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4-2)(總第70)
◎ 傅味琴 講于 2002.3.2
供養叁寶
是爲了弘揚佛法,廣度衆生
提要:
■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寶
■ 供養叁寶,是爲了弘揚佛法,廣度衆生
■ 接受供養也要如法,稍有貪心就成毒蛇
■ 修行人鈎來的錢,能得清淨的體嗎
■ 以毒作營養,會增長功德嗎
■ 緣簿寫多了,供養心反而小了
恭敬法,法在你心中就成寶
一皈依就是佛弟子,佛弟子哪可以沒有恭敬心?叁寶裏有法寶,你恭敬法,這個法在你心中就成寶,你不恭敬法,這個法在你身上就不起寶的作用了,因爲你太隨便了。
供養叁寶,是爲了弘揚佛法,廣度衆生
供養,你皈依叁寶了,就要修供養。供養叁寶是佛弟子的義務,講經說法時要教育四衆弟子供養叁寶,不光是在家人要修供養,出家人也要修供養,凡是佛弟子都要修供養。不修供養,不培福,修行路上障難多。一個福氣大的人障難就少,福氣少的人障難就多。而且供養有功德,叁寶收了你的供養,他把你的供養用來弘揚佛法、廣度衆生,這個功德也有你一份啊。
供養跟布施意思一樣,名稱不同。供養是對長輩說的,布施呢,隨便什麼人,你給他、幫助他,就叫布施。就好比我們寫信,寫你是對一般人,“你”字下面加個“心”,是“您”,表示尊敬,一般是對長輩用的。我從前遇到一個北京的女學生,她問我的意見,總是說“老師,您說呢?”用“您”。
接受供養也要如法,稍有貪心就成毒蛇
照法上的原則,佛門供養都要自發的,他發心做好事,你不能阻止,他沒有發心,你也不能去勉強他,更不能用鈎子把他的錢勾出來。接受施主的供養也要如法,你稍微有點貪心,佛就說這個東西吃了要中毒,因爲你有貪心,這叫不淨食。連心裏有貪心,都稱爲不清淨,何況用語言去勾呢?《清淨道論》上有一個故事,一個清早,長者看見一個婦女拿著一罐蜂蜜,婦女就跟長者打個招呼,長者說了,“大妹子,你這個罐裏是什麼東西啊?”女的說:“是蜂蜜。”長者又說:“大妹子,蜂蜜新鮮不新鮮啊?”其實這些跟你有啥關系?女的說,“今天早上剛剛采的,很新鮮。”長者看她怎麼還沒有動靜,又說了,“大妹子啊,這個蜂蜜甜不甜啊?”這個婦女總算悟了,馬上拿起罐,"很甜,你嘗嘗。”像這樣的情況,這個蜂蜜就不能吃,因爲不清淨,因爲這個女子供養你的蜂蜜,是你用話勾出來的。講經說法可以告訴大家要供養培福,可是你不應該希望得到某一個人的供養而用話去勾他。
修行人鈎來的錢,能得清淨的體嗎
從前我在隆昌寺辦僧伽培訓班時,有一位北方的學僧,心地很善良,歡喜聽法,可是心裏一塊石頭壓得他很苦,一直放不下,想起過去的事情就內疚,所以心理總是壓抑,不開朗。由于長期的痛苦,精神上也有一點不正常。有一次,他跟我說,“因爲我年輕剛出家不懂事,做了一件背罪過的事情,我看見功德箱裏有鈔票,就用一根鐵絲,把功德箱裏的鈔票勾出來,後來我這個錢已經還給原先的廟裏了。老師,我這樣還有罪過嗎?”大家想想看,勾來的錢清淨不清淨啊?
以毒作營養,會增長功德嗎
同樣的道理,不論你用什麼方式去勾人家錢,哪怕去勾人家供養你吃的,都不清淨。也不能說,“師父身體不好,你快去買一點補品來。”現在這種事情很多了,人們看得普普通通的。我這麼說,人家即使不說我閑話,也會說我是老古董,不符合時代。現在有些人做錯了也認爲是正常的,這會有功德嗎?
