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和尚,沙僧是鲨鱼精,这个沙僧倒还老实一点,猪八戒(众笑),最肮脏的就是他了,唐僧拿他没办法,叫他受八戒,硬是想用八戒去管住他,可是他一点不遵守八戒,还看中一个员外的女儿,摇身一变,变了一个清秀的小伙子,惹人喜欢。其实是猪妖精,懒得不得了,你看他扛着一个锄田的钉耙,做做样子,从来没看见他去耕过田。他假装在员外家打工,每天耕田,那个老头儿也糊涂,竟把女儿许配给他,等到他把老员外的女儿骗到手,每天去抱女人,日子一长,他的功夫不到家,慢慢这个猪耳朵又大起来了,老头子一看,怎么变相了,鼻子也大起来了,一个猪的样子就出来了,才知道他是妖怪。
出家人不触女体
佛规定,出家人不触女体,不能单独跟女的同行,如果与女居士有事情要办,也得几个人一起走。连女的衣服都不准碰,自己的衣服也不能让女的碰,真和尚哪有抱女人的?抱女人的就是猪八戒,那是假和尚了,所以你们出家了,要做真和尚,千万不要做猪八戒。今天下课。
喜(45)
———————— 傅味琴 2002.3.14 ————————
佛学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
本次提要:
·佛学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
·佛法是具有圆满智慧的学问
·不学智慧,解脱就谈不上了
·哪能有不学佛法的佛弟子
·享清福,忙名利,会影响年青一代不知佛法的重要性
·思想上装不下佛法,会使释迦佛很失望
佛学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
我们讲佛教心理学,其实佛学本身就是一门高级的心理学,心理学如果能够充实佛法的智慧,那么这个心理学就会更加的殊胜。心理学这门科学无非是研究人的心理、情绪、个性、思维活动这些内容,它的作用和目的,一个是调整人的心理情绪。我们的心理情绪总是经常在发生变化,在变化中常失去平衡,必须要经过调整使之平衡起来,才能解决情绪中的苦恼。还有一个呢,研究心理学,能改造我们的个性。世间上的心理学也在研究怎么样使人去掉烦恼。一个人在个性上的转变,在烦恼上的消除,很自然地就促使这个人聪明起来,人能够去掉烦恼,获得聪明,幸福就自然会来临。所以整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促使人开发自己聪明才智的科学。
佛法是具有圆满智慧的学问
我们认为佛法是一门最高的,有圆满智慧的学问。佛法无非是使人离开痛苦,获得幸福,佛法总的目标是要我们断除烦恼,像这样的内容,都是属于心理学的范围。但是它又不同于世间上的心理学,世间上的心理学没有像佛法讲得那么透彻圆满。佛法调整人心理上的矛盾,促进人的心理活动,使众生获得聪明才智,所有这些都是源自于佛的智慧。
不学智慧,解脱就谈不上了
我们的同学都听了不少课,应该明白进了佛门,第一步就是学佛法,就好像一个学生,领到了学生证,首先要上课,学生唯一的工作就是学习。有时候配合一点劳动,这是锻炼锻炼身体,就像学校有体育活动一样。学生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来学习,免得经常生病。对我们来说劳动也是一种培福,体育运动只是自我运动罢了,劳动就能够增长福气,但我们还是以学佛法智慧为主,以前毛泽东说过:“学生以学为主。”其实作为一个佛弟子本身就是佛的学生,不论你是谁,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只要你是佛弟子,就应该以学为主,你不学怎么会去做呢?你不去实践怎么会获得智慧呢?又怎么会证果解脱呢?什么都谈不上了。
哪能有不学佛法的佛弟子
有的修行人素质还算不错,生活简单朴素,也不贪财,也不贪名,就是不肯学法,那样就不是在当释迦佛的学生了,出了家就享清福,他也不做坏事,因为他是出家人,人们也恭敬他。还有的平时忙种菜,领着居士去朝山,实际上成了导游,种菜、导游跟修行有啥关系?要知道不论是出家在家,四众弟子都是佛的学生,哪有学生不上课的道理?
