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完备,那么《十大愿王》出现是不是多余的?你要从这里看。原来他只是经文,怎么突然间多跑出这么一个来?
我们是带着一个疑情,为什么多了这一个?那你假如没留意,就可能会像清凉国师讲的,这一卷经文叫重释普因章,在《华严经》疏钞里头,他注解这个部分叫重释普因,就是前面都已经讲完了,现在这个是全面讲因的,因果的因,全面再重讲一遍。这样子的理论我认为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在第三遍理论圆满的时候,在前面已经断了,已经结束了,这个是多出来的,多出来的就不可能附在这个地方来讲重释普因。这个经文是很特别的。
我在这个地方提出两个疑情给你做参考:第一个,《华严经》本身是个经集,古代思想,五大古文明的思想精华他汇集在一起,所以在汇集的时候,《八十华严》形成、《六十华严》形成的时候,这个思想还没加进去。到了这个时候又回到印度,因为他在南天竺,他从南天竺乌荼国国王进贡给唐德宗皇帝的,所以他是再回到印度来经过抚育以后所产生的印度思想,这个《十大愿王》。所以乌荼国送给德宗的时候,才多了这一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要告诉各位的是,《十大愿王》的经首是很特别的状况,他讲“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圣功德已。”这个叫做承前。前面已经结束了,因为他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你,前面已经称赞如来完毕了,如来功德已经称赞完毕了,换句话说,整个经文走到最后已经到最高峰了,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及诸大菩萨称赞如来的殊胜功德,已经都讲完了,这就已经完全结束了,现在怎么又来了这一个东西?已经都散会了,我们再发一个下一场的赠品券,再发给你,下一场你再来听,这一场免费的,因为你都听完了,再发给你一个邀请券说下一场再来听,跟这一场完全一样,重释普因嘛,你想想看在逻辑上是讲不通了。
那么在这个地方疏钞上面也解释原因,后面讲的称赞是比前面来得殊胜,他也讲到原来是一佛,现在是十方诸佛,原来是一劫,现在是无量劫,要用这样比较,所以他在扩大。在《华严经》的语言跟思维模式里头是有这种模式,没有错。但是这个地方基本上我不认为是这个模式,因为在整个经文的大格局里,到前面的地方是第三个循环已经结束了,这一卷经文基本上是离开那三个循环来的。
这里我要跟各位附带一下,你可能不太了解,因为你也没有参加真正的修行。我们的修行是闭关式修行,最少十天,真正要的话,标准是三个月。那你没有相当的福报跟资粮,你是进不来。我告诉你,我们在十天的训练里头我们发现一种现象,禅修的人都知道,修禅要入定之前有一个触功德,八触十功德,你要不懂我也没办法,现在我不可能再把禅修的过程讲一遍,因为这个在上一次我们都已经讲过了,在讲《八大人觉经》的时候我把这行法都跟各位讲过了。
那八触十功德里头,大概现在所有指导你修行的人,碰到八触十功德都不敢说。我告诉你不是我们国内,我在国外也遇到这种情况,阿赖达玛甲、考音卡、赛斯、奥修、佛使比丘、阿姜查,这个你们都听过吧?我想好事者,好事就是喜欢读书到处找资料,跑遍天下道场名山的人,大概都认识这些人。我们遇到很多,这些状况去询问他那边的上师,没有人敢讲。
触功德该如何处理?你不知道。有没有人教你说怎么入定?大概也没有了。即使念佛说一心不乱,也没有人教你怎么一心不乱。我曾经问过净空法师,因为我跟他学念佛,我说“师父你说一心不乱,怎么一心不乱”?他说“只要你念到不打妄想。”我回家又搞了一个礼拜,我就来问说“师父,怎么不打妄想”?“只要你念到一心不乱。”我那时候很想揍他一拳,你到底算不算负责任的师父啊?
我查过辞海,有这样一条:引,引导的引,引条:见“拉”条;我就翻到拉条,拉条说,见“引”条。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你会不会气死?我问你怎么一心不乱,你说念到不打妄想;问你要怎么样可以不打妄想,你说念到一心不乱,要不然你到底是怎么样?是我有问题还是你有问题啊?再问,你所知障重。那你刚才是相撞,现在是被夹住了,知道吗?刚才只是撞得鼻子流鼻血而已,现在不是,现在是鼻子被夹走了。你也不能问,问的叫所知障重,不问的,你怎么修?不是这样,我跟各位讲,修行不是这样子。你要知道有一个方法,不然你在教什么嘛?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现在我要告诉各位的是,当你在这个时候,进入触功德的时候,他有两种状况。一种叫做发泄,就是你的生命到现在为止,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身心灵所受到的伤害、压抑、扭曲,这一些负的能量要释放出来,这种释放叫发泄,他还没产生矫正作用。第二个阶段他才开始矫正,把你漏空的地方开始填满、补足,这个才叫做矫正。矫正以后你就开始,该胖的人他就开始胖,该瘦的人他就开始瘦了。我们那个十天之内,最高纪录十天之内瘦十一公斤,你想想看,每天刮掉一公斤的肉。有人长高三公分。我不是说要你来,这只是他在释放负能量的时候,他的生命产生一种矫正。
这我们不叫什么,我们叫做能量载体的调整术,你这个能量载体要调整好,调整到堪用,就是还可以用。你已经破了,补一补还可以用就好了。你有没有办法完全恢复百分之百的健康,像个五六岁小孩那么健康的情况,那再讲,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我想很多人成长过程中已经是扭曲得一塌糊涂了,你不要看,我这样讲你就在哭了,因为你已经是在你的生活环境里被糟蹋、被摧残得一塌糊涂。而被摧残最严重的就是乖儿子跟乖女儿,你的生命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你就好像被石头压住的那个草一样,本来应该很灿烂,是绿色的,结果你被压到变成白色,你也长啊,长得一塌糊涂。你只要把它的石头一搬开,让它暴露在阳光下,很快它就变绿了,触功德就在做这个工作。
透过这个工作,你内心才会清净,这个时候叫内心定跟外相定在结合,禅定。所以在触功德的时候是入定的一种,叫不定聚。现在在进入不定聚跟邪定聚之间的关系,架构真正的禅定。但是禅定有邪定、有正定,我们是引导你走入正定。只有正定才能出离三界;你假如只有禅定,那就是四禅八定。所以这个是我们修法从这个地方带你出三界的,关键在这个地方。
而这个步骤都非常清楚,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而我们也就在这各个步骤的过程里,我们在进行一套非常科学化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立场、科学方法,来做检验的标准,这个我们叫做量化工程。
所以修行是要有依据的,我们估计再过三百年,量化工程继续推行下去,我估计三百年就够了,不必到五百年,你修什么法,你说我修《金刚经》,他修《普门品》,有什么不同?你只要功课做下去就知道,那是有不同的,不是没有不同,说统统一样,不会统统一样,因为媒介不同。但是你必须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我们现在在进行的量化工程。所以我要跟各位讲,当你入定以后,它会产生一种现象,这个现象下节课再讲。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一集 (2011年四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