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五集

  耳根圆通章第二十五集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昨天简单地把这个表,也就是一个修行人的资粮道,大概跟各位提了一下。资粮道在菩提道上来讲,大概我们都要花很长的时间讲,那么这里面我是简单地跟各位归纳成三个条件。

  第一个,就是你的人格性一定要健全,人格性健全不健全,我们从两个地方看,第一个,你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或者反省到最后都是别人错,自己有很多的理由在安慰自己,这个都是不健全的内在因素,这个你也不会承认。你假如是那一种都在自我掩饰,找理由、找下台阶,那这个没有用。这个你不要侥幸,你在菩提道上混个一官半职,那个简单,但是对你了生死完全没用,而且呢这里面的因果你可能会很惨,因为你假借着菩提道的这种幌子掩饰自己,在里面混饭吃,这个是很麻烦的事。而且那种思维模式养成以后,那就是你出入地狱的通行证,这当中是毫无阻拦的,所谓无间地狱业是这样形成的。

  在菩提道上,尤其进入佛门中,我们一定要求自己仔细地反省。反省以后,你要不要发露忏悔是一回事,但是自己总要去改进,找到一些缺点、一些盲点。这个部分我们常跟各位讲说,当你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挫折、逆境、不顺的时候,那就是你的业,那你有这个业的时候,你只有忏悔。不要以为我没错,也不要形式上掩饰一下,敷衍一下,那个都没用,这样的话你再来的未来的岁月,那会很痛苦,这是第一个,你自己本身你自己知道的,这无可逃避。假如说“我检讨就这样,我没办法,我没能力。”这个时候你更应该要诚心忏悔,已经发生这种事,我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只有忏悔,你还是忏悔,反省检讨以后只有忏悔,没有为什么。

  那在这个部分里,由于我们的设定,可能你有很多沟通不当。假如你学着沟通跟适当地表达,那有很多事情你很好处理。我们在这里面发现,人格性有问题的人,他基本上在沟通上都有障碍,他会假设很多种状况,假设这样,假设那样。很多人出家,“我要出家,出家以后我就要怎么样,要怎么样……”出家以后你要怎么样?出家以后你只有一件事——听话,其他没事。叫你去死你就去死,叫你晚上睡在水沟里,你就睡在水沟里,只有听话一件事,你还要怎么样,你还能怎么样?“我要打坐,我要怎么样。”

  我们以前来了一个很精进的,人家晚上在睡觉,他在打坐,白天人家在工作,他在睡觉,而且他睡得很厉害,他会躲在你找不到的地方睡觉。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不是。人家要吃饭他又不吃,人家睡觉他自己跑去找,翻箱倒柜,这个不是,你不要想那么多点子,你要想说我怎么跟人家融洽相处,我怎么样接受命令,好好如实地去实践,做一个非常顺从的人,这就是修行所要做的事。所以你不要自己把自己想太多。

  那有很多意见,很多状况,难免我执、法执还在,那你要懂得沟通,适当地表达我们的意见,然后在表达的时候,也要能够充分地了解跟接纳别人的意见。这个能力没有的话,你想你还有什么人格性健康可言呢?表达能力跟接受的能力都没有,那你人格还会健全吗?你想想看嘛,一谈到你的缺点,马上,三个头六只臂都出来了;讲到别人的缺点,尖酸刻薄,那不是啊,我们自己要能够弄清楚。沟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充分地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这个是你自己在反省以后跟别人沟通上的一个要领。

  第二个地方看的就是你的人际关系。有的人沟通不好,可是他人品很好,人家很能包容他。你叫他做事洗碗,洗到结果所有的碗都破了,人家就知道,这个人不要叫他洗碗,因为他太认真了,他为了把碗洗干净都洗到破了,你还敢再找他洗吗?可是叫他洗锅子,那个锈锅子都洗到变不锈钢,他有办法,为什么?他就很认真啊,你知道他认真,用在他可以认真的地方,你不要叫他去洗碗,除非你有钢碗再给他洗。

  这要看人家的状况,因为他这个人就是憨直,动作粗鲁。粗鲁的人不是坏人,他虽然不会表达,开口就好像骂人,要吃人一样,但是你知道他这个是好人。他虽然不善于沟通表达,但是这种人通常很能接纳别人的意见;或者他很直,他只听师父的话,谁的话都不听,一做起事来好像要吃人一样,把你撕开一样,但是呢他是善良的,这种人通常都能够受到人家的接纳,很受人家的欢迎。并不是说这种人就不好。

  我们一般人你可以发现,最讨厌的人是心机很重,城府很深,他稍微一动作就有人会受伤,厉害的就是你现在不知道你受伤了,过一段时间你才发现你已经被下毒了,这一种情况才是人人所可怕的。这种人的人际关系绝对不好,因为一次两次,短期间可能人家不知道,久了以后那种气质会使人望而生畏。所以这种人常常你一讲话,人家就会误解,因为你常常在欺骗人家,常常有深层的心机在算计人家,那以后你再讲话,谁听你的?所以当你说这个是白的,人家就说“你最好把他当黑的。”你说是红的,人家说“最好把他当绿的,因为他讲话就是这个样子。”那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可能在称赞别人,人家会说你在骂人,因为你谎话讲太多了。

