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1讲▪P2

  ..续本文上一页藏菩萨,那相应于这个地藏菩萨,他从这边进来,这边是观音院,这是圣观音,从这边进来地藏观音,这边是除盖障,这边是金刚萨埵。这个叫十方,这边叫三世,从东门到西门这边叫三世佛,十方佛就构成十方三世佛。

  那跟各位谈的是,从北门这边修进来叫福德门,修福德。福德门为什么要这样修呢?这里面牵涉到他的经文结构了,要谈这个部分,地藏菩萨的经文,他特别有这样的一种状况。对于不学佛的人,不信的人,那么他广设方便。只要你恭敬,对于他的形象、他的名号,能够供养,能够赞叹,你先结个缘,往后自然就会起信,他就是有这个方便。那么在这个地方,从这个南门进来,除盖障这边,南门进来的话,你就一定要实修了。那么从地藏菩萨这边进来,你不一定要修,怎么样真正认真地修,你不一定知道,但是你先修供养,这个地方你一修供养就结上这个缘,结上缘,对于还不信的人这个很方便。我拜拜总可以吧,叫我每天功课做多少那难说了,所以很多人愿意拜拜不愿意修行,那你最好是修地藏菩萨,因为他有这个本愿。

  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心爱的人生病要怎么办呢,那你会坐不住,对不对?你不能说我买一包乖乖饼干拜,就要保佑我平安了,那他说要保佑你平安可以,每天念一万声地藏菩萨的名号,那你为了你心爱的人,不管你的儿子、亲戚、眷属,那我还是念吧,我念一万遍也不交钱,对不对?要交一万块比较难,念一万遍好办,是不是这样?那以这样的方便,你就进入第二个阶段了。你最好是不要碰到困难,碰到困难有求于,好了,你有求,那就叫你念一万声,每天念一万声,这个是很方便的方法。那你不信,你人生很自在,什么都不管,那叫你念,念三声你都不愿意,你还说念一万声。可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尤其你的股票天天跌停板,你绝对想说我念一万声看能不能涨停板,那个时候你就自己逼自己了,这个是这个法门他最大的特色。

  那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你看哦,因为你先以这样的善巧方便,这个经文里叫广设方便,广设方便以后你逐渐会走进来。这个地方大日如来在这里,这个地方叫做母,母亲的母,这个母是什么?根本呐。我们都一直讲他妈妈,到底地藏菩萨妈妈是哪一个,里面那么多个,到底是哪一个?不是,他讲的是本体,本体是根本,你的根源,你的出处,因为透过这个地方可以到达这里,所以我们叫做孝经,知道吗

   他是因为从他的作用到他的本体来,以《华严经》来讲叫做大方广,也就是体相用,透过他的用可以回到他的本体,这个叫做“孝”,知道吗,透过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你能够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叫做“孝”,这个本来面目这里是你自己的出处,所以为母说法,这个就是经典表达的语言模式。

  你会以为说他就到忉利天,他妈妈在忉利天,那我就到忉利天跟妈妈讲经,从表面上来讲,这样很容易教化众生,对于一些匹夫匹妇来讲,我当然不是讲各位了,各位在座都是大菩萨,你不会是匹夫匹妇……那他很好接受,他也容易接受,他一接受那就达到他广设方便的目标嘛,是不是这样?可是他真正的意思呢,是要回到他的本来面目这里来,对于生命的真相他能够彻底了解。这个结构就是讲给你一个整个生命的真相,讲整个生命的真相。我们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真相吗?密的本来面目吗?本来面目是什么,不是你的生命真相吗?难道还有什么本来面目?所以关键是在这个地方。

  我们之所以跟各位提这个部分,是要各位去了解到一个问题,我们在学佛不要盲目,不要因为经典这样讲,我们不是说怀疑或不信,佛都告诉过我们,你不要因为我是佛,那我讲的话你就相信,你必须去自己求证,自己做自己的灯塔,自己做自己的岛屿,各位能体会吗?佛陀是所有世界宗教的教主当中,唯一要你对他所讲的话提出批判的人,你要知道啊,他讲的是真理,真理就不怕你检验,所以我讲的是我经验的,那你呢必须去检验他,这样你才不会迷信。

  我们今天都把他简化了,佛经说、佛经说,弄到最后就电视说、报纸说、教授说、医生说……那你活在哪里啊?你就活在人家说里面。你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立场。所以你盲目,你痛苦,你无奈,你是活在人家的眼光里,你把你的生命,把你的幸福,那个钥匙交给别人保管,你随时被人家掌握跟操纵。佛家要我们当家做主,你如何当家做主?一个当家做主的人会人家说、电视说、报纸说、教授说、博士说……会这样吗?想想看。你今天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就是因为“人家说”。

  我们不但要对“人家说”要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好好去检验,即使佛陀这样说,我们都还要再检验。佛陀讲的是绝对对的,我们不怀疑。佛是如语者,实语者,我们绝对接受。接受是一回事,检验是一回事。告诉各位,你要是不透过检验,你对佛教只是盲目跟迷信,没有自信,没有信心。因为我们检验过了,所以你有绝对的信心,你要讲的跟佛讲的不同,你不会接受;你要讲的跟佛讲的一样,不管他是谁,我都接受,因为他讲的是真理,我不因为他的外相而有捡别,那你能不能具备有这样的能力,鉴别检验的能力,这是佛法中非常重要非常强调的一个基本原则,不要你盲目,也不要你惯性。

