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四集 (2011年七月)

  普賢行願品2011年七月

  昆明開示 第四集

  海雲繼夢和上

  好,第二個部分,請轉*輪也跟各位介紹了。現在要講的是第叁個部分,叫做請佛住世。

  請佛住世,用現在的話來講,叫做堅固菩提心。佛是覺悟的意思,請佛住世,就請覺悟住世嘛。那靈性的覺悟,你常常會抓不住。所以有時候你想,對呀,視野應該要這樣,想是這樣想,境界一來就不這樣想了,還是爲了你的現實利益,還是你的習氣,那這個時候,就是你忘失菩提心。所以請佛住世,我們簡單講,叫堅固菩提心。發菩提心,多少你都發了,雖然你也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人家說發你也發,哦,反正一路發也是發,對不對?那個不管,但這裏頭有一個問題,就你必須帶著疑情,一再去追求什麼叫做菩提心?什麼叫靈性的發展、成長,?當你一直帶著它,你總有一天會突破,就算這輩子都沒突破,你下輩子福德因緣也都很殊勝,因爲你的善根,在接受激蕩。

  那你假如說,是用自以爲是的方法去命題的話,就沒有用了,那叫焦芽敗種。你那木已經枯死了,下輩子能不能再遇佛、聞法,那都未知數。但是你只要帶著疑情,什麼叫菩提心,爲什麼師父老叫我們發菩提心?就算你這輩子都沒有答案,那你下輩子也一定會遇到大善知識,會再見佛聞法,因爲這是追求靈性的必然結果。所以追求靈性之不可思議呀,也在這個地方。這是提醒各位的這個我們叫菩提心相,給各位來做個參考。

  現在我們來看看經文,「複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請與一切佛刹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這裏講到,佛要入涅槃,以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將入涅槃,我悉勸請莫入涅槃。這一個人要死,緣盡要走,你叫他不走有沒有可能?不可能嘛,對不對?那你就算能夠把他留住也不過這幾年的時間而已。那事實上你請他住世,從相上來講,是沒什麼意義的,可是經文,它一定要這樣寫,這個叫做經文的語言模式。

  那你要了解,經文的思維模式是什麼?經文的真正的價值跟意義在哪裏?這個才是重點。所以他在告訴我們,當你的覺性發起來以後,即將消失的時候,那你就要趕快把他堅固著,不要消失,那我想這就有意義了。菩提心發起來,不要讓他消失嘛。那麼,菩提心,有大有小:大的就是成佛的菩提心;小的就是聲聞、緣覺的菩提心,有學無學的菩提心;中的不大不小的叫菩薩菩提心,簡單講這樣分類。但是,因爲我們還是凡夫,發起來以後,因爲遇到境界,所以可能習氣啦,可能是不堅固啦,才可能消失嘛。那你有沒有這個覺性使它不消失?這個叫堅固菩提心,不忘失菩提心,所以這個叫菩提心相,你要看得到這一點,這個叫做請佛住世。

  我跟各位講啊,我這一會跟各位講的,完全是離開傳統的語言表達方式,你想要了解傳統的語言表達方式,我們十大願王跟普賢行願那幾本書裏面就專門講這個部分。這一套經文我在多倫多講足足一個月,二十六次五十二個小時,整理出來是叁本書。我在臺北講了一次,是講了兩年,那是每個禮拜講一次,講了兩年,當然斷斷續續,那個地方整理出來一本書叫《十大願王》。你們可以去找書來看,詳細內容那裏面都講了。

  但現在告訴你的,是真理的表達方式,是運用這樣的情況來講,要講就這麼幾句話就夠了。但是你要了解它,體會裏面的意思。我們菩提心發起來常常會消失,第一個,是你不懂得什麼叫菩提心,靈性的覺悟或者是覺悟的靈性,菩薩是覺悟的靈性,菩提就是靈性的覺悟,知道嗎?菩薩「 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覺悟」,薩埵是「有情」,那覺悟的靈性,叫菩薩,而靈性的覺悟叫菩提。那菩提心就是指你的靈性有沒有覺醒嘛。

  那什麼叫靈性?我看就是個問題,現在全世界對「靈性」兩個字大概都不會定義。不要說你不會定義,那學者、專家、思想家也都不會定義。現在很多靈修中心,有沒有?什麼瑜伽館,靈修,你去問他,什麼叫靈性

  看他講得出來嗎,講不出來。但不管,你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概念,說,是啊,靈性很好,因爲,至少聽到靈性兩個字,你就很爽快,不知爽什麼?就像很多人一聽到禅修,哇,你好棒啊,你會修禅。禅是什麼?你問他他絕對不知道。不知道爲什麼會那麼高興?那不管了,他總是一個向上的意思,人性有一個向上的那種本質,雖然我講不出來,但是我具備了那種情況,就好像任何的植物、任何的樹枝、樹葉只要遇到陽光都很高興。那他不知道爲什麼,它就是向陽那邊走,向日葵最明顯了,跟著太陽跑嘛,那其實所有的生命都有這種現象,向上,我們也是一樣。

  談到靈性,我們都會有一種感覺,但是你講不出來,但是你把靈性當作疑情帶著,你不但會有善根而且有大福報,因緣會很好,知道嗎?你說我這輩子都沒有找到答案,那是因爲前輩子壞事做太多,常常障道,所以這輩子不現前。但是你帶著這樣的疑情,是一種最好的忏悔。但是,你要是真的業障重,你的這個疑情還帶不住,因爲對于菩提心的疑情,是一個根本疑情,你一定要守的緊緊的,所以當他快消失的時候,你就要能夠堅固起來。所以第一個是你不懂,第二個是你稍微有點感覺,可他很容易流失,這個時候就要請佛住世啦,知道嗎?

