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捌 无上正等正觉——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P2

  ..续本文上一页就跟他说:「走,我请你吃饭。月有阴晴圆缺,事业总有失败的时候,不要紧,我请你吃饭去!」这下他才松了一口气,放心的跟他去吃饭。接着当然就是狼吞虎咽,尽量地吃。他的朋友看他那样,心想肯定饿了好几天,就产生了同情心,问他想不想东山再起,他可以提供资金给他。就这样,在那个朋友的协助之下,果然东山再起,事业做得非常好。所以,后来他常常说那位朋友就是他的地藏菩萨;每次有法会,他就说「发广大愿,发广大愿」。像这种人叫作大死一番,绝地逢生,一般人是要死不活、要活不死,要你发个愿,你就要顾这个、要顾那个。油瓶里还有一、二滴油,那个最麻烦,那一个人他是连油瓶都破了,就全部放下了。他是这样发愿的。我们继续看下面的经文。

  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

  这里提到这位罗汉就是无尽意菩萨,光目女的母亲是解脱菩萨,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都是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各位想想,那我们呢?你不要说「人家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以前也是人家的女儿、人家的儿子,他是这样发心来的;你也是人家的女儿、人家的儿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发心呢?经过恒河沙劫以后,你也是了不起的菩萨啊!你看光目女的妈妈,曾经也造那样的业,可是现在是解脱菩萨了。所以,要不要看你自己啰,是看你怎么发愿,看你怎么修行!

  学佛主要的还是看你自己,你一定要当下做决定。我是结了婚才决定要出家,可是那时候小孩还小,怎么办?于是我决定「十年后一定要出家」;你能不能肯定「一定要出家,不出家会死」;能不能很笃定、很肯定地修行——我一定要解脱生死,否则我就是骗了阎罗王。告诉各位,跟佛菩萨发愿,你要是没做到,反正佛菩萨永远是笑笑的;可是跟阎罗王发愿,那可就笑不起来了。我就是这样跟阎罗王发愿:「我今天一定比昨天进步,我要是今天不比昨天进步,你就来抓我去。」因此,这个愿随时逼着我,这餐饭一定比上一餐饭进步;我跟他发的愿是「今天比昨天进步」,可是一天吃三餐饭,我就要求自己「这一餐饭,一定比上一餐饭进步」。你们吃饭的时候是合掌,我是一定反省自己:「有没有进步?刚才端碗要吃之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有没有更进一步?」假如没有,那就不吃。一定要这样逼自己,不然要谁来逼你?阎罗王已经在那边等了,你要不要拼?一定要自己逼自己,每餐饭都要逼你自己。这样怎么会不进步?怎么会不成就呢?

  譬如以讲经来说,同样我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进步,不是把昨天讲过的,再拿来讲一遍就算数了。以《地藏经》来说,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但是我每次讲的内容都不一样;内容难免会有些「剪贴」的部份,因为不可能地藏菩萨的名字把他改了嘛,但是内容一定会不一样,因为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进步。问题来了,每天都要更进步,但我总不能每次愈讲愈深,这样大家肯定会睡着了,那我就得训练自己要怎么「深入浅出」地讲。你一定要逼自己去进步,自己的事,别人不能逼你。所以希望各位发愿,就要发真的能让你进步的愿,而且这个愿发下去,你会永无止境地穷尽它。像我刚刚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愿,你就带着疑情——「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学辞典上都有解释,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嘛;可是,究竟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当时印度人讲这句话时,它主要是在讲什么?很显然地,从佛教的全方位来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要圆满三世间——智正觉世间、眷属世间、器世间,显然地,三个部份都要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就像金字塔的那个「塔尖」一样,塔尖的重量不重,但它代表的是整座塔的成就;而佛教的整体成就,即是包括了「三世间的圆满」。三世间的圆满,我把它浓缩下来,叫作「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用白话来形容,意思就是「最适合人居住的世界」,亦即现代人所谓的和谐世界、世界和平。和平就是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以白话来讲,「智正觉世间」就是每个的人心灵很充实、很丰富,没有所谓的心灵空虚;「眷属世间」很和谐、很和乐,没有对立,也没有抗争;「器世间」圆满,地球生态平衡,不会有臭氧层、温室效应这些问题,自然资源均衡,足够全人类使用,不会像现在有百分之九十的资源是集中在六分之一人口的手中。这些都是器世间和眷属世间不均衡的现象,而且尽是发明一些让人们心灵愈加空洞的东西,这都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这里来看,你就可以知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在讲什么。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去讲佛法,否则只会把佛法扭曲及窄化而已,弄到后来,就只剩下「阿弥陀佛!」那四个字,本来是六字洪名就变成四个字了。不能窄化,窄化以后佛法就看不到了。它很殊胜、很广泛,是普遍而不能穷尽的,处处圆满的;人到达止于至善,族群也到达止于至善,世间也到达止于至善,这才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然,怎么算呢?想想看。这部份提供各位作参考。

