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七個要念一遍,要緣念,而不是把這七句話念一遍。緣念一下,也就是這個現象,事相一定跟本體有關,而你不懂,你現在邏輯不了解,不要緊,你帶著疑情,慢慢慢慢你就會穿透,那個你要弄清楚,不要問,你一定弄不清楚。哲學系也沒修過,主要的哲學方法論也沒修過,那哲學上講的本體論、現象論你都不知道,你現在問,叁言兩語怎麼講的出來,對不對?可能還要進大學研究所,博士讀八年你才能弄清楚,所以在這個時候,你不要問,你帶著疑情,爲什麼“法供養最”,“法供養是什麼”?當然這經文念過,你當然知道了,但是你根本就沒碰到,知道嗎?很多人很喜歡問,問答案,有答案也沒有用啊!因爲你碰不到,所以我們說“知道不算,要能夠做到”!那各位看你要怎麼做到,關鍵是在這個地方。修行就是要讓你做到。
所以第一個從慧解脫跟各位講就是疑情,然後帶著疑情去摸索,摸索的過程裏,有很多困難你要去解決它,不會解決(的話)108拜,一天叁次就叁個108拜,一天十次就10個108拜,告訴你不出叁年,你一定大徹大悟!(但)你不願意呀!還有人跟我講說“師父,能不能21拜就好?”,我說可以呀,你要拜怎麼不好?“叁年能不能大徹大悟”?那要叁十年,你別討價還價,閻羅王說,叁十年內死亡的話,照樣到奈何橋報到。
你要想,師父說叁年,我照這樣做,我就五年,你肯定會大成就,師父說108,那我就150!200!你不是啊,師父說108,我21,叁年,看能不能兩年就好,當你這種僥幸的心理産生的時候,你怎麼會成就呢,對不對?你的感覺是“我比較聰明”,是你比較笨蛋,不是你比較聰明。
我們有個同修,念珠不是108顆嘛,師父都說一百一萬,108我就給佛菩薩占了8顆的便宜,我把他拆掉,變成100顆,那1萬遍那不過念100圈,我就少被佛菩薩占了800次便宜。我告訴你,他再加100倍都不會開悟。當你存著這種心,你怎麼辦呢?
所以你要留意到:第一個,對叁寶具足信心的供養;第二個,要對無上菩提的這四個要具足信心地供養,無上菩提就等于菩薩、菩提道,你要怎麼把菩提道做到所謂及格、佛菩薩認可?那這裏面從中觀論、義學上來講很簡單的講過去就好了,你要從禅觀來,那就不一樣了,講是這樣講,你聽懂了,慧解脫,而有沒有解脫還不知道。
摸索的這些過程你都是圓融道行法,因爲慧解脫都是圓融道。那你要身解脫的話,那你一定要走次第道,禅觀一定要進行,那這個時候身心靈上面種種變化都會産生,那就不是你想象的,那你是沒辦法想象的。第一天進來你就嚇壞了,嗨,修行是這樣,就是這樣哦,不然怎麼樣,你是用你的想法在修,自以爲是,一廂情願。不對,我們不主張這些。你要弄清楚!
法供養最是指本體論供養,那你怎麼去run,像昨天講的,撞進去、去體驗、去感受,那你感受多少就多少成就,你去撞進去嘛,我已經跟你講清楚了,現象界你怎麼做,本體界你怎麼做。我沒有欠各位了,這一會你光聽這一個就已經夠本了。你不做的話是你欠我的,你放心,因爲這是因果的問題。
好,下面他講,“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這裏你注意,這個譬喻是講你所有的現象界供養,他不如本體界供養的千萬分之一,俗話講就是這樣,“優波尼沙陀分”就是無量無邊的意思。
現在要跟各位來講就是“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這句話是代表七句話,因爲這是七句當中的第一句,那麼舉例,經文的語言模式都只舉一個,其他六個也一樣,不是他只有如說修行而已,那七個都是,“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都一樣,那麼你我他任何一個人,對這個七個你對哪一個特別有興趣?那七個你背不起來,你就“如說修行”簡單嘛,“不離菩提心供養”,或者“不舍菩薩業供養”,有一個你喜歡的,經常,每次供養,“佛菩薩,慈悲偉大的佛陀,願我不離菩提心供養”,假如你是一直提這個問題的話,那你有這部分特別的“性德”,特別的“性格”,凡夫因地叫性格,菩薩成就叫性德。你會自然的在這邊成就你的性德,哪種性德你不要管,你不要想說我就是想要像觀世音菩薩那麼莊嚴,那個標的你現在不知道,因爲你距離那個果地的標的還很遠,在因地你先去做,幾年後你自然就知道。所以每一個人修行以後的相應、標的都不一樣,在這一點,我希望各位弄清楚。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那一切供養不都在供養如來嗎,這裏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語,“要供養自性清淨海”,華嚴的術語叫做“供養毗盧性海”、“供養法界海”,你就入法界了,這樣供養,但你感受不到,你只要這樣想,這樣想,每天拜叁拜我們都跟你講說,“早入法界”,早日進入法界裏,不一樣的。能夠這樣做本體論的供養,你就很快會入法界。“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衆生界盡…….",這已經是前面講過的基本語言模式,我們就不再講了。
