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作說明,這樣衆生就容易懂。有時候,法的含義,直接講要講很多話才能明白,打個比方,衆生自己去想想就懂了。
有漏跟無漏也是個比喻。有漏就好比水桶有漏洞,無漏就是沒有漏洞。有了漏洞,總要趕快修一修,把漏洞補補好,你再放水就不會漏掉。這比喻修行,凡夫衆生因爲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招來了種種的痛苦,一直在流轉生死,到現在還沒有停止,也就是說這個漏洞到現在還沒有補起來。
人生的痛苦世人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根本原因
面對這個壞水桶,我們還糊裏糊塗,總覺得咋搞的,看看水桶滿了,過一會兒水又少了。就好比我們衆生總覺得奇怪,做人爲什麼這麼痛苦呢?痛苦一來,原來蠻好的事情又不對了,人又快樂不起來了,總是迷迷茫茫。多少年來,社會上一直在研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可是研究到現在,這個人是這種說法,那個人是那種說法,說法很多,可是灌進去的水還是漏掉了,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根本原因。
漏比喻煩惱,有煩惱的方法叫有漏法,沒有煩惱的方法叫無漏法
如來出世,他就告訴我們,這個水桶裝不滿的原因是有漏洞。也就是說,衆生所以有痛苦,是因爲有煩惱。所以漏是比喻煩惱,有漏就是有煩惱,無漏就是沒有煩惱。這個聽懂了,我們經常聽到的有漏法、無漏法,也可以懂了。這種方法是有漏洞的,就叫有漏法,沒有漏洞的方法就叫無漏法。有漏洞的方法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爲方法本身就有漏洞,只有沒有漏洞的方法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世間法不圓滿稱有漏法,佛法圓滿稱無漏法
圖書館裏,古今中外累積起來的方法越來越多,可是到現在仍然沒有找到痛苦的真正根源,即使他知道人生痛苦,他也沒有一個有效的辦法,痛苦煩惱依然在人間的每個角落裏存在,所以世間上的種種方法就稱爲有漏法。佛徹底覺悟,智慧圓滿,他說出來的方法就能解決問題,沒有漏洞,所以佛說的方法就叫做無漏法。
生死流轉的痛苦,世間任何學問還研究不出個頭緒
世間上的一切方法,全是有漏法,人間的矛盾、痛苦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解決。不管你有錢還是沒錢,都有痛苦。窮人有窮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窮人變富人,這是件好事情,可是只解決一個窮的苦。其他的苦呢?那可不是金錢可以彌補的。有很多很多的苦,都跟錢沒有關系。比如說煩惱的苦,古今中外,有不少的學問,指導人們怎麼樣掌握自己情緒,怎麼樣改造自己脾氣,說了多少話,寫了多少書,費了多少口舌,今天21世紀的衆生脾氣究竟好了多少?可能還比不上從前,反而倒退了。更談不上解決生死流轉的苦,這個痛苦,世間上任何學問,都沒法解決,而且現在還研究不出個頭緒。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3-2)(總第66)
◎ 傅味琴 講于 2002.3.1
衆生有煩惱,衆生皆有漏
提要:
■ 能解決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無漏
■ 衆生有煩惱,衆生皆有漏
■ 能使你證果、行菩薩道成如來,所以佛說的法都叫無漏法
■ 衆生的身口意隨煩惱轉稱有漏身口意
■ 把煩惱滅了,這個身口意就叫無漏身口意
■ 好比聽懂的“懂”只有一個,彼岸也只有一個,沒有二個
能解決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無漏
現在國外科學發達的國家,都在研究生死的問題,也不知道還要研究多少年。世間上的任何宗教,都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也解決不了。可是佛說了49年法,在這些法裏全都解決了,非但能說清楚原因。而且還有解決的辦法。你照佛的方法去做,就能得到圓滿的結果。所謂圓滿的結果就是把這些漏洞全都補起來了。補起來了,水就不會漏掉,一直是滿的,所以稱圓滿,所以佛法就稱無漏法。它的偉大,它的作用就在這裏。從最高的境界說,能夠解決生死漏洞的方法,才是無漏。
衆生有煩惱,衆生皆有漏
那麼我們做人,是有漏,還是無漏?(下答:有漏)爲什麼道理?(下答:有煩惱。)你打個比方呢。(下答:生老病死)有生老病死是說明現象,不是比喻呀。(下答:今天中午供齋,有很多好吃的,我們吃了很多,吃完胃就疼了,這是貪煩惱。)貪煩惱造成了胃疼。我打一個更恰當的比喻:吃下去的東西漏掉了,上面吃東西下面大便,上面喝水下面小便,再吃也吃不滿,所以凡是衆生皆是有漏。
能使你證果、行菩薩道成如來,所以佛說的法都叫無漏法
