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个男生吹牛吹完了,就问女生了,「你们的意见怎麼样﹖电影演得怎麼样﹖」有五个女生说「很好」,就不理我们了。突然间,我们脸上的光芒都不见了,就看那个修养比较好的(没有给我们难看的那个女生),「那你说说看,你觉得电影怎麼样﹖」,她说:「我觉得它音乐很美﹗」我们什麼都讲了,就是没有讲到音乐,而它是一部歌剧片。我们六个男生大概都是从战场或者屠场裡面出来的,什麼音乐都没有听到﹗我们看歌剧片,竟然音乐都不知道﹗这个时候才想到说,难怪那五个女生都不理我们﹗同样一部电影,十二个人,你想想看。同样这十二大愿,对一个生命因素的詮释,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那你是怎麼激发你的,不要紧,你就是要去激发。怎麼激发﹖就思惟其意嘛,这药师佛的本愿功德你都思惟,慢慢的诱发,然后你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你认為既然是这麼好,不管是怎麼好,是这麼好。那你应该怎麼做,这是很重要的,你去做就兑现了,不管你做得少做得多,不要抱怨,「哎﹗不行了,我怎麼样…」阿弥陀佛赶快去,既然不行,哀怨那麼多,这不能行菩萨道,没有行不行,你做多少算多少,能做的你做,那你不愿意、不高兴的,那你说不要做吗﹖既然要做,那你就不要扭扭捏捏。扭扭捏捏,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不食嗟来食」,你喝茶喝完,人家要倒茶,你说:「不用,不用…」,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呀﹖人家要倒茶,你说:「不用,不用。」又拿回来。人家说:「不要紧了,要紧了。」「就不用嘛,不用嘛…。」这叫“矛盾性格”。
中国人都养成这种莫名奇妙的现象。人家要倒茶,「谢谢。」这样就好了嘛﹗乾脆明瞭。人家要倒茶,「唉呀,不用。」人家绕了一圈,他还「不用吗﹖」这很好玩﹗你就看你的人性,你要激发你的这种生命因素,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去做。做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要扭捏。否则的话,你那菩萨行就纠结在一起,知道吗﹖不能伸展出去嘛﹗少或小不要紧,就看你展现出来的是不正常的,不要不正常,勇敢的迈出,才能培养你那个浩然正气。好了,那后面讲的相应的情况,求长寿得长寿了,这个很多了,我们就不再讲这个部分,后面再讲的一段。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餘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產时,受於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这个就是尽形寿,就是从现在开始到你往生的时候。「不事餘天」就是不拜其他的天。这是印度文,印度是多神教,眾神的国度。所有的神包括西方一神教的神,除了雅典罗马的那些神话以外,大概所有的神都来自於印度。中国有一些神跟印度无关,不过孙悟空是来自印度的,猪八戒是中国人发明的。那孙悟空绝对是印度人,而且那隻孙悟空跟我们的孙悟空不一样。那隻孙悟空体形魁武,有点像狒狒,还是黑猩猩、黑金刚那种。我们这隻孙悟空有点像金丝猴,太小了。它是眾神的国度,所以他讲「尽形不事餘天」,其他的天神。
「唯当一心,归佛法僧」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三宝,不拜其他天神。这一点学药师佛的人,要特别留意,你不要修“护法”法,尤其是修密法的人。修藏密的人很喜欢修“护法”法。你要记得,你一修“护法”法,就是事餘天,护法是其他的天神。你要留意到,这个法「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都无所谓。「菩萨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都不要紧,你就是要尽形寿归依三宝、受持禁戒。戒持得好不好,没关係。但是一原则,就是不事餘天,你不要拜其他天神,知道吗﹖假如你在修药师佛的过程裡,譬如,它有十二药叉神将,那你依照经法修行十二药叉的过程带过去,不要紧。但是你不能单独去修某一个护法,这是很重要的。
「於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就是说你在这一生当中,归依三宝、受持禁戒。那这个当中,可能有所毁犯,你不用担心,你只要受持药师佛号,那就不受三恶道,这个你要弄清楚啊﹗它这个常常有人解释成「犯了戒就一定受三恶道。」那不是这个意思,它是指你常常犯的人。本身心性不良,就是三恶道眾生。那你假如什麼都好,偶尔犯一次的,那不算三恶道。对不对﹖没有那麼残忍了,你才犯了一个小过就变三恶道,那谁敢呢﹖对不对﹖它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你的心性本来就不好的,都是一直在持诵药师佛圣号,那这裡头是有一些转折,假设你有地狱业,要到地狱去,但是你因一心受持。
「若能专念彼佛名号」,那到了阎罗王那边,阎罗王一问,你还在那边「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够了,够了,阎罗王会说「走﹗」因為你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结果很多人把「阿弥陀佛」养成开口的虚词。虚词,知道吗﹖我们古文言文讲,「乎,大道之行也。」“乎”,我们叫口头禪了,人家讲话之前,先「阿弥陀佛」。好了,你这个习气养成以后,阎罗王一问「你这个坏蛋。」「阿弥陀佛」,然后才开始答。好了,「阿弥陀佛」,那你就走吧,你既然念佛就走吧。
