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二因缘讲记 第一集

  十二因缘第一集

  海雲繼夢和上

  今天我们和各位介绍十二因缘,不管是三十七道品还是十二因缘,这是两套思维模式的运用。运用三十七道品来说是指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你应该要有的一些基本条件,可是今天我们在台湾发现有许多叫作独觉型的人,这些独觉型的人他自己也会有这种觉性。那么在这里我们要把这一套正确的思维模式方法来告诉给各位,在正式说明之前,我想有一些前提性我们要先弄清楚。

  人生在这个世上,他跟一般的动物不一样,我们不要讲六道啊,六道反正好几道你都没看过,你只看到人道和人道以外的畜生道而已。那么天道如何,做思维,说身为一个天啊?对不对啊天道?什么叫做天生的意义

  我们叫人生,他叫天生。那鬼道呢,他说什么叫做鬼生的意义,那是他们去思考的。我们人啊,你有没有想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跟畜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狗会想说狗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它不会想啊,想了也没办法。猫会不会想说猫生的意义是什么?鱼会不会想说鱼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它们都不会。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会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到底在哪里?人的这个生命他的真实义到底是什么?人的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啊,其它动物它会不会想,那我们不管。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人称为万物之灵就是指这个部分。那么他奋斗的结果到底对或不对啊,那我们就不能去评论了,因为这是另外一个标的的问题。至少我们会觉得人生是以奋斗为目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人生爱拼才会赢……那都无所谓,反正你有一个标的,这个标的到底对不对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判断。

  可是我们在这里告诉各位,你在传统的社会教育当中,传统的就是社会一般的教育里面,他告诉我们啊,我们是普遍使用大脑在做逻辑思维的。这个大脑是怎么样运用这个逻辑思维,好多人不去做区分,他只是运用这种逻辑思维去追求大脑所设定的目标。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来看,人类从远古的草莽时代一直发展到现在,可谓文明非常的鼎盛,文化非常的发达,人类的思维已经到达极为精细的地步,非常的精密。但是我们发现,尽管物质发展得再充分、再进步、再丰富,人的内心深处始终有着一种无奈。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钱赚得多、东西用得好,但人类并不见得就表示是幸福的。

  对于一个穷人来讲,我只要有钱就什么都摆平了,没有错,他有了钱那是改变很多。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我们家是泥土的地,那时候到有钱人家去或者看电影,就想到说,我家里的地要是能打水泥地,不知道多好。水泥啊,因为泥土的地我们外出打水回来啊,第一桶水没问题,第二桶水以后常常人仰马翻。因为地是土,水一提过去就会滴下去,滴了几次以后你再提重的常常就会摔倒。他摔倒里面就会湿湿的,你没有拖把可以吸水的,因为那水一倒下去,它会从屋内流向屋外,一下雨就会从屋外流到屋内。那时候的生活就觉得不错了,谁想得到现在我们这个地上,你看,是不是琉璃为地啊,是不是地平如掌啊,以前哪有这种地啊……

  那你可以想象得到,在古代,皇帝还没有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么舒适,你自己有没有感觉到?以前的生活环境虽然没有现在的好,但是以前的人没有现在的烦恼,没有现在的烦恼,也没有现在的痛苦。以前虽然没钱,常常邻居为了借一块钱或者几毛钱吵架啊,全家总动员,两家在那里互骂,一个骂说你们是强盗、一个骂说你是臭鬼。那么为了几毛钱、一块钱就吵得要死啊!那现在呢,掉在地上十块钱你都不要!这里面就告诉我们,物质欲望或者社会的文明并不能够表示我们幸福的指标。这已经很明显了,我想这部分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以前没饭吃,大家说我只要吃得饱就好,管他有多胖,那瘦的人就叫他歹命,所以只要他吃得饱。现在不是,瘦的想要胖,胖的想要瘦,有没有?大家用尽种种办法,好多人赚了钱就一半以上为了这个胖和瘦的问题在那边折腾,这已经不是生活指标的部分了。

  问题是在于他内心有一个什么东西在主宰着他,那一个东西,这个问题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几千年来人类的物质文明、文化它发展了,人类运用大脑克服了这一部分的困难,克服了知识、克服了这些文物的缺乏、克服了精神上的贫困,那么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了,对不对?现在很多人家里有全世界最美的画,艺术雕刻的博物馆缩影啊全部浓缩进来了,也有历史上最出色的音乐和设备音响,你都可以聆听得到。那不但是听到,还可以看到,对不对?那精神层面的问题也可以克服了,物质层面的问题也克服了,各种生活享受所会遭遇到的问题也克服了。人家说我们台北空气污染,,他家里有空气清新机,就跟住在野外森林里一样,这个部分也障碍不了他。你可以发现,运用大脑所发展出来的可以克服人类很多很多的困难。以前我们所没办法得到的知识现在都能够得到,百科全书看你要几部,现在佛教的这些什么高僧大德的传记,一大套一大套、一百部一百部、一百本一百本一直出来,有没有?这些我们都能克服,但是你的烦恼依然存在。

