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理学 (47)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不良的个性情绪,都来自“自我中心”
本次提要:
■ 不良的个性情绪,都来自“自我中心”
■ 自傲的人容易看别人短处,看自己长处
■ 不要埋没他的才能,也不要不看他的短处
■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父母更重要
■ 父母会把子女的长处,作为自己欢乐的享受
■ 教养不好,那是因为父母本身缺乏智慧
■ 溺爱和严厉,是二个极端
不良的个性情绪,都来自“自我中心”
我们讲到自我中心会出现种种不良的情绪,也会出现种种不良的个性。自傲、好胜、自卑、消极、爱面子、虚荣、这些不良个性都跟自我中心有关系,都是从自我出发,表现了自我。有了这些由自我中心出发的个性,往往就很难跳出“我”的范筹。
自傲的人容易看别人短处,看自己长处
例如自傲的人,他为了自己一时的痛快,满足心理上的优越感,常常把别人贬低,把自己抬高,好像唯有自己是对的,容易表现出来的就是只看别人短处,而不看别人长处,只想自己长处,而不想自己的短处。
不要埋没他的才能,也不要不看他的短处
不过看别人的短处与看别人的长处,这也要辩证地说,如果你只看他的短处,而不看他的长处,你就发现不了他的才能和优点,这个人就很容易被你埋没,很容易被你忽视,你光看他的短处还容易对这个人厌恶,严重一点会发展到动瞋恨心,从而丧失了菩提心,但你看不到他的缺点,又怎么去帮助他呢?所以如果是从帮助别人提高的目的出发,两面都要看。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父母更重要
尤其是作为一个老师,他如何去看学生,比父母如何看子女更重要,因为父母跟子女之间有一种天性,这种天性很深刻、很强烈、连绵不断,还不至于出很大的偏差。父母往往也容易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也容易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不管长处短处,总是自己的孩子,他不会轻易地把孩子抛掉、看死。即使有许多愚痴、庸俗、无知的父母,他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他对子女的这种感情,始终都存在,所以即使有偏差也不会偏到哪里去。
父母会把子女的长处,作为自己欢乐的享受
父母看到子女的长处会越看越高兴,看到子女能发扬自己的优点,父母会把它作为一个幸福欢乐的享受,实际上这也包含着父母自己的光荣、自己的安慰。所以女同志在跟女同志谈论的时候,总是喜欢谈自己家里的孩子,虽然只是些风趣的小故事,难免也包含着炫耀自己孩子聪明、可爱的意思,所以父母很容易发现孩子的长处,也容易对他进行鼓励,因为越对他鼓励,他越是变好,父母也越是感到光荣,越是感到有面子。
父母也容易看到孩子的短处,因为总是生活在一起,有时候孩子的短处会找来麻烦,麻烦到父母身上,父母也会有感受,所以也容易看到他的短处。
教养不好,那是因为父母本身缺乏智慧
假如父母是有智慧的,他对孩子应该是能够教养好的,因为他是全心全意地关心他。如果教养不好,那是因为父母本身没有智慧,对心理学茫无所知。
溺爱和严厉,是二个极端
父母经常容易犯两种倾向的错误,一种过份溺爱,一种过份严厉。过份溺爱的父母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他也放松,他不想对孩子管得太多,免得孩子不高兴,免得孩子要哭,这就宽大无边了,失去了对孩子应有的教育。假如是孩子的长处呢?他就到处宣扬,甚至孩子在身边,他也极力地宣扬,结果助长了孩子的骄气。像这种无知的父母要占大多数,尤其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对儿童教育、儿童心理的知识了解得很少,就是知识分子也懂得很少。
人格心理学 (48)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没教养好的人,到哪里都会给人带来伤害
本次提要:
■ 没教养好的人,到哪里都会给人带来伤害
■ 没能力教养孩子,就不结婚
■ 过于严厉也是出于父母的无知
■ 溺爱形成骄横,严厉形成自卑,均顶不住人生路上的风波
■ 儿女也是众生,教育上有差错,就会背过失
■ 没把徒弟教育好,难道会没有因果
■ 信佛的父母不懂佛法教育,子女长大后都变坏了
没教养好的人,到哪里都会给人带来伤害
儿童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孩子如果教养不好,父母不但害了他,也害了父母本人,因为他会给父母添麻烦,也害了周围的人,因为孩子没教养好,随便他到哪里总会给人带来伤害。所以人离开了教育,离开了智慧,会背很大因果的!
