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三集 (2011年七月)▪P3

  ..续本文上一页意是无限大,那你所得的果报就无限大,但你假如没有的话,那你捐多少就乘一万倍给你,就只有这样,而一万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关键在这里。

  好,这是第一个,先把最高的境界的部分提给你看。再来第二个:「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然后接下来就是从最低的层次讲,六趣四生,一切种类。一切世界里众生不是只有一种。六趣就是六道,四生就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各种种类众生他们所有的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换句话说,这个世间一切存在,我都起欢喜心。你不要看那么小的,勿以善小而不为,那么小我不干,我要做的都是大事,那你永远没有事干。你一定从小事、小善开始。

  第三个:「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这是开始修行的人,所以叫声闻及辟支佛,就是小乘、中乘,有学是正在学的,无学是已经毕业的,已经成就的,他们所有功德我们也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那大概就穷尽啦。我们学大乘的人通常都以菩萨自居,因为菩萨是直接到成佛的地方。但是你要懂得菩萨行法你是怎么修的?你的行法一定要找到,你找不到行法,要师父给你加持,都没办法加持,你知道吗?你要怎么修,修禅净律密或各种行法,你要找到。师父来的时间有限,那你自己在摸索基础佛教的时候,要赶快找到。你要找不到,要参加我们华藏工程,参加我们的共修,那共修里头你就会去摸索弄清楚。

  你要知道,学佛是讲灵性的东西,灵性的东西你一定要依止善知识修学法门。而善知识有三种:第一个是教授善知识,但是你很难遇到。像我们现在,我们要见面,这么久才遇到一次,然后你忙你的,我忙我的,打个招呼就不错啦,所以教授善知识,是一种精神象征而已;第二个叫同行善知识,这个才是你最重要的善知识,也就是师兄弟,大家要在一起切磋,因为有人有时间来接见会请法,那我没有时间我就透过同行善知识的教导,那你不要以为说那你算老几。同行善知识不算老几,都是老大,你只好谦虚的跟同行善知识来求教。要不然呢,你一发问,你就出问题,因为你也不知道问什么?结果经典也没看,什么都不知道,你就乱问,师父就当词典一样一个一个要给你作答,那你就遇到挫折,一定会遇到挫折。所以跟同行善知识进行华藏工程或者华严大学的训练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那你假如摸索好,要定位的时候那再跟教授善知识讲,你要怎么修、要怎么学,那教授善知识才能够指导你,从这个以后呢你就要开始做记录。「上一次呢师父你跟我讲什么,我照着这样做,你说三个月我已经做了半年了,师父你看看下一步我要怎么做」?按照你的记录再指导你下一步怎么做。现在大家来了都不是。「师父你知道,我现在要怎么做」?「我知道什么」?「我有啊,上一次你跟我讲啊,现在呢」?「我跟你讲什么,你讲啊」?你以为我的脑筋像电脑统统把你记起来?我跟你讲完我就忘了。那你现在要重新重讲一遍。上一次我教你修什么法,修到哪里了,现在要怎么样?

  要不然你说,「你上一次不是叫我修地藏法门,现在怎么变成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我说「那叫活该,谁叫你不讲清楚」。因为上一次叫你修地藏法门,你业障消了,现在脸相长得比较好,当然就叫你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对不对?你说矛盾,这不矛盾呢。因为你不讲出前面讲的是什么,所以我现在就叫你从头修起嘛。要不然你一定说,哎,你叫我修地藏法门怎么修,然后我修到这里,那现在下面这地藏法门还要怎么修?我才能从地藏法门再进一步告诉你,地藏法门怎么修。

  那你不是,你来都是给师父猜的,「你知道吗,上一次哦,这一次呢?上一次哦,这一次呢」?这叫做对自己不尊重,对自己不尊重。你一定要拿来,师父我上一次这样子,你叫我这样子,我现在做的什么记录这样,现在呢?请你再告诉我下面我要怎么做?那才能够,我再跟你讲,你再做记录。那你就「上一次哦,这一次呢」,那我怎么知道?这个部分先提供给你。

  随喜功德,这个部分对很多人来讲,比前面的正行更重要,更重要。所以我跟各位讲修学,很多人都想直接就要冲进去,都会体无完肤、身首异处、遍体鳞伤。所以刚开始最好第一个先忏悔业障,第二个随喜功德。忏悔业障是消极的,随喜功德是积极的。你把这资粮道具足,然后我们再来讲法门怎么修。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下面讲的是四无尽境,就不再跟各位谈了。随喜功德,这个部分是于一切境界都要起欢喜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性问题。

  那么下面,第六个叫做请转*轮。「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这重点是在后面这几个字——「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这个地方,请转*轮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亲近善知识。你要怎么亲近善知识?有那么多的善知识,这个经文是按照传统的语言讲的,传统的语言模式,你现在对经文不能再用这个语言模式去看,当然照这样做能做我们也会做,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要请善知识转*轮呢。这里讲的是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那这个不是善知识吗,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善知识,你要怎么样请转*轮呢?我告诉各位这很多,在我们云南地方有很多普洱茶,请问各位你喝得出普洱茶好坏吗?肯定你没有亲近善知识,因为你没有请转*轮。普洱茶好的是什么,这一块,奥迪一部,所以这个好,是这样吗?普洱茶好,它具备哪些条件?你要请教啊,你不要只看表相,那是结论嘛。一块普洱茶可以交换一部奥迪汽车,那是结论,你要知道为什么这块普洱茶值一部汽车?为什么嘛?那他到底是好在哪里,你能分辨的出来吗?我跟你讲给你喝了,跟牛喝的差不多,你根本分不出好坏,给你喝不就浪费了嘛。那块饼给你吃完,你把一部汽车吃掉啦。对不对?那你根本不认识。普洱茶好,是什么样的情况「好」,什么样的情况叫「普通茶」?所以你大部分不是喝普洱茶,你喝的也是「普」字辈的普通茶,不是普洱茶。

