无我难以超越
【错误现行…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