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他就是菩萨,你不会转他就鬼王呀。你想想看,所以学佛让你认清这个社会,这个世间,尤其地藏法门,它充分地把这个社会现象跟你铺陈出来,你不要光从文字上去看,你透过它的文字去了解你的现实生活,体会一分你就证得一分,你就破除恐惧一分。然后地藏经里头它最终要教你的一个东西就是要会转,会转的话,鬼王都变菩萨;会转的话,当下就是净土。这是地藏法门教我们的。

  所以我们常说:你在社会上受逼迫吗?那是正常的,你不要否认。假如你说没有呀,这世间很好呀。那你完了,因为这样讲的只有二个人,一个是佛菩萨,一个是笨蛋,你有逼迫都不知道。佛菩萨因为他会转,所以他没逼迫,鬼王来他一看,啊是财首菩萨;不会转的一定看到是无毒鬼王,你说不是他不是鬼王他是菩萨,那你根本就是在背文字嘛,你是惯性没有觉性嘛,所以那是很危险的,你随时被抓走你都不知道。

  所以地藏经它教我们就这两个,第一个,看清楚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这是现实的。从一般老百姓的立场来看,这社会的现实你要看清楚,他不是在恐吓你,你想想看,你有没有逼迫?你有没有恐惧?你有没有无奈?你先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弄不清楚的不是白痴就是笨蛋,你弄清楚了好,再来学第二个,要会转化。转化当然要具备一些条件了,这个就是叫做广设方便。每一次发愿,不管他从长者子,广设方便,一直到婆罗门女,光目女,他都是广设方便,那就是要转化。

  你能够掌握到这个重点,你要脱离苦海就不难。你要不会掌握到重点,你会说地藏经里动不动就叫我们散尽家财,供养和尚!对啊,经典是这样写啊,那跟你解释的恐怕完全不一样。古代他可能这样讲,古代你再怎么散尽家财,你也不过家徒四壁么,对不对?那你怎么散尽嘛?古代要房子跟现在要房子不一样,因为古代的土地都是免费的,人少地广,所以你到哪里要砌个房子很简单,搬两块石头,两根柱子,屋顶铺一铺不漏水就好了,这就是房子了,跟现在不一样。所以他要散尽家财很简单,离开家了就散尽家财了。所以你用意识形态来看你根本不了解经文在讲什么,经文在那个时代里它讲这句话很简单,谁都做得到。散尽家财还不简单吗?古代的财产大概多少,你知道吗?你大概想象不到,它只有一个包袱,什么样的包袱?就是一条大方巾,所有的东西放下去,然后用卷的,斜背起来,打个结,全部家当都在这里。晚上睡觉拿起来垫着当枕头,早上变包袱,晚上变枕头,大概散尽家财就那一包而已。而且在古代没有牙刷,没有牙膏,所以他不会带牙刷、也不会带牙膏,更没有脸盆,也没有毛巾,要洗脸就到水里掬起来,这样就够了;要洗脚,就两只脚掌放到水里撮一撮就洗完了,古代的生活。所以他讲散尽家财这个意思跟你现在讲的散尽家财完全是不一个的概念,你现在那个不叫家财。你现在一讲到散尽家财的家财是什么,你马上想到存折,里面有多少数位,古代哪有存折,见鬼呀。我们看那么多四库全书里头从来没有存折这个字呀。你现在那个我真的跟你讲不是家财,那个叫业障。这个就不能跟你求证了,扯开来太广。所以现代人是觉得这些知识我学的很多,我拥有很多――很多业障。

  经文里头在讲的是你的生命,它不是你外在的这些东西,而这个经文永远可以用,这个经文所记载的绝对没错。但是你只要用意识形态进来,这个经文你就很难体会。

  我跟你再举个简单的文字就好,你在这里头你会常看到,但你就做不到,因为你的意识把你卡住了,使我们对经文的认知有困难。常有人讲,像我们知识分子,包括我在内:你怎么不用现在这种白话讲呢,老是要讲哪个。。。对不起你再过二千年,现在的白话还是文言。你现在用词二千年后一定不一样,现在叫“存折”,以后会叫存折吗?不会呀。可是“散尽家财”二千年前这样用,二千年后还可以用。所以我们人在做怪的是谁,就是你这个大脑。人类的大脑记忆性特别强,然后运用范围非常窄,它不广。你也不想想说,那些语言文字是一千几百年前写的,那么当时他们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用法跟现在的用法根本就不一样,尤其他们的生活环境背影跟现在就完全不一样。

