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

  

海雲繼夢和上講經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

  今天我們來看第二部分,這個禅的意義。後面這些部分,第二跟第叁部分,是我們的重點給各位作參考,有這麼些資料。我今天早上翻了一下那個智者大師四禅波羅蜜。他是比較詳細啦。那麼大一個部頭啊,它主要講的還是們這個內容而已。他只是講的比較詳細啦,比較具體的那個實修部分。那我們這個地方,因爲不在這裏下太多的功夫,只是讓各位了解一下在學佛跟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要有的一個完整的認識。現在在整個的修學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雜訊,偏差的資訊很多。後來的人所加入的知識太多了,那麼它幹擾了我們對佛陀的認識。

  當年佛陀到底是要教我們什麼東西?那麼經過幾千年來啊,大家在那邊轉來轉去。他補充,我補充,你補充,補充到最後,然後再吵一架。佛法剩下來是你的、我的,他的而不是佛陀的,那這樣的話,出入就很大了,所以我們要把這部分在跟各位再談一下,譬如說禅這個字,在印度人的基本定義,他是叫功德叢林。一切功德從禅這個地方産生,那麼禅修,意思就是叫我們修這一切功德,你要先趕快修。結果來到中國就變了,中國人對禅的定義,他不這樣講。他反而是講菩提涅槃,妙明真心。禅那個東西就是一個很高貴的東西。因爲怎麼高貴不會講,所以叫禅。就是這個樣子。那麼大家就在這禅上面,一直纏著不放。結果禅是什麼呢也沒辦法搞清楚。像基本定義來講,菩提涅槃、妙明真心。這是什麼東西啊,你大概會說就是菩提涅槃,就是妙明真心。那是什麼,你就只有那八個字。那八個字是什麼你也不知道。那這樣的話,這個定義,只能夠說你接受了他的語言表達方式。他是什麼東西你根本不知道。那禅這個東西對你來講實質上是沒有意義的。

  那麼從印度本身來定義,他不是這樣定義的。他說功德叢林,那麼功德叢林是一切功德所出生的地方。它怎麼來的呢?靜慮思維修。從這個地方來。那至少有個方向,他是個做法。這樣做那麼就會産生功德那就對了。雖然那個東西他沒有辦法表達出來。但是他告訴你他是一個方法。那麼我們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到。到其他地方去,也一樣産生這樣的變化。那麼現在南傳佛教啊號稱是原始佛教啊。最接近佛陀時代的那種教法。我們看來看去啊,他確實是比中國比較接近佛陀的思想。但是他也變了他也不是佛陀的。他已經經過東南亞地區的民族加以改造過了。已經不是原來的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他們那一群人所修學的這個東西。那區別就就很大。

  我們現在要跟各位談是印度人基本的認知。不是南傳所講的,也不是北傳所講的。那麼我們來看看印度人心理所謂的禅,到底是什麼。這個叁十六頁上面,我把它整理出來,大家看一下啊。禅之一詞在印度原指色界天之天人的心地定法。換句話說啊,色界天的這些天人,他的心性是什麼樣子那個狀況叫做禅。我們是欲界的人,欲界人的心性是什麼狀況你知道嗎?這一點你弄不清楚你就沒辦法修啦,我們這裏的人啊,鬥爭、對立、嫉妒。看到你好我眼睛就紅啦。看到你不好啊我心裏就高興,雖然嘴巴會講,哎呀!不幸啊,在努力啊,不要緊啊。不信你看看當他成功的時候你眼睛就紅了。爲什麼不是我成功是他成功?尤其是同學是師兄弟的時候這種情況更明顯。爲什麼因爲你們的距離太近,會造成那一種互相排擠的現象。那這個就是我們欲界尤其是五濁惡世的人。他特別嚴重的地方。欲界的人它有兩大特色,第一個身體,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多欲望。心理,那意根啊多妄想。這個就是欲界衆生,他心地的定法,就是這個調調。所以我們告訴各位欲望少一點,妄想少一點。越少,那你在欲界裏面的層次就越高。

  這個高啊,沒有辦法跟你講有多高。他就把它劃分成七層。七層的上面我們叫六欲天。那其實是指我們人間欲望比較少的部分。欲望最多嫉妒心最強好鬥爭的,那就是最下面第七層的部分,這個部分越少,他就往上爬。他劃分成六個階段啊,他名字叫天啊。那個天來到我們中國那個也真的叫天啊。我們的天跟人家的天的意義就不一樣。他只是水平的劃分而已。一個人他有欲望他有妄想。那麼按照欲望跟妄想的種類跟層次。來劃分七個階段。最下一層階段,就是腳踩地上,就是最基層的。然後呢上面呢,越來越少,越來越少這樣劃分。那你來看啊,就變成天上還有天。。。一共有六層天,叫做六欲天,其實印度人的腦筋跟你不一樣。他就像我們看書一樣。他就在一張紙上把它畫成七個階段。欲望最重,妄想最多的就是最下面一層。然後上面六個層次就這樣而已。那我們把它一變,變成空中樓閣上面那個天。那真是天啊。他只是層次的不同。你要了解啊。欲界有這種情況,色界也有這種情況。但是他的情況跟你不一樣。所以我們說,色界天的天人的心地定法就叫做禅。那我們叫做妄想,叫做欲望,不一樣哦。有沒有?你看他基本定義,那我們在修學的人,首先就是要把欲望跟妄想給除掉。所以就要修禅啊,修禅就是不要有欲望不要有妄想。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也因爲這樣子,所以他們的定義就叫做功德叢林。假如你帶著很多的欲望,很多的妄想。那你要修什麼?你這樣修下來一定變魔。牛魔王的魔。爲什麼,以爲你太多欲望太多妄想。那麼現代人大概不會變成牛魔王。會變成科學怪人。科學怪人也是在修行,對不對?他用心專注一個地方啊,發明那個奇奇怪怪的東西啊。他沒有利益衆生。你可能也是要說,他也不是要害人。他只不小心就把毛毛蟲變成那麼大。他一爬過去,樓房都被壓倒,要不然酷斯拉怎麼來的?這個就是指那種狀況,他有欲望有妄想。這就是欲界的特色,你必須把這些欲望跟妄想給除掉。要怎麼除呢?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有欲界天進入到色界天。色界天呢,他們的說法叫做禅。就是這樣。那你修禅學禅,你知道在學什麼嗎?你要把這一點給弄清楚。禅在欲中的人。因發心修行而證得的。叫做修得。我們是欲界中的人,那你要禅,是要修才能得的。你不要在那邊妄想說,你一坐就入禅定了。那這樣的話,假如你是色界中的人啊。那麼因生在色界中而自然有之,故謂之生得。你是生而得的。而欲界中的人因思維而修得,故名思維修。你透過思維,注意哦。

