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 你会「挣扎」吗?!

   你会「挣扎」吗?!

  成菩提第九

  菩提,此云道也、觉也。谓见师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萨婆若海,故名为道。即了无始已来,所有颠倒,元无有实,名之为觉。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

  圆融,其实也是一种扩大;到六相这个地方已经是大成就了。成就什么呢?就是后面接着讲的「成菩提」。我们学佛就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已经到达终点站了,为什么成菩提后面还要再入涅槃呢?这又是重复的讲法。整个过程来到六相这里,其实已经成就了,讲成菩提的时候,其实是另外一种扩大,也就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再来说一遍,让我们更确切地明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模式。

  整个过程他没有讲到要成佛、要开智慧,也没有提到要开悟。要留意,那到底我们讲的开悟是指什么?佛法在谈的名相很多不同,所指的可能同一个,但是一般人泛用的意义,可能就完全不同,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当师父在跟某个人印证说「他有成就」时,你在旁边听到了,千万不要太当真。假如他是从头按照这样一路修下来,当然不会有偏差,但往往都是半路才进来的,噪声很多,看起来似乎神通广大,其实都是错误的。我们不知道他前面是怎么修的,他说他有成就,也只好顺着他的意嘛,总不能硬说他没成就,那岂不是要打起来了?所以你听到了,就不要太当真,即便是讲你,你也不要太认真。真的成就、真的开悟又怎么样?牙齿痛还是得找牙医啊!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成就,它是有各方面;用什么来衡量?以如来十号来衡量——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要从这边一个一个来印证,成就一个不算,要十个都成就,这才叫做成就具足。要不然,一般我们都会讲「他成就了」,但那种成就,未必是我们所讲的这十个号具足的成就。换句话说,你成就了,我不会单纯的只讲你成就了,他会是从各方面来的。成牛魔王的,也是成就啊!你是怎么成就的?这要从另外一面来看。

  它这里六相圆融的成就,要从成菩提来看,菩提这里的定义是「此云道也、觉也。」他从这两个方向来做说明,一个道,一个觉。菩提我们通常是说觉醒、觉悟、觉道。那么,觉悟是什么?这一点我们要弄清楚。觉悟是一种觉醒,一种内心生命的翻腾;从大脑跟个人的反应来说,觉醒最重要的是概念的转变——人生这样对吗?当这样思考时,你对人生的观念,开始产生一个很大的变化,虽然还在摸索,但这时命运已经改变了。我这样做有意义、有价值吗?我为什么每天都这样过?未来的岁月,每天都要这样子活下去吗?这是我要的吗?这叫觉醒。这是真正觉醒的一种相,它有这种状况出来。

  很多小孩子虽然不会讲,但他却由实际行动中表达出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那就表示他长大了。比如以前小时候,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上学读书之后改成「老师说」,不再是爸爸说了。而且小时候刚开始走路时,一定要牵着妈妈的手,长大到有一天你要牵他,他不给你牵了,他自己也要把手背在后面走路了,而且走起路来还要一摇一摆的。不管怎样,那是他开始在肯定自己,这就是「我执」开始了;换句话说,他在肯定自我了。一个人必须先肯定自我,然后这样走一段路后,会自己产生疑问:「咦,我有没有迷路啊?我走的对吗?」然后整个重新再来,那就是觉醒了。

  当一个人没有自我的时候,他不可能觉醒,因为他是消失的隐形人,他没有「我」,什么都是爸爸决定、妈妈决定或是社会说、大家说。你问他:「这样对吗?」他回答:「不知道,大家都一样啊!」这就是惯性,惯性就是没有觉性;没有觉性的时候,菩提就不在。所以你若有菩提,一定有过这样的状况,而真正发菩提心的人,几乎每天都会这样反省:「我今天做的事情,有哪几样会在我的生命日记里留下记录?」每天早上眼睛一张开,就先想:「我今天的日子是有太阳的!」那不管今天太阳出不出来,也一定会是灿烂的一天,一生也一定明亮光采,因为有信心,太阳永远高挂。一个人没有信心的时候,就算看到太阳也没用!那你有哪一种人生呢?

