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壹 地藏菩萨的本体论▪P2

  ..续本文上一页的生命因素,其中一个叫作地藏菩萨的生命因素,这个生命因素一定要把它激发出来,否则修行会修得很痛苦。

  假如你想要改造生命,「地藏」因素的激发,对你有绝对的帮助。很多人很想「求智慧」,或是要「大慈大悲」,这些都是生命因素。菩萨就是生命因素,观世音菩萨就是讲「观世音」这个生命因素;同样的,地藏菩萨就是讲「地藏」这个生命因素。「观世音」、「地藏」是生命因素的名称没错,问题是,「观世音」、「地藏」又是什么?「就头发上有别一个『佛』字别针,那位叫做观世音……」,或是「剃光头、手拿锡杖那一位就是地藏……」是这样吗?告诉各位,你假如从来没思考过这些问题,表示你不曾完全投入过,都是听人家讲「念观世音菩萨很好」,你就跟着念;哪天又听人家说「念地藏菩萨功德比较大」,又改念地藏王菩萨。像这种都不叫做「学佛」,这个叫做「功利主义者」或是所谓的投机分子,知道吗?因为只想要「多赚」一点嘛!

  用现代话来讲,「地藏」叫作生命的蓝图,也就是你的人生蓝图;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常听到的「生命的地图」。你这个生命要怎么走,有没有想过?「生命的目标在哪里?生命的真相是什么?这样子活在这个世间对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辈子来就这样吗?人生要怎么活着才有价值、有意义……」这些问题,你有没有想过?很多人进佛门来,都不是在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看看哪一个会保佑我,我才跟他拜」;看一看,「嗯,这位比较顺眼,我就拜这一个……。」这哪叫学佛?这个叫做三教九流的拜拜,闽南话讲的「有拜有保庇」嘛!拜拜只是为了求得心理的平安。基本上,这样也不能说有错,但它是凡夫的行为。我们进佛门来不该是为了这个,应该是为了改造你的生命、为了转凡成圣;这时,它需要有个蓝图,而地藏菩萨正是那张蓝图!换句话说,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就是在「指导我们这些在法界中迷失的孤儿,尽快返回生命的故乡」。同样的,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又是什么呢?以现代话来讲,叫作「免疫力」,因为我们这些法界中迷失的孤儿常常受伤,不是天灾,就是人祸,那要怎么办呢?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可以让你复原,不会受了伤就永远带着,它具有复愈的能力。总之,观世音菩萨这个生命因素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可以免除困苦的逼迫,早日恢复身心健康的能力」;而这个生命因素是我们生命中本来就有的。

  「经典」就是开启生命因素的钥匙,要你诵经,就是要你透过经典的持诵,来开启这个生命因素,如此,绝对受到保佑。但假如这个生命因素不能开启,那诵经就跟录音机没两样,时间一到就播一遍。很多人诵经,就只有三句经,怎么说?他时间一到就「如是我闻……」,接着「脑筋一片空白」,但经典也能一字不漏地诵过去,最后「……信受奉行」,叩!就起来了,前后就这三句。这样有没有功德?也是有;什么样的功德?下辈子来如果当鱼,水一定足够;如果当蛇,会生草泽地里,不会在沙漠里;像各位生在马来西亚,没台风、没地震,一年四季风和日丽,这也是福报很大。修这种「三句经」,就是修得这种福报,可以「常生好国」,但生命还是「没有解脱」。所以各位要懂得如何诵经,透过诵经开启那个生命因素,这才是重点。大家要了解,佛法讲的本体是很完整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地藏经》存在的价值就是「开启你生命的觉醒」。那么,佛法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就是开启我们整个生命的大觉悟。觉悟什么?真理的存在!你或许会觉得:「我不懂真理,日子也蛮好过啊!」这就表示,你对真理真的不了解。

  今天这个时代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物理」很兴盛,物理的研究虽然也属于真理的范畴,但这个真理跟生命无关,所以叫做物理;真理一定跟生命有关系,所以物理不是真理。问题是,今天的人相信物理,不相信真理,不管做什么,都会以物理为衡量标准,甚至会说「真理一斤值多少?觉悟一斤多少钱?既然觉悟没有价值,那我干嘛觉悟?还是教我赚钱比较实在吧!」各位,赚钱容易吗?很多人赚了很多钱,累积数代的庞大家产,有时一夕之间就全没了。你看光是去年(二00八)的金融风暴,就蒸发掉了多少?这个叫做「无常」啊!物理绝对是无常,而且物理的生命会「折旧」;各位不要忘了,你的生命也会「折旧」。很多人每年生日都要庆祝一下,有什么好庆祝的?没过一年,你的生命就折旧一年,那是要庆祝什么呢?庆祝更接近死亡吗?这个世间是「物理」的,它会有盲点,就像眼睛只能往外看,却没办法看到自己的眼睛一样,物理再怎么研究,它都无法了解生命是什么,你要留意这一点。

  物理现象里的生命是愈来愈折旧的,到最后,它不是「等于零」而已,绝大多数的人都变成「负数」;负数是什么?造业,掉进三恶道。负的才会掉进三恶道,倘若不是负的,前辈子的加一加,重新投胎再来人间。假如是正的话,下辈子再来,就比这辈子进步了;但绝大部份都是负的。佛法告诉我们,有一个真实的生命,它是永恒的,什么是永恒的生命?就是《心经》上讲的「不增不减」,因为没有折旧,那就不增不减。各位要记得!只要是永恒的生命,你就不用担心生病,不会被人家吓死,因为你知道病也是「无常」,以前不知道造了什么业,所以这辈子会病。因此,你要走进永恒的生命里,不要活在折旧的生命里。