  一般講,請佛住世,都請一個佛,佛都早就入滅了,我到哪裏去請,對不對?那你就知道請善知識住世,那任何善知識我跟你講,功夫都沒有佛那麼好,佛都會入滅,善知識還有不入滅得嗎?所以你會覺得說,我請他住世都沒效?不是沒效,是很好笑。因爲你沒有搞清楚那個狀況,他要的是你的菩提心,永不消失。那你怎麼訓練菩提心永不消失啊?只要你的菩提心永不消失,你直接可以入法界;只要你經常請轉*輪、親近善知識,你就可以直接入法界;只要你一再的隨喜功德,你就可以入法界。這一組,這叁大願,是一個組別。他都是一種積極、向陽的那種生命情操,也只有這種生命情操,我告訴你,根本就不要形式上的學佛,你知道嗎?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說,你不要看社會上有很多是大修行人,他沒有形式上學佛,但它具備這叁個條件。他勇于樂于助人,沒有爲什麼。特別標榜的那個就不算了,他有一點沽名釣譽,那假如不是的話,靜靜的默默的在助人的,他都是修行人。因爲他隨喜功德嘛,這人有困難幫助他,因爲當然他也有能力。他一定會有心量,所以他就有能力,你沒心量,你就沒能力,這是一個關鍵。

  所以我常跟各位講,你要懂得靈性開始轉,你的命運就改變。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說,學佛修行,百分之百可以改變你的命運,但你不一定參加我們的禅修。我們的禅修,當下就把你改變。我跟你講,有個人牙周病,牙周病已經苦惱他十幾年了,這次我們打完七我才過來,來參加我們的精進禅七。七天,我看這個人奇怪,怎麼一直在那邊摩,自己用手自己會去按摩整個臉部,按摩完,他說「師父」,「狀況還好吧」?我說「什麼事」?「我的牙周病好了」。牙周病我沒得過我不知道,好不好治啊?他說十幾年了搞不好,現在好了。一枝香的時間,你的命運就改了,那他怎麼改?你前面條件要具備呀,不是你要來就好了。因爲我們要來參加禅修,有兩個條件:第一個,護教史要及格;第二個,修法史要及格。這兩個不及格,這個華嚴禅的大門不給你開,要嘛,你去參加新象限,新象限是靜音禅,靜音禅的費用比參加那個同修們的費用高,幾倍呀,四倍,因爲你對我們的語言模式完全不了解,我們要用一套完全嶄新的語言模式跟思維模式來指導你,這是不一樣的,爲什麼?因爲想要當下成就的部分,你必須付出必須相當大的,這種相對成本,這是沒辦法的。爲什麼?你對這個法,假如沒有絕對的恭敬,那他不能跟你起作用。所以你都不認識我們,可以啦,但你一定要狠狠的下定決心,因爲要付那麼多的錢,很顯然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你沒有絕對的信心跟決心,你也付不出來,對不對?那你假如說學過了,你應該很熟,那你要想來試試看,那業障就你自己付了。

  所以你一定要具有絕對的誠懇心才有可能,而這叁個呢,是絕對健康的人生才有可能去進行的。我跟各位講大概現在叁十年前吧,我在淨空法師那邊,叁十年前,我剛學佛不久,在淨空法師那邊聽了八年的經啊,那邊就有一個同修,他說,我捐一塊錢比你們捐一千塊,功德要大,我們從來沒看到過他捐錢。他說我這個是法供養,我告訴你,你功德再大,零爲基礎,再大的功德都是零,對不對?你捐一塊錢確實是可以比別人大,因爲你會法供養嘛,可你連一塊錢都沒捐的話,你大概什麼功德都沒有。所以我們在那邊看他幾年,聽他吹牛嘛,他是老參,那時候我們是菜鳥,不得成就,這個是欺世盜名。 這叁個法門,都是人格性很健康、積極、樂善好施的人,而且在生活中幾乎沒有負面思維的人,他才有可能進行這些,而社會上這些人其實很多,我想你在生活中一定有很多這樣的親朋好友,就是學這叁個法,而這叁個法我們統稱爲「隨緣法」,他不是「正法行」,就像傳統的語言來看,請佛住世也不是修法,請轉*輪也不是修法。

  我們很多人,「師父啊,我來請轉*輪」,我說:「你怎麼請轉*輪」?「那你講什麼經啊」?這不叫請轉*輪,這叫做「揩油」。「揩油」你知道嗎?你就叫師父講經,那你就說你請轉*輪。請轉*輪什麼意思你知道嗎?你要大供養,對不對?師父不能遊泳過臺灣海峽來,然後跑百米就這樣子從廣州跑到昆明來,你要去算好這些。好,供養完以後,有一件事要做的,你要組織群衆,第叁個呢,你要把所講的,搞成文字、印成書籍、做光盤來流通,這個才叫轉*輪嘛,你這法才能普傳嘛。那請轉*輪,請的人也不來聽,…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四集 (2011年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