緣簿寫多了,供養心反而小了
我年輕時,有一次在寮房裏,有同學熱心來告訴大家,“現在有個培福機會,大家發心啊,這本功德簿大家傳一傳。”這麼一傳,這個寫了,另一個看看人家都寫了,不好不寫。過了兩叁天,又來一個,“大家發心啊。”又要供養了。按照我供養的方法,吃飯的飯錢要付,回家的車費要准備,把這些算好了,多下來的全部盡我所有作供養。後來有經驗了,留一點,明天可能還有事呢,留到最後要走了,還剩一點沒有供養完,也懶得供養了,帶回去以後再說吧。這樣把居士供養心弄得越來越小了,我看這不恰當。應該廣大地弘揚佛法,讓衆生懂得供養的必要性,供養是爲自己培福,他懂法了自己會供養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4-3)(總第71)
◎ 傅味琴 講于 2002.3.2
修行人拉人結幫、曲心誹謗都是錯誤的
提要:
■ 你弘揚佛法自會有人發心供養
■ 修何法門,也要自己發心。拉人結幫、曲心誹謗都是錯誤的
■ 修任何法門都要贊歎,由各人自選
■ 鍾聲是警醒衆生的迷茫,不是吃錢的老虎機
■ 父母不願子女出家,是因爲不希望子女去賺死人的錢
你弘揚佛法自會有人發心供養
有個寺院培訓班裏有個小和尚,畫了一幅漫畫,把功德箱的開口處畫成一張嘴巴在說“丟點錢,丟點錢”。這是諷刺,當然有些人看了會氣死。這麼說起來,咱們出家人都要餓死了。其實你努力弘揚佛法,人家自會供養的。
修何法門,也要自己發心。
拉人結幫、曲心誹謗都是錯誤的
供養要自己發心。佛教傳到中國來,成立了十個宗派,你修哪個宗派也要由你自己發心,如果你開始修這個法門,後來又想換個法門修,也要你自己發心。現在可不是這樣了,人家安心在修這個法,有人就去幹擾,“現在末法時期了,你修這個法沒用的,趕快修這個法門。”假如人家想改修別的宗,他就說:“這個宗好,別的宗都不行的。”擡高自己宗派誹謗其他宗派,沒有文化的人,心地還直一點,也就以直心誹謗;有文化的人,心腸彎曲,用曲心誹謗。心腸谄曲的人,一面也說各法門都好,一面在排斥其他法門,說:“這些法門對末法衆生都不妥當了。唯有我這個宗派最好。”這都是錯誤的做法。
修任何法門都要贊歎,由各人自選
應該是他願意修什麼法門,由他自己挑選;願意換什麼法門,由他自己去考慮。我就是這個態度,我對任何法門都贊歎。有時候我指出錯誤,那是有些人不照法去做産生的錯誤。講經說法,我要把真正法的意義說清楚啊,否則得罪如來,我可不幹。講法的人是代如來宣化,如來可沒有叫你含含糊糊,模棱兩可,顛顛倒倒的。
鍾聲是警醒衆生的迷茫,不是吃錢的老虎機
對于那些在佛門搞歪風邪氣的,說法的人不能不指出他們錯誤,目的是希望他們能及時糾正。例如有的地方,你一去,竟然培養你喝酒吃肉的習慣。還有的地方,你一去就有人來跟你攀緣:“我們師父怎麼怎麼好,我介紹你去聽經。”聽經是件好事情,誰知道一去就有人說:“大家趕快皈依師父啊。皈依了要供養啊。”還有的名山道場,去過的人告訴我,“那裏的師父真好啊,我去禮拜,他給我敲罄。”“佛菩薩保佑你身體健康”,“當”,“菩薩保佑你發財”,“當”,“保佑你出國”,禮拜完了又來告訴你:“敲鍾功德大,敲一下斷一個煩惱,你多敲幾下。”等你敲完了,“你一共敲了8下,每一下十元錢。”那麼沒敲之前你怎麼不說明白?買東西也要標價呀,這樣做法還像什麼佛門了?
父母不願子女出家,
是因爲不希望子女去賺死人的錢
社會上人看見你佛門這樣,他也向你要錢。從前有一個名山道場,富得很啊。有個出家人到小商店買一個本子,本子標價是兩元錢,營業員一看是個出家人,就要“兩塊五”,“怎麼要我兩塊五?”“你們和尚有錢,我不向你多拿一點?”佛教被人爲地敗壞到這種地步!所以現在社會上的人只恭敬釋迦佛,知道經書很好,學問很深,可是對現在佛門裏的人,卻很少有恭敬心。怪不得父母不肯讓兒女進佛門,“人家兒子是科技人員,辦廠當老板、董事長,我的兒子這麼高的文化,卻給死人唸經拿錢?叁百六十行樣樣可以幹,爲什麼要幹這一行?”父母想不通啊。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24-4)(總第72)
◎ 傅味琴 講于 2002.3.2
釋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將來見佛後再修行,
早修早成就、早解脫呀
提要:
■ 佛陀教育事業最偉大,法供養遠遠超過財物供養
■ 佛弟子應該爲叁寶作身口意供養
■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語言應該起到教育衆生的作用
■ 正知正見才是修行人的無上供養
■ 修行人要善觀叁業,把有漏的身口意修成無漏的身口意
■ 釋迦佛的弟子,不能等將來見佛後再修,早修早成就、早解脫呀
佛陀教育事業最偉大,法供養遠遠超過財物供養
什麼事業最偉大?教育事業,如果你從事教育事業,不用給你宣傳,社會上人自會尊敬你。你們把自己教育好,父母就高興了,“這次回來不錯啊,人都變了,還是佛教偉大。”他們的觀念就轉過來了。所以教育衆生淨化人心,這才是爲祖國爲人民做貢獻。講這些話就是告訴你們,光供養錢財以及生活用品,對叁寶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更高的供養要法供養。從事弘揚佛法、教育衆生這樣的事業,以這樣事業上的成就作供養,這就是法供養。
佛弟子應該爲叁寶作身口意供養
這個道理有些人知道了,可是做得很少,今天高興講講,明天去朝山,沒空講了;某個地方開光,請貼來了,不講了;頭痛不講,風大不講,天太熱不講,一年難得講一兩回。這樣弘揚佛法是遠遠不夠的,佛弟子應該把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時光全部供養叁寶。人無非是身口意,所以以身口意供養才是能夠達到徹底究竟。
身子不幹別的事情,只幹佛法的事。因爲修行要靠身體,修禅定也要靠身體,勞動培福、弘法度衆生也要靠身體去做。佛弟子修行以求自利,弘法以求利他。
在交流思想中,佛弟子的語言
應該起到教育衆生的作用
一張嘴,除了吃飯就是語言。吃飽了就別再想吃的。廢話少…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70~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