  学佛人你今天只要想要,你只要想说,我要转凡成圣的话,那这个条件你必须具备。你要是不想转凡成圣,我只是个拜拜求心安的话,那佛说的就算,你不用检验,因为你求心安。那你想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一个大丈夫,那你必须要检验,检验以后他就变成你的生命因素,那就不是人家说、佛陀说。你要记得这个原则,因为你的检验,他会变成你的生命因素,那就是你自己的。

  怎么检验呢?那就叫疑情,你要提疑情。疑情会写吗?怀疑的疑,禅宗常用的话,感情的情。有疑情的人他一定先接受,然后我慢慢去检验,去求证。检验求证不用大脑推理,大脑推理没用。所以很多人会一直问,师父啊这个这个……师父啊那个那个……啊师父你看怎么样?你一直问的人没有用,问到最后你都知道,知道不算,那个不叫疑情,不叫检验,检验是你内心里头去感受。

  佛陀这样讲,把后世末法众生,在弥勒菩萨成佛以前,这个责任都交给地藏菩萨,那地藏菩萨怎么那么衰,那其他菩萨就那么凉?为什么通通掉到他肩膀上来,其他的都不要,为什么?你要去求证这个问题呀,但是你一定问不到答案,也不必问,你自己要去检验。这个检验只有你从生活中,从各个方向慢慢地去体会,经文要一再一再的读。我举这个例子是给你看,因为刚好这个他比较明显,很具体,那《地藏经》他的位置就在这里就出现了,就表达出来了。

  那今天你要是不留意,那这个东西现成的摆在这里,你也不知道啊,对不对?你因为有留意这个疑情,所以你就会从这个地方看到这个地方来了。事实上,在这样的一个结构里,能够同时出现两次,那机会也真少,这里只有几百尊而已,生命因素那么多,他在这里他会重复出现,那真难得,真难得。所以这个就是你带着疑情,你自然就会找到很具体的答案出现。

  从释迦牟尼佛,你看,他在这个地方咐嘱于地藏菩萨,那这个地方的基因里头就有一个在了,对不对?而且又透过这个刚强难化的众生,因为你不信嘛,他尤其讲的就是南阎浮提众生,因为大脑一起作用,什么都不信了,尤其是有福报的。我当然不是说各位,尤其有福报又冷静、能干、精明的这些人,他不用这一套思维模式,他只用大脑的那一套思维模式,那他当然不会接受。地藏菩萨说,不要紧,只要你广设供养,这个缘就先跟你结了。那假如真的连这个破毁都不愿意接受的人,那因缘还没到。一般人通常都会有向善的心,只要人家供个神像,虽然不信,他也会恭敬,点个头,就像《法华经》上面讲的,若人入塔庙,你会进塔庙,可见你还能接受,单合掌,小低头,一称南无佛,究竟成佛道,这个就是广设方便。你能够买个饼干,供个花、水,烧个香,那个又比……更进步了,对不对?这个因缘嘛,广设方便,大家都能接受。在古代,在这个时代都一样,所以我们奉劝各位,你经过任何的寺院,或者其他宗教的教堂等等,还是要恭敬心,你不要嫌弃说那是外道的,在那边咒骂一顿,那个不究竟,那个都不当。这个都是地藏菩萨的方便。那我们要跟各位谈的就是这一点,这个立场,学佛的基本立场。

  你只要具备这样一个条件,接受,慢慢去求证,这个部分你就有极大的善根。我们最怕的是盲目跟迷信,为什么?因为佛说,佛说,佛这样说,当然我知道啊,经典里头,《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出现说“众生度尽方成菩提”,一共出现几次你知道吗?你大概也不知道。而这句话呢,我们常常引用,可经文里头没有啊。经文有讲这一类的话,它出了三次,但是这一句话呢,是后来的士大夫他把它做成对子的时候,它才出现的,不是经文原有的。经文也是这样讲这一类的话没错,那只是读书人把它美化,做成那两边对联的时候,把它写出来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它是这样一个对子,而这种东西《地藏经》里面没有,但《地藏经》只是一再表达这个理念就对了,是后来读书人把它做起来的。

  那我们呢,一个修行人呢,你要去做的就是这种印证,你自己给自己印证,充分去产生信心,这个是我们跟各位讲地藏法门的一个最重要的地方。

  那么刚才跟各位提到,既然他的目的是要我们去兑现到这里头来,那么在这个《地藏经》里头,他的表达方法跟其他经典有什么不同?那我们也提到了,南传佛教他的经典不会这么复杂,也就因为北传佛教他的经典在表达生命的这种语言上面,他知道,大乘经典的这些成就者他知道对生命的表达会随着时空的变化,时间、空间的变化以及各民族的文化不同,他在诠释生命的这个东西是各不一样的,因此他就有一套表…

《地藏经 北美福慧寺开示 第1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