  〈阎浮众生业感品〉前面经文一开始,是「定自在王」问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于是佛陀把地藏菩萨久远以前,怎么发愿的经过讲完以后,定自在王菩萨也发起要广演这部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说完以后,就合掌恭敬退下去了。这个是请法的状况,就像各位现在都在场一样。「定自在王合掌恭敬,作礼而退」,他一退,换四天王起来请法了。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四天王问世尊,地藏菩萨那么久的时间,发了这么多的大愿,怎么度了那么久还没度完?还没度完又加大愿,一直押下去,这筹码会不会押太重了?你留意到,四天王问的问题,跟你、我一样都是用大脑,因为四天王也还是在世间内的世间人,不是菩萨。菩萨出世间,就不用大脑。用大脑就会这样想:「怎么还没度完,又发大愿,这样一直押下去,会不会压垮了?或是会不会变成呆帐呢?」所以在这个世间结构底下,用脑筋的,起心动念还是业、还是罪。我们来看佛陀怎么跟四天玩说: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佛陀跟四天王说:「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佛陀的意思是:「好吧,你们既然这样问,我就告诉你,地藏菩萨在这个阎浮提内,是怎么慈哀救拔众生的。」各位注意「方便之事」这四个字,佛陀回答的重点就是这四个字。「方便之事」就是从「事相上」来讲,因为四天王问的正是这个东西,佛陀才讲这个部份。所以四天王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意思是「对对对,我要听的就是这个」。

  佛跟四天王讲,地藏菩萨从久远劫来,一直在度脱众生,这愿还不能慢。「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重发愿。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因曼」就是起心动念。这里的「百千万亿方便」就是相应刚才前面的「方便之事」;佛要讲这些方便之事,跟四天王讲地藏菩萨是怎么教化众生的。「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哇!地藏菩萨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讲什么样的话,遇到生意人,就讲生意话;遇到政治家,就就讲政治话……,地藏菩萨就这个样子。这里面他一共举了二十三个例子。

  各位有没有遇过地藏菩萨?告诉你,我们都遇到过,地藏菩萨不一定是现穿长衫、拿锡杖这个相,而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跟你讲「你有什么缺点,可能会有什么果报」,那个人,那个人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就是地藏菩萨。所以只要任何可以「启发」你,而让你免于过错的,你就应该懂得珍惜、改过,那就是地藏菩萨。生活中一个一个都有,在你生活中太多了。现在问题是,有福报的人就很麻烦,会有「他想的都对」的这种情况。当你有福报的时候,就要想想看,「我会不会用福报来培养福报?」会这样想的,这是中根人;「用福报来培养善根」,好好修行、出离三界,这是上根人;下根人没有感觉,哪有什么福报不福报,先做了再说,直到福报用尽,就开始后悔了——遇到失败、福报用尽才会觉醒的人,叫作「下根器」;而所谓的「隔世冤」那种人,有福就造业,造业就受苦报,苦报再修福报,修了福报再造业……,这种是生死轮回的众生,什么根器也算不上。

  生活中我们都遇过地藏菩萨,问题是「脱获善利,旋即又忘,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你也不是不信,可能今天听完经回去,就马上开始做功课,可是做了两个月,就逐渐冷淡下来;所谓「一年佛在眼前,二年佛在天边,三年佛就回西天了」,全忘光光了。这个情况就是前面讲的这种世间结构的状态。想想看,自己的生死大事,你要不要「很肯定地做决定,然后尽此一报身,永不退转」?这样肯定就可以了,反正「尽未来际」你也看不到。你进了法界以后,就可以尽未来际;可是你不进法界,只是现在念一念,但至少这辈子一定要做完嘛。能不能遇到挫折、痛苦或病痛,依旧「我此愿王,永不退转」?还是一病起来,「唉唷!你都不知道痛死了,怎么念佛……」所以各位,你能不能很笃定?笃定很重要,而要如何笃定,那就是我们自己要用功的地方,别人帮不了你。

  希望各位在这里能够弄清楚,事相上的事情,我们一般都很难做得到,其实这部份是最简单的。你只要记得,日常生活中能让你有所启示,而停止造贪瞋痴、身口意这些恶业,那就是地藏菩萨的大愿示现,你都要感恩地藏王菩萨。我不知道各位怎么做,以我个人来说,当生活中有所启示而止住恶业,我就「一百零八拜」;因为感恩,感恩就一百零八拜;忏悔也是一百零八拜,这个就叫作「归零功课」,全部回到原点来。正面的、有所启示,「一百零八拜」;负面的,「唉唷!好险,」只是业相现前而已,一样是「一百零八拜」;感恩也是「一百零八拜」。你说「本来想要干下去的,后来没有做,反正也没造业,那应该不用拜……」,不是,那是地藏菩萨示现,赶快一百零八拜,要不然下次他就不来了。你会说「我又没有看到地藏菩萨!」其实他已经给你看了,这就是「见如来」!

  当你的自性有所觉醒,然后改过,这不是见如来吗?真的行者是从这里来的。所以「圆融道」有三个条件,第一、「对三宝具足信心」;这个地方菩萨现前,怎么会没信心?第二是「菩萨行、广大愿」,所有的愿都是菩萨行,这样才能培养你的菩萨种性。第三、「归零功课」,忏悔、发愿、感恩,通通都是一百零八拜就对了。「师父!我一天总共一百零八拜,可不可以?」马马虎虎,也可以啦。不过,认真修的人,每天有几样,他就拜几次,,你要以「一百零八拜」统称也可以,但最重要的是每天的反省跟检讨。每天花半个钟头反省检讨一下,将人生的理路稍做整理,这样绝对够,这个效果最大。希望各位,真修真行!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捌 无上正等正觉——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