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七个要念一遍,要缘念,而不是把这七句话念一遍。缘念一下,也就是这个现象,事相一定跟本体有关,而你不懂,你现在逻辑不了解,不要紧,你带着疑情,慢慢慢慢你就会穿透,那个你要弄清楚,不要问,你一定弄不清楚。哲学系也没修过,主要的哲学方法论也没修过,那哲学上讲的本体论、现象论你都不知道,你现在问,三言两语怎么讲的出来,对不对?可能还要进大学研究所,博士读八年你才能弄清楚,所以在这个时候,你不要问,你带着疑情,为什么“法供养最”,“法供养是什么”?当然这经文念过,你当然知道了,但是你根本就没碰到,知道吗?很多人很喜欢问,问答案,有答案也没有用啊!因为你碰不到,所以我们说“知道不算,要能够做到”!那各位看你要怎么做到,关键是在这个地方。修行就是要让你做到。
所以第一个从慧解脱跟各位讲就是疑情,然后带着疑情去摸索,摸索的过程里,有很多困难你要去解决它,不会解决(的话)108拜,一天三次就三个108拜,一天十次就10个108拜,告诉你不出三年,你一定大彻大悟!(但)你不愿意呀!还有人跟我讲说“师父,能不能21拜就好?”,我说可以呀,你要拜怎么不好?“三年能不能大彻大悟”?那要三十年,你别讨价还价,阎罗王说,三十年内死亡的话,照样到奈何桥报到。
你要想,师父说三年,我照这样做,我就五年,你肯定会大成就,师父说108,那我就150!200!你不是啊,师父说108,我21,三年,看能不能两年就好,当你这种侥幸的心理产生的时候,你怎么会成就呢,对不对?你的感觉是“我比较聪明”,是你比较笨蛋,不是你比较聪明。
我们有个同修,念珠不是108颗嘛,师父都说一百一万,108我就给佛菩萨占了8颗的便宜,我把他拆掉,变成100颗,那1万遍那不过念100圈,我就少被佛菩萨占了800次便宜。我告诉你,他再加100倍都不会开悟。当你存着这种心,你怎么办呢?
所以你要留意到:第一个,对三宝具足信心的供养;第二个,要对无上菩提的这四个要具足信心地供养,无上菩提就等于菩萨、菩提道,你要怎么把菩提道做到所谓及格、佛菩萨认可?那这里面从中观论、义学上来讲很简单的讲过去就好了,你要从禅观来,那就不一样了,讲是这样讲,你听懂了,慧解脱,而有没有解脱还不知道。
摸索的这些过程你都是圆融道行法,因为慧解脱都是圆融道。那你要身解脱的话,那你一定要走次第道,禅观一定要进行,那这个时候身心灵上面种种变化都会产生,那就不是你想象的,那你是没办法想象的。第一天进来你就吓坏了,嗨,修行是这样,就是这样哦,不然怎么样,你是用你的想法在修,自以为是,一厢情愿。不对,我们不主张这些。你要弄清楚!
法供养最是指本体论供养,那你怎么去run,像昨天讲的,撞进去、去体验、去感受,那你感受多少就多少成就,你去撞进去嘛,我已经跟你讲清楚了,现象界你怎么做,本体界你怎么做。我没有欠各位了,这一会你光听这一个就已经够本了。你不做的话是你欠我的,你放心,因为这是因果的问题。
好,下面他讲,“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这里你注意,这个譬喻是讲你所有的现象界供养,他不如本体界供养的千万分之一,俗话讲就是这样,“优波尼沙陀分”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
现在要跟各位来讲就是“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这句话是代表七句话,因为这是七句当中的第一句,那么举例,经文的语言模式都只举一个,其他六个也一样,不是他只有如说修行而已,那七个都是,“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都一样,那么你我他任何一个人,对这个七个你对哪一个特别有兴趣?那七个你背不起来,你就“如说修行”简单嘛,“不离菩提心供养”,或者“不舍菩萨业供养”,有一个你喜欢的,经常,每次供养,“佛菩萨,慈悲伟大的佛陀,愿我不离菩提心供养”,假如你是一直提这个问题的话,那你有这部分特别的“性德”,特别的“性格”,凡夫因地叫性格,菩萨成就叫性德。你会自然的在这边成就你的性德,哪种性德你不要管,你不要想说我就是想要像观世音菩萨那么庄严,那个标的你现在不知道,因为你距离那个果地的标的还很远,在因地你先去做,几年后你自然就知道。所以每一个人修行以后的相应、标的都不一样,在这一点,我希望各位弄清楚。
“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那一切供养不都在供养如来吗,这里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语,“要供养自性清净海”,华严的术语叫做“供养毗卢性海”、“供养法界海”,你就入法界了,这样供养,但你感受不到,你只要这样想,这样想,每天拜三拜我们都跟你讲说,“早入法界”,早日进入法界里,不一样的。能够这样做本体论的供养,你就很快会入法界。“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这已经是前面讲过的基本语言模式,我们就不再讲了。
