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像这样我对谁讲?讲到你纯属巧合嘛。他爸爸一看“啊,对哦,我都退休了,为什么又扛一个业来呢?”他就不想做了。因为没有必要嘛,该退休了,退休金就够我用,每个月还可以领多少,好好过日子。前面几十年就为了这个结果,那是不得不工作,现在生命进入第三期了。好好好,他很高兴,他就跟他儿子讲说:“你有听到吗?我该休息了,这个事业就给你了。”他儿子想一想,说:“爸,师父不是讲嘛,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
六十来岁的人,六十、七十岁的人是可以这样想: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你刚二、三十岁的人为什么要那么辛苦,你本来就要那么辛苦,你搞错啦!“师父不是讲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吗?”那你就不辛苦了——这个叫人渣。你知道吗?他本来就在找机会说,不想那么辛苦了,那刚好听到这一句话,他好对号上座,对不对?“师父叫我不要那么辛苦啊”——那你不是人渣吗?老爸留什么给你啊?你要怎么混日子啊?他不想这些啊。
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在讲给你的,你要用得恰当;你要用不恰当啊,就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师父讲的就叫我们放下嘛,何必挑事业,我何必做那么辛苦嘛,我就放下嘛。”放下你干嘛?当乞丐啊?你要当乞丐也可以啊,问题是你又不甘心当乞丐啊,对不对?
所以你要留意到啊,经文在教导的事你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要随便自己填,这个叫想当然尔,自以为是——自己以为这样就对了,这些都佛讲的,佛法啊,师父讲的。所以适用到你身上来,你就常常要这样去检测自己:我这样做,对吗?他是这样讲,我也这样做,对吗?这里头牵涉到了身份、立场,对不对?人生经历等等,还有一些实际的技巧上面,你这样做,对吗?
像拜佛一样,你也拜佛,我也拜佛,你拜对吗?你有没有想过:我这样拜对吗?佛经也好,祖师也好,叫我们拜佛,说“罪灭河沙”,我拜了半天,到底有没有灭罪啊?我都没感觉到,很显然我拜得有问题啊。你不要还没开始两下子,就出去跟人家讲拜佛多好啊,你能够证明说你的拜佛真的很好吗?你讲不出来。
所以这个就证明你没有经过实践、求证,乃至验证,那所有的佛法都是白说的,不算,不算!一定要去做,做到了才算,你没做到就不算,这是一个关键。所以你现在所听到的,你一定要自己去摸索、实践,然后会遇到困难,你要去解决困难。我这样拜对吗?我是不是哪里可以改一下?要改哪里,你要改啊。
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到庙里来:“师父,听说看到佛要拜佛是吗?”我说:“是啊。”她就拜下去了,一拜下去,“啪!”(裙子裂开了)你看,没经验就会这样,我不能叫她拜啊。穿那两片窄裙,然后又那么短,一跪下去,屁股就跑出来了,然后她也不知道啊,她就拜啊,她穿的衣服不适合拜啊。
好了,那怎么办?我说:“带她去换个居士服。”只好居士服给她穿回家嘛,不然裙子都裂开了,你怎么办?然后再要再教她怎么拜,告诉她:以后你要学佛,服装要穿宽松一点,不要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怎么拜嘛?然后那个什么,恨天高是吧,前面一大截,后面一大截,这样子她一拜下去,我看都要跌倒了。像这个,从生活中的这些,她从没留意的,你要开始先调。这不是拜佛不拜佛,她来想拜佛,那个心她已经就拜佛了;可是她现在的环境,她不适合拜啊。当时,我说:“好,拜佛”,对啊,一下子,一看,你只看到她脸,没看到她身体啊。一看拜下去,听到“啪”一声,回头看,怎么这个样子啊?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到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问题,那一种热诚是够,可是你的环境条件可能都还没成熟;你要你的环境跟条件先酝酿成熟,那你来进行就方便嘛。学佛很好,你回家一学佛,那家里头:“封建迷信!”那你何必告诉家人呢?你要酝酿到条件成熟以后再告诉家人。你条件因素还没成熟,你回去讲,只是爱炫耀而已啊。对不对?所以这一点都是你在学佛的过程所要进行的,不是说佛说、阿弥陀佛、菩萨啦、受戒啦、三皈五戒这个才叫佛,不是!你在生活中如何圆满,如何大家和谐,这个就是佛法。
