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行上是超乎你想象的精进,佛陀是不倒单。不倒单,可不是你想的坐着睡,而是入定,维持清清明明的状态,这样生命能量就会恢复,出定以后就开始工作忙碌。这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你没修行,大家都不修行,然后就说佛陀是坐着睡。谁在跟你坐着睡?他的行法是急惊风的行法,跟我们想的那种慢郎中行法不一样。
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就不一样,他要修行的时候,空调要先开一个钟头,点个香精,坐垫要铺好,吃饱喝杯咖啡,上个厕所,肚子消一点再打坐,要不然会堵住;每半个钟头要下来一次,再喝杯茗茶,可能是陈年普洱也说不定。他的修行方式,就是要条件具足才修。释迦牟尼不一样,他卧如弓,可是你看弥勒菩萨那个肚子怎么卧如弓?一定是大字型睡觉,不然那个肚子挺起来像一座山。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修行方式。这只是提供给各位作参考。
我们再看一下胎藏界这个图,前面我们从这张图可以看到地藏菩萨在佛法中的地位,也从佛陀到忉利天宫说法,谈到《地藏经》是《华严经》的一部份。你从北门「地藏院」进来,这个修法叫作「福德门圆融道」;从南门「除盖障院」进来,这个修法叫作「智德门圣解脱道」。从福德门进来是直接修圆融道,从这个世间转入法界,重点是需要「发愿」,而发愿的要领是——你要去相应;这是关键,光是文字愿没有用。智德门进来的这个行法跟发愿没关系,就算发愿也是发要成佛的愿,这个愿跟行愿不一样,从福德门进来的是「行愿」。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讲,这两边行法的人搞不清楚一种状况,就是通常教你禅修的人,没有教你发愿,而教你念佛的人,可能会教你发愿,但也仅止于「愿生极乐世界」。愿生极乐当然也是一种愿,但那个愿是想要生极乐,跟我们讲的「行愿」不一样,通常我们把这种单一愿叫作「回向」,而不叫作愿。所以要往生极乐的人几乎都在回向往生极乐,因为它是单一愿。
这里讲的「大愿」是要去实践,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你要「广设方便」,记得这一点。发大愿的愿,它是综合愿,你遇到什么境界就发什么愿,那个愿要一直不退,而且一直扩大、一直成长,是尽未来际要去做的,所以叫「行愿」,跟回向愿不一样。回向极乐世界是单一回向愿,而地藏菩萨这个福德门圆融道的修法,不是单一回向愿,它是广大愿,在你「广设方便」的时候就是行法;所谓广设方便,是为了达到这个愿的目标你去做的。广设方便不一定成功,而且常常会失败,但你的智慧一定增长,这是一个行法。
通常次第道它有两个部份,一个是禅法,一个是密法。不管禅法、密法或是净土念佛,所有禅凈律密要进行的行法,我们把它统称为「禅观」。像我现在跟你讲的这些,讲一堆好像跟实际修行没关系的,这个叫作「义学」。义学是传统的讲法,新时代叫作哲学。哲学的「哲」,拆开来就是「折口」,什么叫作折口,就是把自己的口折起来,意思就是去实践;哲学的英文叫作「philosophy」,在西方就字义来讲就是「爱智慧」,意即不断地求智慧;假如从求智慧的立场来讲,他就变成实践学了。可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学哲学的不是「爱智」,是「爱讲」,很会跟人家辩,都是在折别人的口,不是折自己的口。假如是折自己的口的那种哲学,它就接近哲学了。所以我们这里就不用「哲学」来讲,因为误会太多了,我们叫「实践学」。
实践学就是「禅观」,而「义学」是把禅观的过程里,内在感受的那个境界陈述出来。从智德门来为什么不讲发愿呢?因为它是一步接一步过来。你记得,是一步接一步过来,而且不能「躐等」,用跳的过去,那就没用了,就不能完成了。所以在我们这边进行的整个行法,在你证到阿罗汉以前,过程当中大概有两百多张的表格要你填写,也就是考试的表格有两百多张,而且不是考过及格就算了,它会一再地回过头来验证。因为很有可能是刚好被你「蒙到」猜对的,不是真的会;就像你以前读书一样,有时是胡乱猜对的,不是真的会。修行跟一般学校的考试不一样,不是形式上过了,你就真的过关了,它是讲真功夫的,若是没有那个功夫,到了那个地方,自然就卡住了。修行本身,没有任何人情可言,当你到那个地方不行,只有重来,就算禅师不叫你重来,你要没有真的解脱,阎罗王照样来抓你去报到;到时候,你跟死神说:「不是我,我已经得到证明了,干嘛还来抓我?」他就跟你说:「那个证明是假的,我要抓你才是真的!」
