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定、静、安的境界,心也能达到静、安、虑的地步。
这个御心平静,在这里跟你做定义了。我们把呼吸调伏能够自己来控制,使它达到平静的地步。这个是随法的部分。那你想想看好多人都说,我这些都没问题,你告诉我现在的境界怎么样,你能够在呼吸中自己主动的去调伏它吗?这是随法。
所以我告诉各位说随法有那种妙用,是从这个工程面来讲的。怎么样子调伏啊?大家注意看。为什么这个地方,我们在技术面要从一个循环,从一把它改为一二、一二,要这样改?在呼吸上,它一样是同样的呼吸,跟我们的计数的方法不在一到十,而是改为息入一息出二,籍着息入息出你是跟上去的,跟着息入跟着息出,你不要数一,一直把它压着,我……我……我……我想现在三秒钟了,然后我想现在三秒钟了,甚至于把闹钟摆在那里哦,不是这样,这个都不对。
你要随着你自己的息入算一,然后再随着自己的息出算二。这个息入息出,你自己有你自己的观的模式。一个息入也可以画个圈,一个息出也可以画个圈。只是这个是左转圈,这个是右转圈,这样而已。
那还是一样的一个数法。这个数法的作用,基本上就是你要来调伏它。原来一个循环一次,一个循环一次你是完全跟随的,随着它的呼吸状况在数的。现在这个随法是跟随它没有错。但是呢,随着你随它的时候,随着息入而入、随着息出而出的时候,你的息会加长,你的息会很柔软。注意喔,这个很柔软呢。我们的呼吸是很刚硬。刚硬的时候,你的息出哦就像台风的状况,你知道吗?像台风的状况。大概你可以感觉到,我们息出的那种空气出鼻孔的时候,空气出鼻孔大概假如用漫画来画就画直线出来,直线出来的。
到了随法的时候,你的息出大概像家里烟囱这样冒出来,那个才叫柔软。那个时候你就知道,你的心境是非常的平静。呼吸不是一次就冲出去了,但是它那个柔软度,像烟囱的烟这样冒出来。不是你去控制的。你说我把它控制它要出去,我把它拉一下,然后出去一点再出去一点,不是这样。它很自然的让它出去,它会很柔顺的出去。这个柔顺,我们身体的内部,它已经都很柔了,你知道么?
所以数法没有功夫,这个功夫你不会成就。你数法功夫没有,这里你怎么去柔。因为在数法当中,已经把你的身体调好了,身体调好了。现在我们的身体,我跟各位讲,五脏六腑,用现在的话讲,你统统可以改为用机器的,知道么?所以你的五脏六腑,大概现在都跟机器差不多,有够硬,你知道吗?那功能是在维持生命的那种作用的功能有。你看心脏都可以换人造心脏。好多人像我就肝硬化了,都肝硬化了它没有软化啊。那你就知道说,在这种功能之下,你能够怎么样,你没有办法。
所以透过数法,光是数法就可以使你的脏腑器官都恢复正常。当然,要从事这一方面真正的运作,它是功夫相当的高,它需要很专业的修行训练,那我们不一定。你只要照目前的情况去维持好,你就可以进入第二个阶段。我们没有要求你说,数法你要到那个程度,不必。但是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告诉你八触的作用会起,身体在某一个部分会障碍的部分,它会先除掉,使你不会障碍。就是此路可通,不会此路不通。让你通过,这个是讲数法跟随法之间的状况。
到了随法这里它的微妙处就已经比数法来的进步,进步很多啦。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个地方对于呼吸,行者能够调伏,能够调御自如,使其达到平静的地步。同时身体也能够产生定、静、安的境界。在心理上,那个注意力也能够达到静、安、虑的地步。那个观,这个地方我是从那个什么《大学》《中庸》里面,那个定静安虑得上面拿出来跟各位做一个比较。
下面一段,在此随法的阶段中,通常是假设息入时注意力跟随着息入而入,息自外至内,从外向内,注意力也从外向内。外自宇宙虚空的某一个点开始逐渐进入体内。此时的鼻腔只是一个通道,或者门户而已。体内则可假设到丹田的某一点,或进入到微血管的末梢,通便全身。不论如何假设注意力都要跟着息入而入,入到终点为止。
我们是从这个地方这样来告诉各位。这个我跟各位讲是假设。当然,我们现在的人都把这个假设都当做是真的。你想想看,息入透过鼻腔,你观外面的哪一点,观外面哪一点不管。外面要进入你这个肺活量你说有几CC,五千CC还是一万CC?但是你要观到宇宙虚空的,那是你自己想的啦。尽虚空遍法界的大气统统吸进去,可不可以?可以假设啦!是不是这样,那你自己慢慢去看。
我告诉各位,这一种假设,对我们现在的意识形态大脑取向的凡夫来讲根本你做不到,但是,这一法成就的时候,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个随法就可以训练到随法这个部分,可以训练到一个人一天只要一次呼吸就可以了。一次吸进来的气,你要不要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已经不能够用你的肺活量来衡量了,你知道吗?
