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没成就,那个都成就了,但是那个没用,不是你时间长的,你就是伟大,不是,是那个要领你要有,要有要领,这个要领怎么来呢?这个我们是跟各位展开了,整个过程是这样过来。
但是我们第一个陷阱这个好克服,舒服禅好克服,因为这么一讲你就会警觉到了,但这个不好克服,置心一处,这个触功德一产生的时候,你就不知道了,一坐下去,奇怪,怎么蚂蚁那么多,一找没半只,可是全身都感觉到像蚂蚁都爬上来一样,不坐又不行,一坐下去就有那种恐惧感来,那你怎么办?蚂蚁雄兵,真的是蚂蚁雄兵,你一找没半只,倒霉的一两只会被你抓到,其他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但是一坐,那个境界就会出来,怎么办,你会恐惧,恐惧就会,真的精进的同修他就会钻进去了,一钻就初禅定,这个很快会有的情况,那一进入初禅定你就解脱了,是解脱了,那种情况,触功德的那种苦,那个处境你就消除了,但是进入初禅定并没有成就,是修得福报。这有福报。
但有了禅定不叫禅师,你要搞清楚,因为这里面的几个重要过程,你都没有办法掌握,就算你这里能够掌握过来,你是能够出三界没有错,但是也变焦芽败种,因为你那个种子不能用,这叫非人格法身,你的生命已经变成跟石头一样了,不能起作用了。
这种阿罗汉会有很多地方石头神、树神,会成为器世间的神,这叫世间族。那你假如世间族跟佛法有缘的话,你还会成为道场神,执金刚神,那还不错,从那边再开始学佛,那才开始学佛,你别以为了不起,你以为什么神什么神,你才要开始学佛再回来,有的在这个地方会起嗔心,起嗔心,触功德时候会起嗔心,那就变天龙八部,会变天龙八部,那个个性你会显现出来。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说你一定要依止善知识,你不依止善知识也可以,你是法行人,那法行人有法行人应该具备的条件。
法行人有法行人应该具备的条件,他有两个条件,第一个要有无尽超越的这种天赋,不要说我成功了,没有成功不成功,我成功了,我第一个要什么,要求证是不是真的成功。然后我要验证,我这样算成功吗,自己肯定了以后,还要再超越,要经过三个条件。要一再的去超越,这没有极限的,这是法行人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从第一个条件来,就是他自己会一再的反省跟检讨,这叫忏悔,这个修行人要是真的法行人,他绝对非常谦虚,因为他要一再的反省检讨,反省检讨,反省检讨,在反省检讨就要忏悔,他一直要做这样的一个工作,因为我不反省,我不检讨,谁来鞭策我?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都要求有一个护法,一个就好,不要一大堆,一大堆缠不清,一个向左转,一个向右转,我要往哪里转?我就要求一个护法他要鞭策我,有形无形不管,反正我就跟菩萨讲要个护法,我要懈怠,我要自得,自满,自大,要给我好好的这叫什么斧劈,斧劈就叫拿斧头来劈,叫斧劈。
所以你不要看,佛法在自我要求都很严格的,你看,未供先尝三斧头,私造饮食九铁棍,你自己为什么,他不是要惩罚人家,是自己要警惕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这个是法行人的一个基本要件,这两个一定要有,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那么在行法上呢,他要一再的超越,一再的超越,不是说我成就了,成就就没事了,没有那回事,就算成佛了成佛要干嘛?成佛就坐在这里被拜是吗?不是这样,所以那一种永无止境的超越自己,是法行人的基本。
那么我们假如是个信行人就按照这个标准,其实信行人,我们现在都是信行人的时代,不要以为我们是法行人的时代,你看,虚云老和尚他师父是谁?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德;来果禅师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德当他的师父,他师父都没有名字,来果禅师去找他师父,他师父在抽烟,他一看很生气,把他的香烟,以前点香烟不像现在那么简单,通通把他丢掉了,然后警告他说你再不改我就不来,结果他不知道他师父有没有改,他从来就没有再见过他师父,但是他成就那么大,他是不是法行人,是法行人,可你就不能够说我也要跟他一样当法行人,你还早,他可以,法行人是不类比的。
你假如看到他这样,要学他那一套,基本上你是信行人,你放心,因为来果是这样,因为虚云是这样,所以我要跟他一样,我告诉你,你是百分之百的信行人,你没有法行人的料子,法行人都是横空而起,石头里头撞出来的,他有这本事你有吗
各位想想看。来果禅师他爸爸生病,菜刀提起来,自己割一块肝给他爸爸吃,你能吗,你做到再讲,你说虚云老和上,他讨三个老婆,洞房花烛夜就跑去出家了,你呢,三个老婆刚好昏倒,所以法行人的你学不来,法行人你无法学,他是天生的。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遇到佛法,通通你要当信行人,自己好好的一个一个来,然后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我成就了然后再超越,不是成就了以后就等着人家供养,不是,要一再的去超越自己,这样就好了,这样子你这个信行人才不会停止成长。
法行人他成就快,这辈子一定入法界,成就法身大士的领域,信行人常常会中途停止,因为你缺少推力,那你假如在信行人的基础上,在学一个法行人的永不停止的这种情况,这辈子照样可以成就,假如你是一个圆融道的行者,那就更好,这是整个修行的过程里,我们提醒各位要注意的是这一点,怕的是各位你会自以为是,修行怎样,就自以为成就了,我相信这个整个过程里,你要经历的整个修行的阶段,我们是跟各位讲的很清楚。
