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死寂的东西,本体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本体有本体心、本体性、本体念,有这三个。心,你手拿起来写写看,心就是一个存在,那就是本体心;本体性你知道吗?性就是心站起来了,心生了,所以它是本体用,要开始起作用;还有一个本体念,念是现前一念心的念,有个今,有个心,这个念就是个相,所以本体有体相用三个。
菩提心是本体心,本体的体,就是从本体来讲,都在本体里面。好,那么大悲心是本体的用。众生是本体的相,所以你今天要学,假若本体的相看不到,你本体的用不能起作用,你本体就没有了,你要弄清楚。
所以这个经文里头,他已经把这本体论的东西全部再讲一遍了,他已经告诉你了,他虽然是讲是修法,可理论涉及还是很深很深的部分,非常深的部分,这个就是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那个无极太极之间的关系,各位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我们这里我是看不到,就是佛教寺院都有个圆圈圈,类似瓦当的那个东西,他有三条蝌蚪。原来我们太极,太极图不是两只蝌蚪吗,一只黑的,一只白的,黑的有个白点,白的有个黑点,那叫太极图,但是佛教里头有三个,就跟瓦当一样,一个圆圈圈,但是有三只蝌蚪不是两只。这三只是什么,本体的体相用,那就是本体的体相用,那你不知道,庙里怎么有那个东西,那个是干什么的?他表示这个道场是从本体来的,不是一般的民间拜拜而已。但是没办法,现在历史长了,大家统统流入民间拜拜,民间信仰,有那个东西也不知它的意义是什么,那我们就不管了,但是你应该有这种认知。
所以这三个:大悲心、菩提心、众生。众生是相,大悲心是用,菩提心是体,本体的体。所以本体有体相用,所以本体论,我常常有时候想想,就改为本质论,本质,真理的本质是什么。是否这样会比较恰当,那就不知道了。反正以后给子孙们去论断了。好,“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这里面从本体的用到本体的相到本体的体,那一句话统统涵盖了。你看这经文是多么的简练。
下面举例:“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在古代,经文这样解释就很美了。现在再怎么这样解释你也搞不懂,当然本来是这样,树就要慈悲,要有水,那大悲像水,那根就是众生,那你用大悲水饶益众生,你的菩萨智慧花果就会产生吗?那古代是这样讲没有错,那你能做吗?所以现在是知识分子,你的理论上比较多,所以我们就用现代的工具跟理论提供给你参考,不是说古代的解释不对或不好,而是现代我们有必要重新再来过。
好,“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要注意啊,所以你要学大乘,一佛乘法,或者普贤行愿这个法门,那你就要好好跟众生相处。那我告诉你,你不要想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家人,你的周遭朋友,你能够相处的很愉快,大家愿意跟着你做功课,就阿弥陀佛了,就不错了。下辈子你再来,要精进,条件就非常的优越。那当然你假如说会运用比较好的,善巧方便,这辈子要精进得大成就也不难,但你假如说我都七八十了,再来大概有困难,那你就好好的跟大家相处,跟家人相处,让他们能够懂得A师姐是怎么样子精进过来的,你不要以为这个不精进,这个才是真的精进。
好,“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你看这里又另外一套,对众生的心要平等,就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里你看,众生心平等,你对众生的心要平等,就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三个,也是三个条件。
那你首先要弄清楚,这个供养如来是培养自性善根。这我们自己一再的跟各位谈的,你一定要知道所有的供养都在培养自性善根,尤其是这个地方强调供养如来,自性海中,要培养自己入自性海中,要怎么入呢?就是以平等心恒顺众生,你要留意到,以平等心恒顺众生了,你就能够成就供养如来,那么如何恒顺,是个人的环境因缘不一样。
