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捌 无上正等正觉——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

  捌 无上正等正觉——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

  前一章我们从地藏菩萨如何发愿谈起,并且讲到了「十号具足」。针对「十号具足」这个部份,我们跟各位再做一些补充和介绍。当时佛陀因为要跟印度社会的六师九十六种外道辩论,所以对这些外道的理论及法门都很通达,所以叫作十号具足。佛陀因为对这些外道的理论很熟练,所以每次跟他们辩论,每次都赢,因此当然可以称他们为外道;但是来到现在,我们什么也不通达,跟人家辩,怎么辩就怎么输,那就不能叫人家外道了,他不叫你外道就不错了。

  我们现在之所以没办法跟人家辩,历史上是有因缘的。佛陀当时针对印度各宗派的错误和缺点一一反驳,佛教特别凸显的是行法的部份、修行的部份,这部份我们把它继承下来了,就是现在所谓的「原始佛教」;可见却也因为这个部份,使得佛教在印度社会几乎消失了。怎么说呢?因为从印度文明的系统来看这部份,他们认为佛陀的法并不究竟;这也是我常跟各位讲的,学佛不要意识形态,你一用意识形态,把「你所知」的佛法跟别人讲时,就一个「外道」的立场来看,会以为原来佛法也不过是如此而已,那就完了;这一点也是佛教为何在现今世界不能兴盛的原因。

  两千六百年前到三千年前那个时候,印度的修行方法几乎完全消失了,而这个时间之前的一千五百年,也就是现在算起大约四千五百年前左右,有几个伟大的修行人出来,向大家都知道的克里须那,他是专门弘法的,现在的BhaktiYoga就是讲克里须那;这部份演变成后来的「中观论派」。另外一个拉克鲁希,他是湿婆神化身的,专门讲行法的这部份,就是「瑜伽行派」。现在大乘佛法只把中观论派接了下来,这部份讲经讲得很多,至于瑜伽行法的部份,怎么修就不知道了。「瑜伽」yoga这个字翻译过来的,虽然现在社会上「瑜伽」似乎很普遍,但现在讲的瑜伽不是真的瑜伽,不是用来修行的,只是用来健健身或维持好身材这样而已。从这么广泛的立场来看,当你只是以原始佛教的说法来代表佛教时,问题就来了,从外道的立场来看,他们会觉得佛陀也没什么成就;譬如从他们的AshtangaYoga来讲,它有八个阶段,以他们的立场,照「你所讲」的这样来认知佛教的话,佛陀的程度大概是修到他们的第五或第三阶段而已。

  若是那些对佛法的认知是在持戒阶段的人来诠释佛法,那他们就会以为佛陀之修到第一阶段而已,你知道吗?尤其是有些人,持戒持到「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愈修身体愈来愈差,那佛陀就变成连修到第一阶段也没有。本来佛陀是十号具足、万丈光芒,被你讲成「小不点」一个,因为你对佛法根本不了解,完全是用自己的想法来诠释佛法。拿「广设方便」来说,你怎么广设方便?你的广设方便就是素鱼、素鹅、素鸡……,这哪是广设方便?这都是你自己想的!释迦牟尼佛、地藏菩萨来看,哇!有鱼又有虾,怎么吃?而且又不是真的,都吃假的;结果佛教徒都成了假的佛教徒,叫作「素佛教徒」。我跟你讲,你自己变假的都不知道。人家吃斋是过午不食,你现在吃斋呢?这只有你自己知道。以后你到阎罗王那边,去找地藏菩萨来作证,这没有办法。

  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十号具足」是心胸很广大的。你发愿就是要学这个,所有的法门都学起来的,这个就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是我们现在认识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意识形态的:「阿」者,无也;「耨多罗」者,上也;「三」者,正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整个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定义,从「智正觉世间」来讲,它没有错;可是从「眷属世间」来讲,这个就没有定义到了。从众生世间来讲,也就是所谓的眷属世间,一个众生都不能漏,全部都要穷尽,也就是经文这里讲的「广设方便,度尽一切众生」,但这个定义就没有含括这个部份了。第三个从「器世间」来讲,器世间要圆满,要让众生免于苦难,可是一下旱灾,一下水灾,温室效应,这个器世间要怎么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包含了这个部份。所以不要看这么一个词,要翻译都很困难,而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单是以「无上正等正觉」来解释,你还讲不清楚。因为这种东西,尤其是古文言,那个文字不能定死,他是很有弹性的,他这个词里头告诉你的,不是「无量法门誓愿学」,而是「无量法门皆成就」,它是指这一个东西,这样才能十号具足。很多人修了大福报,会飞天、穿墙透壁,修那些没有用,这些都不在这十号里面。你要修这十号,十大类的正法都要修。所以不管你是发大愿(圆融道)的修法或是次第道的行法,你要十大愿具足,这两方面你通通要有,反复地训练才有可能。这是指这个部份。

