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当时称作婴儿,而婴儿的相是我吗
非也。三岁、五岁时很可爱,那是不是我呢
那个时候的幼儿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青少年时,满怀希望、意气风发,那个俊秀的美少年,有一天还是会消失。所以说,过去不可得,未来多渺茫,人生真的是虚幻啊!
再看看我们体内的细胞,时时刻刻都在生灭中,每一分秒不断新陈代谢,这种细微的变化,连我们自己都不知不觉。于是,在不知觉中,有时人的体内隐藏了恶毒的病菌,因缘和合之下就会发病。
根据医学上的研究,现代人闻之色变,却是出现频仍的「癌症」,其实,癌细胞并非只出现于发病者体内,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癌细胞。这就像是社会、国家一样,如果彼此之间能和平相处,就能和乐共存,相安无事;可是健康细胞的运作一旦产生问题,癌症细胞便会扩散蔓延,形成威胁生命的重大病症。
很多病症或许都不是外来的因素造成,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小乾坤,里面存在着无数众生。这些众生细微得让我们看不到,多得超乎我们的想象,何时会出来作怪,总是无法多做预想,一旦产生又是令人所料未及。
记得花莲慈济医院启业初期,就曾有一个极特殊的案例。这位患者曾经发生车祸,之后就常常头晕,四肢无力,以致原本在山林边的工作也受到影响。几年来每况愈下,看遍台湾南北各大医院,折腾了许多年,情况还是未能改善。后来,南部地区的一位医师建议这位患者:「你住在东部,花莲有一家慈济医院,也有脑神经科医师,你何必舍近求远,不如就近去看看
」
杀生食肉之为患
这位患者反正也无法可施,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就来到我们医院。来了之后,在门诊的问诊中,我们的医师就问他:「你是否吃过生肉,譬如生鱼片,或是其它没有煮过的肉类
」他想了一想,就回答:「生鱼片我没有吃,倒是因为住在山林边,所以也会去打猎,我吃过生的山猪肉。我们是整头猪杀了之后,就用盐巴腌制,想吃的时候,就切下一块来吃,味道很好呀!」
医师一听就做下诊断:「你的症状并非车祸的后遗症,而是脑子里长虫,这是病从口入啊!」于是安排他做了检查,真的在脑部里有一窝虫。找出了真正的病因,接着安排患者接受手术,帮他开脑将虫子一条条夹出来。
我听到这个消息,也到病房去看看他,这位先生就说:「慈济医院的医师很好,你们救了我。」我问他:「现在你的手脚有力气了吗
」又把手伸给他握握看,他用力一握,我说:「会痛啊,果然恢复得很有力气了。」对症施救,他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这个个案之后不到一年,又有一位病人,他的肚子胀得很大,后来医师诊断是肚子里长虫,医师为他取出,拉开来竟有一米多长,真的也是耸人听闻。想想,我们的身体真的是一个小乾坤,里面包含了多少东西,我们都未必能掌握。
因此,「我」只不过是一个假借的名词,人的生命属于大自然的共同体,实在不必太执着于我。大家同样生长在地球的这片土地上,这不就是一个共同体吗
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所以说「息息相关」,大家应该把小我看淡,不需要为了名利、地位而生计较,人我是非、明争暗斗其实一点都不需要。
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视普天下人人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人人的危机,就是我的危机;人人的苦难,就是我的苦难。如果能这样,就是打破小我,融会大我,在大自然中学习最宝贵的生存动力。
观法无我因缘生
观法无我的「法」,是道理,也是方法。「有色无色皆是法」,我们应该心心念念将佛陀的教理放在心中,还要分享给大家听,让大家都能了解万物无常的道理,我们所看得到的一切东西,都是因缘生灭之法的组合。
看看眼前的桌子,它的原料是木材,木材的起源是种子,种子与大地会合,接触空气、雨露、太阳,种种的因缘法组合起来,这颗种子就会成长。一样是因缘法组合成大树,时机一到就被砍伐下来,经过木匠的制作,最后变成一张桌子。
同样的木料,除了变成桌子,也可以有许多其它的用途,不同的因缘就有不同的造就,可以制成器具,也能雕成庄严的佛像供人膜拜,也可以是盖房屋的建材。这也是法,但却非不变的法。
生生灭灭,五蕴中粗细显微的转变,常常只是自己粗心不得察觉。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一个「觉」,因为我们还是不觉,才会执着一切为我所有,以致被自己所埋下的烦恼困扰不休。学佛,就是学习跳脱这种苦恼,既然这个身体中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为何还要冒着风险,为这个身体造业不断呢
觉悟的人,领受智慧的甘醇;迷而不觉的人,则是苦不堪言。我们要照顾好这一念心,不要常常只是嘴巴上挂着「爱心!爱心!」,我一再说,爱心是爱顾好自己的心,把自己照顾好,才能去照顾、影响他人,这叫做爱心。不是说送东西给人就是爱心。
