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不修禅定,开发不了根本智,你不学法,得不到后得智,一直没有上进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7-6)(总第85)
◎ 傅味琴 讲于 2002.3.8
不懂佛法的人抓一句,
仍然是不懂佛法的一句
提要:
■ 要广修以后,才能越修越略,一字也能摄全部教法,你不懂仍然是小学
一年级
■ 不懂佛法的人抓一句,仍然是不懂佛法的一句
■ 说一念即能成佛的人,自己怎么还没成佛
■ 心不大的人像小猫,傲慢的人不知次第,懂法的人才知道“圆顿不离次第”
■ 皈依后要深入经藏,最后的归宿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要广修以后,才能越修越略,一字也能摄全部教法,
你不懂仍然是小学一年级
什么叫做越修越略?这是广修以后,慢慢紧缩起来的略,这个略可不是简单,它包含着广的。比如六百卷《大般若经》,你什么事情也不干,光是唸就要唸三个月。在六百卷的基础上,再缩成一本《金刚经》,但是《金刚经》里完全具足了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意义。你还可以缩成《心经》,还可以缩,缩到后来,“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懂的人一听到这句,《心经》所有的法义全想得起来,要这样才起作用啊。能不能再缩?你只要全部法义都懂了,可以缩成一个字:去,全部的法义全在里边了,什么都去光,什么都空光。懂了就简单了。对广大的法义都懂了,然后再简单,你这个简单就法法具足。你不懂,仍然是一年级。
不懂佛法的人抓一句,仍然是不懂佛法的一句
咱们佛协文教部,三年前的成立大会上,佛教协会的法师来讲话:“希望大家好好地学习,要学习正法,要学习戒定慧。不要听外面说的“只要一句就行了”。只要一句,那是地上菩萨修的。”因为登地菩萨,他学的法很广啊。也就是说要在广大学习佛法的基础上,慢慢地收,那么越收越简单。这是释迦佛的教导,我们既然是佛弟子就不要离开释迦佛的教导。
最后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最高的境界,也用不着一句,一念就成佛。这个一念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说一念即能成佛的人,自己怎么还没成佛
我年轻时,有个有点名气的居士对我说:“听说你很用功,你何必这么辛苦?你知道不知道,一念就可以成佛?”我年轻时看的经书不多,这是头一次听到,我说:“你还是让我这么样辛苦吧,我看我现在不是一念成佛的水平,我是主张精进学习的。”他看我不接受就走了。我忽然想起来,既然成佛那么简单,他刚才起了好几个念头了,怎么没成佛?
心不大的人像小猫,傲慢的人不知次第,
懂法的人才知道“圆顿不离次第”
现在的佛弟子两种极端,一种人心不大,不像狮子,也不像白象,简单像一只小猫,把自己看成没用,老是原地踏步,叫他多学一点,他就怕;还有一种人呢,极其傲慢,以为自己看的经书多,学得多,一念就能成佛。我不是反对一念成佛,据说一念成佛也是佛讲的,但是应该要理解如来的真实义。圆顿离不开次第的,现在上楼最快就是乘电梯,走楼梯要一层层上去,电梯“呼”就上去了,这好比是圆顿。其实电梯也是一层层上去的,只不过它速度快呀,哪有离开次第的?我再讲个现实的例子。你走进办公室,看见一个人在敲墙壁,他樃头一敲,墙就倒了。你就说,“墙壁只要敲一下就倒了。”你怎么一下敲不倒?因为你没有进办公室前,他已经敲了九十九下,等你进来时,那是他第一百下,这才倒下来。所以一念成佛的圆顿,离不开前面一步步修行的次第。
皈依后要深入经藏,
最后的归宿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修行头上有起点,后乃归宿”,修行就是闻思修,首先要闻,听了法,你发了欢喜心,对佛教有了信心,那么具体行动就要跟佛学了。所以修行的起点就是皈依,你首先要皈依三宝,成为一个佛弟子。归宿在哪里?归宿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第二法”,除了无上正等正觉以外,没有第二个法能跟它并列,万法归一。归到哪里?就归到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7-7)(总第86)
◎ 傅味琴 讲于 2002.3.8
到彼岸并非成佛的全过程,
要修菩萨道才能成佛
提要:
■ 到彼岸并非成佛的全过程,要修菩萨道才能成佛
■ 外道偷了佛法里的一句半语,以为就能成就了,佛门可不能这么搞
■ 所有数字都没有了,连二也没有了,那么一也不存在了
■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就进入了空,还要把这个“空”也空掉,才是
彻底空
■ 平等从空来,放下一切执着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最后成就的境界,不等于一个凡夫现在就可以把法舍掉
■ 如今说放下的人并不懂得该放下什么,好比没有毕业就放下书本
■ 今天还是个修行人,要空掉的是烦恼执着,要放下的是恶业
到彼岸并非成佛的全过程,
要修菩萨道才能成佛
