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作说明,这样众生就容易懂。有时候,法的含义,直接讲要讲很多话才能明白,打个比方,众生自己去想想就懂了。
有漏跟无漏也是个比喻。有漏就好比水桶有漏洞,无漏就是没有漏洞。有了漏洞,总要赶快修一修,把漏洞补补好,你再放水就不会漏掉。这比喻修行,凡夫众生因为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招来了种种的痛苦,一直在流转生死,到现在还没有停止,也就是说这个漏洞到现在还没有补起来。
人生的痛苦世人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面对这个坏水桶,我们还糊里糊涂,总觉得咋搞的,看看水桶满了,过一会儿水又少了。就好比我们众生总觉得奇怪,做人为什么这么痛苦呢?痛苦一来,原来蛮好的事情又不对了,人又快乐不起来了,总是迷迷茫茫。多少年来,社会上一直在研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可是研究到现在,这个人是这种说法,那个人是那种说法,说法很多,可是灌进去的水还是漏掉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根本原因。
漏比喻烦恼,有烦恼的方法叫有漏法,没有烦恼的方法叫无漏法
如来出世,他就告诉我们,这个水桶装不满的原因是有漏洞。也就是说,众生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有烦恼。所以漏是比喻烦恼,有漏就是有烦恼,无漏就是没有烦恼。这个听懂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有漏法、无漏法,也可以懂了。这种方法是有漏洞的,就叫有漏法,没有漏洞的方法就叫无漏法。有漏洞的方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方法本身就有漏洞,只有没有漏洞的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世间法不圆满称有漏法,佛法圆满称无漏法
图书馆里,古今中外累积起来的方法越来越多,可是到现在仍然没有找到痛苦的真正根源,即使他知道人生痛苦,他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办法,痛苦烦恼依然在人间的每个角落里存在,所以世间上的种种方法就称为有漏法。佛彻底觉悟,智慧圆满,他说出来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没有漏洞,所以佛说的方法就叫做无漏法。
生死流转的痛苦,世间任何学问还研究不出个头绪
世间上的一切方法,全是有漏法,人间的矛盾、痛苦一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都有痛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穷人变富人,这是件好事情,可是只解决一个穷的苦。其他的苦呢?那可不是金钱可以弥补的。有很多很多的苦,都跟钱没有关系。比如说烦恼的苦,古今中外,有不少的学问,指导人们怎么样掌握自己情绪,怎么样改造自己脾气,说了多少话,写了多少书,费了多少口舌,今天21世纪的众生脾气究竟好了多少?可能还比不上从前,反而倒退了。更谈不上解决生死流转的苦,这个痛苦,世间上任何学问,都没法解决,而且现在还研究不出个头绪。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3-2)(总第66)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
众生有烦恼,众生皆有漏
提要:
■ 能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
■ 众生有烦恼,众生皆有漏
■ 能使你证果、行菩萨道成如来,所以佛说的法都叫无漏法
■ 众生的身口意随烦恼转称有漏身口意
■ 把烦恼灭了,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身口意
■ 好比听懂的“懂”只有一个,彼岸也只有一个,没有二个
能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
现在国外科学发达的国家,都在研究生死的问题,也不知道还要研究多少年。世间上的任何宗教,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可是佛说了49年法,在这些法里全都解决了,非但能说清楚原因。而且还有解决的办法。你照佛的方法去做,就能得到圆满的结果。所谓圆满的结果就是把这些漏洞全都补起来了。补起来了,水就不会漏掉,一直是满的,所以称圆满,所以佛法就称无漏法。它的伟大,它的作用就在这里。从最高的境界说,能够解决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无漏。
众生有烦恼,众生皆有漏
那么我们做人,是有漏,还是无漏?(下答:有漏)为什么道理?(下答:有烦恼。)你打个比方呢。(下答:生老病死)有生老病死是说明现象,不是比喻呀。(下答:今天中午供斋,有很多好吃的,我们吃了很多,吃完胃就疼了,这是贪烦恼。)贪烦恼造成了胃疼。我打一个更恰当的比喻:吃下去的东西漏掉了,上面吃东西下面大便,上面喝水下面小便,再吃也吃不满,所以凡是众生皆是有漏。
能使你证果、行菩萨道成如来,所以佛说的法都叫无漏法