没能力教养孩子,就不结婚
以前我熟悉的一户人家,兄妹两个都不结婚,妹妹因为非常自傲,她是一个老师,这个自傲并不是蛮不讲理的自傲,她有一种自我欣赏的心态,觉得自己所想的样样都是不错的,这样就很难跟人相处,除非是她的学生,因为他们对老师尊重。她的哥哥呢?他怕结婚后要生孩子,他有个道德观念:“我没有能力教养好孩子,我就不要孩子,免得孩子长大了害人。”所以他不结婚。
过于严厉也是出于父母的无知
还有一种,父母望子成龙心切,非常严厉,这也是出于作父母的无知,把自己的坏脾气任性地发泄到孩子头上,孩子稍微有一点差错就大大发作一通,这样对孩子心灵上的损伤很大,孩子将来的心态会歪曲,而且容易致成病态。
溺爱形成骄横,严厉形成自卑,均顶不住人生路上的风波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从小培养孩子的傲慢心理,一旦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顶不住人生风波的刺激,他就会发展成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形成夸大狂。如果父母管教过严,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他在心理的成长上就会营养不足,软弱得很。父母严厉凶恶的形象在他心灵深处深深地埋了进去,只要父母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恐惧得不得了,他在这样的日子里成长,长大以后会极端地自卑、胆子小、恐惧、没信心,如果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风波,他顶不住了,他就会形成忧郁症,对人生始终没有乐趣。
儿女也是众生,教育上有差错,就会背过失
因此一方面父母对孩子是有养育之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父母也容易背很多的过失。虽然他今天是你的儿女,实际上他也是投奔到你家来的一个众生,如果你不把他教养好,要背因果的,父母儿女之间,不像成人跟成人,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你也不一定会听我的话,我也不一定会听你的话,各人对自己负责。儿女可不是这样,儿女总是听父母话,父母叫他这样,他就去这样,一有差错,你这个父母哪会没有过失。
没把徒弟教育好,难道会没有因果
正好像十年动乱以后,国家要把宗教再恢复起来,一个地方宗教局的领导就讲过这个话:“你们老师父收徒弟不要收得那么多啊,你有那么多皈依弟子,那么多的徒弟,你管得了吗?收了徒弟,你要负起教育的责任啊,你不教育,将来这个徒弟在外面做坏事,影响你的声誉,说起来总是你的徒弟。”这是从声誉方面来讲,从因果方面来讲呢,我们信佛的人应该要知道,一切都在因果里边,今天天热,你能吹到一阵凉风,或者吹不到一阵凉风,都有因果,看你前辈子的福气多少喽。人生一切的一切都在因果里。你不把徒弟教育好,难道没有因果啊?
信佛的父母不懂佛法教育,子女长大后都变坏了
有的信佛的家庭生了孩子,开头大家都很高兴,你叫他拜佛他就拜,你叫他唸佛他就唸,看看这小孩子也有善根,可是到后来呢?十个倒有八九个没变好,什么道理啊?父母不教育嘛。这种事情多得很,一些居士,乃至是老居士,家里的儿女,说起来也是信佛的,可是这个信心根本不生根的,而且后来甚至对父母也不孝,最后还会完全放弃信仰,甚至父母信佛,他还会反对。家庭是佛教的家庭,从小又听父母话,小时候还表现出信佛的善根,长大了成这个样,父母嘛最后受报,苦得不得了,到底什么原因?就是个教育问题嘛。
人格心理学 (49)
—— 学佛智慧,圆满人格 ——
傅味琴
人格心理学 ~ 包括人的情绪、个性、作风、生活习惯、思想意识。
思想腐朽烦恼重的老一辈,年青一代不能紧跟
本次提要:
■ 把父母赶出门,竟然发生在父母信佛的家庭里
■ 只讲自身因缘,不作外缘努力,会把菩提心扫光了
■ 思想腐朽烦恼重的老一辈,年青一代不能紧跟
■ 爱得狭小,心易变动;爱得广大,根广心坚
■ 没有佛法的家,不会变成佛化家庭
把父母赶出门,竟然发生在父母信佛的家庭里害
以前上海有对老夫妻,年龄比我老,儿子把他们赶到门外,他们只好到派出所去,因为没地方住啊,可是派出所也管不了这件事情。还是信佛的同学帮他们想办法,让他们两老夫妻住到成都昭觉寺去。还有一个信佛的家庭,女儿也信佛,却把父亲住的房子卖掉,让父亲住到养老院去。信佛的家庭,出现这样的子女,很不好理解啊!连自己的子女都度不了,你咋度众生?
