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在显的基础上去修各种法门
■ 修文殊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并要修好观想
■ 师都要对弟子担负责任,收弟子不能收钱,更不能收了钱不负责任
清定上师说:何师为我师,何佛为我佛,无一定标准。以文殊为本尊。本尊即是我的世尊,本人的世尊。文殊菩萨担负弟子们责任,未发心者令发心,已发心者令安住修行,有魔障者即除魔障,最后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众生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因缘也不相同,
所以“何师为我师”无一定标准
“何师为我师,何佛为我佛,无一定标准。以文殊为本尊。本尊即是我的世尊,本人的世尊。文殊菩萨担负弟子们责任,未发心者令发心,已发心者令安住修行,有魔障者即除魔障,最后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话也是清定上师讲解时,我做的笔记。为什么说“何师为我师”无一定标准?因为众生不是固定生活在一个地方,他是在六道里轮回。而且还有各个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琉璃世界有药师佛,娑婆世界有释迦佛,还有菩萨在六道里度众生,你跟哪一位佛菩萨有缘,你就会在哪一位佛菩萨那里得度,你就以他为师。你修文殊法,就以文殊菩萨为师,文殊菩萨为本尊;你修观世音菩萨法,就以观世音菩萨为师,以观世音菩萨为本尊。
显密二教,都主张根据理论去实践,
密要在显的基础上去修各种法门
佛法分显密二教,都主张要根据理论去实践。密教在显教基础上,又有各种修行的法门,讲到修行,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师。佛法里修智慧,有智慧法门,修悲心有慈悲法门,还有修忏悔的法门,修忏悔一般都是修普贤菩萨的法。而且菩萨还有化身,比如绿度母、白度母就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大威德怖畏金刚是文殊菩萨化身,菩萨化身还不少呢,所以要看当时的因缘。
修文殊法以文殊菩萨为本尊,并要修好观想
“以文殊为本尊,本尊即是我的世尊”。显密二教都是释迦佛说的,所以我们是以释迦佛为本师。显教基础打好了,那时就可以专修一个法门,你修哪位本尊的法都可以。今天讲的文殊修法就是以文殊菩萨为本尊,同时也要修好对文殊菩萨的观想。我年轻时就听说,修念佛法门也要把阿弥陀佛观起来,称观想念佛。这样修容易对佛菩萨产生亲切感、恭敬心,也容易专心。
师都要对弟子担负责任,收弟子不能收钱,
更不能收了钱不负责任
“文殊菩萨担负弟子们责任”。师都要对弟子们担负责任。老师非但要给学生教育,使他功课好,不懂的要给他辅导,有问题要给他解答,还要把学生的品德培养好。如果老师不负责任,肯定这个学校学风不好,培养的学生也不行,到后来学校也不像学校,老师也不像老师,学生也不像学生。古人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看看今天佛门里的师呢,不客气的说,不负责任的很多,收了弟子,也没有想过:我应该去教导他,我应该给他说法,该让他先学哪一部法。收了就不闻不问了。说起来社会上的学校收学费,老师拿工资,因为钱的力量,不得不负责;佛门很崇高,不收学费,师也不拿工资,更应负责任。而现在佛门收弟子也收钱了,收了钱还不负责任,也不知道收的是啥钱?如果说是学费,却又不上课。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8-2)(总第88)
◎ 傅味琴 讲于 2002.3.9
师父送徒弟来学法,真是稀有难得,
极好极好,师要关心弟子的智慧增长
提要:
■ 难道没钱就不能皈依了
■ 收了徒弟不教育,居士供养培福,却听不到几句法语
■ 师父送徒弟来学法,真是稀有难得,极好极好,师要关心弟子的智慧增长
■ 有善根的孩子投生到佛弟子家,父母要引导他学佛法,忙于请客打牌、
看电视,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 孩子从小拜佛,长大后却变得吃喝玩乐,那不是败坏了他的善根?
