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2011年七月
昆明开示 第四集
海云继梦和上
好,第二个部分,请转*轮也跟各位介绍了。现在要讲的是第三个部分,叫做请佛住世。
请佛住世,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做坚固菩提心。佛是觉悟的意思,请佛住世,就请觉悟住世嘛。那灵性的觉悟,你常常会抓不住。所以有时候你想,对呀,视野应该要这样,想是这样想,境界一来就不这样想了,还是为了你的现实利益,还是你的习气,那这个时候,就是你忘失菩提心。所以请佛住世,我们简单讲,叫坚固菩提心。发菩提心,多少你都发了,虽然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菩提心,人家说发你也发,哦,反正一路发也是发,对不对?那个不管,但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就你必须带着疑情,一再去追求什么叫做菩提心?什么叫灵性的发展、成长,?当你一直带着它,你总有一天会突破,就算这辈子都没突破,你下辈子福德因缘也都很殊胜,因为你的善根,在接受激荡。
那你假如说,是用自以为是的方法去命题的话,就没有用了,那叫焦芽败种。你那木已经枯死了,下辈子能不能再遇佛、闻法,那都未知数。但是你只要带着疑情,什么叫菩提心,为什么师父老叫我们发菩提心?就算你这辈子都没有答案,那你下辈子也一定会遇到大善知识,会再见佛闻法,因为这是追求灵性的必然结果。所以追求灵性之不可思议呀,也在这个地方。这是提醒各位的这个我们叫菩提心相,给各位来做个参考。
现在我们来看看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请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这里讲到,佛要入涅槃,以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将入涅槃,我悉劝请莫入涅槃。这一个人要死,缘尽要走,你叫他不走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嘛,对不对?那你就算能够把他留住也不过这几年的时间而已。那事实上你请他住世,从相上来讲,是没什么意义的,可是经文,它一定要这样写,这个叫做经文的语言模式。
那你要了解,经文的思维模式是什么?经文的真正的价值跟意义在哪里?这个才是重点。所以他在告诉我们,当你的觉性发起来以后,即将消失的时候,那你就要赶快把他坚固着,不要消失,那我想这就有意义了。菩提心发起来,不要让他消失嘛。那么,菩提心,有大有小:大的就是成佛的菩提心;小的就是声闻、缘觉的菩提心,有学无学的菩提心;中的不大不小的叫菩萨菩提心,简单讲这样分类。但是,因为我们还是凡夫,发起来以后,因为遇到境界,所以可能习气啦,可能是不坚固啦,才可能消失嘛。那你有没有这个觉性使它不消失?这个叫坚固菩提心,不忘失菩提心,所以这个叫菩提心相,你要看得到这一点,这个叫做请佛住世。
我跟各位讲啊,我这一会跟各位讲的,完全是离开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你想要了解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我们十大愿王跟普贤行愿那几本书里面就专门讲这个部分。这一套经文我在多伦多讲足足一个月,二十六次五十二个小时,整理出来是三本书。我在台北讲了一次,是讲了两年,那是每个礼拜讲一次,讲了两年,当然断断续续,那个地方整理出来一本书叫《十大愿王》。你们可以去找书来看,详细内容那里面都讲了。
但现在告诉你的,是真理的表达方式,是运用这样的情况来讲,要讲就这么几句话就够了。但是你要了解它,体会里面的意思。我们菩提心发起来常常会消失,第一个,是你不懂得什么叫菩提心,灵性的觉悟或者是觉悟的灵性,菩萨是觉悟的灵性,菩提就是灵性的觉悟,知道吗?菩萨「 菩提萨埵」,菩提就是「觉悟」,萨埵是「有情」,那觉悟的灵性,叫菩萨,而灵性的觉悟叫菩提。那菩提心就是指你的灵性有没有觉醒嘛。
那什么叫灵性?我看就是个问题,现在全世界对「灵性」两个字大概都不会定义。不要说你不会定义,那学者、专家、思想家也都不会定义。现在很多灵修中心,有没有?什么瑜伽馆,灵修,你去问他,什么叫灵性
看他讲得出来吗,讲不出来。但不管,你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概念,说,是啊,灵性很好,因为,至少听到灵性两个字,你就很爽快,不知爽什么?就像很多人一听到禅修,哇,你好棒啊,你会修禅。禅是什么?你问他他绝对不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高兴?那不管了,他总是一个向上的意思,人性有一个向上的那种本质,虽然我讲不出来,但是我具备了那种情况,就好像任何的植物、任何的树枝、树叶只要遇到阳光都很高兴。那他不知道为什么,它就是向阳那边走,向日葵最明显了,跟着太阳跑嘛,那其实所有的生命都有这种现象,向上,我们也是一样。
谈到灵性,我们都会有一种感觉,但是你讲不出来,但是你把灵性当作疑情带着,你不但会有善根而且有大福报,因缘会很好,知道吗?你说我这辈子都没有找到答案,那是因为前辈子坏事做太多,常常障道,所以这辈子不现前。但是你带着这样的疑情,是一种最好的忏悔。但是,你要是真的业障重,你的这个疑情还带不住,因为对于菩提心的疑情,是一个根本疑情,你一定要守的紧紧的,所以当他快消失的时候,你就要能够坚固起来。所以第一个是你不懂,第二个是你稍微有点感觉,可他很容易流失,这个时候就要请佛住世啦,知道吗?