  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传统的教育它给我们头脑思维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它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现在才出问题,世尊的时代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发现这个问题对我们障碍非常严重,是我们真正苦的根源。我们在前面苦集灭道的时候,已经告诉过各位,这个就是意识形态的形成。世尊在做这种训练的时候,就是一再的打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所以他就发展出另外一套教育方法,我们叫做佛教,就是觉悟的教育、觉悟的训练。他要训练我们呐,不再使用大脑的思考,而要用生命的这种感觉、生命的存在、运用生命的那种智慧来发展我们应有的那种生命本能。这一套在古代我们可以说叫做觉悟的训练、觉悟的教育。

  那么在我们现在这一代,相对于刚才所讲大脑所发展出来的,算数的文化思考方法,那么我们可以说世尊的这一套,叫做生命本能的思考方法。这一套生命本能的思考方法,他能够使我们摆脱物质的、精神或者知识层面的这一种僵化性。因为头脑的思考方法,是一种僵化性的思考方式,他有一定的逻辑和层次,而且是单一取向的,现在来讲就是单行道。生命本能的思考方法呢,是一种全方位的、整体性的思考方式,他的这一套训练,是要我们生命全体做整体的反应和作用。那么当这个部分发展起来的时候,你是不用思维,不用意识形态,所以运用生命本能的思维模式或者语言模式。我们告诉各位,这个在古代的传统说法就叫做直观。我跟你讲直观你就知道了,讲念观你就知道了。

  但是,我告诉各位什么叫直观啊,你去定义老半天都定义不下来,什么叫做念观啊?你观了老半天叫向内观起来叫观,生命本能的思维模式、跟语言模式叫做直观、叫做内观。那么运用大脑而使用的这种算数文明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叫做外观,他是向外发展的,外发展的,跟尘境啊、六尘境界在搏斗着。那么向外我们的大脑能够战胜它,其实只是局部的战胜。但是你向内观啊,就是运用生命本能的这种思维模式,你可以不是战胜,而是建立我们生命的总体观,我们生命的全方位作用。这个就是普贤行的“一行一切行”的这种基本定义,也就是一佛乘所讲的普贤行愿的修法,就是指这个部分。

  那么一个人要想摆脱外在物质文明的拘束,而在自己生命的本能上面,能够当家做主,能够恢复这个本来面目,建立内在的世界就很重要了,就很重要了。那么世尊为我们开导的就是这两个部分:一个就是从苦集灭道发展起来的三十七道品,这是我们世尊教法传统中的直接方式,你从这边来绝对没错,他告诉你这一套思维逻辑的正确方法,所以他是生命本能思维模式的一种训练方式;那么十二因缘这个部分也可以,但是这一套世尊并不强调,但是他承认它的存在,尤其在台湾。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会特别注重这种独觉型的修行呢,那就是中国人的自大和傲慢,中国人有这种倾向,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所以你多厉害你家的事,我会比你更厉害,那我要比你厉害我就要去自己创造。所以自己就怎么样去创作,那一套他认为秉天地之正气啊,那些诸神啊、佛菩萨神仙会直接传给我,然后他就开始了。

  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无形的中心思想,从早期春秋战国以前,秦始皇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到海上去求仙丹,想要获得长寿,一直到乾隆顺治皇帝的时候,还有这种思想的影子存在,一直觉得说只要求个仙丹来吃了就能够长生不老。一直到汉朝末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发现,原来要想长生不老不是求仙丹就可以了,运用修行也可以长生不老。所以道家是在佛教思想的刺激之下,他才发展出他的修行法门,而修行法门当中,我们从道藏里面可以看到,他纯粹都是抄袭大藏经里面来的。所以为什么不用呢,他就叫《佛说妙法莲华经》就好了,他抄了老半天说《太上老君说妙法莲华经》,太上老君居然也懂得妙法莲华经?那不是骑着白鹤往北极飞去吗?怎么会有妙法莲华呢?这个你都可以看到,他抄袭的很严重,他在不愿意降服自己,来接受人家指导的时候,他就必须发展出自我的独立思想。那么严重的用抄袭、更换名词变成他自己的,那么比较轻微的他就都不看,自己想办法去修。修的对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那我们现在要告诉各位,这一种自修结果对有些成就的人啊,那就要注意这一点了,我们遇到很多,他认为他有所得,他有所证得,但你问他说:你怎么知道你有证得?他说冷暖自知。

  这一点我们承认,因为你有得,你当然知道了,那外人不知道啊?可是一个问题是:你得的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你所得到的要怎么证明那是对的?你能不能这样肯定?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证明,只能够说他有所得,但是他所得到的,他没有办法证明对不对。所以你在台湾可以看到,有很多人说他是观世音菩萨,他说他就是观世音…

《十二因缘讲记 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