  所以这种情况就会一直出现,像这种人他人际关系绝对不好。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错,因为他很会掩饰,可是实质上呢,你会发现他很单薄,就一个人,没有周遭的人,没有朋友,没有所谓知心朋友,也没有什么三五哈拉哈拉的那种朋友。有的都是跟你应付一下,因为大家都怕你,必须防备你,在你面前都说好话,事实上心里都没有你。像这种人际关系不好的人,那我们都认为人格有问题,哪里有问题我们可能不太了解,因为你也不容易看到,但是这种人要修行有困难。

  所以人格性的问题,第一个一定先要弄好,这个也没有办法很详细地讲,而且每一个人都不承认自己人格有问题,尤其是越有问题的人越不承认有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人格性很健康的人,他对于他的缺点他常常会发觉,然后会有惭愧的心,对于人家的指正会有感恩的心,他反而常常会承认自己的过失。但是一个有严重瑕疵的人,他绝不承认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当人格矫正以后,或者健康的人,他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会发现,我们现实的人生是虚幻的,是不当的,那么他逐渐地他不想执着,想要改变他的生活方式,要去寻找一个“什么叫做对的?”那这个叫做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发觉目前眼前是不对的,或者感觉到目前眼前的这种生活是不对的,而想要放下的人,这个就叫做发出离心。那“有没有对的,到底什么叫对的?”开始在追求的人,这叫发菩提心。

  这两个有点不同,有点类似我们昨天讲的舍识用根跟转识成智,我们距离很远地看两个都差不多,看天上的云都一样高,事实上你看有低层云、有高层云。我们在地上看上面,反正云都在天空嘛,可是呢,那气象专家飞上天空去看就知道了,有高层云、有低层云,我们在地上根本就分不出来,同样的有这种情况,这个出离心跟菩提心之间有一点差别。

  那么你发起这个出离心或菩提心以后呢,你会开始去进行,现在的错是怎么错?慢慢地去验证,要找一个真的,真的到底是什么?你要慢慢去摸索,那这个呢叫摸索阶段。所以刚开始摸索的人,想学佛的人,通常会去算命、学八卦、学易经、学中药,推拿、拔罐,这个通通来了,只要跟身体、跟生命有关的,你都会去探讨,什么阳宅、地理、风水,什么看面相、看星座、血型什么都来,这是什么?这表示你开始对生命在注意,这个就是一种摸索。什么宗教都去,什么也拜,看到石头也拜,绑一条红带子在树上你也拜,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这个时候是很虔诚的,这叫摸索。

  摸索的时代没有错,常常有人说“师父,那里在拜一个石头公,你觉得怎么样?”拜就拜了,那个人在摸索,他发起虔诚心,拜个石头有什么不可以呀?你不要老是用我们学佛究竟意来看那种状况,那你没办法。刚开始要发心的人,他一定有摸索的。就像到我们寺院里头来也是一样,他站在那里,“师父我现在要做什么?”我怎么知道你要做什么,“我刚到庙里来,我什么规矩都不知道,不知道进来以后要做什么。”像这个都是在摸索的人,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怎么问,一问就错。那你就不要觉得他哪里错,要引导他一步一步走。

  那我们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摸索过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我们是假设各位这三个条件都具足。人格性健康,这个健康我们是指七、八十分以上的;那么出离心也发了,你一再地检讨,一再地发掘,假如你现在还经常有在世间事在发誓,“我绝对不会怎么样,我一定不放弃什么。”那你大概就完了,那种人格大概一点都没用,在修行上来讲完全没用,在世间人可能说你这个情谊很深,那个什么坚持什么爱的真谛,或者什么坚持事业的理念,或者什么理想,那都是世间的,不是不好,世间来讲都很好的。可是你对于这个虚幻的生命你根本就没有认识,你要先搞清楚。

  你对于虚幻生命有认识的话,世间的美可以,不是完全不行,那你随缘过嘛,世间缘未了,暂时保留着一点也很美,但是你要知道那不是我究竟的。在过程里,过去生修来的福报,这辈子就有一个业障一直爱着我,爱着不放,连吃个菜他都嫌我营养会不良,那这种情况是你过去生中修来的好福报,你不要诅咒他,那你就耐着把这个缘圆满了以后,那你精进再讲精进,那你不能“咔嚓”就卡断,你说释迦摩尼佛半夜都可以爬墙出去,那你不能够去比照这个。

  所以这个因缘我们要能够这样确定,那么有很多不可了的恶缘,刚才讲的是善缘,也有一些恶缘,你还是要慢慢地带着,不能逃避它,把它圆满了,那你要精进再精进。但是你现在那个出离志应该有了,旧有的、现有的第一世界、第一生命的虚幻你已经清楚了,你应该是在追求真实的生命,追求真实生命跟真实世界的同时,旧有的这些你把它保留着就好了。那个缘一转变,你就业尽情…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