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一境性的地步,那你要是不到那个地步啊,那不算!不算!它是一种化境,那个境界是化境。是幻境,是虚幻的。因为是虚幻,所以才叫做色界天。它有相有形啊,但是无欲无想,你要了解这个部分。

  然于欲界中修禅乃为出离三界之牢缚。故不能只停留在色界中。但是也不是叫你从色界再往上爬,爬到无色界去。那也不一定,你要再这样修也可以,因为那是禅修的功夫而已。我们在讲正行时候,在哪个地方禅修可以开出所谓的旁门左道,你知道吗?什么叫旁门左道,就是修到这个地方就好了。你应该要进入里面修了,结果你就从哪里去了,所以叫左道。旁门。从旁边的们在开出去,你可以再深入,弄那么一堆,你可以有神通变化,但是跟了生死无关,所以叫旁门左道。我们右边的叫正确,左边的叫不正确的。是指这个意思。这是第二段告诉我们的,你大概知道修禅的方向是什么。第三段,因此在中国禅宗的含义里,就不再是属于色界中的禅而已。中国人在讲的禅不是指色界的这个禅,印度人讲的禅是色界的这个禅,那我们中国人讲的禅是从这个地方再包含出离三界的部分。所以他说,不再是属于色界中的禅而已。在出离系缚的前提之下,禅宗的所谓禅,其体所指,乃是菩提涅槃,妙明真心之谓。虽云寂静之体,但是仍有审虑之功。他还有审虑的作用。他体是寂静没有错,但是他有审虑的作用。

  假如你修到就是那个如如不动,心都不会动,像一块石头。那你差不多了,那个叫顽空,那个叫野狐禅。野狐禅,狐狸有没有,狐狸坐在那里就望着月亮,动也不动,一坐就五百年,那个叫野狐禅,或叫枯木禅。枯木啊,木头死掉了,在那个地方。你不要看哪,我们后面那里种了一棵树,种到树死掉,真会种!我们才说要传戒而已,他又活起来了,你不知道哦,枯木都可以逢春呢,他已经死掉了,没有错是死掉了,说我们道场要传戒了,他很高兴,又活过来了,但是你要修枯木禅的那就麻烦了,一枯下去,就活不过来了,再怎么传戒也没用了。所以修禅的人你要注意,他体是寂静没有错,但他有作用。不能够没有作用,这个我们要跟你讲清楚。寂静者,止息一切欲界杂思妄念。你在修学的时候,就要开始要带有这个部分存在,他是就他的本体来讲,他没有杂思,没有妄念。没有妄想,没有欲望所以叫做寂静。审虑者,慧观明思法界一切万缘生灭之法。就是你还有这个作用。

  所以我们不会学的人,常常讲,师父不是说,怎么怎么嘛?那叫执一废一,执着在一边,废弃另外一边,我们那天跟这些行政人员讲,你们来这里帮忙道场,那么领行政的工作。可是呢,有这么好的缘听经行法,你还是要参加。就很高兴,现在只要一讲经,他就坐下来。有工作要你做,师父说要讲经的时候,就要听经,以后人家打电话进来就叫他打到外太空去,打到阿弥陀佛那边去就好了。你要知道,有这些事要做,那我们要尽量去配合,它两方面同时要有,那你要去拿捏得好,要去分配得好。不是说全部这边,或全部那边,不是这个样子。在这当中要如何衔接,那才有意义。你做这个就是做这个,做那个就是做那个,这个不是。它在这一法中,禅修的这一法,两者可以并进。本体寂静没有错,但是它有审虑之功。它可以起这个作用,所以我们不要以偏概全。先把这个部分,跟各位提出来。今行者欲求无上正觉,必经禅修一途。虽云方便有多门,门门之体不离禅,故云禅修而出生一切行法,一切行法总云修禅之谓。你不管修什么,统统叫做修禅啦。尤其我们在正行的时候,跟各位讲你要修到正行的时候,那个止法转过观法最起码要到这里。你就算不入初禅定,那个止法也要完成,那已经给你很偷懒了。人家应该是讲,那个60分算及格、你修到止法那只能够算40分啦。40分照讲要死当啦,就给你补考啦,活当而已。你连续补考两次,那也算给你过去了。就是说,下学期成绩就不能这么差,再这么差,就把你当掉。要这种夹带过关的方式,还勉强可以啦。但是这个不是很好的修法。真正的修法,你最好是修到初禅定,也就是数随止观还净把它完成。二禅三禅,那你说这个我不喜欢用功,那倒也无所谓。但是呢,你如果初禅没有得到,那么一个修道人要有一点道气,那最起码也要有止法的基础,止法才到一半而已。60分来讲它只有30分而已,我们加几分给你,算40好啦。