我们现在的呼吸是非常的粗。把这宇宙中有用没用的那些脏东西统统吸进去了。修行到随法这个地方,呼吸能够调伏、能够调御自如。到这个时候我跟你讲,一天一个息入息出,就这个专业修行者来讲,那已经很粗了。
那我们想想看一天多少进出啊?你去看看志翔老和尚,去看看地藏和尚,他们现在每三十年、每六十年开塔一次,那头发还在长、指甲还在长。那你要怎么样去处理这些?他们有没有在呼吸?他呼吸没有中断,没有中断。要中断的话,头发怎么长、指甲怎么长?他就坐在塔里一动也不动。他那一个部分来讲啊,那一个息入一个息出啊,现在我们少说大概两三个月一次呼吸,非常的微细。那比起一天一次他那个就微细多了,一天一次,比起他来讲那就粗糙多了。那我们现在呢,一天多少次?你说数不尽呢。那就有够粗糙了。你从这样去比较一下就知道,我们的呼吸的品质,是怎么的一个样子。这个部分你没有办法用医学眼光来看,它没有办法解释这个部分。
所以他外从宇宙虚空的某一点开始,你这样观,从那个地方开始更着息入,能入到哪里呢?我们假设通过鼻腔这个通道,那么到达丹田。那丹田你能不能入啊?这是个问题。我们呼吸是透过气管,然后到肺部,进入肺部以后,我请问你要怎么到丹田?你透过肺部的哪一个管道到达丹田?所以我说这个是假设。
你说我透过食道穿过胃,然后把那个气从胃透过十二指肠达到小肠,那有可能,到腹部去,到丹田去啦。那这个时候你有胀气,知道吗?吐气的时候你说我也从这里吐出去,那就可以知道那味道有多难闻。你可以想象得到。你现在呼吸不是走食道的这一条路,是走气管的这一条路,所以从气管来看呢,那完全不一样。
那我们现在讲的腹部呼吸呀,是不是真的把气推到腹部去?我告诉你没有那回事。它是用腹部的力量来推动增加我们的肺活量这样而已。不是把气吸进去放到腹部去,那你的肺破一个洞哈,不然怎么到腹部去,根本不可能!所以你要了解它的作用,是运用腹部的力量,把肺里头存积的余气全部推出去,然后在吸进来的时候,那一个肺部的容量就会扩大。
所以说腹式呼吸,腹部的呼吸能够使肺活量增加是这个样子。而不是你吸进来的气一直把它送到腹部去,不可能的。有办法透过肺到达腹部的话,除非你的肺有破一个洞,否则你走不出去。你先把这个部分弄清楚。那个只是假设。
那我们假设有些是不符合所谓的科学根据,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了解古人所说的这个丹田作用是怎么作用的。然后我们这里观想,或者进入到微血管的末梢通遍全身,那也是观想的。那你在观想当中,这种假设你要了解。我既然能够透过腹部的压力,来帮助肺部的吸气跟吐气的话,那么我在观想,透过肺活量所吸收的这些空气,那我怎么观想它送到各微血管的末端去呢?微血管、血管里面不可能有空气,各位要了解这一点。你打针的时候只要打入20CC空气,这个人就会死掉了。台湾发生过好几次啊。那护士害人、谋杀就是打空气,就可以把人打死了,那比枪还厉害。你还真的观想说空气经过血管送到微血管末梢,我告诉你那会很好玩。所以这只是一个观想跟假设,你要知道实际的状况是什么状况哦。
但是这一点它告诉我们,皮肤可以呼吸。皮肤要呼吸应该要怎么样?这一点很抱歉我没有办法告诉各位。因为我的皮肤不会呼吸,我连流汗都有问题了还说呼吸。这个部分透过这种专业训练,这一个部分的训练,那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由皮肤的呼吸来帮忙。那么要怎么训练呢,那要各位自己去深入以后才讲。那我们不谈这个部分。我们只是告诉你,可以这样假设。
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注意力,要跟随着息入而入息出而出,这个息入而入要入到终点,所谓终点的意思是指肺活量饱满的那个时候,入到这个息入尽的那个地步,那个叫终点。你是不是把它假设在哪里,那无所谓。因为那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帮助。你说我把它假设在丹田,那我息入可以这样子一直压进来再达到丹田去,事实上不一定到丹田了。息出尽也是一样到虚空某一点,那你说我不只到丹田,我可能要到海底,或者到脚跟底可不可以?可以啦,那表示你的息比较长,你可以这样观。是不是你呼吸进来空气就真的跑到脚底去?那么厉害啊?那是怎么去的?
你要知道我们是人,你是人,你不是气球做的人。气球做的人就有可能说气吹进去把它吹到脚底去,实际上的人不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要弄清楚。你之所以假设到哪个地方,那是协助你起观。
息入而入入到息尽,息入尽,然后开始息出而出,同样的息出而出也到息出尽的这种状况。我们要了解这样的一种情形,不要盲目的跟随着外面社会上,所谓修行者的口头禅,随便讲一讲,那这样不行。我们一定要息入息出之间看得清清楚楚,哦,不要被这些文字所惑。
今天我们跟各位讲到这个地方。
(2011-5-30,本集由我心飞扬、雪缘联合录入完成,校对云在蓝天、观心)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六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