  我再举个例子你看看:我们看经典或者高僧传记里头,常有这种情况:这个人等一下到那里,等一下到那里。可是你现在到这里、到那里,你会留意到:我从北京出发到西安,那我一定要再回北京。古人很奇怪,这一点你现在没有,他到西安以后,他不会想要再回北京来,你要留意啊,这在心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只要离开北京就搬家了。因为他全部家当就是那个包袱而已呀,所以他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现在你绝对没有这种概念。你买车票一定买往返票,买机票也是买往返有打折。古代没有票,他想到西安去就到西安去了,什么时候回来谁也想不到了。因为他只能去他不能回来了,这边没有家嘛。所以那个生活情境跟你现在的生活情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出家人,出了家出去以后就没有家,他到处为家。所以你要了解到,他们的离开这个地方跟我们离开这个地方的观念是不一样,今天叫你走不要回来,就几乎赶你走,古代人不要赶,出去就出去了。所以在整个生活情境不同的情况下,你对于经典的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先告诉各位,你要懂得:想要了解佛法,先了解生命,了解人生,否则你不懂。因此我们就要求各位,你想修行、想要改造你的生命、想要转凡成圣,那几个基本条件一定要具备。我在跟各位谈这些资粮道的问题,跟《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资粮道不一样,它是意识形态的资粮道,古代、古文言时代的资粮道。我现在跟你讲的,是现实生活中你要具备的,而且是绝对有用,马上要用的,而且马上可以用的。所以你要的资粮道第一个就是人格性要健全,你的人格性不健全是不行的。你要去查资料这五大人格性要怎么样去健全。要健全这五大人格性,它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要具备信心。做一个人,人生你要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他是没有办法人格性健全的,他会恍惚,他有严重的恐惧,因为他没有信心。要怎么具备信心呢?你一定能够做得到的,就是你要有处事的能力。假如你不会做事,你不会有信心的。什么叫做处事的能力?这个好像我讲的跟你想的也不太一样,从这个地方我要跟各位讲修行是怎么修的。

  我讲是要具备处事的能力,那你一定想“我有呀”。你有吗?你所拥有的“那个”是不是我所讲的“那个”?那你就要求证了。比如讲我会煮饭。你会煮饭,真的吗?你说我会呀,不信你到我家来,你看我煮饭给你吃!那你要知道你所谓的煮饭这个字在每个人的诠释里头可能不一样。

  有位太太五十岁,这太太福报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她回娘家睡觉还睡在爸爸跟妈妈的中间。五十年来她没用过钱买东西,她不会用钱,包括她的内衣裤、她的袜子、她的鞋子、她的衣服,通通是家人买给她,她不需要买。小时候爸爸妈妈买,结了婚以后先生买,她先生对她体贴得不得了,身份证长什么样子她没见过,因为不需要。先生很能干,事业做得好,对她很体贴很照顾,家里又有佣人,煮饭打扫,她只负责张口吃饭。福报大吧。有一天发心了,她说人生不能这样,这就觉醒了。她在家里无聊就猛看电视,什么节目都看过了,看到我们的节目她很高兴,就来了。她说她要来学佛。搞了半天,说好吧发心当义工,到大寮去,她负责煮饭,就叫她洗米放进电饭锅里头。等到要吃饭的时候,她说我煮了。结果一打开还是米跟水,讲了半天就是没有按下去。她说啊我开悟了,原来煮饭要把那个按下去。煮饭,电饭锅要按下去她不知道。好了,电饭锅按下去了,她知道了。第二天她就按下去,还是没煮,因为每天晚上我们要把电源插座拔掉,她就按下去了,可是电源没插下去啊,好了她又开悟了,电源要插下去。学个煮饭要花好久时间。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你能够遇到算你的福报。有人一辈子恐怕还没有办法遇到这样的,我们都遇到好几个了。

  不是煮饭这么一件事,真的会做事是你要会煮饭,这很简单吧。记载也大概记载这样,但是在现实实际修行的范围里,会煮饭这件事情就大事了。首先你要会买菜,种菜就不用讲了,至少你要会买菜嘛。结果到菜市场菜都挑了以后他才发现他没带钱:啊买菜要钱啊?哪有买菜不要钱的!啊对不起,我明天给你好不好?什么明天给我,你这个人从来我没看过!那他就想办法跑回去拿钱来,累得一身是汗。要会买菜。然后你知道他买什么?他只买萝卜,其它他不知道。他会说买那么多菜?你吃的不是那么多菜吗?!我怎么知道,我吃的萝卜是一块一块,怎么是这么一条啊。他没看过萝卜。所以你要懂得会做事不简单,它是整套系统。现在我们的人,做事做这么一件事,这么一块,豆干一样,你叫我做我就做了。你弄错了,你要懂得,不要说怎么种豆子,你要懂得怎么做豆干。同样的,厨房这件事,你要会完全料理,到菜市场买回来,到最后整理好,厨余怎么处理掉,这个才叫做会煮饭。现在你会煮饭,就只是电饭锅插下去,按下去,啊饭煮熟了。这样叫做会煮饭?那人家看到你实在会摇头啊,你就只会煮饭这样子嘛。会煮饭跟只会煮饭那就差很大了,会煮饭的人是可以修行的,只会煮饭的人是不能修行的。你要留意到。你看佛典记载高僧传记载,不是说只要煮饭就好嘛,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文字上的记载跟你脑袋里头所装的有很大的差距。

  会处理事件,不管哪一件事,是指整个处事的程序、处事的流程,你会具足的话,这个人你就有信心。假如整个处事的流程你不知道,那你很麻烦,每件事你都要一直问,谁交待你谁倒霉,因为你会一直问嘛。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人家说师父要讲经了,桌上要供个花。好,这个我来,供花我会。搞了半天你就一直问,要供什么花、要哪里买、要红色的、白…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