不要让自己的心常处在动乱之中,既然选择了修行之路、慈济的菩萨大道,我们要恒持剎那。世间上,既然什么都是不定法,都是因缘组合而成,切莫再要深陷自我的樊笼。
《金刚经》中提到「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虚幻人生还有什么可执着的?佛陀教导我们以智慧探讨人生,真正能做到「观法无我」,就没有什么好计较与多较。来到世间,上了人生舞台,如何扮演好最佳的角色,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动,把行动照顾好,方向不要错误,这个人生的角色就成功了。
第二行品
四正勤
恒持刹那四正勤,勤须不偏道乃行;
一勤已生善令生,二勤未生恶不生;
三勤未生善令生,四勤已生善令增;
正能破邪力万钧,勤可助道展鹏程;
害人之心不能有,知罪肯忏可重生;
行善之念不可无,从来善道在助人;
无缘大慈来等爱,同体大悲智慧心;
红尘自古苦偏多,四勤拂拭莫染尘。
接下来是「四正勤」。为三十七道品之第二行品,正是不偏;勤是不懈怠,四正勤即是精于断恶生善的四种修行在目。以上的「四念处」,是以四种观修来了解修行的重点,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的教法——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再来讲四正勤,则是实地践履的力行方式。
人从出生来到人间,就开始要不断学习,学会呼吸,学会以气味分辩自己的母亲,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肚子饿、尿布湿了等等。等到大一些就在党说话、学走路,学习一节切生活所需的技能。这些学习大抵都在满足身体上的欲望,皆属于凡夫法。
幸运的人有缘接触深一层的教法,藉以提升心灵、感化他人;迷茫不觉之人,则是浮沈浊流,追求凡夫的欲望,执迷沈迷沦水世难脱。求取生活基本生所需,这是生存必要的条件,但是大多数的人都是超过基本范围,变成了贪取。例如生命体的营养吸收,只要均衡足够就好,许多人却贪图口腹之欲,肚子里不知道吃掉了多少生命!
荤食与素食
曾经看到书本上的一句话,世界上哪个坟墓最大
就是我们的肚子,这个地方不知道埋了多少尸体在里面。几乎是所有的人,晚上都不敢经过坟墓,却没有想过,自己每时每刻都带着坟墓到处跑。难道一定要这样吃尽众生肉才能生存吗
我们有一位医师的小孩,他的妈妈都叫我师公,她怀了这个孩子之后,奇怪的是,看到荤食就无法下咽,所以从怀孕开始,母亲就改为素食。孩子生下来也一直都是素食,连牛奶都不怎么爱喝,却长得又白又嫩,健康漂亮,身高甚至比同年龄的孩子还要高。
所以,有人说不吃荤食会营养不够,这都是借口,是人的习惯、习性,同时也缺乏一分悲心。这念悲悯心即是「人伤我痛,人苦我悲」,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哪有一种动物不是贪生怕死,哪有一种动物被杀害时不会恐惧痛苦。
人类就是缺少悲心,所以不惜伤害其它生命,来逞一时口腹之快,还觉得是天经地义,这是一开始就培养出贪吃的习惯,造成了以非为是的杀业。从食欲的伤杀,延伸到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争斗,杀戮不停,人类的争战与灾难则永无休止。
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思虑,这一切人心不平、国际争战,以及天灾不断的起因究为何来
心中只是有很多不满,有很多追求。结果,常常由爱成恨,从欲成贪,不顺意而生瞋,从追求变成痴,贪瞋痴念一起,恶念浸淫日广,后果就益加不能控制。
学佛就是要学戒、定、慧,懂得如何守戒,如何善尽做人的规矩,用心于此三无漏学的修习上。漏是烦恼,无漏就是没有烦恼,所谓的「漏」,即是贪瞋痴的无明遮蔽了清净的智慧,使我们的慧命漏失损耗了。一念之差全盘皆错,再回头,已是一身恶业紧紧缚着。
造善与造恶
身为凡夫,起心动念难免造业,一发现自己产生这种不规则的心念,就要马上以智慧去消除制止。能以戒对治,就不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佛陀警惕我们,对于生善止恶的四种方向要精动向学。
「一勤已生恶令断」,心里有不规则的念头生起时,马上就以正念、正知、正见的智慧压制下来,让身体不去动作。因为我们都还是凡夫,心中难免会起心动念,恶的心念一起能及时克制下来,就不会造作不好的业。所以说「已生恶令断」。
万一,心里想,身形也造作了怎么办
如果能亡羊补牢,亦时犹未晚。赶快把恶念去除,心中生起善念,引导身形成就善事,这样虽然是兜了一大圈,慢了一步,但是能悬崖勒马,至少得以免去粉身碎骨之患。
「人生最大的惩罚是后悔」,一点点的心念没有照顾好,让它现形造业,最后受到惩罚的还是自己。所以总是要叮咛大家照顾好这一念心,培养好正知、正见、正念,才能行正业,就不会屡屡生起错误的念头。假若一时不察生起恶念,也要赶快对治住;身体有了行动,就…
《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