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九集 (2011年四月)▪P3

  ..续本文上一页《离世间品》,第九会是《入法界品》,他是第三番遍明因果。第一番是理事无碍法界,第二番是理法界,第三番是事事无碍法界。 好,《入法界品》一共有三个本子,《六十华严》有十九卷,《八十华严》有二十一卷,《四十华严》就是我们看的这个,有四十卷,那么十大愿王是在四十卷里头的最后一卷,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这一卷经文我要跟各位讲,不属于《入法界品》,他是《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所有研究《华严经》的人,对于这个《十大愿王》的出现都有个悬疑questionmark:怎么只有这个地方多了这么一卷?你知道吗?当然你不知道,因为他们都不知道,你当然也不知道。 不过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答案,普天之下,全历史上你是第一个发现的。因为这一卷经文不属于《入法界品》,所以从《八十华严》的立场来看,这一卷经文是第四十品,不是第四十卷,因为《华严经》是三十九品,他还少了一品,就是这一品——《十大愿王》。 这《十大愿王》是什么?是《华严经》的结论。他这一卷经文就是跟前面那十二品经文,跟那个本体论相呼应的。因为本体论讲的从无极而太极,从形而上而形而下,太极生两仪,两仪到现象界,然后展开,到《净行品》、《贤首品》,是作为一种上回向,开始上回向了,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所以前面本体论来讲,主要是讲下回向,经文的重点是下回向当中还有一个上回向的问题。那么后来的经文就全部讲如何修行——上回向了,要回无极那边去。统统讲完以后呢,他再加上这一卷做总结,直接从太极回无极的,就是指这个地方,这《十大愿王》是讲这个殊胜,结论就在这里。 无极而太极,要成功当然没问题,要失败怎么办?所以他最后才导归极乐,不是导归极乐了,万一爬不上去掉下来,统统丢到那一桶去,那个桶叫极乐世界。那你要认为说我用这个词太不雅了,那你可以修正。因为你修养比较好,你就修正。我修养不好,我不是要骂人,可是用的词都在骂人,这样不好,你就把他修正,用个比较好的词,没关系,讲经总是一时冲动就胡说八道。所以你看到这里,你就会觉得,哇!不得了,我又发现了秘密! 四十卷还是四十品,好像差一个字,在历史上这是大发现。讲《华严经》有四十品的人,在我之前只有一个人,李通玄长者,就是唐太宗的一个外甥,大家都知道,他是五台系统的华严思想家的创始者。他是主张有四十品华严,我已经忘了,因为这几天我发现这个问题了,我也想到他的思想里有提过。因为华严思想家除了那五大祖师跟李通玄六位大德以外,后来就没有思想家出现。我是净瓶末座,挂钩不算。把他加上去,确实这一卷经文是第四十品。 但是你知道,因为当时进来的时候是连在一起,所以他就变成第四十卷,他假如作为第四十品,就是第十会。因为不是七处九会吗,这个是第十会。从第十会来讲,他前面那一段他还要加上经首。那这个经首到这个地方来,不是无意义,那要再加起来,这一品经最少要三卷经文,尤其是经末、经尾,最后要收尾的时候,还不是这样收尾,但是他并在《四十华严》里,就这样结束了,那个部分我们不添加。你知道经文我们不添加,因为你没有进入那个境界,除非你现在入正定,入华严海印三昧,就回到这个境界里头来,要把那个境界重写一遍,那可以。但你华严海印三昧进不去,你最好乖乖,不要乱加也不要乱减。 但是我这样讲,这个叫论,可以做一个补充,这个是仅供参考,只给你做参考,你喜欢那你就接受;你不喜欢,那换你把他丢垃圾桶。你放心,你可以把他丢掉,我没有强迫你接受,但我一定要讲给你听,接不接受在你,但是这一个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而我要跟各位讲的是,我在谈这个部分的时候,是从整个《华严经》的思想结构上面来跟你分析的,这个就是我们这一次讲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不按照传统的讲法讲。 因为《十大愿王》这本书,我已经讲过差不多二十遍了,就是这卷经文,那也出了两个版本出来,好像第三个版本快出来了。第一个版本大概是二十年前讲的,那个已经很轰动了。那是一个美女,她的高校,是因为她的高中学校的一个改制改为大学的时候,她就不用考就进去了。毕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先生就把她接去结婚了,所以她是除了美丽以外其它都不会。 这样的人,她发心把我所讲过的,我讲了两年多,她非常辛苦的,因为她书读得少,美丽是福报,美丽就不用读书,她就可以毕业,可以读大学,就这样子,因为她是第一届不用考进去的,所以第一届毕业,也就不知道怎么毕业了,反正有没有毕业没关系,从毕业典礼礼堂进结婚典礼礼堂去了,所以有没有毕业证书大概也没人知道。