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2011年七月
昆明开示 第八集
海云继梦和上
好,大家请坐。
我们刚才跟各位提了有两种状况,自己常常会弄颠倒,也就是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不管知见上的颠倒,或者实际行为上的颠倒,都有可能发生。这个就需要我们一再地去摸索,去检验。你一定要一再地去实践,再求证。你不要一直以为“我这样做就对了,师父叫我一天念几千声,我就念几千声。”没有错,那是标准。那你念对了念一声比那念不对念一万声有效。对不对?你有没有想过:“我可能念错念一万声了,那我为什么不念对念一声呢?”你更不要以为:“我就是念对的,所以我念一声就好。”那你要念不对连念一万声的福报都没有啊。所以我们是一再地摸索,去前进。那一定会有弄错的,我们不认为弄错,只要你发觉你就改进,发觉你就改进,就好了。
我常跟各位讲第一次朝山。朝山,我们有没有?朝山就是到名胜的地方,譬如我们去云南鸡足山朝山。朝山是从山下向山上一直拜,每三步一拜,拜到最后都是一步一拜,念个佛号就拜一拜,念个佛号拜一拜,然后拜得很慢,就一个佛号走一步、一个佛号走一步,一直拜到山上去。台湾的山不像我们这边的山那么大,其实大概就拜两个钟头,两个钟头的路。那有的人就很诚恳,拜得很慢,拜了四个多钟头才到。
有一次,那应该算第一次了,第一次去就很多前辈告诉我们要怎么恭敬、怎么恭敬,“你的头下去一定要“喀”一声,要用力一点,哦,才虔诚嘛。”那我们刚学都很听话,我也很虔诚,就拜下去,听到“啾”一声,然后就起来。奇怪,怎么有个东西在这里?那飞蛾(不要听成那个鹅,不是吃得那个鹅,飞蛾,飞蛾扑火的那个蛾)就粘在这里。那蛾很大,你一压下去,它的肚子就被你压破了,肚子里面的那种什么东西就粘在这里,就起来了。那我一看,不是看,没看到,我就回头看,那个人就“啊”一声,其实他那个“啊”一声的前面还有“啊”一声。他“啊”一声不管,我说:“我那么可怕吗?”“那是什么东西?”这里一坨,哇噻!我也“啊”一声,吓死了!
拜佛没拜到,拜出业障来了。结果这个人“啊”一声,他吓一跳,就往后退,一退掉到山路的山沟里面去。我“啊”一声是最后一声,我就把东西一丢。那刚才“啊”第一声的那一个还在下面,这么一丢,他“啊”第二声,因为丢到他头上去了,所以他头抬起来。我说:“你怎么了?”因为他那个头一顶下去的时候,下面一个,你知道那个山路碎碎的石头很多,他用力一蹬,那石头蹬在这里了,他抬起来流血了。
我这个是来朝圣礼佛,还是来杀生呢?本来人家活得好好的,就在地上休息,你“啾”一声就把人家打死了,而且不是用手打,是用头打。你会说“我很虔诚、很恭敬”,结果死了一个众生。那个还更绝!他这么一下子把石头钉上来了。好了,我们只拜一拜,就停在那里了。因为领队在前面,我们是第一排的三个嘛,全部都愣住了,要不要继续?当然要继续啊。要继续,头要不要到底啊?就继续吧。就开始自己摸索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头顶地了。一方面怕小石头粘起来,一方面又怕又压到什么东西,又吓死人了。
这个就是摸索。他教是这样教,可是你自己要去适应你的环境啊。那你第一次下去你就发觉不对,你还硬是第二次、第三次还这样吗?有,有人就这样子,从头到尾,因为他有福报嘛,他没有业相嘛,所以他就可以这样了。结果到上面以后还是一个包啊,那两三个钟头拜下来还是几千拜啊,这个地方就一个包出来了,这些都不要紧。这只告诉我们说,你必须要摸索,但你不要太执着,因为你这样拜、这样修、这样行,对吗?是什么才叫对?你自己要去调整。
我们拜上去很累了,就坐在那里休息一下。那庙里会准备很多,什么姜母茶啦这些东西给我们,我们就在那边休息。然后我们后面有一队就上来了,因为朝山念的佛号,每一队念的不一样,有的是“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有的是“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有的是“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我们上来以后,那一队念的是用台语念的“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我们有一个浙江省籍的同修就听听听,“哎,地藏菩萨还有台湾跟大陆的差别吗?”因为“大愿”的发音就有点像“台湾”,他“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就变成,他是一个外省人,听到台湾的那个“大愿”的发音听成“台湾地藏王菩萨”。所以像这一类的事情我们都会发生。我说:“没有啊。”他一讲我一听,哎,对啊,他怎么南无台湾地藏王菩萨?后来想想,他念台语我就跟着台语念,哎,不对了,那是台语发音。
