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赶快两千拜拜好,结果到这里排队了,“对不起,对不起,我因为拜佛所以迟到了,给我排前面好不好”?那刚才拜了两千拜,完全破功。你何不少拜五百拜,我来这边排队嘛。那五百拜没有说我不拜,你多拜了那五百拜,来这里插队,那不是白拜了吗?所以礼敬诸佛在哪里?我真的跟各位讲,你不要从文字上看礼敬诸佛,尊重人性!你对人能够尊重你就在礼敬诸佛;你对一切动物能尊重,你就礼敬诸佛;你对一切的存在能尊重,你就在礼敬诸佛;你心里经常思维我对一切万物尊重,你就在礼敬诸佛。
前面讲礼敬的技巧是有无量的我礼敬无量的佛,一一佛前有无量的我,一一我前有无量的佛,那是理论嘛。现在摆在眼前的是,我对世间一切万物,我能不能尊重?问题在这里。你哪个要尊重?你想不起来,那你怎么礼敬诸佛?你拜佛在拜什么?你在那边拜木头,一张纸有什么好拜的?我跟你讲我拜观世音菩萨一面拜一面骂,拜十万拜我有功德是什么?因为当然不是到第十万拜,用话讲当然是讲到第十万拜了,在这当中我发现了,拜佛的目的是在尊重人性,你假如不尊重人性,你拜佛是白拜了。不但尊重人性,你一直扩大,尊重一切生灵,尊重一切万物,当你这样逐渐打开,你在礼敬诸佛的时候,你是在尊重一切万物,尊重一切人性。
所以你会听我讲,有时候听我讲经说,哎呦,讲得那么犀利,把所有的宗教都骂进去了,说我们宗教徒都是神奴,我告诉你,我是基于人性的立场告诉你的,你不要当神的奴隶,你要做好你这个人。这是从尊重人性讲的,当然我也尊重众神,可你又怕人家神的信徒叫做神奴。你自己当神奴你就是怕我骂,你不当神奴我怎么会骂你?这是从人性出发的。
为什么西方人不讲人性?因为他只讲神性,他鼓励人家都去当神奴,他没有说把人性摆第一。我们东方文明跟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别就在这里,人性为第一。所以我们讲人性、讲人道、讲人文,都是以这一部分来谈的。以人作为一个起码的条件,然后你要扩散到一切万物生灵,都要懂得尊重,这才叫做礼敬诸佛。你家里弄了一尊很漂亮的佛像,天天都在那边拜,把门一关,出来就开始骂人。我说“去死好了,你拜什么”?拜佛那么认真,恭恭敬敬,穿海青什么还绣钻石,然后这样去拜佛,拜完佛,海青折好了,出来就开始无明火七八把一直冒。这不是,不是这样。
所以从礼敬诸佛上来看,你要懂得怎么样尊重人家,我跟各位讲排队是尊重人家,你开车在路上要懂得尊重人家,不要喇叭一直按,真是受不了,就等一下又怎么样嘛?等一下也有问题,那你怎么尊重呢?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从学佛的立场来看,你在这个地方一看你就已经穷尽一切了,你要懂得这样,这个礼敬诸佛就已经站在法界的制高点上了。不绝对,也差不多快到绝对了,那我讲的,仅供你参考。回去以后,说不定明天有更好的答案出来。这样子的话,下面你就懂了。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你看,当一切生灵无有穷尽的时候,那我这个尊重就无有穷尽,经文在讲的那个语言模式如此,尽虚空遍法界,你都能穷尽了,那你的心量就打开了嘛。那不信的话,你看这千佛堂进来,一一佛你都要礼敬,你要拜一千拜。每个人都拜一千拜,那我们就不要讲课了,两个钟头就下课了。可是你的心念一转,我礼敬天下一切生灵,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生命,可以吧?你一念就穷尽了。
但你最好不要讲这一句话,“你这样拜一千拜,不如我一念,我一念就穷尽了。”这叫造口业。你真的做到吗?我们理论上是这样讲,你真的做到吗?这是很重要的。所以理论我们懂了以后,我们就经常思考自己,我真的一念就尽虚空遍法界吗?没有的话,阎罗王在等你哦。我跟你讲,我在这里是仗三宝之力讲给各位听,不是说我做到,你不要说师父这样讲,他一定做到,不是。
我们讲以后你真的做到吗?你回家自己去忏悔,没做到一百〇八拜,你真的做到吗?你可能做到,但你也不要太自信,万一漏了一个,照样打屁股。所以你一定要很虔诚地、很诚恳地、很谦虚地自我反省,就算我真的做到还是一百〇八拜,你知道吗?你不要理论一通就到处跟人家吹牛,我这个只要念一转,就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都礼敬了,你少说。