就这样子她来整理这一本书,她非常辛苦,花了一年多。她说她一辈子读的书没有这一次读那么多,当然刚整理的错误很多,我们已经改版好几次了,那是第一次的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我在多伦多讲的,讲了五十二个小时,整理成三本。那个三本我们繁体版也印了,简体版一直找人家出,没办法到现在还没出来。最早要出的是我们云南的一个出版社,搞到现在也没出。那些都不管。 现在我跟你讲的这个方法,是跟那个状况讲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我没有一字一字跟你讲,没有一句一句跟你讲,我只是从思想结构的重点上面,让你了解到他的殊胜。因为文字上的部分,你假如要查资料我已经都讲过了,一直再重复就没意思,所以这个讲法不同。我大概这一次跟各位讲完,也不会再讲《十大愿王》,因为这个我整理出来是在华严经思想概论还是导论上面,是一整套的书出来。那我就交代完毕了,我这辈子来这世间的责任就算完了,你要就去看那里,看不懂也没办法。因为你是知识分子,假如你想在思想上、在哲学逻辑上面要了解的话,那我想这个部分,我已经跟各位交代很清楚。 所以从《华严经》的立场看,他从本体论的下回向一直到最后,开始上回向,上回向到最后,跟你做个总结,就是要回到无极的本体界里头去,只要你在从事这样的一个工程,万一失败的话,那就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吧,就这样子。所以站在这样的一个立场在跟各位谈说,想修行,你可以放心,绝对没有副作用,而这个保单是你稳赚不赔,你又不缴保费。有啦,见到师父可能要供养一下,这个叫缴保费,有钱多缴一点,没钱少缴一点,功德一样大。你想要投机,说我有钱我装作没钱,那你下辈子就不要有钱,你不要装。这个是一种什么? 供养就是培养你的灵性,增长你的灵性。你要增长多少,这个东西,供养这个部分,我真的跟各位讲,你要四随,随缘、随喜、随分、随力。随分随力不是叫你自己偷斤减两,你要留意到。 我们原始经典里有一则公案,我把公案讲一下,讲个故事,大家轻松一点。他讲到在迦叶佛时代,人寿两万岁,我们现在是人寿百岁,过了两千五百年,是人寿七十五岁,现在平均寿命是不是七十五?大概就在这边犹疑不决。佛陀的时代是人寿百岁的时代,迦叶佛的时代是人寿两万岁的时代。 有一个寺院,末法时期有个寺院毁坏了,要塑造一尊佛像,佛像譬如说要两万两黄金,就很多人捐款了,那当然很大。那当中有一个小女生,非常穷,跟乞丐差不多。她就很高兴,她说没有机会供养三宝,她就把她仅存的一个铜板拿去供养。刚好那时候大师父在,他说“你这个铜板,你就留着自己用吧,不用捐了。”就这样子把她赶走了。 然后他就去塑佛像,塑到那个地方快好了,就垮下来。连续七次,这个小女生都来供养那个铜板,因为她总财产只有那一个,你要记得,总财产只有那一个铜板。她七次都来,七次都被拒绝。他第一次第二次没有问题,第三第四次,他越来就越紧张了,第八次的时候,他就跪在佛前忏悔,说“我不知道哪里弄错,不然怎么佛像会弄不起来”? 就在那个时候,佛示现了,“我就差那个铜板。”所以他发起第八次的时候,他就一直等着那个小女生来,那个小女生就躲在那里不敢出来了。他突然看到,他很高兴,就跑过去,把那个小女生请过来,“你不是要供养吗”?她说“你都不要。”他说“要要要要要。”拜托她赶快捐了。捐了把那个黄金融化以后,佛像塑好了,发现那个铜板在佛的胸前。 要跟各位讲,你诚心,不是多少的问题;你不诚心,多也没用,你要留意到。所以你能,你就尽力,尽力要做什么?帮助不能的人,你要有这种悲心,这种宏观。你不要看他才捐那么少,我为什么要捐那么多?那你下辈子跟他一样好了!人家捐的少是他的能力,所以这个叫随分随力;你要能够捐得多,你就捐得多,那叫随分随力。因为这个是在培养你的灵性,培养自我的灵性成长,你不要在那跟买卖一样的计较。大家都吃饭,怎么他捐一块,我为什么要捐一百?你为什么计较这个呢?这个是世间功利主义。 为什么有人说“给他们吃,吃到饱为止,多少钱算我的。”那傻瓜啊,我出钱他们吃,这是买卖,功利。在培养灵性上面说“哎呀,这些人都没得饭吃,好吧,今天有缘,给你吃个饱,钱我付。”这是灵性,你知道吗?你一直在说“哎呦,他吃一餐多少钱,我吃一餐多少钱。”你是个富翁,还那么小气!是不是这样?没钱就没钱,有钱做有钱的事,你不要拿富翁的灵性去跟穷人的灵性比,你的灵性要继续成长,那么世间的财富不是重点,你尽量给,你才会凸显你灵性的那种精华出来。这样才叫做世间的精英分子。不然怎么叫精英呢?连这么一点点你都在跟那个穷人家在计较,那就不对了。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在进行的是什么,伟大的时代总有伟大的人物,我们相信我们这个新中国的伟大时代里,我们伟大的菩萨将会很多。祝福大家。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九集 (2011年四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