佛讲的四十九年的法都是引导你进入佛之知见,引导你进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是绝对的真理,如果还有另外一个法,能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列,那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变了相对。两个归宿你到底归到哪里?证阿罗汉果到彼岸,也不过是成佛前的一个过程,不是全过程,你还要修菩萨道,才能成佛。
外道偷了佛法里的一句半语,以为就能成就了,佛门可不能这么搞
从前我常听到这句话: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很多外道都盗取佛教里的名词,比如邪教*轮,偷了佛教里“*轮”这个名词。解放初期有个外道叫“一贯道”,也说万法归一,这也是从佛法里偷去的。他不懂佛法,偷了一句半语,以为这么搞就能成就了。佛门可不能这么搞。
所有数字都没有了,
连二也没有了,那么一也不存在了
万法归一,都归到最后的归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归到哪里去?能解答吗?你们天天唸《金刚经》,看样子你们对《金刚经》不懂的了。世间上的一切语言文字全都是相对的,有白就有黑,有黑就有白,数字也是相对的,因为有二才有一。二从哪里来?因为有一,两个一加起来就叫二。所有数字都没有了,十也没有了,九也没有了,八,七……,连二都没有了,归进来了,那么一也不存在了。
再启发你们一下,天空是一个天空还是两个天空啊?(下答:一个。)咱们总是说天空,从来也没有说:我看到了“一个天空”。既然没有两个天空,只有一个天空,这个一也不存在了,就是“天空”!你想想看还有一吗?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就进入了空,
还要把这个“空”也空掉,才是彻底空
禅宗说“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一百尺的竹竿,你已经上到顶上了,你还要再上去一层,因为你站在百尺竿头上,还没有成就啊,更上一层就是叫你离开竹竿,进入空里。所以《金刚经》里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说: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就是要你空光。《文殊法》里空得更彻底,有二十空。内空空六根,外空空六尘,内外空空十八界,内外都空了,还要修空空,把你原来的空的观念也要空掉,这第二个空就是空掉第一个空的观念。
平等从空来,
放下一切执着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果有人说:“我证到阿罗汉果了。”如来不会赞叹你的,实际上你也没有证到阿罗汉果。你要明白实无阿罗汉果可证,也没有佛可成,什么都空光,什么都放下,一切都平等了,你才是彻底。平等就是从空来,宇宙的空最平等。当你心绝对平等,心里的一切挂碍、执着全部放下,连你学到的法上的智慧也不执着了,那个时候你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最后成就的境界,
不等于一个凡夫现在就可以把法舍掉
这是最后的境界啊,不是现在。如果说“我现在什么都要空光,那么佛法也不用听了”,那又不对了。现在我们再把空的道理说说全面,你空是空掉有,你现在什么也没有,怎么空法?一个人满口袋的钱,看见要饭的,给这个人一点,给那个人一点,把自己已经有的布施掉,口袋里也空掉了。假如你是个穷光蛋,自己还要向人家要饭吃了,你空什么呀?
如今说放下的人并不懂得该放下什么,
好比没有毕业就放下书本
很长年代以来,佛门流行一句话,“你要放下放下。”有的人误解这句话:既然要放下,何必拿?既然连法都要舍掉,何必学?那就是邪知邪见了。你有了才能放下呀。比如我现在口渴,喝了水我就不渴了,假如我喝完水还拿着杯子讲法,过了五分钟手还举着,乃至于举了半个小时,你们就要提醒我,“放下放下,拿着多吃力啊。”这就对了。假如我刚刚拿起杯子,你说“放下放下”,可是没解决渴啊,我又拿起来了,你又说“放下放下”。其实这个说“放下”的人,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放下。要你成就了,才能够放下一切法,你没有成就,你怎么好放下呢?好比说大学毕业了,你过去念的书才能放下,没有毕业你就放下,你怎么当学生呢?
今天还是个修行人,
要空掉的是烦恼执着,要放下的是恶业
我怕说得高,听的人要误解,所以最后还是从高上回过来。咱们说咱们今天的话,我们还没有成就,佛法要好好地学。如果说空,说放下,按咱们现在的水平、现在的情况,是指的空掉烦恼、空掉执着、放下恶业、不要造恶。是指这个。
今天这一段讲完了,现在下课。(2002.3.8)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8-1)(总第87)
◎ 傅味琴 讲于 2002.3.9
修文殊法要以文殊菩萨为师,
师都要对弟子担负责任
提要:
■ 众生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因缘也不相同,所以“何师为我师”无一定标准
■ 显密二教,都主张根据理论去实践,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80~8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