理论是这样,我们未必做到,因为理事无碍你还没做到,做到理事无碍已经是菩萨的果位了。而我们是理论上还可以了,反正师父讲,我就copy讲给人家听,讲错大概没讲错了,可是你做就做不到。讲错大概不会讲错,但是做呢,你可能就做不到。因为做到是需要德行,你真的有德行吗?这德行少说二三十年功夫一定要,没有办法省掉这种功夫的,你只能够说我功夫比较大,为什么?人家一天拜三百,我一天拜三千,那你不能只拜一天,你要拜三十年,三十年每天都拜一千拜那再讲嘛,但是你没有这种功夫不行。为什么?因为时间长他在考验你的意志力,一定要时间长。
第二个他在锻炼你的智慧,因为时间长你有很多状况会产生。那些状况是不得已状况产生的时候,你要怎么办?你要有智慧才能克服。我跟你讲,开刀、住院一个月才出院,那我请问你,那一个月你怎么拜?你要不断。我问你,你怎么办?你说“这个,阿弥陀佛应该可以原谅。”那是阿弥陀佛的事,不是你的事,现在问题是你怎么做?打了麻醉以后你躺在那里,一醒来就已经半个月了,好了,那每天三千拜你怎么办?你还是要拜。
好了,这个问题就考验你。那你说“没有,我反正就昏下去了,醒过来就半个月了。”那你这辈子就少了半个月,那你修行根本就没修,那怎么办呢,这里考验你的智慧,你要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爸爸往生,忙得焦头烂额,忙了一个月,到七七四十九天已经喘不过气来了,那每天三千拜,早就忘记了,拜到哪里去了。好了,那请问怎么办?你怎么克服?金融海啸事业不顺,那你已经不止焦头烂额了,粉身碎骨了,你说还每天三千拜?你怎么拜?
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不在时间上面,而在于你要一再地去克服在生活中摆在你眼前的这些障碍,这些才是你积累德行的地方。没有说你一定要成功了,但至少这件事情会使你很懊恼,“我怎么业障这么重?想修个行,就这里出状况,那里出状况,天晓得,爸爸往生怎么会这么忙”?你以为往生就买个棺材拖出去埋葬就好了?没有,是非之多,那要你一个一个去克服。烦恼,那你必须趟进去才知道,为什么?你要经历这些考验。
那一个每天拜三百拜的人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心态,跟每天拜三千拜的人来克服这一种状况的心态,我告诉你,不一样。这个问题你有没有把它解决得多圆满,是一回事;但是你用那三千拜的心态来解决这些问题,跟三百拜的心态来解决问题是不一样的。你的德行照样在成长,但是你要是三百拜的话,通常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三千拜的,他有他的处理方法,你知道吗。
我跟你讲一个方法你就会发现到,拜三千拜的人他说,“我不能一天拜三千,最少也要拜一千。”他就撑下去了;“不能拜一千我也要拜三百,三分之一嘛。”他撑下去了。拜三百的人说,“哎呀,不能拜,那我拜一百好了。”拜一百一忙,“我拜十拜好了。”“哎呀不要紧欠一下,以后一起补。”你就归零了。拜三千的人再怎么少他也会拜三百,拜三百的人一两下子就归零了,那一段时间过后,过了三年才想起“哎呀,我每天要拜三百拜,怎么没拜”?那已经过三年了。本来是三十天,结果过了三年,关键就出在这个地方。
这是什么?就是功夫,他就是德行。所以你这个心量一定要带着,你实际上在做的你一定要做。几十年后这个基础就会起来。那是你的,任何人没有办法替代。什么小偷、强盗,抢不了你这个。所以才会说临命终时《十大愿王》常在其前,引导行者,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那是最倒霉的才去了,成功的就直接到无极那边去了,已经进入法界了,所以你要留意到,这个行法你要懂得。
下面讲的,就是一个总结。“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那么这当中,这段话里有几句话,“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从虚空界尽到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们叫四无尽境,四无尽境是什么?我们休息一下再讲。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七集 (2011年四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