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十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跟各位所提的这个禅观,禅观所能感受的这个境界,他是你大脑思维感觉跟幻想所不及的,而且也完全不同,所以只要你脑海里头有的,不管是感觉也好,那种所谓感受,你会用词用的一样的,只要是在你已知的范围里头,都是大脑的记忆,推理、描述的境界,都不是真的。
禅观是远离大脑的东西,他是一种生命取向的模式,而不是大脑取向的模式,这个是我们要进到本门中来修学的人,我们第一个告诉各位的,不要用大脑。
不是说不要用大脑吃饭,你不用大脑吃饭,会把饭挖到鼻孔里面去,是要用大脑吃饭,可是在修行的那种境界的感觉,是不能够用大脑做类比的。
这里面除了这三个,大脑的感觉幻想,理智大脑的部分是无法触及禅观这一块,还有一个东西,这也是语言很没有办法去表达的,就那个理性不是大脑的冷漠,你要留意。
禅观是绝对理智的,但是不是冷漠,禅观当中是非常温暖的,热情澎湃的,不是那种冷漠的,你在感觉上要有这一种区别,假如你修行到最后是冷冰冰的,人家跟你握手,你就丢一只死手给人家,那个大概都弄错了。
他会使你的生命能量非常充沛,所以他不可能是萧条的,冷漠的,冷冰冰的那一种,那种人基本上是修错了。
而他的热情澎湃又跟魔道的那个热情澎拜不一样,魔道,你看西游记里那个唐僧被牛魔王抓起来,人家开始在煮火锅准备要烤肉,涮唐僧肉的时候,那一种热情澎拜庆祝,那个也不对,所以他的热情不是那一种无有章法,你要慢慢去体会这个。
他很理智又很热情,他不是那种热情很混乱的那种情况,所以在语言在表达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去表达这一种情境,所以我们跟各位说,你一定要经过一套严格的生命改造的那种方程式的训练,以后你才能得到整体的,假如没有的话几乎都碰不到,所以这一块。我们跟各位讲,在整个过程里,你是用知识没有办法去探讨的,用大脑没有办法去摸索的。
所以我在用这个表,这个表我们叫什么,叫开悟之路,这个不知道谁取的名字,我不知道,反正就用吧,反正也不错。
这个表以外,另外一个表,这个表我也没起名字,他就叫生住异灭,因为这四个字比较大,就叫生住异灭,生住异灭四个字不是这个表的名字,不过也好,反正懂了就好。
为什么我要用这两个表达方法,一个是直向的表达,一个是横向的表达,直向的表达,你容易横出三界,一看就知道他就在这里要转弯,你不转弯他就跑到四禅八定去了,这个不对。
所以这个开悟之路这个是符合我们讲横出三界的表达方式,其实你这个图要把他这样画过来也可以,为什么我要这样画,这表示圆心在置心一处这里,圆心,因为我们在画图表的时候,这是纵轴线,这是恒轴线,所以就用这样来表达。
其实你把他反过来,横出三界往这边转,也可以,没有说不行,我画的仅供参考,你看不惯可以把他反过来画,不一定通通右转,左转也对,只要表达那个意思就好,但是你一直往这边走就不对了,假如你要把这条线划成直的,把这条画成横的也可以,他是解说的不同而已,图形怎么长相都没关系,你解说要弄清楚就好,你说,这个直直上去是对的,转弯是不对的也可以,那这个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了,那这个弯了,你弯了就错了,他直的上去就对,那你要这样解释也可以,这没有关系,但你要了解修行的时候的那种状态,我们讲的那个,那个,到底是哪个样子的那个你就把他弄清楚,这是一个。
我们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生住异灭的这个部分,这个部分在刚才那里也谈了,在前面的这个定义我们现在就不谈了,现在主要谈下面的这个。
行法中我们要留意的这个部分,这一个关键是在于,我们在这个地方,这个住的地方,这个五蕴流转的部分。
我们跟各位谈过,真的修行是在住的这个区块里,因为这里头事实上是这个受想行识绕一圈的时候,绕一圈就形成五蕴识了。
可是这个五蕴识是大脑记忆所不及的地方你记不起来,他五蕴识要一直转转转,转到形成八识识的时候,你的大脑才有记忆的单位。
八识识的,那那个时候,你已经经过几千个念,几万个念了,八识识才形成,八识识再进一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你才会用。
所以你现在在讲话都是概念,很简单的,爸爸这个字很单纯,可是你要知道你的爸爸跟他的爸爸是不同一个,同一个就完蛋了。所以你的爸爸跟他的爸爸绝对不同一个,为什么不同一个,因为概念不一样,那个词已经变成一个概念了,他不是那个词,已经不单纯了。
你知道吗,所以概念里面的东西是不同的,八识识是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你大脑已经可以记忆了,其实你八识识里面的跟他八识识里面的同一个东西已经不同一个了,比较类似有可能是五蕴识在转的那个部分,但那个东西大脑记不起来,大脑记忆的时候那个单位太小了,八识识你还有个模糊的概念,到概念你才会用。所以这个地方就提到你把这个部分弄清楚。
