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如何从世间转入法界
这一章接着来介绍地藏菩萨的大愿。前面我们将这个世间结构当中所发生的现象,跟各位介绍过了,因为是从根本谈起,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本体论」;从根本上,让你了解到这个世间的结构也让你了解,我们的生命来到这个世间,其实是一种「痛苦」的错误,不是「美丽」的错误。历史上有很多错误是错的很美,但是这个世间的诞生是痛苦的错误,所以才有「苦、空、无常、无我」。假如不痛苦的话,那应该是「美空无常」,不会是苦空无常。
常常有人说「佛教很悲观,都讲苦、讲死」,如果这样想,那就弄错了。佛教将这个世间的根本指出来,目的是让你了解,不是要你产生悲观的。这种情况,就像有些人会以为:「当初因为一念无明,所以才会生死轮回,可是我现在这么努力的修,修到解脱成佛以后,万一又一念无明起,又掉下来……。」如果真是这样,那个一定是假修行,不是真修行。我们讲「象限转移」,是要你转出三界,结果你是转移到「生天」去了,生到任何上帝的身边,一定会再下来,那时就不是「一念无明起」,而是「福报享尽」堕落红尘,不一定是犯了天条,受天帝释处罚才下来的。同样的,你掉到地狱去,业苦受尽了,阎罗王照样不会留你,因为业尽了,地狱里除名了,阎罗王就把你赶出来了。
释迦牟尼佛有一辈子也掉到地狱去,因为他妈妈生病,他却跑去赚钱,这个果报就使他掉到地狱去了。一到地狱,看到一个人出来,头上顶着一盆热火轮,看到他就说:「这个是你的!」啪!就把热火轮丢给他。哇!他一痛起来,赶快往城里跑,一进去看到里面的人都痛苦地顶着热火轮。这时他心里想:「哇!反正这热火轮这么痛苦,你们的通通给我好了,我替你们顶。」就起这么一个念头,他的火就熄了,阎罗王就出来跟他说:「这里没有你的份了。」他一出来,就生到天上去了。
另外有一个人叫作鬼见愁,这个人很凶狠,见到人就打,人见人怕,连鬼都怕他,所以外号叫作鬼见愁。有一天看到一只蜘蛛在路中间,本来想要一脚把它踩死,突然产生一个善念,把脚跨了过去,饶了蜘蛛一命。死后当然到地狱去了,阎罗王跟他翻一翻、秤一秤,发现他什么好事也没做过,只有一次会起一个善念,没有把那个蜘蛛踩死。于是阎罗王就给他一个机会,跟他讲:「前面有个洞,你可以从那里出去。」于是他到那个洞,发现从天上掉下一根金色的蜘蛛丝,于是他赶快牢牢地抓住,使尽全力地往上爬。爬了一阵子,很累,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往下一看,哎呀!不得了,下面有一大票跟着他往上爬。他心想:「这么多人抓住这条细丝,绳子一定会断掉……。」于是就伸脚把那些人通通往下踹下去,结果这么一踹,蜘蛛丝就被扯断了,他又掉回到地狱里去了。
释迦牟尼佛那一辈子,也没有想要做坏事,只是因为要赚钱,没办法孝顺妈妈,这样就要下地狱了,可是因为有仁慈的心,到了地狱起了这一个善念,所以很快就上来了。反倒是那个鬼见愁,本来就应该待在地狱,纵使有了那么一个机会可以上来,结果还是再掉回去。这个就是佛法讲的「平等性」,造什么业,受什么果,这不是悲观,也不是讲苦、讲报应、讲地狱,是讲一个事实如此。
佛教最重要的是告诉你:要充实实力,充实一种阳光性的实力,阳刚性的实力;让你的生命能量充满着阳刚之气、浩然正气、善良之气。为什么?因为假如缺少浩然正气,你会一直「贪瞋痴」下去,当贪瞋痴习气一养成,严重的情况就会跟鬼见愁的例子一样;假使你养成的是「戒定慧」的习气,那就会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万一不得已而做错决定,导致要下地狱时,顶多也是「烫两下」就回来了。做坏事本来就应该受处罚,你也不必怕被阎罗王处罚得多严重或是处罚错误,那是你的大脑在作怪,阎罗王绝对不会处罚错误的,因为当你仁慈心一起时,地狱就消失了,怎么会过分呢?不会过分!当你有心要代众生受苦,这个就超越了,这种善因马上就兑现善果了,丝毫不爽!
