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难。从小福报大,在家里掌上明珠,出阁以后金枝玉叶,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都很好,她发生问题了。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那就摸索,你要解决困难,你才能够成就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修行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在讲,你对自己的灵性要想具足成长的话,那你要去跟众生交融。而众生呢,就是不听你的话,因为他也有他的目标,就像你有你的目标一样。那你能不能够跟众生处的很圆融、很和谐?就在这个时候,你的自性海就在成长,所以这个叫供养如来。
供养,就是培养自性善根,供养如来就是供养自性的善根如大海一样。你只有通过众生才能看到自己,要不然你的人性你无法展开,你所展开的都是你的欲望、都是你的妄想。因为福报大的人妄想大,所以叫做福报的灾难。那你能不能够把自己的妄想跟福报放一边,要仔细的来看一下,真正的生活是什么?
我记得有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国内拍的,那个什么乞丐与王子,一个很富有的人,他跟乞丐交换衣服,他去当乞丐当了四年,为什么?乞丐那么好吗?当王子不是很好?他在体验生命,这是有善根的孩子。没善根的就压抑自己、扭曲自己,在生活中成为一个隐形人,白过这一生。
我不是叫你成为叛逆的孩子,但是你要觉醒,自己要做自己所该做的,“那是什么?”你要透过与众生相处才知道。
这个经文你可以看到完全不一样,跟前面的不一样,他修行的境界跟领域也不是前面讲的次第一个一个的状况,他是全方位展开的。
第十个也一样:“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你的大脑会说那我到什么时候才成佛?众生造业,我来代受,然后让他去成佛,那我要到什么时候?当你有这种想法,你根本就不会成就。你要留意到这个地方讲回向,就是要代众生受苦。
所以你会发现,华严经在讲的,法在哪里?法在众生那里,菩提在众生那里,佛陀教我们是怎么样恒顺众生,怎么样普皆回向,回向不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回向要回向众生,让众生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过程里,他所造的一切业,那些苦我来代受,你要从你的心里真正发起这个愿力,这个才叫做普皆回向。那你能做的到吗?
我们在内心里头总有一个私利,我自己的那一份先弄好,剩下的再分享,这个叫自利不叫自私,你刚开始必然如此,你不要有罪恶感。但是你带着这个心,你慢慢成长以后,你就会慢慢由自利而利他,你会以自利为前提,转变成为以利他为前提。
因为那是有一个层次的,一步一步来的,现在教你转过来,你大概成为宗教狂热分子,知道吗?我们不容许这种状况,你不能成为宗教狂热分子,你一定要很理性,一步一步做,慢慢的转,你生命的全方位你都在转变。
要这样,你自己就会知道该怎么处理。那你假如用狂热激情的那种态度来处理,你马上就在社会上就出事。台湾像那个蒋委员长去世的时候,也出现很多狂热分子,当时跟蒋委员长到台湾去的那些人,很多人就把所有财产捐出来,哇,那个情绪很高昂,报纸天天都在报,又有人捐了,他的储蓄财产都会捐出来。过两个月,过两个月而已,这些人都要请领社会救济金,他没有家了,因为房子已经捐出去了,他财产也出去了,又退休了,当时的退休制度没现在的这么好,那他什么都没了。好了,那社会就要养他了,那你这种激情,不是给社会制造问题吗?是不可以的,我们是绝对反对,也不准许,你要懂得这种状况,学佛也是一样。
我们再往下看,有很多经文你可以抄下来,经常读,要熟背,那家人聚会的时候,你要背给他听,管它听懂听不懂,听久了就会懂。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到这个地方,他讲“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做个结论,就是十个大愿。我们要各位谈的是,这十个大愿,除了第一大愿我们讲完了,明天回过头来,要把这十个再讲一遍。
他在这里头就讲的很清楚了,后面为什么长行文跟偈诵还那么长?这个都是他的经文结构跟他的思想脉络很明显的地方,那个我们等到后面再跟各位谈。
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这十个大愿,这样三个区块就很清楚了,真正行法是前面三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要有业相那就忏除业障,就这四个。那这四个是基础,做好以后,那么世间跟佛法有关的这些善法,就是这些佛法“随喜功德,请佛住世,请转*轮”这些你都要随喜功德去做,所以你没有办法自己在家里闭关这样修就好了。你要随喜功德,要跟众生相处,要请转*轮,要请佛住世,那你都要跟善知识相处,跟众生相处,那我们跟各位讲,不管跟众生跟善知识相处,我们统称为两大类:一个叫教授善知识,一个叫同行善知识。同行善知识又分两大类,一个是护法善知识,外护护法善知识,一个是共同跟你修的,叫内护善知识,提供吃啊住啊,在家里先生就是外护,或者太太是外护。那么跟你同样在修行的人,他朝着修法的进度态度等等,这个叫内护,他也在修,你也在修,彼此交换心得。
那我告诉各位,同行善知识所占的比例比教授善知识所占的比例要重,因为教授善知识跟你相处的时间会非常有限,但同行善知识就你们几个人,尤其从华藏工程来讲就三五个人,那你们可以相处的很好,假如这三五个人你都处不来,那你就出问题了,你一定出问题了。
所以我们讲说,华藏工程事实上,上至天子以至庶人,每个人都可以修。董事长找所有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过来,两个钟头,华藏工程结束,该布达的布达,有疑问的就问清楚;然后总经理回去,找他下面部门的一级干部过来,布达;一级干部回去,再找他的二级干部布达,把问题弄清楚。大家一定都很清楚下面要做什么。
所以当一个领导人运用华藏工程,那是很好统御的,所以我们叫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原则上是在这个地方。那你假如不会,你就老是会发生跟人家相处不来,他讲的我不喜欢,我讲的他不喜欢,那怎么办?你这么几个人你都弄不好,有共同的理想跟目标,结果都没有办法相处,那没有共同的理想跟目标,你怎么相处呢?