有些情况就会迷惑你,尤其灵性的东西它是很抽象的,那个觉知跟感受每个人是都不一样的,所以你一定要去觉知、去感受那个部分,慢慢摸索,再改进。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你不要人家讲你就这样一个死的那种,那不对。交通规则是这样,靠右就靠右,靠左就靠左,向前就向前。可是灵性的东西是不一样,它是你必须要慢慢去感受你才踏得上去。你没有感受,没有那个觉知,你是踏不上去的。所以你光是仪式上来做的话,效果非常小。
各位要留意到,而民间信仰的部分,他是没办法,他只是最低层次,劝你为善。要做生命改造工程,民间信仰是做不到的,至少他可以劝善止恶,他是达到这样的目的,这是民间信仰的目标。那你不能拿民间信仰来跟高层次的佛教相比较。所以我们有儒释道“三家之言”的佛教是讲追求真理的。那民间信仰是“三教九流”,“三教九流”是贩夫走卒的嘛。那你不能相比的,你不能拿贩夫走卒的东西来否认三家之言,三家之言都是挺高的,都高层次的。所以我们要留意到,你现在所修学的佛法是“三家之言”的佛法,还是“三教九流”的佛法,这一定要弄清楚。所以你在摸索的时候,希望各位你能够改变你自己,这叫生命改造工程,从这个地方摸索来的。
好,那我们下面就开始。前面这个地方他是讲总说,一个“所”一个“能”,就交代得很清楚了。“能”就是“种种承事、种种供养”。而这里头又分有一个主客,就是一个前提性的,就是“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对众生跟如来是要平等平等。你这个如来、阿罗汉、师长、父母的标准没有的话,只偏爱众生,那根本就颠倒了。所以在古代来讲,对如来、对罗汉、对师长、对父母的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这基本上是做到了。你把这个转过来看一下,这个你做到以后,你才扩大,对一切众生。那你这个基本没有做好,就跑到末端去,你就不对了。那就变成插花。
插花知道吗?根没有嘛,你就是插在这里很好看,一个礼拜就垃圾桶报到了,对不对?你有根,你不怕花谢,因缘到花会再开。那你没根嘛,插在这里很好看啊,可它是假的,一个礼拜以后就没用了,它就变垃圾了。所以你学佛不要做表面功夫,像插花这种功夫都不要,要的是真诚的,你要有根。你对如来、对罗汉、对师长、对父母的承事供养做到。当然这个做到是随着你的能力做到。逢年过节那当然是加倍温馨,可是你不要去比较别人。人家带爸爸妈妈去哪里,国外旅行啊,那你去啊,我们没钱啊,没钱的话我们隔壁村庄旅行,对不对?不出去也无所谓嘛。但是,你这个随着你的能力,这个叫随分随力。你不要看人家买车你也要买车,不必,随着你的能力尽到你孝顺父母,这样就好了。师长或者是这些有成就的,你能够见得到的这些社会贤达,要表达恭敬。有些时候不会,我们一个鞠躬都可以,并不是说一定要怎么样供养。
我们台湾那个神庙很多,台湾神庙多到你都不敢想象。有一棵树很大,人家要把它砍走,村民就把它围起来,不准人家砍,就用一个红布条绑着,然后开始上香:“这是我们村里的守护神!你都市计划来不要把它砍走,砍走就跟你没完没了。”那官员来:“那他是什么神?”“大树公!”就拜了。有个村子是一个石头凸出来,他觉得很好玩,因为有感情嘛。要把它炸掉,他也是用红布条绑着,然后开始上香,这叫“石头公”,这样就可以拜了哦。
很多老先生走到那里啊,他不拜,但是对这个石头今天会被人家会恭敬,他什么因缘不知道,我要恭敬你,他就一鞠躬,然后再走。走到那个地方他就一定一鞠躬,然后再走。这个叫什么?绅士风度啊。因为他有人恭敬他,那我也恭敬你啊,你为什么被恭敬,我当然不懂,不过人家对你恭敬是对的。上香只是表示一种恭敬,不是说我拜一拜我就变石头公了,不是这样子。我们中国人是一切恭敬,对于一切存在我们都很恭敬,这就是“礼敬诸佛”嘛。不是说拜石头公、拜大树公就叫“礼敬诸佛”,不是,就是我们对这些存在懂得恭敬。
同样的,你对于父母的存在有没有恭敬啊?这些有生命,在我们周遭生活的人,你都不懂得恭敬,那你去恭敬外面什么东西呢?对不对?那是多余的,那是颠倒的。我们不否认要保护动物,要爱护动物,但是你更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我们没有尊师重道协会啊,是不是应该要发起?没有孝顺父母协会,现在老人问题很多啊,那我们有没有呢,对不对?我们对狗啊猫啊很照顾,请问这些前辈呢,社会的贤达呢,我们要不要多照顾?这个基本上你都做不到啊,你那个什么猪啊狗啊什么协会啊没有用啊,那都是假的啦。那他就开始用这一种东西,叫做人权,开始来干扰人家,这是不对的。我们一定以人性为基础。
不是弄几个养老院,那就叫做有人性,叫孝顺父母。你注意看,把父母送到养老院通常都不孝顺的,他还在抱怨,我一年还要给你几十万,或者多少钱,每个月要付啊。那你大概送进去就不会去看他了,因为老年人最需要的是跟子女的对话,你把他关在那里面,事实上就等于关在那里面,对他来讲是很悲哀的事。好吧,这不是我们所探讨的,只是提供给各位说,一个“能”一个“所”。“能”还分…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八集 (2011年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