你要去注意到和谐跟与人相处的圆满,那是一种灵性;你能够感受到灵性的存在,而去体贴别人,这个就是在修行了。不是把很多佛法的东西贴在你脸上,不是啦。
还有人穿海青在路上走的,还挂着念珠,我说“这家伙是从哪个阎罗殿跑出来的?”他的诚心、他的热诚,绝对没错,但是这种做法好像不太对啊。对不对?你要穿海青,当然可以,这个时代你要穿什么衣服当然都可以嘛。有的肚子挖一个洞啊,膝盖挖两个洞啊,背后挖一个洞啊,有的不穿衣服就跑出来了,那你要穿海青当然可以嘛。可是你就可以看到他的心境里头所带的那一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所以要留意啊,如何跟人相处,跟这个社会相处得圆融和谐,那就是灵性啊。所以学佛不难啊,你把这些处理好,那你要从技术面来那就很快了,这个假如你体会不到,就不行了。
了解这种语言上有可能产生的这种矛盾跟状态以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他所讲的“种种承事”跟“种种供养”,这是总说。你说:“我喜欢猫,我对猫种种承事、种种供养。”没错吧?当然没错了,你说对猫啊,可是你这下子对老鼠要怎么办?对老鼠要怎么办?你一养猫以后啊,老鼠就紧张啊,对不对?好了,这是个问题了,问题就出在于说:我对猫的这种关爱,不止承事供养啦,还有种种的,你是不是一种情执?猫对老鼠的逼迫是另外一回事,我们不谈。你看看这些,说到你纯属巧合啊,你有没有养猫、养狗,我不知道。家有宠物的人,你去算算看,你一年花在宠物身上的时间跟金钱有多少?反过来再看看,你一年花在父母亲身上的时间与金钱多少?你想想看这个就好。
所以这个世界啊,我说很颠倒,保护动物协会、爱护动物协会,他就是没有孝顺父母协会,有没有问题?出在哪里?对不对?你保护动物、爱护动物是没错,我们不反对;可是相对的我们,以你对于你的宠物你所关爱的、所付出的,那回过头来你想想看,你对你的父母付出多少?其它不谈。多少人为了动物上街抗议,有没有?有没有人为了父母上街抗议的?——这个时代啊,颠倒啊,颠倒!不会去思考父母,只会思考他的宠物,这什么时代啊?
这个,“你不是说对一切众生,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吗?”对不对?它有一个前提啊——“如敬父母,如奉师长”,你有没有?你敬父母、敬师长,是怎么敬的,那你对一切动物是不是跟父母、师长一样?没有啊,你是颠倒啊!这里讲得很清楚啊——“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你对父母、师长,你是什么态度的?什么立场的?现在你对这些众生是这样子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吗?所以我告诉你,在这里一颠倒的话,你什么都别修了,根本就不可能嘛。
那个船在水上是这样走的,你现在是把它翻过来,船在水上是这样走的,你怎么办?你有可能吗?不可能!你的颠倒是这种状况。他不是说对一切众生是种种承事、种种供养这样就好了,他的这种承事、供养是“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这是前提性。那今天,你对如来、对阿罗汉、对师长、对父母,你的认知够不够?假如认知不够啊,你根本不可能对一切众生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告诉各位,你不要发那种傻大愿——我要度尽天下苍生。你度尽天下苍生?先把屋檐下这几个度好。对不对?你要度谁啊?同床睡觉的那个人你都度不好了,你还度到外面去啊?(掌声)所以这个地方是给你一个认知,你周遭的人,你必须先和谐、先圆融;假如你周遭的人不能和谐、不能圆融的话,你讲外面的,那叫逃避责任。
我们看到很多这种情况,很多妈妈——我们这边我是还没碰到啦,台湾是很多啊,台湾道场有活动,很多义工都来。我说:“怎么老是大寮看到你呢?”她说:“师父,你别担心,我家的事我都摆平了。”我说:“你怎么摆平啊?”“我叫我老公煮饭。因为煮给他们几个吃功德不大,我来这里煮给大家吃功德比较大。”我说:“你完了。”