你说“到了彼岸,就是无漏了?”彼岸也不吃饭,也不大便,当然是无漏。阿罗汉在人间也吃饭大便,这是他身体有漏,并不是他修行证果的境界。《金刚经》里说“不能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三十二相的身体是太子身体,跟我们一样,也会吃饭睡觉,真正的如来可不是这个皮肉的身体,而是指法身。法身是永恒的,没有形相,所以叫法身无相。没有有形的身体,当然没有来去了,所以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到了彼岸,证到了阿罗汉果,乃至于行菩萨道,成了如来,到这个时候才是无漏。为了使你达到这个目的地,佛所说的方法都叫无漏法。
众生的身口意随烦恼转称有漏身口意
漏是比喻烦恼,我们都有烦恼,我们的身体也就是有漏的身体。身体,归纳起来就是身口意的作用。起了烦恼,身口意就跟着烦恼转。烦恼虽然在心里,可是烦恼往往表现在口里,也表现在身上。心里一起烦恼了,嘴巴说话就不好听了,自身的脸色也不好看了,大家一看到这种脸就说,这是一张烦恼的脸!从来也没有人,心里起烦恼,脸上反而高兴。也没有看见过,你是脸上满是烦恼,心里什么情绪也没有。
把烦恼灭了,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身口意
你说他一句好话,他就高兴了,一开口就是“哪里哪里”或是“谢谢”,这是客气话。如果他对你的话不同意,他怎么会高兴呢?而且,嘴里高高兴兴地说,脸也跟着变成了一张圆脸。假如你批评他呢,他说话口气就两样了,话也不好听了,“你算什么呀?”因为他心里在生气。有的人气得说不出话,鼻子里“哼!”脸也拉长了,这个反应快得很。所以身口意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一体的。身口意有烦恼,就叫有漏的身口意。通过修行,把烦恼消灭了,就像阿罗汉那样,这个身口意就叫无漏的身口意。
好比听懂的“懂”只有一个,彼岸也只有一个,没有二个
我说的话,你听懂了,就用不着再说很多话了,如果你再要我跟你们多说些话,或者说得比较高一点,深一点,你有水平也能听得懂,可是这个懂跟你们现在听得懂的懂,是一个懂,不是两个懂。就好比我说一句话,你听懂了,说了半天你懂了,这个懂,是一样的。彼岸只有一个,没有两个,彼岸没有分,这是通过30天才到的彼岸,这是通过365天才到的彼岸。彼岸没有层次,没有高下,仅仅是在到彼岸的路上,有阶段,有层次。佛就讲过,你只要举几个例子,打几个比方,聪明的人就懂了。懂了这段文字,下面就很好解说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23-3)(总第67)
◎ 傅味琴 讲于 2002.3.1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
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
提要:
■ 身子造恶业,打人,踢人,象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一丢就摔得你半死
■ 口造恶业,骗人,恶毒话伤害人,使人20年也难忘
■ 意造恶业,心里的坏念头,从小到老没有停止过
■ 众生造恶业,身口意就不清净,菩萨造善业,身口意就清净
■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
■ 佛弟子脱离现实,就会把自己架空,也把菩萨架空了
身子造恶业,打人,踢人,
象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一丢就摔得你半死
“皈依:崇敬供养义,以我有漏身口意奉献本尊,本尊即以无漏身口意加持于我。”凡夫也好,菩萨也好,全通过身口意造业,凡夫通过身口意造恶业,或者做种种无聊的行动。身子造恶业,打人,抢东西。非但手会造业,脚也会造业,人经常用脚去踢人,马也会用脚去踢人,所以你在马的后边要特别小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它后腿踢一下子。各种动物身子都离不开造业,象脚粗得很,太重了,它不大会用脚去踢,可是它用鼻子把你卷起来,一丢就是几十丈远,摔得你半死。
口造恶业,骗人,恶毒话伤害人,使人20年也难忘
口呢,说出来的话,尽是伤害人,不仅仅用语言去伤害人,而且还会败坏人家种种的善业;骗人,使人家财产受损害;冤枉人,诬蔑人,乃至于说出来的话,使人气得20年过去了,还没有忘掉你这句恶毒的话。所以说语言给人的创伤,是很难弥补的。
意造恶业,心里的坏念头,从小到老没有停止过
意呢,心里边的坏主意、坏念头,贪瞋痴,从小长到大,从大到老,从没有停止过。所有的妄想无非是贪瞋痴。说“我刚才的妄想不是贪,也不是瞋,因为我没有在恨人家。”那么你妄想些什么?“乱七八糟什么都有,迷迷糊糊的。”那就是痴。你连自己妄想都分不清楚是贪还是瞋,那不是痴是什么。
众生造恶业,身口意就不清净,
菩萨造善业,身口意就清净
所以身口意都在造业,区别就是众生造恶业,菩萨造善业。造恶业的身口意越来越肮脏,造善业的身口意越来越清净。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肮脏表烦恼,没有烦恼就叫清净。痛苦唯一的根源就是烦恼,所以解决痛苦,唯一的办法就是断烦恼。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
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
把烦恼断掉了,这个身口意不等于也死掉了,比如一件脏衣服,绝不会因为肮脏洗掉了,这件衣服也毁灭了。所以什么时候通过身口意造善业,就是你现在活着的时候,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清净的身口意就开始活动了。嘴巴还是那张嘴巴,身子还是那个身子,心还是那个心,不过内容不一样了,过去是烦恼不清净,现在是清净没有烦恼。前者就叫众生,后者就叫菩萨。
佛弟子脱离现实,
就会把自…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