只讲自身因缘,不作外缘努力,会把菩提心扫光了
这两个例子,本身都是老居士,学法学了很多年,还会讲讲佛法,就是对子女太宽,至少在佛化教育上太宽了,往往听其自然,因为年轻时候就接受了佛门里某些人的老思想,所以我现在对老思想非常反感,因为我事实看得多了,这些老思想,老得来都已经腐朽了。什么老思想?“他们自有他们的因缘,他们自有他们的善根,到时候他们自己会发心的。”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因缘一到,他们自然就会精进修行乃至于出家,所以尽管可以不管他们。这种老思想厉害啊,而且传布还很广,这样就把人的菩提心,人的努力心,度众生的心全扫光了,把度众生变成了只有理论而没有实际行动,实际上就是在等,等到时间因缘来到,他忽然自己猛然反醒。可能也有这样人,但有几个啊?这种风一吹啊,佛门里的人大大离开了教育。
思想腐朽烦恼重的老一辈,年青一代不能紧跟
要强调教育的作用啊,没有善根的人你好好地培养,他也会有善根的;因缘没到,你好好地培养他,因缘还可以提前成熟。这些老思想不强调人自身的努力,岂不就是以前批判的腐朽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这种老一辈能紧跟吗?他们自己烦恼很多,也很严重,所以我到50岁才下定决心我不跟他们走,我走自己的路,自己路就是走释迦佛教导的路。
爱得狭小,心易变动;爱得广大,根广心坚
我年青时,看到一个老太太在公园里向周围的人哭诉,他丈夫死得早,靠缝洗衣服赚点钱把孩子养大,还供他念书,一直照顾他到工作,娶媳妇。本来孩子挺孝顺,可是娶了媳妇以后就两样了。有一次,婆媳吵架,媳妇打了婆婆耳光,儿子在旁边,竟然一句话也不说,所以她气坏了。我本来想说几句话,我看她气得那个样子,也别说了,因为我要说的话,世俗上人较难接受,觉悟上差距太远还是别说的好。
从信佛的观点来讲,父母应该从小教养你的孩子:要把一切老年人都看成是父母,一切众生皆父母。如果这个孩子对别人家的父母也非常的顺从、照顾,那么亲生母亲他会不照顾吗?只叫孩子记住:妈这么辛苦把你养大,你长大了别忘了你的妈。这个根子不大,熏陶也不广,一阵风吹来就要动摇。尤其是世俗上的人,一到了年龄,男女心很强,自然会发展成听老婆话超过于听妈的话。这些都是教育问题。
没有佛法的家,不会变成佛化家庭
现在很多居士家里,父母信佛,孩子学气功,父母吃素唸佛,孩子喝酒、赌博,这就是现时代中国佛教家庭的面貌。已经非常严重了,非常令人痛心啊,世间上没有教育,孩子也不会好,佛弟子的家庭没有佛法的教育,这个家庭也不会变成佛化家庭。你平时吃素唸佛,唸佛的佛友经常来往来往,孩子虽不赞成,但也不干涉。可是到临终时,佛友来帮你助唸了,一敲门,孩子一看,全是唸佛老太太,就把门“砰”一关,说:“用不着”。那个时候孩子就不客气了,因为他心里讨厌。你自己都不懂佛法,你用什么去引导孩子啊?人能够离开教育吗?
《人格心理学--学佛智慧,圆满人格(40~4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