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看到的一切,没有一个不是如来法身。就这一点来说,他就穷尽了。
所以从法界来看,可以证入法界;但是你证法身——法身就等于法界——法身在哪里?看法界就知道了。问题是,你不知道法界,因为没有证入。那么,法界又是什么?事实上,法界就是你现在的世界。之所以叫作世间,那是因为对立,假如能转对立为圆融,那就是出世间了。在世间叫做世界,出世间叫作入法界。所以从生命的源头来看存在的时候,所有一切法界的存在都是法身,都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一点你很难体会,那是因为你的觉知力不够、智慧不足,所以感受不到。比如,我讲「最近」,可能就是近几百年,但我前面讲咖啡豆的事情,也是「最近」发生的,那个「最近」,讲的是近二、三年。这时候,你就要先弄清楚他「时间标的」讲的是什么,跟你所认知的不同,这个叫做「长短自在」。同样是「最近」,这个最近叫一刹那,那「刹那入长劫」是三百年,「刹那入短劫」是三年,你就要能圆融。没办法圆融,就会说「怎么会这样讲?」那你就被语言、文字给骗了,这是常有的情况。
从这个地方来看,就理论上来讲那个真实的本身,圆成实性就接近无为法了,但理有不算,相无,你要留意到这里。理有的「有」叫不有。就色空二相来讲,狮子跟金子这两个东西,是「金子不无,狮子不有」;从圆成实性来看理有是「不有」,来看那个本体是「不无」,所以这个部分就区别得很清楚。
现实生活中,那些活在情绪化疯狂、跟着流行走,以及情绪感官享乐的人,通通是情有理无,都是凡夫的状况。另一种人,虽然做什么事,都会经过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但这个理智其实是一种经验性、知识性,这也是凡夫。例如,同样功能的东西,不同的牌子,一个五十元,一个六十元,他就会很理性、很实际的就功能、外观、特性等去做比较,之后再下判断、做选择,这种理智其实就是功利性。其实,五十元和六十元,通通嘛有人买,平等平等啊。总之,不管是因为广告的运作或是实际的比较,他已经用了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其实是「似有性无」,但是他心甘情愿。
当我们处在「分别」的状况时,就会产生这么多东西出来;同样的东西,你是要用知识、经验,还是理性判断?比如,现在的便利商店,每间几乎都有卖茶叶蛋,冷气房里却放一个电火炉在那里烧,这根本不理性嘛!可是经过那些企业家的规划、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就衍生了这种既矛盾又冲突的产物。你说这社会疯不疯狂?
还记得二十几年前我读大学时,政府奖励使用免洗碗筷,说这样比较卫生,当时投资设厂生产的厂商还有奖励;现在咧?政府说要取缔。这都是人类大脑运用的状况。一般家庭这种矛盾的现象也很多,家里冷气开得很强,然后盖着厚厚的棉被睡觉。这样有理性吗?难怪生活痛苦指数愈来愈高,这就叫共业。社会的整个方向都走歪了,这是因为对人性、对生命的不了解。这就是为什么佛法不鼓励从政,因为那个只有脑筋的理性斗争,根本没有内在体验。况且,有些政策一看就知道错了嘛,怎么参与?所以,一个生命内在的体验,是民族传承的根本、依据,使民族得以永生不息。哪天这些社会疯狂的思惟架构崩解时,唯有靠这些有内在体验的人,帮我们重新架构整个社会的族群公约,不然这个社会族群公约一定崩溃。
感受生命内在最深沈的那一个存在,叫做体验,假如这部分没有办法去体验,「法身」是什么就不会懂。你会常常这样问:「到底轮回的是什么?什么东西在轮回?」哪有什么东西在轮回!「怎么会没有?不是有过去、现在、未来,这辈子造恶业,下辈子受报……。」这部分没办法用讲的,内在这个最深沈的存在,若不自己去体验,就会一直处在这些矛盾之中。所以,从圆成实性上来看,那个理是有,但你要体会到那个相是无。用知道、理性去感受可不可以?可以,但那个叫「知道」,知道不算,做到才算,做到,你就感受到了。
佛法不叫哲学,它叫实践学,就是要你去做,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一定要去做就对了。你说,「哎呀,搞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有!」那就做到了!你要真的去感受那个。很多年轻人,搞了老半天,什么成就也没有,「气死了!」虽然说气死了,但他感受到了。就是必须让小孩去体验这些,不要怕他失败。现在流行爱的教育,一旦小孩做不起来,爸妈就偷偷地在后面垫他一下,哇!成功了。成功了吗?事相上是成功了,但他一定失败!因为你垫他的地方,他不会,知道吗?
有些小孩玩魔术方块,剩最后一个最难,干脆撕下来贴过去,那他的智慧就只到「撕下来贴过去」那个地方而已。一定要让他自己去体验,重新再来、没有成功不打紧,重点是他已经知道用心的方法,不一定要有结论。生命本身没有什么结论的,它只是存在而已,要去留意这一点。你去奋斗再奋斗,失败再失败,到最后就成功了。那个成功,不是事相上的成功,而是你经历过整个失败以后,跨越了整个过程就成功了:不是大脑想象的那个成功,是你真的这样走过,这就是圆成实性的东西。
人生就这么三个,看整个世界也就这么三个;三个再浓缩一下——就色空两个;再透彻一点——一切缘起。森罗万象不外乎如此。现在你经历过这些,回过头来,那就是无相;你抓住那个本体是什么,感受那个存在,然后,安住在那里,再来看法界一切相,无相就出来了。你看这世间的缘起森罗万象,它是不有,因为它是似有。似有也好,不有也好,无相就出来了。对于有心体验这部分的人,这个行法,到这个实际体会无相的存在,已经证得空性,破无明了。这个行法好哇!但知道不算,你要做到!