你看第四個“複次善男子,言忏悔業障者,菩薩自念,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你注意看看,這個是標的,這是“所”,“我今悉以清淨叁業,遍于法界極微塵刹”,修行的技術,“一切諸佛菩薩衆前,誠心忏悔,後不複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還是四無盡境。
這個地方,他這個法跟前面叁個不一樣,有沒有?他一個“能”不見了,沒有“能”,“能”的那個修行態度沒有提到,但是忏悔業障本身就是修行態度,也就是前面你叁個,包括“稱贊如來、禮敬諸佛、廣修供養”,在進行的過程中,你常常會有挫折,會産生業相,有業會現前,當業相會現前一次,你拜108拜,108拜是我給你規定的,你要拜1080拜也可以,但是你一天不知道碰到多少,我想不用那麼急,108拜。一天有幾個業相,你就拜幾個108拜。尤其很多人說他命不好、運不好,對不對,老被人家欺負,自己都像個弱者一樣,老是要討好人家,那這個時候你要留意,你想討好人家一次,爲什麼要討好人家?表示你比別人低,108拜。
你要是每天這樣反複的進行,叁年後你就不一樣了,因爲你目前的業相叫做“業海”,業海就是地藏經上面講的業海,你要是不忏除,死後你就到業海去報到,你就等著人家來超度你。但是你現在開始拜,你就自己超度自己了,叁年後你的業海就會填平,跟平地一樣,你的心性整個會轉變,那麼繼續再拜叁年,你的業海不但填平還會隆起來,會有個高地,當高地産生的時候,你就能建設了,你要行什麼菩薩事業才有可能。
你現在還在業海中,不要行菩薩事業,煩惱比天上的星星還多了。你不做則已,一做煩惱就來。我們到這裏,現在講了多久?你看我們有幾個批次的幹部離開,那煩惱一直出現,叫他拜忏不拜,你不拜我也沒辦法,因爲那是你的事呀!跟你講業相現前就108拜,他不是呀,沒有辦法。所以各位要留意到,這是絕對真實的,絕對真實呀!
所以你假如是真的這樣做,再過叁年,菩薩事業的基礎就起來了,你走到哪裏,人家都會恭敬尊重你,而不是這樣跟人家哈腰啊、委屈啊、求全呀,老是要送禮給人家!
今天報紙說是在哪裏,有一個人開車不小心撞死一條寵物狗,他主人跟他講要麼賠五千,要麼要跟狗跪一個小時,那幾個同車的朋友通通跪在那裏,你爲什麼要跪在那裏?業相現前,對不對?人跟狗跪,他表示的是什麼?你看看現實社會裏有沒有這種情況。他人性不人性又一回事了,但是你現在就産生這種狀況在日常生活中。
所以跟各位講,你要是懂得爲人處世的話,自己好好拜忏,這個是指你在這叁個修行的前提之下,要是遇到挫折,你自己改造你的命運很快。我跟你講這個還叫做“拜拜看”,還不是真精進,真精進的隨時都要忏悔:我講這句話對嗎?我做這件事情對嗎?我看對方反應,嗯?怎麼跟我預期的不一樣,馬上就忏悔!到了晚上整理一下,記得幾個就拜幾個,那麼一天下來,可能幾十個,尤其很多人在面對群衆的時候,來來往往的人事很多,你根本記不了那麼多,但是你當下的忏悔,我跟你講,一年,你的命運就改變了。這個是大學之道。
中國的大學之道本身沒有提到如何改造你的命運。佛法的修行裏,這個很清楚。古代不是沒講,古代沒有命運這個東西,可是有算命這個東西了,可見他就有改造命運的方法。所以,我們有改造命運的方法,不是不相信命運,是命運可以改造啊!那人家跟你算命,你也不信,傲慢,然後說我信佛,然後你怎麼信?你也不會修,那你怎麼改造你的命運呢?這個是跟各位講,這個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菩提道上,透過這個部分,他可以幫你清除一切業障,甚至于障道的部分都幫你清除掉,那你就好精進了,所以希望各位在這個學佛的過程裏,堅壁清野,掃除你的業障,這是非常重要。
你不要到死後,你才會掉到業海裏頭去,等著婆羅門女、光目女這樣孝順的子女來給你超度,我看這時代大概很難了。你看清楚,這個是忏悔業障。
所以我們跟你講說這十個大願當中,主要叁個是實體性的修法,這一個是補充性的修法,那麼下面的叁個呢,“隨喜功德、常隨佛學、請佛住世”是補充,隨緣行非常重要了,所以你不要說我在這裏修,哪裏都不去,哪裏有人邀請,就隨喜功德,都是佛門的嘛,他的程度低呀、高啊,或者發生什麼事情了,那個不要緊,你只要隨喜功德就好。但是隨喜功德你要記得一個狀況,記得一個很重要的狀況,不要相怨。因爲在這個時代裏,佛教術語叫末法時…
《普賢行願品 昆明開示 第五集 (2011年元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