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己架空,也把菩萨架空了
大家想想,菩萨到底是活着的还是死了的?菩萨能不能来教育我们?能不能来帮助我们,能不能来度我们?菩萨是活人,可不是鬼。鬼能度人吗?我看不可能,因为人听不懂鬼话,而且大家看见鬼要逃走的。所以大家思想要端正,不要把佛教看得神乎其神,玄虚缥缈,充满着神秘感。菩萨也不是神,也不是鬼,恰恰是人。所以我一直说,佛法是现实主义,咱们要走现实主义的道路,否则的话,非但把自己架空了,把菩萨也架空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3-4)(总第68)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
菩萨以种种方法来去掉我们有漏的身口意,
因为这是流转生死的因
提要:
■ 菩萨是人,人不全是菩萨,否则菩萨就无众生可度了
■ 菩萨在人间,可是你找不到,抓不着
■ 不必去找菩萨这个人,只要去找清净的身口意,这就是菩萨的无漏身口意业
■ 菩萨以种种方法来去掉我们有漏的身口意,因为这是流转生死的因
菩萨是人,人不全是菩萨,否则菩萨就无众生可度了
菩萨在人间,菩萨就是人。假如碰到有一个人说“我就是菩萨。”你问他,“你是不是人?”他说“我是人。”你还是人呀,怎么叫菩萨呢?如果人就是菩萨,那么你是人你是菩萨,他是人他也是菩萨,我是人我也是菩萨,……,大家都是人都是菩萨,菩萨没有众生可度了,因为众生都没了。除非他说“我不是人”,我看没有一个人会这么说,即使他这么说,“我不是人,是菩萨”,那么他是假菩萨,因为刚才说过了,菩萨是人嘛,这么样来一个辩证,他自己就糊涂起来了,“我到底是人还是菩萨?”你既然不懂,你怎么可以说你是菩萨?
菩萨在人间,可是你找不到,抓不着
假如,人不能算菩萨,菩萨又偏偏在人间,那么叫我哪儿去找菩萨。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你也抓不住他。举一件我年轻时听到的事情,有人朝普陀山,口很干,心里起个念头,“如果有什么果子解解渴多好啊。”刚起这个念头,树林里就走出来一个农村妇女,手臂上提了一只篮子,里边装的梅子又大又好,这个人就吃了。后来回到他住的寺院里说起这件事,寺院里的出家人说,“哪有这么大的梅子?”而且那个季节根本就没有梅子。这个人就醒悟了,“哎呀,我碰到观世音菩萨了。”你能碰到,可是你抓不住他,他给了你,一转身进了树林里他就不见了。
不必去找菩萨这个人,只要去找清净的身口意,
这就是菩萨的无漏身口意业
所以我们要找的菩萨就在人间,确实也能度我们出苦海,也能教育我们,给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怎么找得到呢?说“菩萨在人间,找到了一个又说是人,找来找去都是人不是菩萨,有什么办法找啊?”告诉大家,菩萨在人间,人不是菩萨,怎么找?你在他身口意上去找,如果他身口意是清净的,没有烦恼,或者他虽然有烦恼,但他修得很好,因为一个菩萨的修行也不见得个个圆满,如果菩萨修行圆满了,那就成佛了。所以清净的身口意,就是菩萨的身口意业,你用不着去找这个人,你只要去找清净的身口意业就行了。即使他确实是人,你称他菩萨,他不承认,可是他的身口意业就是菩萨的业,这才是真正的菩萨。
菩萨以种种方法来去掉我们有漏的身口意,
因为这是流转生死的因
今天咱们求菩萨来教育我们,来帮助我们,来度我们,就是希望菩萨以他的身口意来给我们作加持,给我们作榜样,给我们作教育。通过这种方法来去掉我们肮脏的有漏的身口意,因为这是众生流转生死的因。
