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6讲

  海云和上《地藏经》(北美)

  第6讲

  主讲人:海云继梦和上

  这个业感跟业缘的部分,经典里头直接讲的我就不再跟各位谈了。那么这个地方他有提到地藏菩萨跟佛说,他提到,“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那这个部分他有一些我们要跟各位谈的,佛为什么付嘱给他?在第一天我们就跟各位谈了,这个从密教来看就很清楚,图像曼陀罗里在释迦内院里头,那有无能胜明王,这个是化身佛。我们知道佛成佛的时候,佛看众生,众生皆成佛。有没有,记得这个前提吧。

  在般若经典里头这个讲的很清楚,其实这个是法身佛的境界。在化身佛的境界里,那佛既然在成佛的时候看众生皆成佛,那在菩提树下看众生皆成佛,他还要度什么众生,对不对?所以这里面,你就发现到法身佛跟化身佛之间有一个距离存在。理论上来讲,众生皆成佛,事实上你说我成佛,我还没成佛,是不是会发生这个问题呀?所以化身佛他有一个无能胜明王要来摄受、教化、调服这些在法界中迷失家乡的生命孤儿,要使这些生命孤儿重返生命的故乡。

  那么我有这样的一个本愿,对不对?这个你就看到了,那么既然要这样做的话,在法身佛的领域里头,他一定要有一个跟化身佛相应的。那么你把这个看一下,那这个时候,也就是地藏院里北门这个福德院里地藏菩萨,所以我们前面跟各位讲到,这个地藏菩萨,他事实上这么多圈圈。这个地藏菩萨他就是这个生命因素。那我们讲说生命因素----摄受法界迷失的生命孤儿重返生命故乡的这个生命因素,他在起作用。从法身佛里是地藏菩萨,从化身佛里就是无能胜明王,这两个相呼应。所以释迦摩尼佛付嘱的时候,其实就是无能胜明王起作用,现在地藏菩萨在这边跟他呼应。因为这个南阎浮提众生用了大脑以后,就常常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整个问题就在这里。那么这个地方,经典里他提到了“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这个定自在王菩萨来请教佛,说唯愿世尊,他说:“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也就是说他到底发什么愿,这个生命因素在根本上他的质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一再地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所以就提出这个生命的因缘出来了。

  那这个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他首先提的就是一切智成就如来,那么他讲到当时有两个小国王,这两个国家天天在打仗,那有点像美国跟伊拉克天天在打一样。这两个国王,当然不是这两个,有一天----大概是打累了碰在一起,就相约我们不要打了,这样众生很苦。这个经文讲两个国王打,你体会不出来是两个生命因素发生矛盾。就是跟各位一样,要活得不耐烦,无聊,很乏味,生命里又要活下去,又不知道怎么办,这种情况产生了。所以这两个生命因素就有一个要先成佛来度众生,有一个说我把众生度尽才要成佛,所以就有这么两个生命因素。那么这么两个生命因素在这个时候呢他是通通凸显出来,凸显出来才有福报,不凸显出来没有福报,但是他还没有成就,所以两个就开始做这样的一种安排。

  告诉各位,这两个生命因素不是别人,是你自己,你每一个人自己,你不要把他看成“哎呀,你看,人家就有那么好的朋友”。你不要向外看,把菩萨一定要看成,菩萨一定要看性德化,不要把他拟人化,看成外面的人,菩萨是你自己的生命因素。当你看到有这样的情况,你就要反观自己,我要怎么样激发出来。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在我们凡夫来讲叫性格,就叫性格。当你这个性格兑现以后,就叫性德。所以就自己来讲,你有什么性格,那性格在凡夫来讲,那性格是矛盾的。矛盾不要紧,你要让他能够相辅相成,这个才是重点。那你要自己慢慢调整才知道。

  我们常跟各位举例子,我们常常骂小孩子说,贪玩,贪玩不好嘛,所以你就很生气呀。可是这个孩子他读书,那你就很高兴嘛,对不对?同样是贪,贪玩你就不高兴,贪读书你就很高兴。你会说这个人很厉害,很会赚钱,也不过是贪赚钱而已呀,但是当他贪赌博,你就气死了,是不是这样?其实贪性是一样的。你自己要去调整。可是我们常常被这些社会公约把你卡住了,你看不到了,你看不到生命的真相。真的是贪,还是执着?你分不清楚。贪读书,你就这孩子好乖;贪玩你就这孩子都不乖。同样是贪,为什么有乖不乖?贪你喜欢的就乖,贪你不喜欢的就不乖,那怎么会是这样呢?这样就不对了,所以生命在起作用的时候,你要看到生命,不要光是道德律。那你假如能够发现你的性格倾向于哪一部分,那你去调整,你就很好修行了。这样很好修行。

