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圆通章第二十六集
海云继梦和上
各位在谈到的是核心的问题,第一个是前面所谈的,变异念你必须要舍弃掉,假如你还经常受制于情绪变化的左右,那你根本就没有发起菩提心,你所有的念头都是三恶道的业因。不要以为说在佛门中怎么样,那是假借佛门名义。你不是真发心,那就是看你的情绪,你提不起劲只是这样子,提得起劲叫做发心,提不起劲叫做发不起心,这个都不算,这个基本上都是三恶道业,都是属于变异念。
到了善恶念就是你能够控制,就是你有意志可以控制自己,假如你没有意志力可以控制自己,那你就没有善恶念可言。你完全是凭自己的意识形态,自己的情绪在操纵,那个不算。所以在修养的人生里,意志力就很重要,有所谓可以、有所谓不可以,那可不可之间,你有那一份坚持,这个就是善恶念的根本。
有了这个善恶念,你才有遵守道德律跟法律规范的能力,你假如连这么一个意志力都没有的话,那道德律跟法律你根本没有办法遵守,那你就变成社会上那些“大声就赢”,对不对不管,反正我声音大,我赢,就变成这种状况,那都是意识形态。
我们谈的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我们分出来,符合道德律跟法律的东西,那不一定符合真理,所以我们在这里面分出来,它有两个:符合道德律、符合法律,那很有可能就是染识,而不一定是净识,那我们在善恶念里,还要再把染识给除掉,剩下来是净识。
净识就是纯善,你大概会去分辩说,这个法律是准许但也不必去做。喝酒法律准许吧,你可以不做,你也可以做,只要不酒后开车,不酒后打人,大概法律都不会禁止你。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那喝酒本身,它有酗酒,就是喝到醉的;有一种跟喝茶一样,叫做品茗,他只是品尝一下,不影响你的,这个部分那就不属于染识。
你站在生命的立场,譬如说今天天气不错,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很好吧,有没有犯戒?花神可能出来讲“你偷了我的香。”你把荷花的香味深深吸一口说,“嗯!好像哦。”花神就来了,“你偷了我的香。”那我告诉你,你要散播香,本来就要分享给人家,不是人家跟你偷的,你散播出来,人家闻到,哪叫偷呢?在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戒律学家们他会认为说,你贪图享受犯戒,那是声闻戒。
大乘戒不这样讲,只要散播出来在法界中和合一体的,那都是既有的存在,你只要不伤害众生,不伤害自己,那随缘过去。你总不能花香进来,我吸进去然后说这个很丑,或者这个臭,对不对?明明看到一片很美的蓝天白云,你说“嗯!这个很丑。”明明就吸到一口清香的荷花香,你说“这个很臭。”这叫昧着良知,这叫精神分裂。你只是随缘,嗯!这个是这个样子,这样一个表达,这不是偷香不偷香的问题,你在这里面你会看得很清楚,这个就叫净识。
假如你这里面带着那些意识形态,就是很多概念,这个受戒者、修行者不能穿好的,所以好衣服来都要把它剪一百〇八个洞,然后再把它车车补补,这样叫做百衲衣,这叫神经。你要随缘嘛,那没有,那破衣服也一样啊,有也一样。这破衣服补一百〇八个洞,或者没有补一百〇八个洞或者全新的,是平等平等啊。你拿到全新的你就穿全新的,拿破一百〇八个洞,你就穿一百〇八个洞,那没关系,这个才对。而不是一定要把这个衣服去把它成坏色衣,一坨一坨的,那你买新衣干嘛?
你要站在平等平等的立场来看,新衣我也一样穿,破衣我也一样穿,这个才对。那么站在这样的立场里,你能够看得很清楚,不被意识形态所干扰,那就叫净识;你被意识形态所左右,那就叫染识。染识也是选择,你意识形态中好的就对了,可是净识就已经抛离了那一些意识形态染着的部分。
那么从净识开始才能叫修行,就已经叫做初果向。各位在这地方这个一定要弄好。初果向开始啊,你就会尝试着静心。这两天有个同修跟我在谈,他现在虽然也五十几了,我们年纪都差不多了,大小辈而已。她说她最近来学佛,她感到很高兴,原来她也学佛,可是她不敢踏进来,因为大家都骂她不对,一定要她受戒啊、定要她什么灌顶呐、定要她怎么样,她觉得学佛一定要这样吗?
因为她从小开始,四五岁开始,因为她福报很大,什么都不要做,像个小公主一样,所以成天她没事,除了穿得好好的,书包是人家把它送到教室去,她还不要背书包,就这样子读书。所以她成天没事,早上起来也不要她吃的,所以她就先打坐,现在叫打坐,以前也不知道什么,反正她成天没事嘛,自己就坐在那里脚就弯起来,然后就坐着,然后会冷就包这里、包那里,她说她坐在那里也不知道做什么。
她自己就会,四五岁的时候就会,一直到四五十岁。她成天不用做事啊,她鞋子不要自己去买,三个月人家就送两双给她穿,她就想说“真讨厌,这个鞋子才穿到习惯又要换了。”人家说要换了,那个旧了。你有没有这种福报我不知道。可是她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她说“我是在干什么?”每天就这样睡觉起来吃饭,睡觉起来吃饭,就这样子而已,她也会觉得不对,她开始在找寻。
你要知道有些人天生的,她就会去想办法把心静下来,有些人他不会。现在各位进到这里来都会想修行了,也没有几个说是强迫你来或押着你来,没有吧,大家都是自己来,那不会,你也想办法要学到会,可是外面那些人不一样。现在我们就要告诉你的是,你既然来了,已经朝着净识的方向,也就是朝着初果的地方来,这里面有什么不同?