  學禅不是枯坐而已,他叫思維修,它叫靜慮。我們講到正行你就知道,爲什麼是這個樣子。現在你我都是欲界天的人。欲界天中的人能夠進到這佛堂裏來啊,告訴各位你都是欲界天的人。因爲你的欲望有比別人少一點。妄想也比別人少一點。你可能四天王天,比土地公高一級。也可能忉利天,也可能夜摩天。我們這裏就有一個夜摩天的,晚上都不睡覺的,黏黏爬的(狗在看門)拼命在爲大家服務的。現在大概在睡覺了,有沒有?這夜摩天的人就可以不要睡覺了。那到了兜率天的話,就知足,欲望就很少很少了。第一個他是欲望少,那化樂天的人啊,那妄想又減少了,因爲妄想很少,所以他很高興。那他化自在天的人妄想更少了,這個時候的妄想跟欲望接近沒有,接近于零,不等于零,是這個樣子。那麼到色界以後就不一樣,就是欲望跟妄想是等于零了。那就進入另外一種狀況,你要了解這種狀況。那麼要修禅,是修得的,我們是修得。修得怎麼修的呢?

  因爲思維而得,所以叫思維修。所以禅的翻譯又叫做靜慮。那你就知道爲什麼這樣翻譯了。那以後我們透過正行來跟各位講是怎麼修。你就知道爲什麼。要不然這名字,給你覺得禅就坐在那裏不動。不動爲什麼又要叫做靜慮。又要叫做思維修。有沒有?跟你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樣哦,所以告訴各位你進入這個道場修學,你必須把外面的雜訊、錯誤的觀念統統放下。這個地方的指導是有依據的,是有出處的。不是你想、我想、自己想一想就亂講了。那不一樣,禅既然是色界人的心地定法,他的心地的特色就是這樣。在這個色界天的人不會有欲望。但是他那個福報,修這個福報,福報盡了以後,他還會輪回的。我們中國小說說,有個天女在天上犯了天條,不知道哪一條,反正這都講不出是第幾條,就打落人間來受懲罰。那我告訴你,這個天上的天人會犯天條的,絕對不會是色界天的人。他最高最高,是到忉利天,欲界的忉利天。四天王天的比較多。所以你可以看到。阿修羅修羅兵起跟釋提桓因作戰,那也只是到忉利天而已,他不會上夜摩天去,所以你所看到所有天界的一切狀況,那幾乎都是忉利天以下的狀況。

  也就是說,忉利天以下,欲望妄想都還是很多。甚至于嗔心貪欲都還很重。那麼要真的達到幾乎不會有的,幾乎啦,不是說趨向于零。那就要兜率天以上,兜率天以上,你慢慢的去了解。像這個部分呢,其他的經典講得很詳細。我們這裏不跟各位講那麼多。因爲現在再重新跟你解釋這些,你無法體會印度人的思維模式。我們在這裏要再跟各位講,那要浪費很多很多的時間。因爲他講的都是心性的問題。因爲禅是色界人的這種心地定法,所以色戒人的心體就是寂靜。他很甯靜,因爲沒有欲望,也不起妄想。你注意這一點。所以他的心體本身是寂靜的。寂靜的境界是就體而言,在這個境中,無欲無憂,無愁無诤,無得無失。寫這麼多是很羅嗦。應該來講,是無欲無妄想就可以了。主要是這二個,我多寫幾個是給你做對照,但爲心一境性之如如境。這個心一境性,各位還沒有修學,你只能背啊,心一境性是什麼你知道嗎?各位注意看小孩子,小孩子還不會講話。大概叁四個月,眼睛會開始看東西的時候。晚上你帶他出去看霓紅燈,然後他看到霓虹燈,你把他抱轉個方向,他那個頭會盯著那個燈,你雖然轉過去,她頭就轉過來,他始終會盯著那個燈看,有沒有?這麼專注的狀況就做心一境性。小孩子看一個燈光就這個樣子。現在各位在禅修的過程中,都最後就會到心…

《華嚴禅行法--《禅修前行》第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