  所以古代有人就是利用人性的这个部分,有没有,记得吗,我不讲

  你看知不知道。春申君养士三千,鸡鸣狗盗之士都有帮助,对不对。他什么都不会,就会“哦,咯咯”(鸡叫声)。结果他逃难的时候就学鸡叫,守城门的人就把门开了就跑出去了。那要不是这些鸡鸣狗盗之士,你怎么知道有用啊?所以对人从生命来看,从生命来看人,任何才能都很精彩。你用道德律看人,那很多人你就活不下去。不要太过于用那些意识形态,生命的存在他是很灿烂的,因为我们用意识形态你会去窄化他。

  那么第一个他提到那一个发愿要成佛的人那叫做一切智成就如来;那个要众生度尽方才成佛的人,那个叫做地藏菩萨,这简单讲就这样。那个佛早就入灭去了。那个地藏菩萨还在那边头没头出的广度众生。那你就知道这个愿力在生命因素里有的是很容易兑现,有的是不容易兑现,越不容易兑现的生命因素是越伟大。所以我们才跟各位讲,你要发愿,是发愿你做不完的这个愿,你不要发愿两天就做完了,所以你看诸佛菩萨在发愿都是在尽未来际在做,那就是把你的生命因素激发出来,那你要是想说我发愿这辈子做完就算了,那个都是小愿,所以发愿是这样发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讲“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那个时候有个福度罗汉,他没有名字,我把他叫做福度罗汉了,那么遇到光目女。光目女因为他的妈妈都死亡,所以问这个问题,那么有一个问题。经文你都看过了,所以我就不讲了。那么这里面我要跟各位谈的就是这个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那个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就叫做解脱菩萨。这里面呢我记得前面有跟各位谈过,一个是相,一个是质。他现罗汉是个相,他的本质呢其实是无尽意菩萨。所以我们在看菩萨,你只看到相,你没有看到本质。这个生命的本质叫无尽意菩萨,我跟你讲的性德,那么他显现为作用的这个时候就变罗汉了,他是变罗汉了。所以在度光目女,那你把这个无尽意菩萨说他是罗汉,那罗汉拜一拜就好,那要菩萨我就拜三拜,你不要这样看,那你就拜错了。因为那时候你只拜到相,没有拜到本体,所以这叫生命因素。光目女他是相,他的本质是地藏菩萨,那就是生命因素嘛。光目的母亲呢,他是解脱菩萨,他爱吃什么,那是他显相,他受报给你看。

  所以这些诸佛菩萨为什么示现那些苦难相来度众生呢?不是,你不要以为说菩萨都是这个样子,不是都是这个样子。这是生命中互相激荡,你看我们的生命本身,他是很完美的一个有机体,互相激荡,所以要用这个生命因素凸显出来的时候呢,有些生命因素就要沉下去,这就是菩萨的性德关系嘛。但是佛的时候是所有的通通展开了,所有的生命因素全部展开,这是一个很重要不同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告诉各位说,在读经的时候,他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跟我们看书的是不一样,看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条就是一条,对不对,那是经典他有相互表法的关系,所以华严经为什么叫大方广就是体相用,有体有相有用,他是相互在做表达的,用三个层面来说明真理存在的状态,我们常常搞不清楚。用大脑,大脑只看到相,只看到一部分,另外两个部分看不到,所以常常会因为大脑的推理跟求证的作用,我们会伤害到生命的真理,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你要保持一个弹性,生命空间的弹性,你才能够看到生命。

  所以前面我们也跟各位讲,你不要一直活在生存边缘挣扎,这样的人是没有福报的。你要生活,在生活中有一个空间,那个空间你就有弹性了。因为有那个空间,你才能讲气质;因为有那个空间,你才能够讲品味。知道吗?当你一直在生存边缘挣扎,那活下去要紧,那还有什么气质,还有什么品味呀,对不对?所以人性的尊严在哪里?人性的尊严不在生存边缘挣扎的部分,人性的尊严是在你生活中才有尊严。当你很匆忙的时候,希望人家布施一杯水给你,那你看看,你有什么尊严?可是当你花个两块钱买一瓶可乐来喝的时候,这里几块?要不要?我不知道。那你就这样喝了。可是当你花十倍的钱,买可乐来喝的时候,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嘴巴就灌了。你一定拿个杯子来,而且还要挨杯口地倒,为什么?因为你花了十倍的钱,你的生活就产生了嘛。生活产生,你的品味就来了嘛。那有些是假品味了,不是真品味了。品味是从你生命的气质里面散发出来的。当你要摆装腔做架子的时候,那就不是真品味了,那是炫耀。之所以要装腔作势的人,其实他是在生存边缘挣扎,生存边缘挣扎不一定是底层小老百姓啊,你去留意看看,很多皇帝都是在生存边缘挣扎。我们最近的一位皇帝就是这样,天天在那边为了生存在挣扎。那日子很难过,所以那种难过日子不一定是穷人,虽贵为天子也一样,这个就很清楚了。所以人品如何,不是看他有钱没钱,地位高低,是看他是在生存挣扎还是有生活空间,有生活空间他才有品味可言,他才有人性的尊严可言,要不然是没用的,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到。

  那么第四卷经文的后面,他结束的时候,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来跟佛说,地藏菩萨这么样的了不起,我都看的…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6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