所以就有这种情况,他有这麼一个过程,他说「或有女人,临当產时,受於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这个地方,我要跟各位讲一下。这女人是百恶之所侵扰,除了每个月月经是一个困扰以外,在古代生產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代比较好,因為现代人这个业少了,已经少很多了,总是有一个风险还在。那麼这种情况包括你的人生遇到的病苦。苦来的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个原则:净心,让你的心灵频率稳定下来。稳定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持念佛号。那麼持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是比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所要用的心力要大,念阿弥陀佛是不要心力的,吓一跳,唉呀﹗吓一跳,你也阿弥陀佛就过了,那不用心力。但是,吓一跳,你说等一下、转一下,不转一下,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跑不出来,所以它是需要心力的。所以当你在寧静以后,你这个心力就足够。你会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药师佛」圣号,「南无药师佛,南无药师佛」,这比较简单,你要能念五个字「南无药师佛」或「南无药师如来」都可以。当你这样念的时候,你的病苦自然就会中止。但是你要记得,一定要先把心静、澄静下来,那麼你也可以透过念佛号,把心境给平静下来。那一平静的时候,佛号再加上去,那个苦就过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讲这个「志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眾苦皆除」,要领是在这个地方。那麼就生孩子的这个立场来讲,「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那这就不简单了,这裡面的工程是很复杂,因為你要生什麼孩子,是已经确定了。这个地方很多人在吵架,这个它是受精的时候,母亲的卵子成為受精卵的时候,就确定那个人要来了。对不对﹖还是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才来呢﹖是不是常常在吵这个问题呢﹖我想很多人在问,「师父,受胎、怀胎那个时候,还是要出生的那个时候才来﹖」我跟你讲,基本原则,受精的时候就确定了。因為你不讲受精的时候就确定了,你没有办法跟现代的医学作交代,这是一个。但是你受胎以后,住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所以受胎是小乘佛教所重视的,住胎是大乘佛教所重视。你去看八相成道的八相当中的这两项,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是不同。那你在再看八相成道,那也不过「啊,那有不同」就过了,你不知道这裡面的法义在那裡,因為这裡面涉及到修法的部分。小乘没有修这个部分,所以它认為住胎、入胎要紧,入胎以后生出来就对了。那麼住胎这个地方,為什麼不一样﹖因為修法就可以改变了,所以西藏才有「夺舍法」,就是你要来家裡投胎,那我去把你赶走,我来住。我在这个家来投胎,你听懂吗﹖假如有些大德要走的时候,那他也不能跟你说「我要走了﹗」对不对﹖那他就跟你讲说:「我想到你家借住一下,好吗﹖」你说:「好啊,好啊。」好啊,你不知道好什麼好,过几天他不见了,他往生了﹗「师父说要到我家,还没来就走了﹗」结果你发现你怀孕了。但是你不知道你怀孕的这个孩子,原来就是他。很多人是已经怀孕了,那应该是别人了,那他怎麼来呢﹖他会来,这个叫作「夺舍」,夺人家的家来住。
那麼夺他的家来住,那个人是有福报的,而本来要来投胎的那个人有福报,因為你要到人家来嘛,现在他把你送到天家去(天上去)。它天上不会给你送多远了,到忉利天去。那忉利天的福报,总比人间的福报大。除非你也是修行人,他碰到你,「别吵喔﹗」除非你功夫比我大,要不然我就把你踢出去。因為你来是以因缘来,他来是以承诺来。通常以因缘来的,会让以承诺来的。你知道吗﹖你也不知道啊﹗我讲你点头而已。因為我承诺人家要来,你既然承诺人家要来,我就不可能挡你的路,对不对﹖那我是因缘,我因缘还有,那我就先回天上去嘛,不过路费你要出嘛,是不是﹖我已经来了,路费还是你要出,他还是回去享福去,再等下一次因缘来,那这个时候,这个人就不一定到忉利天去,大部分的这个人都回兜率天弥勒内院去,知道吗﹖以因缘来的人都是有功夫的,「好吧﹗你来,我的缘尽了就回去了。」是这样的,好,这个叫「夺舍法」。是一种这个还比较容易了解的,因為修行嘛,而且比较有时间,现在是这一种都準备好了,他住胎也住差不多了,开始「包袱整理好,我準备要CHECKOUT了。」对不对﹖要出来。好了,这个时候母亲发生危险了,对不对﹖那这个时候,她一持药师佛的时候,这一个临產的孩子有可能业障鬼喔,那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对不对﹖父子母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而既然来了,不是讨债就是还债。要来了,那现在怎麼办呢﹖好了,他现在又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那麼我要来讨债的,他假如来还债的就没有问题,那他要来讨债的话,那怎麼办呢﹖所以这裡头它就发生一个很严重的置换(调换)问题,这个调换不是调换那个人,而是调换那个业。而这个业,母亲自己本身能转,因為在那痛苦的状况中,你能够冷静下来,提起圣号,佛名号能够提得上来,通常在这种状况中,都会入定。而他入定,不一定正定。可是你只要入定,又带著佛号入定,通常都入正定,通常这叫「短栈」,这个叫「住客栈」,以这一个短暂的入定,就是阿弥陀经上面所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这个地方不要「若一日,若二日」,就「若一念」,这个福报就有这麼大,能够把要来讨债的,转变成来还债的,知道吗﹖这个是入三昧的最大福报。
所以我们常讲说「入定修福报,有定才有福,没有定没福,有定才有福报。」就在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看,那麼一念入三昧就有这麼大的福报,这个孩子本来要来讨债的,都变成来还债,你看那福报有多大,看你要不要念佛,随你了。这个是理论上完全可以看得到的。我们这一会的部分,刚好讲到这裡。佛告阿难的部分没有办法讲了,下面刚好讲密法修行的部分。我们五天的功课,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再谈,只要有因缘,虽然不一定这样接下去讲,但是我们还是有机会再谈。现在我们先来把这五天的功课,一齐做迴向。在迴向的时候,他们也附带一起迴向给黄季英(她的英文名叫ELITHZBETH)。大家一齐观想,「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都迴向,普愿沉溺诸眾生,速往无量光佛剎,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訶萨(三遍)。」
《药师经行法 第十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