   这个后面,这些都是名称给各位作参考,这个总说的部分。我们这里,你看38页---从修法中看禅定的名称大约有七。这个地方,按照很多资料来看,我们应该把它分成九,而不是分成七。分成九,叫作九住心。它这个都是梵名,这个梵文。印度的名字把它翻成中文。什么叫等引,等持,等至,静虑,心一境性止,现法乐住等等。我敢肯定,你再怎么看,你都看不懂。再怎么解释,你都解释不懂。这个可以这样讲,在整个禅修的修学过程中,你的心境可以把它划分十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我们禅坐,坐下来的时候,你对自己的心是一片茫然。这个时候我说,你用牧牛图来看最清楚。就是我要找牛,牛在哪里,牛跑掉了,只是说我要找牛。爸爸说去找牛,牛在哪里,去找,你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牛跑掉了。这个时候刚坐下来大概就是那种状况。你有心要找牛,但是叫你出门呢,糟糕,牛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还是在哪里,这个就是一个问题。那么很多人在这里茫然,就始终说,我不知道怎么修。其实很简单,你就走出去就对了。要找牛,牛在哪里,你不管,你出去找。你不要老是站在门口说牛在哪里。你要去找牛,我们大家一起来找牛。怎么少了这头牛,不是那一头,是你这一头。你不要去找别人的牛。别人的牛与你无关,你要把你的牛找出来,那么这个是第一个状况。第二个状况,就是你去找,找了老半天以后,我看到了,你不是看到牛,你是看到牛蹄,见迹,见到牛的脚印,牛的脚印在这里。大概在这个地方,我不要再跑到那里去了。这叫见迹,见到牛的足迹。看到了,就是看到你心的痕迹。所以我在跟各位讲的时候,你要静坐的时候,要先看你的呼吸状况。你自己的呼吸状况都看不清楚,影子都没有。牛迹,牛的脚印你要先看到,那你才知道,牛在哪里,是不是这样。

   现在找牛,第二个阶段先看到是这种状况,你的呼吸状况。息入息出的状况大概看到了,然后你就会朝那个方向再进一步。我真的看到牛了,为什么,那牛尾巴在摇,这是看到牛尾巴,影子看到了。

   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时候看到就赶快要把牛整个拖出来,那把这个绳子绑上去。这个时候呢你要拉它,它不来。你就拼命的啦,牛站在那里,牧童拉不动啦。各位有没有拉过牛,拉拉拉拉,很用力拉它就不动。有时候,它头往那边转的时候我们还被它拉过去。拼命拉,它就是不动,好吧,用力一拉,它头转过来,你就翻了好几个筋斗下去了。这个时候叫做驾驭,你开始要驾驭,要调服这头牛,它就不听话,你又老是拉一拉,被它拉走了。大家坐下来开始数息,数一数呢,怎么又跑掉了。结果要去找,现在发现要把那个跑掉的心要找回来。结果连那个心也被跑掉的心给拖走了。有这种情况,这个是驾驭的。这个时候是第四个阶段。

   然后经过这个阶段后,那个牛好像驯服了。被你拉了拉了以后呢,终于跟着你要回家了。然后回到家,这个一条路,慢慢的调服它。你拉得动,它会跟着你走的时候。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当过牧童,当牛要跟着我走,一次,两次要跟着我走以后,我就会想到,要爬到牛身上去坐了。坐在牛背上,怎么爬上去,不知道。那要爬得上去,才叫牧童。爬不上去不叫牧童,那叫随童。这个叫驾驭,驾驭到能够调服以后,你要把牛牵回家。那这个时候呢,这个时候叫做得牛。然后回到家里呢,就会忘牛存人,把它绑在牛棚子里面就忘牛,存人,人存着。你开始做你的事,人牛会两忘。这个就一步一步的境界。大概它这个地方讲的七个阶段是讲这个部分。那我们在修学的时候,也一样,这个是中国古代的禅师们,教我们做的一个方法。那我们现在在训练,要按照这个方法,来形容自己的心境,也可以。你不按照这个方法,来形容你自己的心境,也可以。譬如说,我们刚开始这个的心,像那个球一样,第一阶段的心,像打棒球。砰,一打,它跑掉了,球跑掉了,你找不到球了。这个第一个阶段的状况。第二个阶段呢,那就有点像打回力球一样,打过去,你抽得回来抽不回来呢,你开始要做这种训练。那个球要能够控制,可是你会发现,我这个球一 丢 出去,就像保龄球一样,它会歪一边。杆子也打不倒,只有自己的球倒到水沟里面去。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阶段,你这个心会有点像回力球,打出去,会拉的回来,可是接不住。这个心跑掉了,拉回来,拉回来,拉回来就开始打妄想。那么到第四个阶段,你会拉得回来,你接住再打,接住再打。这个就比较调顺了,但是呢,一打这个球都跑很远,再跑回来。就第四个阶段,到第五个阶段呢,就有点像像运篮球,它一直在你的掌握中,砰、砰、砰,距离就拉近了。你可以用这种方法去看你的心,你调御你的心,是怎么调的。这个是从你心理控制的状况来看的。那么直接从这里看,我们这样讲,它只讲到一部分而已,它没有讲到全部。你的息,你的身,你的心,三个部分是一体的。它现在是就心的部分来讲,你的息跟身,还是配合在里面的。这个我们通常用讲的,用语言讲的,你体会不到。所以才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参加共修,你不要光是坐在自己的家里,坐到最后,你会跟那个佛祖一样,你被人家把你供在那里,那个你就变枯木禅,一定要出来参加共修。所以跟各位讲,为什么修行一定要缘念道场,要缘念善知识。法门你是没有问题,你会缘念法门一直修,但是,你那个叫死修,台湾话比较像,讲成…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