  以前流传一个「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的民间故事,有两个兄弟感情很好,爸爸妈妈往生后,决定分开出外打拼,两兄弟约定好,不管成功或失败,十年后都要再回到这里。若两个人都成功,当然是最好,否则成功的人就要帮助失败的。分道扬镳后,弟弟运气好,娶到一位逃家的富家女,做事又认真,一路飞黄腾达。十年后变成大富翁了,并回到原先约定的地方,但连续等了五年,都没等到哥哥。原来,哥哥跟他分手后,随也很认真工作,但若是卖面粉,就遇到刮大风;卖西瓜,却碰到下大雨,生意做的一塌糊涂,最后沦为乞丐。哥哥十年后回到约定地点,看到弟弟穿得那么漂亮,不敢相认。后来弟弟想到,哥哥可能失败不敢回来,便办了一个无遮大会,邀请临近城市的乞丐来吃,弟弟逐一的去认,这才认出了哥哥,把他接回家里一起住。但是,当弟弟给哥哥吃好食物,哥哥就拉肚子;穿好衣服,全身就发痒;让哥哥睡高床上,他却翻来覆去睡不着,只有睡柴房才睡的安稳。后来,哥哥觉得这样很折腾,决定搬出去。弟弟没办法,只好顺着他,临行前帮他做了很多包子,每个都塞了一两银子在里面。弟弟跟哥哥叮咛;「包子不能给人家,若肚子饿,就拿起来吃。」虽然弟弟这么说,但因为觉得包袱太重了,反正包子也吃不了那么多,所以只要有人跟他要,他就送给人家。等到自己肚子饿,一拿起包子来吃,这才发现里面有银子,但包子已经送了一大半。他很伤心,抬头一看,太阳高照,就把腰带解下,挂在树上,上吊死了。上吊前说:「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不要怪太阳偏了,是我自己没有枝叶、没有福报,不能怪别人,只能怪自己业力大。

  在人生过程里,大家多少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见得是人家不照顾你;就算人家有心照顾你,但若自己没福报,也是枉然。讲这个故事不是要你宿命论,而是希望你要懂得怎么修行。觉醒很重要,这个哥哥就是没觉醒,所以他不知道人生往后的路要往哪里走,他就宿命了,因此就卡死了。假如你能有所觉醒,能自问:「我要这样吗?」你一定会去找寻「我要怎么办」的方法。假如这位哥哥想改造他的命运,在古代,到任何一个寺庙出家,应该都没问题。只要他能觉醒,就算在弟弟家当个打杂工人也可以嘛!但弟弟也没有智慧,所以不知道怎么引导哥哥。你若是能了解到这些,就会知道你的人生该怎么办了。

  现在令人担心的是,很多人一辈子就卡在宿命里走不出来。人生会因为你的觉醒,而让命运完全改观;但若不能觉醒,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走下去,最后就会步上那位哥哥的后尘。觉醒以后,你一定会去摸索,摸索就是成长,成长一定要付出代价;摸索成长的时候,一定会失败,一定会有痛苦,因为你是在迈向未知。像我们这些同修们,虽然我一直说:「不要紧,不要紧。」但大家还是怕怕啊!为什么?因为下一步就是未知的领域,因为未知,所以害怕;他是因为没信心,才无法迈向未知。其实修行只有一句话——迈向未知。天天都在迈向未知,时时刻刻都在迈向未知,那未知所堆砌起来的过程,是痕迹,也称为道。什么叫道?不是那种铺好路的国道一、国道二,而是指你走在人生未知的过程,所累积起来的过程;它无形,但是在你的心里头很清楚、且非常具体。

  迈向未知,一步一脚印,这里面是用多少的辛酸、多少的血泪去堆砌起来,这才叫精采呀!「道」是面向未知,他带着你的生命成长;另一种讲法就是,生命成长的轨迹。当你一步步迈向那条看不到路程轨迹的道路时,可能会跌倒,可能有翻覆、有血有泪,有可歌可泣的心境、有种种爱恨情仇的心结,一旦你摸索出来,走过去了,那就叫作道。难就难在迈向未知的那一步,你踏步踏得出去?告诉各位,你一定要踏出去!虽然你完全看不到,不知前面会不会是个陷阱或是万丈悬崖,但你不要怕,还是要勇敢的踏出去。当你的脚一开始踩出去时,虽然就要有摔下去的心理准备,可是事实上,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坑,怎么摔呀?所以不用怕嘛!真的摔了再讲嘛!但你走不出去怎么呢?

  很多小孩都有这种勇气,他想去尝试,但这个环境不容许,使得他的生命无法发展起来,这是家庭教育上很重要的问题。大家要记得,愈小的时候去经历,成本就愈少;愈大时去经历,代价愈大。小时候受个伤或被骂,很快就会过去,所付的代价不多;人愈长大,调适能力愈不好,长大后才遇到,内心的痛苦跟挫折会加倍。虽然小时候所经历挫折跟失败,会比长大后所经历的要多十倍,因为小孩子会一再地尝试错误,但这也使他在面对挫折时,养成了一种免疫力。有些温室中长大的小孩,长大后应付挫折的能力很差,往往一次失败,就足以把他吓死了,甚至有可能会去自杀。

  那天我看到一则报导,有一个男主人因为事业经营失败,负债一千多万,就带着全家人去寻死。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没有应付挫折的能力,没有办法面对失败,可是他又有责任心,担心自己死而以后,孩子要怎么办?因此就一起去吧!你看,这个成本代价实在太大了。假如这种失败的情况提前发生在他孩童时代,而他的父母亲让他去尝试错误,他日后的人生便不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

  人生,有一个很简单的定义,就是「不断地解决挫折、痛苦、失败」。要是没有这个能力,你的人生一定完蛋。人活在世间,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特别是与人之间应对的问题。很多人因为人家讲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气得半死,若没有解决跟应付挫折的…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十 你会「挣扎」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