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

  

海云继梦和上讲经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

  今天我们来看第二部分,这个禅的意义。后面这些部分,第二跟第三部分,是我们的重点给各位作参考,有这么些资料。我今天早上翻了一下那个智者大师四禅波罗蜜。他是比较详细啦。那么大一个部头啊,它主要讲的还是们这个内容而已。他只是讲的比较详细啦,比较具体的那个实修部分。那我们这个地方,因为不在这里下太多的功夫,只是让各位了解一下在学佛跟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要有的一个完整的认识。现在在整个的修学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杂讯,偏差的资讯很多。后来的人所加入的知识太多了,那么它干扰了我们对佛陀的认识。

  当年佛陀到底是要教我们什么东西?那么经过几千年来啊,大家在那边转来转去。他补充,我补充,你补充,补充到最后,然后再吵一架。佛法剩下来是你的、我的,他的而不是佛陀的,那这样的话,出入就很大了,所以我们要把这部分在跟各位再谈一下,譬如说禅这个字,在印度人的基本定义,他是叫功德丛林。一切功德从禅这个地方产生,那么禅修,意思就是叫我们修这一切功德,你要先赶快修。结果来到中国就变了,中国人对禅的定义,他不这样讲。他反而是讲菩提涅槃,妙明真心。禅那个东西就是一个很高贵的东西。因为怎么高贵不会讲,所以叫禅。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大家就在这禅上面,一直缠着不放。结果禅是什么呢也没办法搞清楚。像基本定义来讲,菩提涅槃、妙明真心。这是什么东西啊,你大概会说就是菩提涅槃,就是妙明真心。那是什么,你就只有那八个字。那八个字是什么你也不知道。那这样的话,这个定义,只能够说你接受了他的语言表达方式。他是什么东西你根本不知道。那禅这个东西对你来讲实质上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从印度本身来定义,他不是这样定义的。他说功德丛林,那么功德丛林是一切功德所出生的地方。它怎么来的呢?静虑思维修。从这个地方来。那至少有个方向,他是个做法。这样做那么就会产生功德那就对了。虽然那个东西他没有办法表达出来。但是他告诉你他是一个方法。那么我们从这个地方就可以看到。到其他地方去,也一样产生这样的变化。那么现在南传佛教啊号称是原始佛教啊。最接近佛陀时代的那种教法。我们看来看去啊,他确实是比中国比较接近佛陀的思想。但是他也变了他也不是佛陀的。他已经经过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加以改造过了。已经不是原来的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他们那一群人所修学的这个东西。那区别就就很大。

  我们现在要跟各位谈是印度人基本的认知。不是南传所讲的,也不是北传所讲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印度人心理所谓的禅,到底是什么。这个三十六页上面,我把它整理出来,大家看一下啊。禅之一词在印度原指色界天之天人的心地定法。换句话说啊,色界天的这些天人,他的心性是什么样子那个状况叫做禅。我们是欲界的人,欲界人的心性是什么状况你知道吗?这一点你弄不清楚你就没办法修啦,我们这里的人啊,斗争、对立、嫉妒。看到你好我眼睛就红啦。看到你不好啊我心里就高兴,虽然嘴巴会讲,哎呀!不幸啊,在努力啊,不要紧啊。不信你看看当他成功的时候你眼睛就红了。为什么不是我成功是他成功?尤其是同学是师兄弟的时候这种情况更明显。为什么因为你们的距离太近,会造成那一种互相排挤的现象。那这个就是我们欲界尤其是五浊恶世的人。他特别严重的地方。欲界的人它有两大特色,第一个身体,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多欲望。心理,那意根啊多妄想。这个就是欲界众生,他心地的定法,就是这个调调。所以我们告诉各位欲望少一点,妄想少一点。越少,那你在欲界里面的层次就越高。

  这个高啊,没有办法跟你讲有多高。他就把它划分成七层。七层的上面我们叫六欲天。那其实是指我们人间欲望比较少的部分。欲望最多嫉妒心最强好斗争的,那就是最下面第七层的部分,这个部分越少,他就往上爬。他划分成六个阶段啊,他名字叫天啊。那个天来到我们中国那个也真的叫天啊。我们的天跟人家的天的意义就不一样。他只是水平的划分而已。一个人他有欲望他有妄想。那么按照欲望跟妄想的种类跟层次。来划分七个阶段。最下一层阶段,就是脚踩地上,就是最基层的。然后呢上面呢,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这样划分。那你来看啊,就变成天上还有天。。。一共有六层天,叫做六欲天,其实印度人的脑筋跟你不一样。他就像我们看书一样。他就在一张纸上把它画成七个阶段。欲望最重,妄想最多的就是最下面一层。然后上面六个层次就这样而已。那我们把它一变,变成空中楼阁上面那个天。那真是天啊。他只是层次的不同。你要了解啊。欲界有这种情况,色界也有这种情况。但是他的情况跟你不一样。所以我们说,色界天的天人的心地定法就叫做禅。那我们叫做妄想,叫做欲望,不一样哦。有没有?你看他基本定义,那我们在修学的人,首先就是要把欲望跟妄想给除掉。所以就要修禅啊,修禅就是不要有欲望不要有妄想。这是最起码的条件。