你看第四个“复次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你注意看看,这个是标的,这是“所”,“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修行的技术,“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还是四无尽境。
这个地方,他这个法跟前面三个不一样,有没有?他一个“能”不见了,没有“能”,“能”的那个修行态度没有提到,但是忏悔业障本身就是修行态度,也就是前面你三个,包括“称赞如来、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在进行的过程中,你常常会有挫折,会产生业相,有业会现前,当业相会现前一次,你拜108拜,108拜是我给你规定的,你要拜1080拜也可以,但是你一天不知道碰到多少,我想不用那么急,108拜。一天有几个业相,你就拜几个108拜。尤其很多人说他命不好、运不好,对不对,老被人家欺负,自己都像个弱者一样,老是要讨好人家,那这个时候你要留意,你想讨好人家一次,为什么要讨好人家?表示你比别人低,108拜。
你要是每天这样反复的进行,三年后你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目前的业相叫做“业海”,业海就是地藏经上面讲的业海,你要是不忏除,死后你就到业海去报到,你就等着人家来超度你。但是你现在开始拜,你就自己超度自己了,三年后你的业海就会填平,跟平地一样,你的心性整个会转变,那么继续再拜三年,你的业海不但填平还会隆起来,会有个高地,当高地产生的时候,你就能建设了,你要行什么菩萨事业才有可能。
你现在还在业海中,不要行菩萨事业,烦恼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了。你不做则已,一做烦恼就来。我们到这里,现在讲了多久?你看我们有几个批次的干部离开,那烦恼一直出现,叫他拜忏不拜,你不拜我也没办法,因为那是你的事呀!跟你讲业相现前就108拜,他不是呀,没有办法。所以各位要留意到,这是绝对真实的,绝对真实呀!
所以你假如是真的这样做,再过三年,菩萨事业的基础就起来了,你走到哪里,人家都会恭敬尊重你,而不是这样跟人家哈腰啊、委屈啊、求全呀,老是要送礼给人家!
今天报纸说是在哪里,有一个人开车不小心撞死一条宠物狗,他主人跟他讲要么赔五千,要么要跟狗跪一个小时,那几个同车的朋友通通跪在那里,你为什么要跪在那里?业相现前,对不对?人跟狗跪,他表示的是什么?你看看现实社会里有没有这种情况。他人性不人性又一回事了,但是你现在就产生这种状况在日常生活中。
所以跟各位讲,你要是懂得为人处世的话,自己好好拜忏,这个是指你在这三个修行的前提之下,要是遇到挫折,你自己改造你的命运很快。我跟你讲这个还叫做“拜拜看”,还不是真精进,真精进的随时都要忏悔:我讲这句话对吗?我做这件事情对吗?我看对方反应,嗯?怎么跟我预期的不一样,马上就忏悔!到了晚上整理一下,记得几个就拜几个,那么一天下来,可能几十个,尤其很多人在面对群众的时候,来来往往的人事很多,你根本记不了那么多,但是你当下的忏悔,我跟你讲,一年,你的命运就改变了。这个是大学之道。
中国的大学之道本身没有提到如何改造你的命运。佛法的修行里,这个很清楚。古代不是没讲,古代没有命运这个东西,可是有算命这个东西了,可见他就有改造命运的方法。所以,我们有改造命运的方法,不是不相信命运,是命运可以改造啊!那人家跟你算命,你也不信,傲慢,然后说我信佛,然后你怎么信?你也不会修,那你怎么改造你的命运呢?这个是跟各位讲,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菩提道上,透过这个部分,他可以帮你清除一切业障,甚至于障道的部分都帮你清除掉,那你就好精进了,所以希望各位在这个学佛的过程里,坚壁清野,扫除你的业障,这是非常重要。
你不要到死后,你才会掉到业海里头去,等着婆罗门女、光目女这样孝顺的子女来给你超度,我看这时代大概很难了。你看清楚,这个是忏悔业障。
所以我们跟你讲说这十个大愿当中,主要三个是实体性的修法,这一个是补充性的修法,那么下面的三个呢,“随喜功德、常随佛学、请佛住世”是补充,随缘行非常重要了,所以你不要说我在这里修,哪里都不去,哪里有人邀请,就随喜功德,都是佛门的嘛,他的程度低呀、高啊,或者发生什么事情了,那个不要紧,你只要随喜功德就好。但是随喜功德你要记得一个状况,记得一个很重要的状况,不要相怨。因为在这个时代里,佛教术语叫末法时…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五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