今天,从有漏无漏,说到有漏身口意、无漏身口意,又说到有漏身口意业、无漏身口意业。明天再把能海上师的这一段话从头到底给你们具体讲解。今天就到这里。
(2002.3.1)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4-1)(总第69)
◎ 傅味琴 讲于 2002.3.2
佛弟子不修行,浮面的种子不生根
提要:
■ 皈依学法都要有崇敬心,否则难起作用
■ 佛弟子不修行,浮面的种子不扎根
■ 学佛法也要自己素质好
■ 但凭爱好不解法义,三头六臂乱说一通
■ 次序颠倒、名相搞错,是对法无有恭敬心
能海上师说:“皈依为崇敬供养义,以我有漏身口意业奉献本尊,本尊
即以无漏身口意业加持于我,尔时即与本尊清净之体合而为一。”
皈依学法都要有崇敬心,否则难起作用
昨天我们讲了有漏身口意业和无漏身口意业。这两句话理解了,对于能海上师在讲皈依时的一段话就容易懂了,皈依为“崇敬供养义”,所以要以崇敬心皈依三宝。如果没有崇敬心,你这个皈依不大起作用。学佛法也是这样,如果你对法宝没有崇敬心,佛法对你也不会发生大作用。因为你对它随随便便,认为它可以做到,也可以不做到。比如你对某一个人非常崇敬,他说一句话,你就必然会听,听到了也必然会做到。你对某个人随随便便,他说一句话,你不一定会听,即使听到了,也随随便便,不一定会去做。所以进佛门,修行、断烦恼、证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我们众生过去的习气很厉害,如果你没有崇敬心,你很难把好的东西抓得住,你会随随便便让它来,随随便便让它飘走。
佛弟子不修行,浮面的种子不扎根
如今有许多人由于文化好,对佛学研究得多书看得多,可是他们没有什么修行。为什么修不起来啊?因为他们研究佛学不是出于崇敬心,而是出于爱好,因为他喜欢。好比如今有人在研究道教儒教,他懂得很多,可是看看他行为呢,根本没有照古代的儒教或者道教的话去做。这也是一种爱好,因为过去世有一颗种子,今天遇到缘了,它就发生作用了。
学佛法也要自己素质好
有爱好也不错,但要真正去实行啊。比如吃东西,你不喜欢吃,你就不吃了,不吃,你营养就拿不到。可是你吃了,不消化不吸收又有什么用!这种人不是病人,就是肠胃功能不强的人,有的人吃下去一条青菜,拉出来仍然是一条青菜。所以我们要得到好处,就必须要吃东西还要肠胃功能好,学佛法也要自己素质好。
但凭爱好不解法义,三头六臂乱说一通
很多人学了佛法挺高兴,因为他爱好,而且还能经常听到赞叹的话,“他在研究佛学,你们远远比不上他。”还有高兴的呢。人家听说你能够研究佛经,就请你讲法。听的人倒是恭恭敬敬,他讲了几句没东西了,只好乱扯。““一切有为法”,“一切”大家都懂,“有为法”,法嘛就是佛法,“为”就是行动,“有为法”一切有行动的方法,“如梦”,就像做梦那样。“幻”,将来会三头六臂。”乱说一通,这是我说说笑话。
次序颠倒、名相搞错,是对法无有恭敬心
我当初去办九华山佛学院,差不多讲课都是我讲的,我有时要回上海去讲课。我一走,有个出家人就上台讲课了。我讲禅定,总是从空观开始。他对初学禅定的人讲起调脉来了,这对初学禅定的人不能讲的呀。他讲佛法,把“檀越”解说成“古时候送信的人,送到某一个地方休息,这个地方就叫檀越”,檀越是布施的意思呀。尽瞎扯!这样的人对法有恭敬心吗?
一个人恭敬法,把法当作宝,首先就会把法弄弄清楚,极少会把法讲错,因为他没有一个随随便便的心。法没有弄清楚,他也不大敢讲,怕讲错了,背罪过。一个人凭着爱好心,特别喜欢讲,又没有恭敬心,就会随随便便,乱七八糟什么都讲。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60~6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