■ 为孩子做生日去杀生,孩子伤心大哭,长了个瘤走了
难道没钱就不能皈依了
要大家皈依三宝,说得对,这没错,皈依三宝还要付钱吗?佛涅槃以戒为师,我们都应该受戒,没错,受戒还要收费吗?那么没钱的人,连皈依也皈依不了,佛门的菩提心慈悲心体现在什么地方?释迦佛有没有讲钱?
收了徒弟不教育,居士供养培福,
却听不到几句法语
社会上讲了钱还负责任。有人说“我进佛门三年了,经常去恭敬供养,就是学不到法。”还有的人皈依了好几位师父,却没有一位师父给他学法。十年动乱以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出家人又回到庙里来,还收了徒弟,可是没给徒弟什么教育。领导就说:收了徒弟要教育,你不教育好,徒弟在外面干坏事,要影响你师父的声誉啊。尤其是对作居士的皈依弟子,当师的可没有教育他的念头,想的就是:你们居士只要来供养培福。寺院能够修建起来,有的还修得富丽堂皇,这些钱都是居士供养的。有的居士对师父非常恭敬,可是师父就没有想给他学点法的心。有人告诉我,有的师父一见面开口就是:“你最近生意做得很好吧?”从来也没有对居士讲几句法语。
师父送徒弟来学法,真是稀有难得,
极好极好,师要关心弟子的智慧增长
你们原在小庙里的出家同学,也包括住在寺庙里的居士,尤其是年轻人,你们师父能够送你们来学法,这位师父真是稀有难得,极好极好啊。当师的就必须要对弟子的善根负责任,要关心弟子的智慧增长,尤其是咱们这个法流,弟子学什么法,都要师给他安排好,要有步骤,还要有各种善巧方便,使他将来能有成就,“悉地安排”就这个意思。悉地就是成就。他将来的成就要靠你,师收了徒弟不负责任,浪费他的时光,败坏他的善根,这个罪过可大了。
有善根的孩子投生到佛弟子家,父母要引导他学佛法,
忙于请客打牌、看电视,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也好比在家的居士,生了孩子,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投生到你家来?因为他有善根,他要找一个信佛的父母,所以投生到你家呀。结果你不引导他,他这个善根不是被你败坏了吗?很多父母怕孩子学了佛法,会影响他功课。哪会影响呢?我几个孩子,我讲法他们都自发的来听,我也没有规定他们什么,他们总是自觉地先念经,再吃早饭,再背书包上学。你家里开电视、请客、打牌,那样孩子就不安心做功课了,他也要看电视、打牌,这才会影响他学习,而且孩子还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孩子从小拜佛,长大后却变得吃喝玩乐,
那不是败坏了他的善根?
有些信佛家庭里的孩子,小时候看见佛像就会拜,有的孩子从小不喜欢吃荤,这都是善根啊。父母也很得意,“我们家孩子可有善根啦,看见佛菩萨就拜。”可是从不教导,慢慢他长大全变掉了,变得吃喝玩乐,连佛都不信了,那不是败坏他的善根嘛。
为孩子做生日去杀生,
孩子伤心大哭,长了个瘤走了
前一个时期,我听说有一家居士生了一个儿子,非常聪明,结果父母有钱,要请客给他做生日。那天全是杀活的,这个孩子一到就哭。后来孩子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就死了。大人这么搞,善根很厚的孩子看不惯啊,为了我杀死了那么多生命,他走了,投到别人家去了。所以孩子有善根,投生到信佛的家庭来,如果你不以佛法去教育他,那他何必投生到你家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8-3)(总第89)
◎ 傅味琴 讲于 2002.3.9
未发心者令发心,文殊十大愿,
愿愿劝众生令发菩提之心
提要:
■ 佛教家庭要有佛教思想,要保护家庭免受外道的影响
■ 未发心者令发心,文殊十大愿,愿愿劝众生令发菩提之心