从发心打坐开始,打坐,打坐是通称,禅修叫打坐,净土叫念佛,诵经也是,通通叫做打坐,那么在整个过程里,要训练你去感受那个法身的存在,通通一样。
念佛人透过念佛观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你能够感受到法身的存在,看你的性德,你就决定往生,哪个佛国土无所谓,因为你的性德,你的性德要去药师佛那里,你说我要往生阿弥陀佛那里,不可能去阿弥陀佛那里,因为是跟你的性德相应的地方,你就到药师佛去,你会不会到那边感觉到后悔,阿弥陀佛那里不会写极乐世界站请下车,到极乐世界的同修们请下车,不会,没有这一个,你说我要到那里去,怎么跑到药师佛这里说终点站叫我下车,没有,反正你到了时候,自然就相应就去,因为那是性德相应的,不是口号相应,你要留意到。
极乐世界车站在哪里,他不会广播员广播你到极乐世界的同修们赶快下车,请不要忘了别人的行李,不会,你修了多少功德,你自然带多少功德去,别人的功德不会给你带走,你放心,你的功德别人也带不走,所以是从你的性德来的。
念佛也好,五停心观包括念佛观,不净观,因缘观还有什么观,好像慈悲观,他都有他的依据,透过那一个观的基础,我们是透过数息观,数息观我要告诉你,透过呼吸你去训练呼吸身,感受到呼吸身是一个系统,这个息身就是法身,你去感受这个部分。
那么你念慈悲观,透过慈悲观五停心观之一,因缘观,五停心观之一,只要这五个当中的任何一个,你都可以透过那个媒介去感受你的法身存在。
那么你那一观跟谁学,那个善知识会教你,你不要说人家没教你,是你自己听不懂,你去那边学,那边一定会教你,不然他怎么会当你的善知识,你会选他他一定是你的善知识,你到那边去学,好好的把那个感受给提出来。
你假如不是的话,你一定 掉入那个舒服禅里面,舒服禅里头他不会去感受法身的,他就是在那里很好,然后就以为那个好的那种感觉他是幻境,你把它当真,所以永远泡在里面,泡久了变枯木禅,野狐禅,所以就变成这样。
野狐禅看过?画漫画的野狐禅,就一直狐狸头这样子,看到远处的月亮,那情景很美,他就呆在那里面,他就很美,这不止野狐禅,白蛇精也是一样,狐狸,蛇这些,他们都很喜欢待那个领域里,待久了,他不会寿命无量长,你放心,乌龟比较长,其他没他那么长,他只是修得大福报,不是成就。
你记得,感受法身的存在是第一个初级禅观的阶段,感受法身的存在以后,只要你能够感受法身的存在,你就能置心一处,当你对于那个法身的存在没有信心的时候,你的置心一处还没有完成,不是没完成了,技术上可能完成了,可是你不能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你的工程面净识不能达成,因为你有很多其他的中心价值观会干扰你,当你把感受法身的存在变成一种中心价值观,本身也没用。
这个叫一世人捡角,这辈子没用,这世人捡角、捡角,没用,你不能把他变成一种意识形态。
他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你要去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他不是意识形态,你要感受到,哦,原来呼吸是这样子,是个生命,你感受到呼吸是个生命,念头也是个生命,可是你的念头是支离破碎,就不能构成念身,念身是报身,你感受不到报身的存在,感受不到法身的存在,你还要感受什么,你只感受到七情五欲的存在,那就不对了。
所以在这个禅修的过程里,主要是在这个地方,当这个部分完成的时候,那你置心一处是技术面,工程面净识完成,法身也完成,现在我要看法身是怎么活动了,正向的,根性作用,心活动的轨迹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慢慢一步一步来,那么识性是怎么样,我从八识识构成的概念我看清楚,这样看的很清楚,概念可以不要进入八识识,所以当你看到概念形成的时候,证初果,这初信位,当你看到八识识是怎么样由五蕴识来构成的时候,你就证二果,你看到五蕴识怎么形成就受想行识五蕴怎么绕一圈的时候,就证三果,要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就识性的作用,所以从识性你就一直还原,把他推推推,推到根源去,你就看到无明。
无明就好像小偷一样,在那里不要给我进来,你就停住了,你能够看到这一点的话,病,病来到那里STOP,你就不要给我进来,你就把他挡住了,生死到那里,给我停住,因为他那个是识性,他要起作用的时候,你就在门口把他挡住了,全部还原了。
你要什么境界,通通在这个地方,无明要现前的时候,你把他挡住在外面,不让他进来五蕴流转,你就没有这些一切业力,破无明功德在这里,当你没有办法掌握这一点,所以无明一起作用,他就跳进来,无明一起作用等于门开了,他就进来了,病苦,生死,烦恼,意见,通通进来,当你在那个地方守住了的时候,他要来,对不起,此地不欢迎你,他永远进不来。
你的心性之中产生什么变化,那些杂质不会进来,心性的作用是纯然的叫做在萨婆若海中,这个叫做流入萨婆若海,心性的活动,纯然的那个部分,任何的无明想要起作用,都没有办法产生。
换句话说,无明想要起,那一念无明皆不起,我们是一念无明起你没办法,百万障门开,你现在一念无明皆不起,他想起都起不来,因为在一开始的地方,你已经把他踩住了,你不要给我进来,这个大门不为你开,永远进不来,在生命里你所流淌的,是心性念的本然状态。
什么七情五欲,哪有可能有七情五欲,五蕴要流转的时候,都已经关门了,你还有什么七情五欲,这是关键处。
我们是期望各位从这个地方来学习,你先看清楚,禅观他到底是在修什么,不要弄错了,我们绝大部分都在这里弄错,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九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