  也因为这样子,所以他们的定义就叫做功德丛林。假如你带着很多的欲望,很多的妄想。那你要修什么?你这样修下来一定变魔。牛魔王的魔。为什么,以为你太多欲望太多妄想。那么现代人大概不会变成牛魔王。会变成科学怪人。科学怪人也是在修行,对不对?他用心专注一个地方啊,发明那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啊。他没有利益众生。你可能也是要说,他也不是要害人。他只不小心就把毛毛虫变成那么大。他一爬过去,楼房都被压倒,要不然酷斯拉怎么来的?这个就是指那种状况,他有欲望有妄想。这就是欲界的特色,你必须把这些欲望跟妄想给除掉。要怎么除呢?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有欲界天进入到色界天。色界天呢,他们的说法叫做禅。就是这样。那你修禅学禅,你知道在学什么吗?你要把这一点给弄清楚。禅在欲中的人。因发心修行而证得的。叫做修得。我们是欲界中的人,那你要禅,是要修才能得的。你不要在那边妄想说,你一坐就入禅定了。那这样的话,假如你是色界中的人啊。那么因生在色界中而自然有之,故谓之生得。你是生而得的。而欲界中的人因思维而修得,故名思维修。你透过思维,注意哦。

  学禅不是枯坐而已,他叫思维修,它叫静虑。我们讲到正行你就知道,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现在你我都是欲界天的人。欲界天中的人能够进到这佛堂里来啊,告诉各位你都是欲界天的人。因为你的欲望有比别人少一点。妄想也比别人少一点。你可能四天王天,比土地公高一级。也可能忉利天,也可能夜摩天。我们这里就有一个夜摩天的,晚上都不睡觉的,黏黏爬的(狗在看门)拼命在为大家服务的。现在大概在睡觉了,有没有?这夜摩天的人就可以不要睡觉了。那到了兜率天的话,就知足,欲望就很少很少了。第一个他是欲望少,那化乐天的人啊,那妄想又减少了,因为妄想很少,所以他很高兴。那他化自在天的人妄想更少了,这个时候的妄想跟欲望接近没有,接近于零,不等于零,是这个样子。那么到色界以后就不一样,就是欲望跟妄想是等于零了。那就进入另外一种状况,你要了解这种状况。那么要修禅,是修得的,我们是修得。修得怎么修的呢?

  因为思维而得,所以叫思维修。所以禅的翻译又叫做静虑。那你就知道为什么这样翻译了。那以后我们透过正行来跟各位讲是怎么修。你就知道为什么。要不然这名字,给你觉得禅就坐在那里不动。不动为什么又要叫做静虑。又要叫做思维修。有没有?跟你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哦,所以告诉各位你进入这个道场修学,你必须把外面的杂讯、错误的观念统统放下。这个地方的指导是有依据的,是有出处的。不是你想、我想、自己想一想就乱讲了。那不一样,禅既然是色界人的心地定法,他的心地的特色就是这样。在这个色界天的人不会有欲望。但是他那个福报,修这个福报,福报尽了以后,他还会轮回的。我们中国小说说,有个天女在天上犯了天条,不知道哪一条,反正这都讲不出是第几条,就打落人间来受惩罚。那我告诉你,这个天上的天人会犯天条的,绝对不会是色界天的人。他最高最高,是到忉利天,欲界的忉利天。四天王天的比较多。所以你可以看到。阿修罗修罗兵起跟释提桓因作战,那也只是到忉利天而已,他不会上夜摩天去,所以你所看到所有天界的一切状况,那几乎都是忉利天以下的状况。

  也就是说,忉利天以下,欲望妄想都还是很多。甚至于嗔心贪欲都还很重。那么要真的达到几乎不会有的,几乎啦,不是说趋向于零。那就要兜率天以上,兜率天以上,你慢慢的去了解。像这个部分呢,其他的经典讲得很详细。我们这里不跟各位讲那么多。因为现在再重新跟你解释这些,你无法体会印度人的思维模式。我们在这里要再跟各位讲,那要浪费很多很多的时间。因为他讲的都是心性的问题。因为禅是色界人的这种心地定法,所以色戒人的心体就是寂静。他很宁静,因为没有欲望,也不起妄想。你注意这一点。所以他的心体本身是寂静的。寂静的境界是就体而言,在这个境中,无欲无忧,无愁无诤,无得无失。写这么多是很罗嗦。应该来讲,是无欲无妄想就可以了。主要是这二个,我多写几个是给你做对照,但为心一境性之如如境。这个心一境性,各位还没有修学,你只能背啊,心一境性是什么你知道吗?各位注意看小孩子,小孩子还不会讲话。大概三四个月,眼睛会开始看东西的时候。晚上你带他出去看霓红灯,然后他看到霓虹灯,你把他抱转个方向,他那个头会盯着那个灯,你虽然转过去,她头就转过来,他始终会盯着那个灯看,有没有?这么专注的状况就做心一境性。小孩子看一个灯光就这个样子。现在各位在禅修的过程中,都最后就会到心…

《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