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国语就不太像,那个叫修死的,不会活用,死守在某一个地方。所以你一定要跟善知识、跟同修共修。然后看看,我的这种状况对不对,你才看得出来,不然一定会偏差。这个是三缘念当中,也附带跟各位讲的一个原因。

  下面它是分别,禅有三种,一种是世间禅,一种是出世间禅,一种是世出世间禅。那么这里叫作,出世间的上上禅。这些名字,后面我们都有定义,这里不一个一个跟各位讲了,那给各位作参考就好。这个禅修的各种名相,我们简单的跟各位讲一下。这个第四十页,禅那,心定一境而观察、慎思、审别、思虑之谓。这个我们就这样子讲,这个观察、慎思、审别、思虑,这个部分,都必须在实际禅修当中,那你才会体会得到。你要注意,我从正行上面,跟各位分二部分来讲,一个叫技术面,技术是很简单的,技术,不是算一、二、三、四,因为这个两个技术(计数),我们都用到了,一个计数是计算1234的数目,叫计数。一个是。。。。 技术啦,那个技术,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的。那一个呢,是从工程面来看的,从技术面来看,就是数息。你先看到呼吸的状况,然后就这个状况一个循环算1,第二个循环算2,第三个循环算3,这是第一个阶段数法的时候,是这样计数的。这个时候,不是只有这样子。它的工程面,是在作什么呢?就是所谓观察、慎思、审别、思虑。像各位又要坐香,禅坐叫坐香。然后要跑香,跑香就是起来跑步。这个坐香,叫作静。在静的时候,你的呼吸状况是什么样,你要弄的很清楚,你要注意喔,注意鼻息,只是技术面而已。对于息入息出,你要看得很清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跑香的时候是动的,动的呼吸状况,是什么状况,你要很清楚。大概从这个传统佛教的立场来讲,它是这样讲。静坐的时候,那个呼吸,叫长呼吸。在跑香的时候,因为你在运动,所以叫短呼吸。那用我们的话来讲,坐禅,就是坐香跟跑香,是一个动,一个静。那么静态的呼吸,跟动态的,这二个呼吸,有什么不同。这个第一个阶段,数法的时候,那你要去观照得很清楚。那么去看这呼吸长短、动静之间,呼吸变化,对身体的影响的部分,就是整个数、随、止三法在修行的。这个就是观察、慎思、审别、思虑。禅修,不是不动坐在那里就好了,呼吸,所有呼吸的一切相,种种相,都要弄得很清楚。呼吸的因,呼吸怎么来的,呼吸的果,呼吸以后产生什么效果,要把它弄得很清楚。各位你会觉得,这没来听都没事,一听了,都有事。这个师父所讲的,都和人家不一样。我到别的地方去坐,都这样坐下去就好了,他就叫我不要想,什么都不要想。我告诉你,什么都不要想就不对,六祖惠能大师,他了不起就在这里,空心静坐,百不思维,是名邪道。邪道,不对的。他也不是叫你乱想,妄想、思维、推理,不是。就只有这么一个,息入的时候,你的感觉怎样,息出的时候,你的感觉怎样,你要有那种感觉。没感觉,你的肺部像个空气箱一样,以前人家打铁店那个凤鼓,你的肺部跟风鼓一样,那看那个有什么用。不是,真正作用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审虑的地方,观察的地方,才是你要成就的。要不然哪个人,事业失败了,或者昨天被倒了二千万,他现在坐在哪里也一样,你知道吗,脑筋一片空白,要哭也哭不出来,三代累积,一代清光。从爷爷开始到爸爸到我这一代,三代认真积蓄,总共存了二千万,但是为了投资某某,结果现在变成金光党的股东。那个时候你看看,他坐在那里,那跟你的数息差不多啦。差不多啦,脑筋一片空白,那个不叫禅。