■ 菩萨的责任就是度众生,众生在梦里,骂你打你何必生气
■ 正义感还得讲点智慧,当事人愿意接受,又何必你多管闲事
■ 只要你发菩提心,你诽谤我,我还是喜欢你
■ 对未发心者要抓住机缘令其发心,已发心者要经常为他说法,令他安住
菩提心中
佛教家庭要有佛教思想,
要保护家庭免受外道的影响
我三个孩子全信佛,咱们是信佛的家庭,非但我们思想是佛教思想,生活也跟社会上不同,我们有共同信仰、有共同语言。我对整个家庭都负起保护他们不受外道的影响的责任。
未发心者令发心,文殊十大愿,
愿愿劝众生令发菩提之心
文殊菩萨对“未发心者令发心,已发心者令安住修行”,安住就是不要退,还没有发菩提心的,令发菩提之心。文殊十大愿,愿愿都劝众生发菩提心,目的就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文殊十大愿,你们细细地看看就会很受感动。里面有说:不管你恭敬我不恭敬我,喜欢我不喜欢我,诽谤我不诽谤我,我都跟你有缘,有了缘以后,我劝你发菩提心。
菩萨的责任就是度众生,
众生在梦里,骂你打你何必生气
这就是菩萨的责任,菩萨的责任就是度众生,如果你对众生没有菩提心,你这个“菩萨”不负责任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众生,好的坏的,各种烦恼的,乃至于用烦恼来对付你的,他们都有佛性。又不是他自己愿意干坏事,是烦恼在指挥他啊,即使起烦恼了,他的佛性并没有死亡,你何必生气?因为你是发菩提心的人啊。
打个比方供大家笑笑,我晚上做梦,有时候手会动的,假如我做梦的时候,手一动,刚好打在老婆身上,她绝不会跟我怄气:“你做梦就做梦,打我干什么?”众生对你不好,他在梦里啊,你生什么气?他醒过了,他自己也会后悔呀。所以我们学文殊菩萨,是有具体内容的,十大愿就是具体内容。
只要你发菩提心,你诽谤我,我还是喜欢你
以前我曾受到诬蔑诽谤,可能有三十多年了,有些传到年轻人耳朵里,其实这些年轻人也不知道我是年轻人还是老头子,是男的还是女的,也跟着背后说我闲话。可是从不记恨,只要你能发菩提心,我就欢喜你。
正义感还得讲点智慧,
当事人愿意接受,又何必你多管闲事
还有一种情况,有正义感的人,有的事情看不惯他就要说话。我年轻时候也是那样,有次我走路,看到商店里服务员在跟顾客吵架,我在旁边听了一会,我就说话了:“你刚才说过这两句话,现在你把这两句话吃进去了。”
正义感还得讲点智慧,别用错了地方,假如当事人已经不计较了,你就别开口了。例如有的家庭里,女的回家心情不好,说话粗声粗气,乃至于冒火,邻居就来管闲事了,“你这样不对。”这个丈夫却说:“你不了解情况,她今天在领导那里受了委屈,肚里有气,我是他老公,当然要让她出出气,她就不会生病了嘛。有时候我在外面受了点气,回家也起烦恼,她也不计较。”
对未发心者要抓住机缘令其发心
有很多的机会,很多的因缘,不要错过了,要抓住这些机会令众生发菩提心。昨天苍南来了五、六个居士想听法,其中有几个男居士。这儿是女众部,本来男居士不能进来的,“令发菩提之心”嘛,也得开一开,我就同意了。我昨天讲的时间还特别长,为了多讲一点给他们听。讲完法我陪他们去看看小佛堂。在小佛堂里他们又提问题,我又给他们解答。按照我的生活规律,下课后吃一点晚饭就睡觉了,因为讲课很辛苦。为什么肯这么做啊?要抓住这个缘令发菩提之心嘛。
回寮房的路上,我上一下厕所,在教务部门口又碰到他们,又跟我提问题,我又给他们解答。要不是有人劝导的话,我还会讲下去,但是我已经感觉讲不动了,声音只剩了一点点,发音都感觉到有点困难。所以对有缘的众生不要忘记:令发菩提之心。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80~8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