你說“到了彼岸,就是無漏了?”彼岸也不吃飯,也不大便,當然是無漏。阿羅漢在人間也吃飯大便,這是他身體有漏,並不是他修行證果的境界。《金剛經》裏說“不能以叁十二相見如來”,因爲叁十二相的身體是太子身體,跟我們一樣,也會吃飯睡覺,真正的如來可不是這個皮肉的身體,而是指法身。法身是永恒的,沒有形相,所以叫法身無相。沒有有形的身體,當然沒有來去了,所以叫“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到了彼岸,證到了阿羅漢果,乃至于行菩薩道,成了如來,到這個時候才是無漏。爲了使你達到這個目的地,佛所說的方法都叫無漏法。
衆生的身口意隨煩惱轉稱有漏身口意
漏是比喻煩惱,我們都有煩惱,我們的身體也就是有漏的身體。身體,歸納起來就是身口意的作用。起了煩惱,身口意就跟著煩惱轉。煩惱雖然在心裏,可是煩惱往往表現在口裏,也表現在身上。心裏一起煩惱了,嘴巴說話就不好聽了,自身的臉色也不好看了,大家一看到這種臉就說,這是一張煩惱的臉!從來也沒有人,心裏起煩惱,臉上反而高興。也沒有看見過,你是臉上滿是煩惱,心裏什麼情緒也沒有。
把煩惱滅了,這個身口意就叫無漏身口意
你說他一句好話,他就高興了,一開口就是“哪裏哪裏”或是“謝謝”,這是客氣話。如果他對你的話不同意,他怎麼會高興呢?而且,嘴裏高高興興地說,臉也跟著變成了一張圓臉。假如你批評他呢,他說話口氣就兩樣了,話也不好聽了,“你算什麼呀?”因爲他心裏在生氣。有的人氣得說不出話,鼻子裏“哼!”臉也拉長了,這個反應快得很。所以身口意有密切的聯系,它們是一體的。身口意有煩惱,就叫有漏的身口意。通過修行,把煩惱消滅了,就像阿羅漢那樣,這個身口意就叫無漏的身口意。
好比聽懂的“懂”只有一個,彼岸也只有一個,沒有二個
我說的話,你聽懂了,就用不著再說很多話了,如果你再要我跟你們多說些話,或者說得比較高一點,深一點,你有水平也能聽得懂,可是這個懂跟你們現在聽得懂的懂,是一個懂,不是兩個懂。就好比我說一句話,你聽懂了,說了半天你懂了,這個懂,是一樣的。彼岸只有一個,沒有兩個,彼岸沒有分,這是通過30天才到的彼岸,這是通過365天才到的彼岸。彼岸沒有層次,沒有高下,僅僅是在到彼岸的路上,有階段,有層次。佛就講過,你只要舉幾個例子,打幾個比方,聰明的人就懂了。懂了這段文字,下面就很好解說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3-3)(總第67)
◎ 傅味琴 講于 2002.3.1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
清淨的身口意就開始活動了
提要:
■ 身子造惡業,打人,踢人,象用鼻子把你卷起來,一丟就摔得你半死
■ 口造惡業,騙人,惡毒話傷害人,使人20年也難忘
■ 意造惡業,心裏的壞念頭,從小到老沒有停止過
■ 衆生造惡業,身口意就不清淨,菩薩造善業,身口意就清淨
■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清淨的身口意就開始活動了
■ 佛弟子脫離現實,就會把自己架空,也把菩薩架空了
身子造惡業,打人,踢人,
象用鼻子把你卷起來,一丟就摔得你半死
“皈依:崇敬供養義,以我有漏身口意奉獻本尊,本尊即以無漏身口意加持于我。”凡夫也好,菩薩也好,全通過身口意造業,凡夫通過身口意造惡業,或者做種種無聊的行動。身子造惡業,打人,搶東西。非但手會造業,腳也會造業,人經常用腳去踢人,馬也會用腳去踢人,所以你在馬的後邊要特別小心,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它後腿踢一下子。各種動物身子都離不開造業,象腳粗得很,太重了,它不大會用腳去踢,可是它用鼻子把你卷起來,一丟就是幾十丈遠,摔得你半死。
口造惡業,騙人,惡毒話傷害人,使人20年也難忘
口呢,說出來的話,盡是傷害人,不僅僅用語言去傷害人,而且還會敗壞人家種種的善業;騙人,使人家財産受損害;冤枉人,誣蔑人,乃至于說出來的話,使人氣得20年過去了,還沒有忘掉你這句惡毒的話。所以說語言給人的創傷,是很難彌補的。
意造惡業,心裏的壞念頭,從小到老沒有停止過
意呢,心裏邊的壞主意、壞念頭,貪瞋癡,從小長到大,從大到老,從沒有停止過。所有的妄想無非是貪瞋癡。說“我剛才的妄想不是貪,也不是瞋,因爲我沒有在恨人家。”那麼你妄想些什麼?“亂七八糟什麼都有,迷迷糊糊的。”那就是癡。你連自己妄想都分不清楚是貪還是瞋,那不是癡是什麼。
衆生造惡業,身口意就不清淨,
菩薩造善業,身口意就清淨
所以身口意都在造業,區別就是衆生造惡業,菩薩造善業。造惡業的身口意越來越肮髒,造善業的身口意越來越清淨。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肮髒表煩惱,沒有煩惱就叫清淨。痛苦唯一的根源就是煩惱,所以解決痛苦,唯一的辦法就是斷煩惱。
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
清淨的身口意就開始活動了
把煩惱斷掉了,這個身口意不等于也死掉了,比如一件髒衣服,絕不會因爲肮髒洗掉了,這件衣服也毀滅了。所以什麼時候通過身口意造善業,就是你現在活著的時候,有漏的身口意去掉了,清淨的身口意就開始活動了。嘴巴還是那張嘴巴,身子還是那個身子,心還是那個心,不過內容不一樣了,過去是煩惱不清淨,現在是清淨沒有煩惱。前者就叫衆生,後者就叫菩薩。
佛弟子脫離現實,
就會把自…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