以前有一位高僧叫作金碧峰,禅定的功夫很深。有一天,皇帝送了一个紫金钵给他,他心里很开心,于是对这个钵起了贪爱之心。一日,他的阳寿尽了,阎罗王差了两个小鬼来找他,可是因为他入定去了,小鬼找不到,这下只好去找土地公帮忙了。土地公想一想说:「还不简单,金碧峰最爱他的紫金钵了,你们只要敲二下紫金钵,他自然就会出定。」果然,二个小鬼轻轻往紫金钵弹了三下,金碧峰就出定了。「是谁啊?干嘛敲我的紫金钵?」小鬼跟他说:「你阳寿尽了,是阎罗王要我们来抓你的。」金碧峰心想:「这下不妙了,修了老半天,结果还是不能了脱生死,都是贪爱这个钵害的!」于是就跟两个小鬼商量,让他再好好瞧一瞧这个紫金钵。小鬼说:「好吧!再给你几分钟。」就在此时,金碧峰将紫金钵往地上一摔,砸个粉碎,然后双腿一盘,又入定去了;这一次他已经心无挂碍了,留下一句:「要拿老僧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拿老僧金碧峰。」各位有没有这种本事?他有真功夫不怕,没功夫的,看到小鬼两腿就发软了。
修行一定是论实力,马虎不得。很多人强调有什么易行道、简便法门,没有啦!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千万不要轻信那些。修行没有所谓的「跳楼大拍卖」,假如可以的话,佛陀早就跳了,哪有那种打八折,然后再对折的?没有这回事儿!功夫是一步一步很扎实走的。如果以数学来形容,智德门次第道的修法就是一种「多元联立方程式」;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而且每个环节都要很清楚,假如没有弄清楚,进去一定会迷路。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修法,很多修行人就是搞不清楚那个「联立方程式」,看到就昏倒了,总是想有没有最快、最好的方法。没有啦,你要一步一步地把基础扎稳,一步一步上来,否则智德门你进不去。
假如你是从「福德门圆融道」的修法,它就不需要这样,但你必须一再地发愿。问题是,很多人很怯弱,「唉唷!要是发了,万一做不到……我看这条路还是行不通!」当你一再地这样想,一再地这样叹气,那愿就发不出来了;即便有发愿,发的愿也是那种「功利愿」,也就是「我发这个愿,看能不能给我怎样……」。发这样愿没有用,它不是功利,也不是交易,他是要你去实践,真的要你去做。这里面你要记得——所有的修行,都跟你的心性有关;真想要修行,你要从修行的立场来看,不要从红尘中的立场来看。「师父!我现在还要上班,还要养家,哪有办法发这种愿……。」如果你不从修行的立场来看,那就没有办法了。
「发愿」是从世间要转入法界的一件大事,必须要从修行的立场来看。各位,你要记得,红尘中的事,就归红尘中处理;所有要入法界的事,就用法界的方式处理,这个绝不矛盾。所以要发愿就赶快发愿,不要扭扭捏捏,那么怯弱,圆融道不能修,解脱道不能修,那你要干什么?找来找去,到最后只有死路一条。别想那么多,这两个修行方法,你要能够去行。修行其实不难,但你要是自己在那边糊成一团,就难了。本来这碗饭、这碗粥,你一口一口吃就好了,可是你硬是要把它捏成一团,一口塞进去,我看是去见阿弥陀佛比较快。一步一步来,一口一口吃下去,这不是很自然吗?所以不要和成一团。佛法不是你想的,大脑想象不到,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修。所以我们常讲,想当然耳、自己想的、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这些都不是佛法。佛法就是佛法,你要好好地找个善知识,从头到尾修过来。不要去想:「师父,我要快一点的,我很忙。」你永远都要快一点,永远都很忙,那就永远都「快要开悟」,而永远不会开悟!所以你要嘛,一定从基础来,不要以为自己程度有多高,资粮道一定要先具足;资粮道具足了,那一关很快就会过了。只要你基础打稳,不管以后你到哪个道场去或是跟随哪位善知识,都是要从头来,但你会很快;假如连基础都还没有的,那对不起,你就在这个地方好好地把基础打稳吧!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伍 福德门圆融道的修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