这里面你要留意到,我们的第一个前提,你一定要听清楚,第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对于“你现在的人生对吗”去思考。我这样的决定对吗
譬如我们说发菩提心,你真发菩提心吗?还是自己想象?
我们最近,隆泉师在教呼脉,我就告诉大家,所有学密法的通通要学呼脉,可是我们发现,有很多天生就喜欢唱歌,很会唱歌的人,他以为他会呼脉。因为他会唱歌,而呼脉是声音,他以为他那个机械物理音就是呼脉了。那你差多了。我虽然不懂音乐,不过这一点敏感度还有,那个差别在哪里?
你自己就要想,人家为什么叫呼脉,不叫唱歌呢?人家为什么叫梵呗,而不叫音声呢?这有道理的。那个生命的原音,我告诉你,这句话是我告诉你的,全世界还没人这样讲过,你就要去想说,我到底在讲什么?你有这么好的因缘,能够遇到这样的机缘,可是你不懂得珍惜。什么叫生命的原音?它是怎么发音的?那是什么?怎么发才对?我们一直要在有这种情况,不懂的人要去知道分别,懂的人就更应该要会分别才对,而且还要会指导人家。
那你要知道,当你不是那一种修行根器的人,你根本就不会,你那慢心就障在那个地方。文殊菩萨第一个告诉我们就是要无骄慢心,那我们呢,那么高张的我执、我慢,你还叫学佛人吗?你还叫修行吗?你能修什么?你是在找一个足以让你逞能、发挥的地方,这样而已,那这个不算,这个不叫做修行,不叫做发菩提心,你只是在找一个足以让你发挥的地方,而不是要找一个让你修行的地方,你留意到这种情况,这个是我们普遍存在的。
有的人禅修也一样,很快会进入状况,那你进入是什么状况,这就是们第一个要跟各位探讨的。昨天跟各位讲说,你入坐以后,先进入的就是粗住,粗住降伏就是细住,细住降伏就是欲界定,欲界定过来就是未到定。未到定从细住开始,逐渐地就会有一些触功德,所以细住到未到定之间呢,我们都叫做舒服禅。未到定以后的八触十功德很明显,你的色身、心理都会转化,开始会产生心一境性、寻伺喜乐这五功德。然后你就进入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八定,你就一直上去了,这个叫外道禅。
但是粗住、细住、欲界定、未到定到初禅定我们也要修,但是我们有一个地方不同,你要留意到的是这一个不同。因为你从粗住、细住到欲界定之间的奋斗过程,最主要是压抑,应该来讲压制你的心理活动。那我们在告诉各位从净识开始,你是带着一种“我这样对吗?人生这样对吗?”你要注意,主要是这两个部分,它有很大的差别。你的基础面是在于检视真实生命跟虚幻生命,这是出离道的因,你这个因一定要下,这个就是菩提心。你假如没有这个心,你没有办法去检验“我们这样活着对吗?我这样的努力是正确的吗?”
譬如说我们修行供养,你这样供养对吗?有效吗?你这样打坐对吗?有效吗?你有没有这样一再一再地去检验自己?或者只是你自己想你发心,我已经发心了,我这个叫发心,我都已经吃素了,我已经都剃头了,我都已经进禅堂了,我都已经受戒了,所以我叫发心了。这个叫真发心吗?对于这些文化跟意识形态的人,我这样讲是大不敬,对他们是大不敬。但是话讲回来,依循佛陀真理脚步的人,那我们就要一再地检验,我跟着这个人走,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是跟对了吗?我这样跟对吗?
我们在市场里,常常看到小孩子丢掉。小孩子牵着妈妈的手,只要有手他就牵上去,就以为是他妈妈的手,他不会去检验说这是不是妈妈的手,所以他才会丢掉。我们也是一样,你到底跟着人家修学,你是真的跟着吗?或者是像小孩子随便拉着手就叫妈妈?你自己要留意到这个问题,你在这里要一再地去检验你在进行些什么。
那么外道禅他不是,它是用压抑、压制的方法,把你的心理活动压下来,那产生触功德,所以直接就进入初禅定。我们在这里并没有这样要求你,是告诉你在检验你的心念的时候,朝向净识走,到最后你会很明确地发现“嗯,我的念起念灭是什么。”你要留意到这里,这里是跟你讲的是定功,但不是禅定的定,你要留意到这两个区别是很明显的不同。
那我们告诉你说要看那个识,由识到念这个地方来怎么看的时候,这个重点我们主要告诉你的是,你对于念的最原始的起头是什么,这个是我们要分析的地方。那么一般禅定,就外道禅的禅定来讲,他不看这个,他只要把心止息,…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