  我们继续来看地藏菩萨发愿的因缘。第四个地藏菩萨的发愿,也是在〈阎浮众生业感品〉,我们来看经文: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各位看这世间有多长,地藏菩萨发愿以来已经这么久了。可是,现在要各位发个愿,「唉唷!这辈子做不完就欠佛了……」,其实你没做到,佛也是笑笑,不会翻脸。你跟他乱发愿或是不发愿,他也那样笑;你发愿,他也不会特别高兴,晚上跑下来跟你握手。

  「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叫作清净莲华目如来。这时候有一位罗汉福度众生,遇到光目女设食供养,于是罗汉就问她「欲愿何等」。光目女跟他说:「我想知道我母亲现在在哪里。」罗汉愍之,就入定去看看。结果看到光目女的母亲堕在恶道,正在受极大的苦,于是问光目女她母亲生前是做了什么事,导致现在在恶道受极大苦。光目女跟他说:「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你看这个女儿帮她母亲算帐算得很清楚,她妈妈吃什么,她都看得一清二楚;看在她眼底,内心其实很痛苦。所以才会在她母亡之日,资福救拔,并祈求罗汉可以帮她。罗汉愍之,为作方便,于是教光目女:「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女就照着罗汉教导的那样去做了。

  经文里面故事的细节,各位自己去看,我们主要是要讲地藏菩萨怎么发愿的。后来,光目女的母亲,因为她为其母造福,得以出生为婢女之子,可是寿年只有十三,而且还会再落入恶道受苦。光目女问这个婢女之子,就是她母亲说:「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回答她说:「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光目女听了非常难过,于是哭着对天空发愿说:「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她是以这个因缘,因她母亲而发愿的;我们发愿是有「缘」的。所以地藏菩萨跟众生痛苦有关,之所以会相应,正是因为他有这个缘而发那个大愿。因此,当你在这种环境里,你求地藏菩萨一定相应。

  地藏菩萨愿发得太多了,经典也没有一一记载,你有苦难,跟地藏菩萨讲就对了,经典没记载的照算;因为他曾经发过愿,你有那个缘就会跟他相应。你看他发愿的那些功德就知道了,这个愿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由来,就是从这个地方做结论来的。当然地藏菩萨他老人家没这样讲,因为地藏菩萨发愿以来,所谓「百千万亿不可说劫」,没有办法用我们的数字来形容,以人间的语言来讲,祖师大德们就把它归纳成二句结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两句话就是从这边来的,这都是在讲地藏菩萨的大愿。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奇怪,它语出何处,就是从经文这里归纳来的。

  这个愿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凡夫在因地、在这个世间结构下产生的这些状况,而菩萨已经帮我们架构好入法界的那个愿。现在你想当菩萨,想当个行者,就依地藏菩萨这样发愿;学他这样发愿,就可以入法界,你就可以离苦得乐。换言之,当你在帮众生离苦得乐的时候,你就离苦得乐了;这是佛法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世间的结构又会告诉你:「我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好处的,那就叫作对价关系、买卖关系,那就无法成就,成就的都是人天福报。其实不用担心,绝对有好处,而且那个好处是你无法算计的,知道吗?你尽管照着地藏菩萨这样发愿,这样去利益众生就好了,你就可以「转」过去了。

  大概三十几年前,有一位同修,因为经济风暴而公司倒闭,身上所剩无几,算一算总财产只剩下四百三十几块钱。他想想,只剩下这一点钱,有这个钱或没这个钱,对他来说似乎也没有两样,于是通通把它放到功德箱去了,连坐公车的零钱也没留。因为他破产了,曾经想过要自杀的,后来打消了念头。那个地方恭奉的是地藏菩萨,所以他就跟地藏菩萨讲:「我希望生生世世当你的佣人,帮你扛锡杖,你发什么愿,我就跟着你。」他那时候也不是真修行,所以发愿说要当地藏菩萨的「佣人」。发完愿,反正身上一毛钱也没有了,也不用等公车了,直接用走的走回家。走啊走的,走了很久,愈走肚子愈饿,走到一个路口,脚已经开始发软,头也开始发晕。以前很有钱,从来也不会这样饿过。就在这个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熟人,心想:「糟糕,讨债鬼来了!」没想到那个人一见面,…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捌 无上正等正觉——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