我记得朱自清写那个《背影》,他的父亲,看他爸爸在月台爬过来爬过去,他爸爸听说比我还矮,又胖,下了月台,又要爬上月台是很困难的,那他看着他爸爸这样子的背影,这是爸爸疼爱子女,那你不能够这样比较。“什么东西,买一部车不就好了吗!”当时可是没有高速公路,也买不起车。所以你要了解到,每一个人的条件时代跟因缘是不同的,你没有办法以偏概全。你没有办法完全用你的方法,所以用你的方法,我们以一个普贤行愿行者来看的话,任何众生的供养是平等的,没有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假如说你要起分别心的话,那供养好的就说你有福报,供养不好,就说你没福报,那你不能怪众生,因为众生的因缘福报如此。
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说,众生有福了,那我就辛苦一点,那我有福了,那就怎么样,我就闭关一下。我不想做是我没有福,众生有福,我就多跑一下。我有福了,众生不要我,我就闭关,这是很简单的状况。所以不谈众生如何,你要以平等心接纳现有这世间的一切。假若这个部分你不具备的话,你就很难。
到这个地方是第二次扩大,这个扩大已经到理论上来了,前面的第一次扩大是讲这个世间到其他世间去,毗如遮那如来到其他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地方,那这个地方的,更从事相上转入本体论里头,那所做的一切,这些,其实大家都可以相互运用。今天我们作为一个普贤行愿的行者,那你要知道他有什么不同。普贤行愿这个法门,在古代只有普贤行愿的法门,你不知道它的定义是什么,我趁现在几分钟,跟各位讲一下。
在一佛乘的行法里,它有次第道跟圆融道,一乘佛教里。大乘佛教,只有次第道;小乘佛教也只有次第道;一乘佛教里还有圆融道,但你现在所看到的大概都是圆融道,而没有次第道,因为中国佛教这一百年来,从民国以后都破坏殆尽了,所以行法要怎么修啊,已经都没有了。
这不是我们瞧不起也不是我们不知道,因为是事实,我们在国外都遇到这种情况,人家要出家,不要他到汉传佛教来,因为汉传佛教不懂得如何修行,曾经有一个美国比丘,他的师父是越南人,叫他说要到中国来学大乘,他的师父大概不知道中国已经破烂到什么程度了,他当然大陆进不来,就到台湾去,去了五年,很伤心的回去,他师父要他再来,再到台湾来,他又来了三年,他决定回去,不再穿这套服装,就在他明天飞机要走之前,我遇到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台湾一个很有名的寺院里,也是很精进的道场,他就在那边苦恼,那边的比丘跟他讲,“你何不求观世音菩萨,无不满愿。”他听了大概晕倒了,他说“你们的法门就是求观世音菩萨,是这样吗?”我说,你大概找错人了,你找我我就不会跟你这样讲,但他已经死心了。所以你要知道,这是多可怕的事。
曾经有个是滨城的一个年轻人想要出家,我说好,下次来就剃度,结果下次来,他就已经圆顶了,我问他怎么那么快呀?他去找马来西亚最有名的一个比丘,长老,长老就跟他讲,不要跟汉传人出家,汉传根本不在修行,只在办法会,所以他跑到南传出家。
所以这个时候你要知道,我们次第道要怎么再恢复,圆融道大家都在修,怎么修也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这是这两个部分,我们还很清楚,我们一乘不共别圆,还有一个,次第道圆融道以外,还有一个叫普贤道,这普贤行愿力就是普贤道最具体的代表,他虽然是在这个当中进行,也是事修,很简单的状况,但是他的普贤行愿力你必须一直带着。
我跟各位讲是主要是修前面三个,那是事相,“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他真正的行法,普贤行愿力在哪里?在八、九、十----“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你要懂得这个部分是很重要。因为这个部分是无形的,他是让你的心量一再的扩大,每一个讲到华严的人都说华严的心量无限大,无限大,怎么无限大,你要看这三大愿,慢慢的去体会。而且他是无孔不入,那是因为有五、六、七三大愿,“恒顺众生,请佛住世,请转*轮。”有这样的情况。所以他是在法界中,绵绵密密、无所不在,这是最主要的特色。提供给各位做个参考。
我们这一会就讲到这里,下一次请各位注意时间。
(普贤行愿品2011年元月昆明开示圆满)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十集 (2011年元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