我们再看下面,为什么修行要经过这个地方,初果,初信位见八识识形成概念,这个地方叫净识,这个形成概念的时候,这个叫净识,他还没有中心价值观的作用,所以不成为染识。
你这个地方就概念没有错,这里也叫概念,但这个染识是一个简单的综合概念,在净识里头是单一概念,你要留意到,这是有区别的。
所以我们在跟你讲说,工程面要从这个地方开始整理也好,这边都是意识流,意识形态象水流一样,多的不得了,那个意识形态已经变成一大串,一大堆东西,你看那里面有多少东西在里面,他已经不是单一的东西了,太复杂了。
那么这个意识形态其实在这个上面我们就跟你讲,意识形态所造成的行为,这边叫做意识身,生死轮回都是意识身在轮回,他已经是无形状的,但是是他主要在主导的。
所以你造的业多,你的苦报就多,你修的福多,你所受的乐报就多,是在这个地方。
那我们修行第一个先把意识形态流,象河流一样把他净化掉,少一点,少一点叫概念包,概念一包一包,像拿粽子,一串,拿起来一大堆,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你在谈一句话,谈一个概念的时候,其实是一串的,这个叫做概念包。概念包再净化,还要再净化到第三个阶段,所以你会变成比较单纯的综合概念,也就是你那个概念里有一个。
我们说学佛,学佛你就想起来吃素,五戒,学佛为什么跟吃素跟五戒有关系?就学佛,所以.....好像当然要有吃素跟五戒,那个其实这个是什么,叫做中心价值观。
你要当美国人,当美国人好像很简单,我只是想当美国人而已,他要你宣誓,放弃其他国籍,向美国效忠,这个叫做中心价值观,有一个中心价值观在那个地方,使你很多东西都会因为他而定位,这个叫做染识。
你要留意一下,人家在讲话,"要当人家的儿子,要做人家的媳妇",媳妇你就知道,为什么,他有一个中心价值观在,你就变染识了,这个叫染识,这里已经很单纯了。
综合概念是概念,但有一个中心价值在,所以我们看到这边的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在跟他讲,他就不过、但是,你讲完了,他又可是,你又讲完了,还有,使你没办法,你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他会转来转去,虽然他提一个问题,但他会转来转去,转来转去,这个都很麻烦,很多人在反应问题,他不能单纯,他讲不出他到底要讲什么,因为他讲了很多不过,但是,可是,还有,很多这种东西就不行。
但是这个地方(染识)他就只有一个状况,你一讲,他就“不是说吗....”不是说什么,他那个叫中心价值观,他除了这一个问题以外没有了,你要讲什么,他就不是说吗,那个中心价值观在那里,这个叫做综合概念。
把中心价值观挣破出来就变净识了,概念单一,那么单一概念的时候,你一个人活在单一概念的情况下,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很有善根,他要修行,就快了,他要感受到法身的存在也快了。
但是你要知道,这里面假如你的人生,人格性不健全,人性有所扭曲的话,那通通没办法,因为你所显现的都是假的,都是幻境,从这个地方来看,你到了这里以后,我们叫做修行开始线,是从工程面来的。
刚才那开悟之路讲的主要都是技术面的,而这里讲的是工程面,工程面是一来一往,这是左右两方同时进行。
所以华严经里面要讲左右,有没有,两千,二十,这种数字有二的数字出来,都跟你讲修行两方面,一方面破识,一方面长根,一方面破识性的作用,一方面增长根性的作用,左右两方,只要讲到二,左右,二十,二百,二千,都是这个意思。
这个就是华严经里面的语言模式,这个语言模式直接就讲行法,他不止语言模式,思维模式,他也直接讲到行为模式,修行你就要这样做的,而这样的模式里头非常微细。
所以这里我们要谈的,谈住的这个范围,所以这个区块是住的范围,是讲修行,染识跟净识这边还是修养而已,但是没有这个修养的基础,你这边的修行没办法进行。
而各位现在所讲的修行都在这个(染识)里面,能够讲到这里面(净识)来,就已经不错了,现在讲的修养大概是意识流变成概念包,就是修养很好了。
我们不但要把概念包变成染识的单纯的综合概念以外,更要让他变成单一概念,这个一直到单一概念以前都叫修养,这个地方就是修行的功夫了,这个地方要修行要进入这个领域里(住),我们在讲修行就是指这个部分。
这个是不讲情面的,我跟各位讲,一讲情面,就统统掉到这边(异)来,就掉会修养这边了,讲修养的这个部分,西方人的语言叫做“爱的教育”,讲这个地方(住)叫慈悲的教育,这个住的范围叫慈悲的教育,慈悲你知道吗,吃了自己背叫慈悲,不是陶瓷做的杯子。
这里面不讲情面,也不讲爱的教育,他直接就要破你的我执,破你的识性跟惯性的作用,一讲到破,没有情面…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