所以这个地方就看到你要怎么修学佛法的基本态度。华藏工程训练你聆听,欣赏,接纳,他的方法很简单,三五个人一相聚,每个人三到五分钟,大家聆听欣赏接纳,不要批判。
你要自己去想,他为什么这样讲?鸿儒有鸿儒的意见,白丁有白丁的意见,那鸿儒要欣赏这白丁怎么这样讲,白丁也要欣赏人家鸿儒好厉害,要这样的话,这世界是和谐的,不会有冲突的。
从小单位你都能这样做,广而大之,你就没有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基本细胞,希望各位在华藏工程进行的过程里,你不要急,也不要争是非对错,这里面没有对错,你可以有意见,他也可以有意见。
跟各位讲有一幕很清楚的状况,一个简单举例,太太跟先生说,昨天感冒很不舒服,先生说有没有咳嗽,有没有流鼻涕,有没有发烧,有没有给医生看?他有没有体贴太太?你看这是一个处理法。太太说,有,有,有,讲完以后他打电话给他姐姐,说我昨天感冒了,哦,她两个人谈的很高兴,姐姐跟他说,对啊,我上个礼拜也感冒了,这边说,对哦,上个月姑姑也感冒了,讲完了,大家笑一笑就挂断。你要留意到,生命的存在不一定先生那种理性。太太讲这句话的意思,他不一定要你出什么对策,你只要跟他讲,对啊,我上一次也感冒了,感冒很难过,他就很高兴了。谁呀,感冒了,他请假了,在请假以后刚好有个人来找我,我们就去吃什么好吃的……她跟你讲说我感冒了,那只是个媒介,感冒本身并不重要,但她要跟你做什么?一种沟通,一种交流。
那对理性的人来讲,哎呀,这些女人实在不得了,真无聊,那感冒就感冒了,就看看有没有把病治好就好了,可是一个人感冒会把一家子全世界感冒的人通通扯出来,然后就谈论,都很高兴,都高兴什么?回去想一想,你们是哪一种人?基本上离不开这两种人。说到你,纯属巧合,这个情节绝对真实。
所以,你不要说,师父你怎么又说我了。人不外乎这两种,不止感冒了,其他也一样了。去买了一个新东西回来,就很快打电话,跟你远方的朋友讲我买了一个什么什么,那个也说哦你买了什么,其实你买了什么他根本也没看到。但是他又讲他去哪里买个什么,然后他很高兴,花了半个小时的国际长途电话,很高兴,讲完了。这个就是生命啊,那你能不能享受?
所以,我告诉你,有理想的人,理性的人几乎没有朋友,像这种胡扯胡扯的,朋友最多。那我是要问,你是要过这一种幸福快乐的人生呢?还是要过那种非常理性,非常冷漠,没有朋友的人生呢?
我不是叫你乱无章法的混日子。人生确实这两方面都有,那么你有时候也该理性一下,有时候也该感性一下,要是通通感性而没有理性,那你的家一定乱七八糟,跟狗窝差不多,跟猪寮差不多。
我在温哥华遇到一个同修,他就跟我讲说,他在教书。(是)你们大陆的同修,他说去他学生的家里,没有一个地方他脚能够踩进去,他进去以后,因为妈妈在煮饭,因为要请老师吃饭,他们已经约好了。他就跟孩子讲说,你东西要收拾要整理,就这样。妈妈整理好饭出来,看到老师在教他孩子这样,妈妈跟孩子讲了四个钟头,告诉他你要独立,你要自己判断,那才幼儿园的小孩而已啊,你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你要自己过生活。你看他们从小就这样,讲了四个小时,他也不知道老师跟孩子讲多久,所以人家的孩子你还不能乱教,那是西方社会。
在我们这里,我想老师这么讲,我想妈妈一定说,你看老师这样教,你要听话。那反过来,叫他不要听老师的话,讲了四个钟头。对吗?还是不对?
这是他们的一种生活形态,那你要去欣赏他,你要不要跟他不一定,我没有叫你跟他,但是你要知道,有人是这个样子。那你能够尊重包容他吗?这个不要批评,就是有这样一种状况。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确实有很多人是这种状况。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活的精彩一点,活的灿烂一点,不要冷冰冰的,太理性,加一点感性的生活。
好吧,今天我们跟各位讲到这里。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六集 (2011年元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