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七集

  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七集

  在第三段的部分,昨天讲到息入,那随法的息入应该如何?那今天我们看息出时,则反之。即自内而外,内至通身血管末梢逐渐回到丹田,再由丹田逐渐过鼻腔而出,遍散到宇宙虚空的每一个角落,如此将心跟随着息入而入,息出而出的训练,目的是要使息加长,柔细平静。

  这个地方,我跟各位提到这个问题,主要是要跟各位讲说,目前台湾,所谓修行界,修行这界这行业里面有这种讲法。那我们也知道,这种讲法事实上,80%都没有依据,都是自己想的,古代也没有医学常识,那就这样讲。你想,血管末梢,神经末梢,那到底空气从哪里来?但是呢,古代是这样讲,我们也这样跟你讲,但是你的智慧要能够超越,要能够跳脱。

  有些人会死命的跟你争,就是皮肤能呼吸,你什么时候看过有人研究皮肤呼吸是什么样子的?皮肤能呼吸没有错,皮肤怎么呼吸?木头也会呼吸?但是它怎么呼吸呢?这一点没有办法交待,那你就没有办法去进行,你只能够说我有感觉是这个样子。但是,那个感觉,你只能够存疑,慢慢的去验证,这样而已。

  那么有此一说,我们观想倒是可以这样假定。息出的时候从哪里开始出,就从通身所有的末梢神经,这个微血管末梢,我们通通把它摄回来。因为在息入的时候都散布到那边去了,现在再从那边把它摄回来,然后逐渐的,这个地方讲“逐渐”二个字里面就很复杂,从微血管到血管,要怎么样子从皮肤透过肌肉,五脏六腑,然后进入血管,由血管到主动脉,到主静脉,再回到心脏。然后,由心脏再怎么样转到肺部,再由部肺吐出去。

  那么古代,不会这样分析,他只是从血管末梢,皮肤那个地方,摄回来就到丹田,再由丹田逐渐通过鼻腔而出。这地方不管讲什么,他怎么讲,中国的道家也好,或者你现在修学的,西方的或印度的,新的宗派的讲法也好。我们可以告诉各位,它有一个铁不变的纪律,就是这个鼻腔,空气透过鼻孔到达肺部的这一段,它只是个通道,这个管道任空气通过进出,这样而已。

  大概你可以发现,有没有人有那个本事我不知道。当空气要进入的时候绝对没有空气会出去,你听懂吗?空气要出去的时候绝对没有空气会进去,不可能同时,空气同时进出,你听懂吗?息入的时候只有入,没有出,息出的时候只有出,没有入,不可能同时有出入,记得吗?弄清楚啊。

  就好像我们看电影一样,要进去的时候通通进去,要出去的时候通通出去,这个时候不可能,一半人进去,一半人出去。有没有,弄清楚啊。所以,你在息入的时候可以有单一的想法、观法,息出的时候也有单一的想法跟观法,是这样的一种状况。那么现在,透过鼻腔,尽虚空遍法界入,入到我们的胸腔里面,那么透过鼻腔出,我们从通身一切汇集过来,透过鼻腔出,这个空气从这里出。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观想,这是一个你观法的一种训练。出的时候要尽虚空遍法界,入的时候也要穷尽你这个小周天。这个色身的全部,每一个角落,乃至于你都要去观想说,骨头也要穷尽,空气也要到达那边。至于这种观法有没有实质的作用,那我们不管。但是有一点很重要,这个观法在拓展我们的心量,那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用。

  尤其当你这种观法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借着这种外缘的力量,那很需要。假如各位你有学瑜伽,或者太极拳之类的运动,你就会发现。中国的这种运动,东方的这种运动,跟西方不一样。你看西方人做体操,西方人做体操,这个手拉开,到这里就到这里,放下来就放下来。东方的训练不是这样,手拉开也是到这个地方,不是到这里。他有一种观想要让它腾上去,身体色身到这里是没有错,他是有一个尾音一样,拖上去,这个就是不同的地方。

  在西方的运动就是说,我这肌肉拉到哪里它运动到哪里。在东方的运动是,我透过这个观想,肌肉的运动可以超出我们身体的外面。这一点,你的大脑思维模式就没有办法去想。所以你看,东方的运动是这个样子,那么东方的数息法也是这个样子的。他就带有,借着尾端的那种气势去把它带动,带动。那这一个感受,我们要能够去体验得到。你不要以为说,我手到这个地方那力量就到这个地方。东方是告诉你,手到这个地方它的气功可以到那个地方,手虽然是到这里,但是这个力量不止到这里,它会透过去。

  所以,我们在息入息出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虽然我息入是到胸部,但是它可以到达全身。同样我息出也不过肺活量这样大而已,但是它可以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观念你要把它弄清楚。这个本身不会不可思议,但是这样的训练它是不可思议的。你要把它弄清楚,这个肺活量是多少出去也是多少,这个没有什么不可思议。这个一定是这样子,5000cc出去就是5000,不会变5万。这样的训练,它会产生的效果就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各位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不是只有训练这样,数息1 2 3 4 5 6 7 8 9 10,不是!这个1 2 3 4 5 6 7 8 9 10,就像我们讲的,只是那种技术面而已,它的工程面,就是它所带动的那个影响,那个影响会出现。