从理论上、从慧门来讲,到这个地方已经证得空性了;到无相这个地方,已经舍识用根、转识成智。但这不是用讲的,要做到才算。怎么做呢?你要用密法或禅法来修都可以。怎么修的那个部分,叫作教相;现在讲这些理论给你知道的部分,叫作教理。教理、教义都可以用讲的,但唯有实践才能到达。至于怎么实践,我们在实际修法的时候,再详细说明。
有人说,「我提着疑情在生活中来历练,可不可以?」可以,提着疑情在生活中来历练,那叫三摩地修法。那就会洗碗洗一洗,然后,愣在那里了,三摩地入定了。我们不是讲假装的那种情况,他是真正在修行,因为你带着疑情在求证,身是随缘而动,而整个心是走在那个境界里,到某一个很短的时间里,你会想加紧油门一样,噗!往前进冲过去——那个时候,外缘的境界停住了,心入定了。
生活中很多时候,你都可以提着疑情来历练,不过做危险工作时不要参,很多人是初学,自己搞颠倒的话就麻烦了。这是实修的部分,不要忘了,一定要实修。以上是从教义、教理上来谈,实践的部分,自己一定要去进行。
说无生第五
谓正见狮子生时,但是金生,金外更无一物。狮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曰无生。
刚才讲无相,是指已经舍识用根、转识成智。这个部分,我们要跟你重新定义,他跟你在外面学的不一样。舍识用根是破「我执」无明,转识成智是破「法执」无明;所以前面讲的「无相」,即是双破我、法二重无明;我执、法执二重无明全破,然后一分保衽,证根本智,入法身位,证圆教法身大士;从这里开始——初住位,经过七住位。圆初住到七住,根本智转成后得智。从后得智开始以后,整个就是转成自受用法乐智跟他受用法乐智。自受用法乐智,要一直到十回向位圆满;他受用法乐智,要从登地到七地位才圆满。
这里讲的「无生」,是指「无生法」,无生法是在七住位以后的事。留意,无生法,不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叫作无生法智,是经过无生法的训练以后,才会产生无生法忍的智慧。接着我们来看经文,看它无生法是怎么训练的。「正见狮子生时」,当你看到狮子的时候,「但是金生」,就是金生,而不是狮子生。这里的「正」,指的就是「第一念」。他这地方指的第一念,其实是我们讲的「第三念」,因为当你发现它是「狮子」时,已经是「受」(色、受、想、行、识的受);接收到狮子生时,那时已经是第三念,其实,它就开始要流过去了——照讲,这个狮子生时,应该是讲「识」已经成立了,还不是第三念的问题,而是「受」了以后,也就是第六意识接受以后,再经由第七意识到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再传回第七意识,然后再到第六意识的这个「受」,这个受已经是「识」,也就是,第一个识成立的时候,但他还不是第三念的受——第三念的受是指心性念产生相;因为无明起作用到色,接受色的时候叫「受」;「正见时」,其实是指这个受经过六七八转一圈出来,经过受想行识绕一圈出来,已经在五蕴里面了,这时确定「狮子生」时,就好像从色尘境界进来。
比如,我们「听到水声」,当「水声」产生的时候,他已经在你的五蕴里头绕过一圈,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第二、三念了,已经要讲第十一念了,统称叫第十一念。为什么?因为「识」已经产生一个。所以这「正见狮子生时」,其实就跟那个十一念的情况一样,因为它已经在五蕴绕过一圈了;从最初看到狮子,他在你的脑子里头产生「狮子」概念时,其实已经是第十一念了,我们用十一念来代表。其实,你真从入定的立场去看,他不知道绕过多少圈了,你要留意到。
「正见狮子生时」,不管怎么讲,都不是我们讲的第一念、第二念的东西,它是从第三念开始;这时候色受想行识已经绕过一圈了。十二因缘法里头,它从「无明」开始到这里已经走了一段了。「但见金生」,就是狮子这个念头一产生时,要知道,他不是狮子,他是金生。金是本体,狮子是相。所以,当你看到相的时候,应该是看到本体,而不是看到相。这里面又产生一种状况——凡是看到相生的人通通是凡夫,能够看到本体存在的人才是行者。这个行者是已经是很有成就的,因为大多数的人都看不到。
告诉各位,你看到任何一相时,记得那是相,相存在的时候有本体,本体看不到,你要带疑情。比如,眼前这个炉有看到吧,当你「正见炉生时」,看到它存在的相时,炉的本体也已经是存在了。能不能看得到?你说:「啊,我就只看到炉……。」看不到不要紧,带疑情!
这是一个行法,炉在这里,相,你看到了,但当你看它的时候,这里讲「但是金生」,就是本体生了,炉的本体出现了。本题在哪里?那个本体是不无,而你看到的这个「有」,相生的这个有,它是不有。你若说:「他明明就有,怎么会不有?」那就去拜一百零八拜,因为这是你的业。不有,你没有看到。没有看到没关系,要带疑情,「明明就有,师父说不有……。」你若以这样的情况来拜忏,要证体空很快。修行就是这样修。你要是说:「我明明没错,为什么要去拜?」明明没错还火气那么大,就是业,要能看到业相,这就是修行!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四 师父!到底什么东西在轮回?!》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