享清福,忙名利,会影响年青一代不知佛法的重要性
还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佛法嘛不学,却忙着把寺庙搞成获取名利的场所,尽搞宣传和营利。其实把名利放下,出家人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你多多讲法,自有人来供养三宝,又何必你去忙名忙利呢?这种风气在中国佛门里也不知道持续了多少朝代,要么享清福,要么忙名利,生命的时光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而且还影响年轻一代,导致佛门一代不如一代。现在,就连老一辈,有的连出家的目的都搞不清楚,学佛法在他们看来是没有必要的,也没有多大用处,当法师才学佛法,我又不当法师,学什么佛法?就不知道学佛法是为了修行,为了解脱。
思想上装不下佛法,会使释迦佛很失望
如今还好一点,很多地方都在办佛学院,否则就更加一代不如一代了。思想上装不下佛法,成了一片空白,会使释迦佛很失望。出家人是非常崇高的,称为人天师表,是人间和天上的老师啊,老师不懂佛法,不能教育学生,岂不是大笑话。所以办佛学院是一件好事情,佛学院总要学习,佛弟子能懂得学习,应该是一个好风气吧。
喜(46)
———————— 傅味琴 2002.3.14 ————————
没有智慧眼,常会做蠢事
本次提要:
·不愿学智慧的人,还不是糊里糊涂过日子
·离苦得乐的方法就在佛经里
·听闻佛法就能得到佛法的快乐
·懂了才有味道,不懂成了苦恼人
·不懂佛法的学生当老师,他的学生更不懂
·没有智慧眼,常会做蠢事
·不懂佛法,路都看不清,好比瞎子穿了流行衣服去相亲
不愿学智慧的人,还不是糊里糊涂过日子
佛法里充满着智慧,学佛法就是学智慧。哪有一个佛的学生,不愿意学智慧的?你就是不做坏事,平平稳稳过一辈子,没有智慧,还不是糊里糊涂过日子?白白浪费了自己生命的时光!给你个极好的修行的条件,你为什么不修不学呢。
离苦得乐的方法就在佛经里
智慧到底起什么作用?智慧的作用就是使我们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口头上喊喊,要确实能离苦得乐,方法就在佛经里,所以称佛法。
听闻佛法就能得到佛法的快乐
好比你们学书法,学到了你也高兴,这是学书法的快乐。那么听佛学课呢,你会得到智慧的快乐,这是佛法的快乐。
懂了才有味道,不懂成了苦恼人
佛法课听得懂,蛮有味道,你也会很快乐。听不懂,听的时候就苦恼,只好抄板书背笔记,抄板书时也苦恼,因为不懂啥个意思。考试嘛只好背,把这些不懂的法相名词背来背去,背的时候也不懂。既产生不了智慧,又产生不了快乐,变成苦恼人了。
你不懂,即使你去背,利益也不大的,一个老太太唸《心经》,每天唸两遍,一年念个700遍,十年念个7000遍够多的哩,你看她《心经》懂不懂,有的还把《心经》烧了当冥钱,真是罪过。
还有的有文化,看《心经》就产生怀疑,因为有文化不一定懂法义啊。有一年有人请我去做报告,办公室的一个人,跟我谈几句,“我现在也在看《心经》,《心经》里说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鼻子、没有……不对啊,明明有眼睛耳朵……”。他的误解就是由于他不懂佛法造成的,“无眼耳鼻舌身意”哪有这么解说的!
随便你唸多少遍,不论你有文化没文化,你不懂仍然是苦恼,智慧也不会产生。
不懂佛法的学生当老师,他的学生更不懂
听说有的佛学院,一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叫学生抄黑板,抄完黑板差不多到下课时间了,再稍微照文字讲几句,等于在唸第二遍。等到学生当老师了,也去搬一点古时候法师写的解说,抄在黑板上叫大家抄,老师同学忙着抄。等到他的学生再当老师,连抄都抄不懂了,这样出不了智慧,也生不起快乐,也就是佛法的甘露你还没有尝到它的甜。老师在当学生的时候,没有把学的东西搞懂,当了老师又把没有搞懂的去教学生,那学生就更加没搞懂。
没有智慧眼,常会做蠢事
你们来报到上学,我看都是欢欢喜喜来的吧?所以进佛门第一步就是要欢欢喜喜学佛法,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我们产生快乐,得到智慧。智慧好比两只眼睛,你光有两条腿还不顶事,没有眼睛你路走错了咋办?你有嘴巴能吃东西,最多你不会饿死。可是你没有眼睛,别说文化很难学,还常会做蠢事。
不懂佛法,路都看不清,好比瞎子穿了流行衣服去相亲
讲个笑话,很多年前,我住在上海。邻居有一家是瞎子,瞎子的女儿并不瞎,跟我的女儿是同学,所以瞎子家里的情况,我们也知道。瞎子的老婆也是瞎子,后来瞎子跟老婆离婚了,这个瞎子又想找对象,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也是瞎子(众笑)。去相亲的那一天,瞎子的朋友来帮他穿衣服说:“这件衣服是给你新买的,是现在最流行的。”瞎子问,“什么颜色啊?”“咖啡色”,“什么式样啊?”“茄克衫,很流行”,瞎子脸上就笑了,还以为我今天打扮多漂亮,对方看见我一定会高兴的。他忘了对方也是个瞎子。(众笑)佛弟子是个修行人,不懂佛法就等于没眼睛,路都看不清,是非好坏全都搞不清楚。
喜(47)
———————— 傅味琴 2002.3.14 ————————
无慧之人多苦恼
提要:
·进佛门不该成苦恼人,知惭愧就该多求智慧
·社会上听课花好几万,比不上这里听课发大欢喜心
·惭愧而不改,宁做“老惭愧”
·十年无知成惭愧,廿年无知成愚人
·瞎子名再高财再大,也见不到光明世界
·得解脱,能放下全靠智慧
进佛门不该成苦恼人,知惭愧就该多求智慧
我们这一次讲“喜”,一开头就讲,人身难得今已得,应该高兴啊;佛法难闻今已闻,当然更应该高兴;而且善知识难遇,今天佛学苑有这么多老师培养你,就更应该高兴了。
如今有的初进佛门还好一点,烧烧香,磕磕头,求菩萨保佑,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有些信佛好多年了,也算是一个老居士,你说他不懂嘛,好像懂一点,你说…
《心理导引——喜(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