一般讲,请佛住世,都请一个佛,佛都早就入灭了,我到哪里去请,对不对?那你就知道请善知识住世,那任何善知识我跟你讲,功夫都没有佛那么好,佛都会入灭,善知识还有不入灭得吗?所以你会觉得说,我请他住世都没效?不是没效,是很好笑。因为你没有搞清楚那个状况,他要的是你的菩提心,永不消失。那你怎么训练菩提心永不消失啊?只要你的菩提心永不消失,你直接可以入法界;只要你经常请转*轮、亲近善知识,你就可以直接入法界;只要你一再的随喜功德,你就可以入法界。这一组,这三大愿,是一个组别。他都是一种积极、向阳的那种生命情操,也只有这种生命情操,我告诉你,根本就不要形式上的学佛,你知道吗?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你不要看社会上有很多是大修行人,他没有形式上学佛,但它具备这三个条件。他勇于乐于助人,没有为什么。特别标榜的那个就不算了,他有一点沽名钓誉,那假如不是的话,静静的默默的在助人的,他都是修行人。因为他随喜功德嘛,这人有困难帮助他,因为当然他也有能力。他一定会有心量,所以他就有能力,你没心量,你就没能力,这是一个关键。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你要懂得灵性开始转,你的命运就改变。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学佛修行,百分之百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但你不一定参加我们的禅修。我们的禅修,当下就把你改变。我跟你讲,有个人牙周病,牙周病已经苦恼他十几年了,这次我们打完七我才过来,来参加我们的精进禅七。七天,我看这个人奇怪,怎么一直在那边摩,自己用手自己会去按摩整个脸部,按摩完,他说「师父」,「状况还好吧」?我说「什么事」?「我的牙周病好了」。牙周病我没得过我不知道,好不好治啊?他说十几年了搞不好,现在好了。一枝香的时间,你的命运就改了,那他怎么改?你前面条件要具备呀,不是你要来就好了。因为我们要来参加禅修,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护教史要及格;第二个,修法史要及格。这两个不及格,这个华严禅的大门不给你开,要嘛,你去参加新象限,新象限是静音禅,静音禅的费用比参加那个同修们的费用高,几倍呀,四倍,因为你对我们的语言模式完全不了解,我们要用一套完全崭新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来指导你,这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因为想要当下成就的部分,你必须付出必须相当大的,这种相对成本,这是没办法的。为什么?你对这个法,假如没有绝对的恭敬,那他不能跟你起作用。所以你都不认识我们,可以啦,但你一定要狠狠的下定决心,因为要付那么多的钱,很显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你没有绝对的信心跟决心,你也付不出来,对不对?那你假如说学过了,你应该很熟,那你要想来试试看,那业障就你自己付了。
所以你一定要具有绝对的诚恳心才有可能,而这三个呢,是绝对健康的人生才有可能去进行的。我跟各位讲大概现在三十年前吧,我在净空法师那边,三十年前,我刚学佛不久,在净空法师那边听了八年的经啊,那边就有一个同修,他说,我捐一块钱比你们捐一千块,功德要大,我们从来没看到过他捐钱。他说我这个是法供养,我告诉你,你功德再大,零为基础,再大的功德都是零,对不对?你捐一块钱确实是可以比别人大,因为你会法供养嘛,可你连一块钱都没捐的话,你大概什么功德都没有。所以我们在那边看他几年,听他吹牛嘛,他是老参,那时候我们是菜鸟,不得成就,这个是欺世盗名。 这三个法门,都是人格性很健康、积极、乐善好施的人,而且在生活中几乎没有负面思维的人,他才有可能进行这些,而社会上这些人其实很多,我想你在生活中一定有很多这样的亲朋好友,就是学这三个法,而这三个法我们统称为「随缘法」,他不是「正法行」,就像传统的语言来看,请佛住世也不是修法,请转*轮也不是修法。
我们很多人,「师父啊,我来请转*轮」,我说:「你怎么请转*轮」?「那你讲什么经啊」?这不叫请转*轮,这叫做「揩油」。「揩油」你知道吗?你就叫师父讲经,那你就说你请转*轮。请转*轮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你要大供养,对不对?师父不能游泳过台湾海峡来,然后跑百米就这样子从广州跑到昆明来,你要去算好这些。好,供养完以后,有一件事要做的,你要组织群众,第三个呢,你要把所讲的,搞成文字、印成书籍、做光盘来流通,这个才叫转*轮嘛,你这法才能普传嘛。那请转*轮,请的人也不来听,…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四集 (2011年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