我常跟各位讲,佛法这种生命改造工程,是宇宙中、你的生命历史当中,最伟大最精密的一项工程,你知道吗?丝毫不爽。因缘到的时候,你要躲都躲不掉。这不是恐吓你,是告诉你真实的状况。佛法一点都不悲观,他绝对是积极的,所以告诉我们世间的结构是这种状况,也告诉你法界的结构是什么状况,不但如此,还教你怎么样从世间转到法界去。这怎么会悲观呢?假如这个都不能讲的话,那不是悲观、乐观的问题,而是叫作糊涂,因为你活在这个世间,却搞不清楚这个世间在干什么,只是莫名其妙的来。人家问你:「为什么姓陈?」「我爸爸姓陈。」这个不用你讲我也知道,问题是,为什么你要到他家去姓陈呢?怎么不到马家去姓马呢?你能不能选择?无法选择;为什么你来到这个家,因为你跟这个家有共业。因缘怎么组合,不是你能决定的;这个叫世间结构,你的六尘跟五蕴一相应,你就下去了。这世间的苦,你要彻底认识。现在很多人都有业障,不是没有苦,前面讲过「业力甚大,能深巨海,能敌须弥,能障圣道」。当然那种福报大的人,你要讲佛法给他听很难,因为他现在有福报,要是他听你讲,可是会障了他的「圣道」;现在有钱是老大,他讲话别人都得听他的,他不需要佛法。你要留意这些问题,这是世间的结构。
法界结构已经简单地跟各位介绍了,现在关键是,我们要怎么样从世间转过去。这部份我们在行法中已经跟各位介绍过了,它必须透过那个密密麻麻、伟大又精密的生命改造工程,唯有透过实践,才有办法兑现。其实这个工程不是很繁琐,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下手处。你现在在这个世间,而你想要出世间,那就是「入法界」。很多人只会讲出世间,也不知道要出到哪里去。「世间」、「净土」、「法界」的关系前面介绍过了,从这里可以知道,透过生命改造的过程,我们的色身可以由化身转变成法身,我们可从世间直接转入法界;知道这个原则以后,接下来就是怎么样入法界了。按照《地藏经》的行法、我们密法曼荼罗的指导,这个地方叫作「圆融道」;圆融道告诉我们,就是要发大愿,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大愿。这一部经从头到尾都没有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只有讲要度尽一切众生;「广设方便度尽一切众生」,其实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善财童子不是见到每位善知识就说「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吗?他就是要发大愿,广设方便度尽一切众生。所以你看普贤十大愿上面讲:「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这叫「四无尽境」,你要这样发愿。修行度众的时候,假如有「唉唷!我好累喔」,那就不及格了,普贤行者是永远不会累的。那要怎么样可以不累呢?你就要好好训练了。透过大愿,让你的愿「超越所有众生一切业力的总和」,这是从修行来的。
发愿是无尽的,我们来看看地藏菩萨他怎么发愿。地藏菩萨发的第一个大愿,是在〈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我们先来看这段经文: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你看这个佛号念起来就不一样,他很威猛、很快速地具足万行,是这样的一位如来;「千福」就是无尽的福,各种福都具备了。那时候的地藏菩萨,身为大长者子,看到这位佛的相如此的好,那么有福气、那么庄严,就起了欢喜心。然后就问那位佛:「你以前是做了什么,才会长得这么漂亮?」
我们现在学佛以后都不讲「漂亮」,都要讲「庄严」,这两个有什么不同吗?哪里不同?其实只有语言不同嘛,其他都是一样。就像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很可爱,没学佛前,可能就直接讲「好可爱,好漂亮!」学佛以后,漂亮都不能讲了,要讲庄严。小孩是同一个人,只是因为你有学佛,所以他变庄严;你没学佛,他就变漂亮,这种就叫作「意识形态」!告诉各位,学佛假如有这样的意识形态,修行肯定不会成就。那些很重视名词、名相、语言文字的人,下辈子来就当喜鹊,叽叽喳喳,声音很好听;不见得很漂亮,因为你不要漂亮,你要庄严,留意到喔;这些都是意识形态,不是真实的,但是有很多人很执着这些,甚至也有师父这么教。我是不反对,也不鼓励,因为我也不能说他错,他确实也在佛门中,这也是一法,法法平等;但是有必要这样吗?佛教就教这个吗?就像我们现在一见面,都不讲「你好!」而是「阿弥陀佛!」现在的佛教有人这样教没错,但这个是学佛吗?南传、藏传佛教都没有这样讲,难道这样就不是学佛吗?我们在教你拜佛的时候很清楚吧,「右手先下去,右脚下跪;然后左手下去,左脚下跪;然后头顶下去,翻莲花掌……。」这些叫佛教礼仪,大众在一起的时候是这样,这个叫作「族群公约」;可是只有你一个人时,你跟佛协调好就可以了。你怎么做,佛脸色变的时候,你就知道做错了;佛的脸色没变,表示你没有做错。你就注意看佛脸色有没有变,没有变,你怎么做都不要紧。有些人很在意这些,那未必是真的。
但是这个地方不一样,地藏菩萨身为大长者子的时候,看到佛那么庄严,这是真的,这叫作因佛发愿;他见佛相好,千福庄严,所以直接就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他发愿的因在这里。佛就告诉大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你要证得像我这么庄严,就要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各位知道这个佛是怎样地庄严吗?这个佛的名号叫作「狮子奋迅具足万…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柒 如何从世间转入法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