  所以你就在这里你就没有亲近善知识。你只要亲近善知识,你就一定会把它挖出来,你告诉我到底是什么好什么不好我喝喝看嘛,对比看看。所以常有同修问我,说师父要怎么练习喝茶?我说很简单,你去喝,你自己泡茶、喝茶,喝满十公斤以后,你就知道茶好坏,要自己泡,泡完喝,跟同修喝。你都不懂都无所谓,你就买十公斤,一次不要买十公斤,那只有一种茶,一次买四两,你就到处买,到处喝,然后跟朋友喝,那朋友就告诉你好喝不好喝,很,多善知识就出来。啊,这个很香,啊这个怎么好,恩,这个怎么好,那个你就记起来啦,那十公斤的茶,十公斤,二十斤,你假如四两、五两这样买的话那就四十种茶啦,对不对?那个种茶这样子乱喝一通,我告诉你要喝好几年,喝完你对茶已经有几分熟识,然后要来学说什么茶叫好茶,就简单了嘛,所以亲近善知识。那你在昆明这个地方,懂茶的太多了嘛,当然有些是吹牛的,但有些是真懂茶。我不相信你,你在这里连一个真懂茶的你都不认识?那一定有朋友亲戚转来转去跟你介绍,你就这样「请」,亲近嘛,你就可以学到。所以请转*轮是不是亲近善知识?你不请转*轮,所以你不能亲近善知识。

  好啦,在这当中你还会产生一个问题,既然普洱茶是这个样子,那一定跟茶壶有关嘛,一定也有茶壶专家嘛,那你一转*轮就转出好几个来,对不对?不但是这个样子,还有水,哪个水好喝,什么水好,什么水不好,水专家又出来啦,这个也是善知识。不但是水,还有告诉你火,要快火还是慢火,有没有?现在都是插电的,到底那个好不好?你都没搞清楚。所以一个茶,你在请转*轮、亲近善知识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会很灿烂。让你的生命活的灿烂、活的芬芳,那才是真理的价值,不是说学佛是怎么拜佛。怎么拜佛,他的目的还是要让你的生命芬芳、让你的生命灿烂嘛,对不对。有没有说叫你拜佛拜到最后你像个机器人,尅口尅口尅口,这个是叫你拜佛的目的吗?这显然你弄错了嘛,你说我拜佛一定要怎么拜,要这样拜,那样拜,这样才优美,你要当天女?透过拜佛让我们的生命灿烂嘛,让我们的生命芬芳嘛,让我们活的有价值有意义嘛。那你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这个方法不是很好吗?喝茶不对吗?有说学佛人不能请教人家如何喝茶吗?这是很现实的,那其他就更不用讲啦。

  我们在云南,翡翠玉是很正常的,你认识吗?你可以请教,什么叫做上等翡翠嘛?这个就是请转*轮。那个翡翠哪叫请转*轮,要请他讲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这个才叫请转*轮,那你那个叫做天外天的*轮?这些*轮无非也要导入日常生活里,让我们从生活中来获得喜悦、幸福、自在与快乐嘛。假如你的金刚经讲到最后都是面壁十年的话,那你就去吧,那个法我不会教。所以你要懂得在这样的一会当中,我们如何把它做好,你看它下面讲的「殷勤劝请,转妙*轮」嘛,妙*轮。

  云南有小粒咖啡,有没有喝过?你看你看,你是云南人,我非云南人都知道云南有小粒咖啡。我们就到处转*轮就转到这里来了,请转*轮嘛。小粒咖啡跟外面的咖啡有什么不同?人家自然就告诉你。最简单的就是在那个柜台旁边,卖的那个小姐讲的,她有时是胡说八道。「你到底买不买」?我说「问你这个咖啡到底好不好」?「你要买我才讲」。实在很想揍她一顿,「你没跟我讲好不好,我怎么跟你买嘛」?「你到底买不买」?「好吧,知道,知道就买一个,总该给我讲」?「你回去喝喝就知道」,上当啦。不要紧,钱给了嘛,当然就要喝,喝了以后你自己就会品尝的出来。下次再来,换你教他了。「哎,你比我内行嘛」。我说「什么我比你内行,你根本就不懂嘛」。

  你要懂得请转*轮,你就会碰到专家,专家不是诸佛嘛?人家在这个领域里,这一小块里头,他称为专家就是他有成就,他有见地。所以请转*轮,就是亲近善知识。不是跟善知识在一起,师父跟我照个像。包个红包,给我摸个头,这叫亲近善知识,这个叫撒娇,不叫亲近。亲近善知识就要把这个人,他所具备的那种特质、专长,你向他学习,那要向他学习是不是请转*轮?所以请转*轮是不是亲近善知识,不是这里没讲,这里讲的很清楚。

  时间到了,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三集 (2011年七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