  各位,要不要去永恒的生命那边?永恒的生命,才是佛法的目的。永恒的生命要怎么去?它有两个方法,这两个方法都有无量无边的法门,一个叫做「圣解脱道」,也就是大乘佛法中讲的禅观、瑜伽行;另一个就是我们讲的「圆融道」。地藏菩萨这个行法,特别强调圆融道,直接就入法界,它开启你的是这条道路;《地藏经》存在的价值,就是告诉你圆融道怎么进行,当你把地藏菩萨这个生命因素激发出来,你就直接进法界了,重点在这个地方。

  假如你不了解这个世间跟法界的结构,《地藏经》你是看不懂的。这世界有一个人大概懂这一点,可是他讲不清楚,这个人就是我师父。他一直跟我讲《地藏经》很好。我问他:「怎么个好法?」「就很好啦!」他说他师父教他的。他师父是弘一大师,弘一大师就是修「地藏」跟「华严」两个法门,我师父也是修这两个法门。他跟我讲:「你要弘《地藏经》。」我跟他也是因为地藏菩萨的因缘才认识的。他老人家叫我弘《地藏经》,作弟子的当然要依教奉行,所以今天在这里讲《地藏经》。当年他咐嘱我一定要把《地藏经》弘开来,并且附带跟我讲了一句话——「《地藏经》是《华严经》的一部份」。我当时问他,从哪边可以证明。他说:「你自己去找。」他既然这样讲,表示他知道、已经证明了,可是讲不出来。

  告诉各位,从证得到会讲之间,最少要花二十年的时间。当年义玄禅师在大愚禅师那里开悟回来,一直到他讲「三玄三要」时,已经是二十年以后。所以修行要趁早,不要到老了才开悟,还没来得及讲出来,就要拿去火化了。

  以前有一个成就者,人家问他:「你还没开悟之前是怎么样?」他说「如丧考妣!」「那开悟以后呢?」他还是说:「如丧考妣。」这就是所谓的「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如丧考妣」。没开悟之前的「如丧考妣」,意思是急急急,急着要开悟;开悟以后,也是急急急,急他讲不出来。两个急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当然这只有开悟的人才有办法体会,各位如果想要开悟,那就得要完全投入才有可能。

  这里面有个问题——开悟以后在讲什么?经典这样看,你看不出来。前面我跟各位说「《地藏经》是在演绎地藏菩萨的」,这样讲好像「于理可通」,假如我说〈普门品〉是在演绎地藏菩萨的,那你一定会说那个法师头壳坏了。于理可通的,你就接受了,问题是,你不知道它到底在演绎什么。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办法了解它里面牵涉的三个部份——语言模式、思惟模式和行为模式。经典有一定的语言模式、思惟模式和行为模式,这三个就是「身、语、意」业。它的表达方法跟我们世间的表达方法不一样,因为这部经典是在「定中」讲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入定以后才能讲。我们现在都不是在「定中」,我们是在「定外」,定外要了解定中的东西,你要怎么了解?

  告诉各位,假如是在定外讲的经,那完全是依照你个人的喜好讲的,知道吗?照这样说,这下可麻烦了,我在定外讲,如果讲错要怎么办?很多人不敢讲经,「哎哟!讲经要背因果,我又没有开悟怎么讲?」其实,讲经跟开悟无关,因为讲的人,一定是讲他知道的,不可能把不知道的讲给人家听。当中可能有些人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讲经的,里面有贪心,当然就要背因果了;种了贪的因,自然就会受报。假如只是单纯地想把佛法告诉大家,就「我所知的」讲给人听,当然都在定外;定外讲的大概百分之九十都不对;虽然不对,但没有错,知道吗?因为你一定是劝善,佛法没有叫人家造业的。譬如,讲《地藏经》,讲到后来无非是要你持斋、家人往生的时候一定要诵经念佛、放生、印经、布施功德,这些都是行善,这哪有错?但是我告诉你,这些跟生命改造、转凡成圣没有关系,但是会替你的人生「加分」。所以有没有因果?会不会有报应?当然都有,但它是Plus的,是「加分」的报应;如果是那种假借名义,背后的目地无非是希望大家多捐一点、红包包大一点的,那就要背因果了,这就是Minus的因果。发自于你身、口、意的一切,不管你知悉因果与否,它都有因果;你造的任何业都是因,只要缘到,果报就到了。

  学佛的人知道有这种关系,所以就少造恶业,多造善业;但善业、恶业只是Plus和Minus而已,佛法最重要的不是在这里,而是要出三界的问题,是生命改造的部份,关键在这里。各位真正想要了解这个部份,那就要训练自己「如何入定」。很多人常讲,要「舍识用根、转识成智;要从这个世间的生命,转到那个生命……」。怎么转?要转到哪里,没人知道,转到地狱也是转,转到天上去也是转,我们要的是——转出三界!转出三界的这个「转」又是什么?这个「转」就有点像「芝麻开门」,光是讲「芝麻开门」,门还是不会开,听说还得要搭配「咻」那一个,门才会开。同样的,现在大家修行就好像只知道「芝麻开门」那四个字,「咻」那一个没有学到,门就是不会开;而「那一个」是什么?就是「那一个」。你要转过去,有一个关键,所以祖师们就在那边「那个、那个」,我们却在这边「哪一个?哪一个?」他急得不得了,就说「这个……这个」。讲「那个」,你又要问哪一个;讲「这个」,你又要问在哪里?所以才会有「如丧考妣」的公案。每次跟各位谈到这里,好像都快要开悟了,「师父,你快讲、快讲……」可是讲了你还是不开悟啊!

  

  

《就从这里入法界 地藏菩萨行法 壹 地藏菩萨的本体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