  禅在这里怎么修,你要注意去看看,我们先跟各位讲,你先把这种观念建立起来,你不要把外面错误的观念带进来。这里要你入禅定,要你证解脱,跟外面的那种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要把杂讯带到这里来。禅乃色界天人所属之心德,与欲界的散乱、妄想、烦恼、占有之心有别,色界跟欲界的这种心德,不一样。故禅那之体,乃为寂静,而亦具有审虑之作用,若欲界人修此禅那,则死后必生于色界四禅天之中,四禅之天中,就是你修到禅定了,你修到初禅的,就升初禅天,修到二禅的,就升二禅天,修到四禅的,就升四禅天,这样。那你要是再加无漏智心的话,那就出三界去了。佛子,依此发无漏智而修之,你进入禅定以后,发无漏智来修。故欲成就大菩提,必先脱离此欲界生而得的散心妄念,才有可能。所以你首先要脱离欲界的这一种妄念跟欲望,然后得四禅天的任何一禅都可以,然后,从这个基础上,去发无漏智,这个才是出离之妙道。各位要了解这个关键,不要一直想说,我们要出三界,为什么要入禅定,为什么要升到四禅天去。那不是要你升四禅天,你要先有禅定的基础,没有禅定的基础,你怎么修都难。我们在这个地方,会给你这二个法,一个按照这个次第来的,那么一个呢,就是我们北传佛教的那种禅修的方法。两个基础,一个为经,一个为纬。经纬交织,让你去自己得成就。

  这个地方讲,一心考物为禅,此为色界天之心德,一境静念为定,此为无色界之心德,这二个不一样。在一心考物,为什么叫一心考物呢,因为你从鼻息的训练当中,你会起观,观,它会产生化境。化境产生的时候,那就是你所谓考物的地方。因为有化境,所以有形相,所以色界天的人,有形有相。无色界的人,连色都没了,连形相都没有了。所以他叫一境静念,在那个境界中,想当中,它不起作用,他有想。色界呢,是有相,那个无色界呢,无相,但是有想,所以它还有心念存在,所以这个都是这个部分的不同,各位还没有到达这种境界,你是体会不到,你只能够从文字上去区别而已。心德是那实际存在的状况。欲界众生多烦恼,散心妄念,故缺禅定的心德。此四禅四定,为世间法、佛法、外道、凡夫、圣人之所共通,这个四禅八定,是通外道法的。佛、菩萨、阿罗汉等所证的无漏定,为出世间法,非为三界内所属之心体所具有。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这无漏定是出世间法,它的心体,跟三界内的心体不一样,你要知道,你要学什么,要先把这个弄清楚。我们所学的跟这个不一样,可是你要在这个基础上。

  你从欲界,直接要横出很难,因为你障碍太多,所以我们通常都先到色界,从色界修出去,这样才快。问题是色界天的人,有很多人就跟各位一样,你会遇到很多劝他学佛,他不愿学的人一样,因为他没有学佛的因。色界的人也一样,他不是人不好,因为他根本,本来就修外道法,他没有发无漏智,就像你现在跟家人、跟不、朋友讲佛法一样,智慧一斤值多少钱,觉悟,觉悟。。又不会使我赚钱,那我为什么要学。那你跟那种人,那就叫做没戏唱。同样的,色界。我们能够进入色界,要横出三界,那是很快很快,那你不进入色界,不可能,你去注意看看。念佛人常讲,他横出三界,我告诉你,他没到一心不乱,就是没办法横出去。所以叫作横竖一摆,他横不出去。要到一心不乱,它本身就是禅定,问题是,我们透过正式的科班训练,你要达到禅定很快,你不经过科班训练,你用压抑的种种方法,要达到一心不乱,那会很辛苦。我们再看下面,欲得禅,必离欲界的散乱跟烦恼,欲得定,必断色界的烦恼及色界的牢笼。欲得无漏诸定,必绝无色界之烦恼。这个是次第讲,那不一定如此啦,像无漏定,不一定要绝无色界,当然这样总说,从无色界的烦恼断的话,那色界跟欲界的烦恼也都断了,这个本身也对,可是我们要得无漏定,你只要离开欲界的这种散乱烦恼,就可以从这里横出了。那就不一定要到无色界以后,再修无漏定。所以这个它有个次第、有圆融,我们叫作行布圆融。

  再下面,此中禅在最初,禅是这种状况当中的第一个。一个禅,一个定,一个无漏定,它分这三个部分,所以说禅在最初,不论通称、总称,简称都叫禅。就是说,这三个部分,统统叫禅就对了。禅不惟诸定之根本,更为发天眼、天耳等通力,也依此禅。且禅有审虑之用,故观念、真理,也必依于禅,是故禅为修道之要津也。是故所谓禅者,澄静心念,曰世间禅。扫除心念,绝诸妄想,清净作用,用而无失,即曰出世间禅也。差别在这里喔,我只要没有烦恼就好了,那进入这个色界,就没问题,但是要把心念,统统扫除掉,使它的清净发挥作用,用而无失,那就是出世间禅。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个地方。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