有一个又跟我讲,我说“你这样危险了。”她说:“师父,我已经二十年没跟我先生同房了。”我说:“一定危险,你注意你老公。”她说:“没有问题,我每次来道场,都是他载我来的。”我说:“这个就不正常现象嘛。你老公有没有学佛?”“他不学佛嘛。”好了,第二个月,她又来了,她哭着骂我:“你怎么诅咒我?”我说:“到底发生什么事啊?”“我儿子在学校跟人家打架,教官叫我们去。”台湾有教官,学校就有,军官当教官,管这些大学生。她说:“叫我们家长去,结果那两个儿子,爸爸同一个,妈妈不同一个。”她说,我诅咒她,她先生才有外遇。我说,这是你叫你先生外遇的啊,你二十年不跟他同房,那你叫你先生干嘛?他又没学佛,你到庙里,你要去我就送你去嘛,你等于把他送给小三嘛。对不对?你自己要把人家送出去,你还说怎么样?这个就是你不对,不是说你这么精进学佛不好,你知道吗?你一定家里要圆满,这个根本没圆满嘛。你跟先生怎么吵,吵成这个样子我是不管啦,但你这种行为就不对。
所以家里的圆融跟和谐要怎么达成,是你们共同讨论,你没有办法找我讨论,我不是你家里的一份子嘛。这里只讲一个大原则,你们要去协调。你那个不弄好,你就完全投入,那当然有些老公是来庙里吵:“我老婆不顾家,专跑你那边。”那老公还算有责任,对不对?这个老公不负责任:“好,你要去,我送你去,然后我就到别的地方去了。”你不知道啊。那个要死不死,我就在那个地方,也算我业相现前嘛,对不对?她上个月来,我就跟她讲会出问题,她还不相信,结果第二个月出问题,说是我诅咒她的。我哪诅咒你嘛!?
这个就是你处理人生的事,一定要以人性为本位来处理,人性的思考。你不要光是大脑想的:我学佛,我受菩萨戒,不同房……到处跟人家标榜你这个问题,你一定出事。你假如说,我们两夫妻都来受菩萨戒,两个都学清净梵行,或许还有可能,知道吗,或许有可能。因为时间还没到,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事,还不知道。这个基本上我们并不鼓励的。
所以你要留意到,修学佛法是以人性为基础,真理就是人生嘛,一定跟生活有关。假如跟你生活没有办法处理恰当的话,你的这个部分是一定会出事的。所以不要以为佛法讲的是什么神秘的,没有啊,一点都不神秘,就告诉你人事,生活中的事你要如何处理恰当,而是前面讲的——以人性、以灵性为基础,做充分而圆满的沟通,有没有?称赞如来啊。
你跟家人是最重要,你训练——你怎么尊重家人,以人性的基础来好好地沟通,让家人充分了解你,你也可以充分了解家人,那一定是幸福、美好的家庭。你要知道:家庭是我们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能健全,社会就不会有不定时炸弹;你家庭不健全,所以社会事件一直发生。你讲社会事件,我跟你讲,都是家庭事件,因为他在家里没有办法弄好,他一定是把事情爆发出来。那报纸一报,就是社会事件了,不是,都是家庭事件。
你去注意看小孩子,小孩子要是在家里,他的成长很完整的话,他学校无所谓;但家里假如弄不好的话,他一定向学校发展。那么,这个父母假如告诉老师说,这个孩子就不听话,那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头可能也没有立足的余地,这个时候他就会往外跑。那一往外跑啊,在家里父母管不到,你不管他嘛,你把他逼出去了嘛;到学校呢,学校老师又把他逼出去,又管不到;那他到社会上,是不是社会问题啊?所以不要以为那是外在的问题,都是家里的问题。
所以你把孩子在家里的事情,一定要充分地沟通,而是以人性为基础;所以为了跟家里的孩子、子女良好地沟通,甚至于你必须要放弃你的事业,少赚一点钱。可现在谁愿意啊?“孩子啊,爸爸很辛苦啊,你要好好做人啊。”然后爸爸就走了。请问你,你都不知道怎么做人,你孩子会知道怎么做人吗?“你要乖乖读书啊。”你要看他想不想读书啊?他要是不想读书,怎么办呢?甚至于有很多这种读书的兴趣,是要父母亲陪着他成长的。你根本都没有陪着他成长,那他怎么会产生兴趣呢?好了,电脑啦、电视啦,这些讯息一来啊,就把他像钓鱼一样钓走了。所以家里他呆不住的话,那就同学,同学最好的是同年龄,大家一起玩。所以你又鼓励他跟同学相融,你又没有关心他,然后说他是问题孩子,那他一定离开家庭、离开学校。好了,社会问题就产生了。
所以你要留意到,人性充分而圆满的沟通是最重要的人生行为。这第二大愿啊。对不对?弄清楚啊!
我们休息一下再讲。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七集 (2011年七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