  西方人的头脑是很奇怪的,他会跟你计算,这么一个东西,我用十公斤的力量丢出去,那么它的重量,这个物品的重量,扣除空气的阻力,扣除地心引力,那么它会跑多少。这一点他承认,但是同样我用十公斤的力量,把这个力量丢出去,他看不到,他没有,那力量没有出去,你知道吗?力量没有出去,因为你没有东西就没有力量。东方人告诉你,你用十公斤的力量丢出去,那个力量还是出去。这一点,西方人的头壳里头,没有这种方程式。所以他没有办法体会,你怎么把力量丢出去。可是你的力量透过一块石头,却能够把那个力量丢出去。但是你这个力量不透过石头,你能丢出去,西方人不相信,你现在你相信吗?相信的话你丢一个我看看,谁能丢?但是,东方人的训练,就可以很具体地把它送出去。

  所以,武侠小说就叫掌风,有没有?铁砂掌有没有?那是一种特别的训练,那我们告诉各位说,这种训练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我们并不受那种训练,因为那跟了生死出三界无关。可是我们告诉你,这个数息法这样训练的时候,他会有那一类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产生。他不止那边,我们这边讲的就在这里,你透过这样子,将这个心跟随着息入而入,息出而出的训练,它会使息自然的加长柔细、平静。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会这样问了,是不是作意去把它加长,告诉你,你不要去想它,它自然就会加长,不是你作意的。你要作意也可以,那个修法不在这个地方,那个修法是另外一种状况,也是这个随法就可以。

  我们说停气,停气是另外一个法,在这个法里面做一种变化的修法。但是,你透过这样的将注意力,跟随着息入而入,息出而出。你的息自然就会加长,你的肺活量自然就会变大。你不一定透过西方人的所谓运动来扩大肺活量,所谓深呼吸来训练肺活量,不必。透过数息法你的肺活量自然就会增加,你的息入息出自然就会加长,这个就是我们所讲的不可思议的地方。

  你要这样子去观,你没有特别的作意,你只是跟随着这样入,跟随着这样出而已,他自然就会有这种效果出来。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把数法学好,一定要把那个观法,观察自己的呼吸状况,要把它学好,不要偷懒。

  刚开始学数息法,一定有障碍。就像小孩子连吃饭都有障碍,叫他吃像鸡扒过一样,一碗饭吃下去都在地上,满桌满地都是饭,他要搞几年以后,才会把那一晚饭通通塞到嘴巴里面,不会掉出去。被爸爸妈妈,被阿妈阿公,念多久。有的爸爸妈妈脾气不好的时候还要打人,还要这样捏人用捏的。连吃个饭都这么痛苦,你现在学数息法,有一些障碍要自己去克服。不要自己想一想就把跳到后面去,好像这样比较快。

  我告诉你从后面越往后面修越难,因为前面所要发生的问题,你照样都会再那边出现。那你想要一次OK,那我告诉你,你这辈子弄完,还没有办法解决,因为你没有次第,那会乱成一团。今天我们都不是那些上上根器者,那些上上根器者,他甚至于根本就不要这样训练,所以这一点大家把它弄清楚。

  再下面,在随法中,除了要训练息长柔细之外,还要清楚了知。息入的起点与终点,以及息出的起点与终点。一般而言,息入的终点应该是息出的起点,而息出的终点也应该是息入的起点。在位置上,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是在时间上,则原则上是错误的,所以在息入与息出的起意点上,基本上是不一定相等。详细情形是行者深化及妙用的部分,此文不详洽其形。

  初学的人,容易在起意点上迷失而生妄想之心。学而有得者,则容易在起意点上着意,而有种种变化跟神通。我希望各位不要为这个变化跟神通来学,这个是着意。那个起意点,我文章上不想跟各位讲太多。这里要学的法相当的多,包括我们跟各位讲龟息法,或者停气法。我这个一个鼻息出去可以拉长到三分钟,然后我把它停住。那这个息出有5000cc,本来一口气吐尽的时候是三十秒就够了,但是呢,我现在可能把它分开,变成三十分才让它结束,那么息就很长了。

  这个,你有办法去训练,就在这一法中,息入也是一样,本来三十秒可以吸尽,现在我把它延长到三十分钟把它吸尽,那很长了。告诉你,息再长,一天一次呼吸好了。厉害吧,你还是要死,还是会死,还是要死。因为这是物理现象。虽然可以把生命延长,那你还是要死。

  我记得跟各位讲过,小时候,好多修道人。我们看那个小说,山上有人武功很厉害。背着书包带着便当就上山求师学道去了。那个时候有遇到三个,有一个说他师父八百多岁,我说那我要拜他为师。他说不行,你还小。到了暑假,他说好,我带你去。第二天说他死了,八百多岁死了。我…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