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

  耳根圆通章第二十七集

  海云继梦和上

  因为我们讲到变异念的时候,是指你的意识形态很浓厚。意识形态的本身它是对立的,所以在对立当中你的抉择,那种变成以利益作判断。换句话说对于自己本身的这种获取为标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意识形态。你那个要与不要的这种抉择太明显。

  那么善恶念它不是要与不要,它是善、恶的区别。所以我的要,要取之有道;我的不要,我是依于正义。应该来讲在善恶念当中他的正义感比较重;在变异念那边通常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他就不择手段,活下去为最终目标。为了要活下去,他不惜伤害别人,那就有所谓伤天害理的事发生。贪污,是最伤天害理的事。你一个人获取的是全国老百姓的税金血汗钱,你为什么要贪污呢?这就是伤天害理。但是他为什么要做呢?他为了生存。只是这个东西要不要脸,知耻不知耻是另外一回事。

  因为他在做利益抉择的时候,是以他的意识形态作判断。这里面夹杂着太多的是是非非。他不是不知道不该做,他知道,问题是他还有其他的权力可以隐瞒他做这些不该做的事。这里面那个念是非常非常的多,你没有办法去做这种说明。他做一个抉择说好或不好,那里面都已经潜藏着很多很多的那种动机在里面。

  所以修行人看那些人的心看得很清除就在这里,因为你像瀑布一样,我是静静的,我是没有,我什么都没有,那个时候看得最清楚。你也像瀑布,他也像瀑布,你什么也没看到。这关键就在这里,我们看的就是他的变异念。所以说变异念是个意识形态。

  到善恶念他已经有正义感了。正义感会把某些东西给除掉,所以它就变成一个水流,细细的,它不像瀑布那样了,它顶多像水龙头那样。它有一定的方向,它不是没有方向。因为它有正义感,它有善恶的这种区别,所以有恶的部分它已经不要了。它已经不是意识形态,它有个概念,这个概念告诉他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它是这样子在处理事情的,所以它的念有一定的方向。所以我们说它通常取善念,这个善念是世间善,不是真理的善。真理的善就叫净念,那不一样。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当你已经去掉一半,最激烈的那部分除掉了,剩下来是静静的这个部分。这一个安静的静的那个念叫概念,这概念还是一个综合法尘,它就是这里面一络你还是理不清,这概念里头有无量的小概念,我们叫做识,无量的识。这个识,每一个识里头又有无量的念。现在问题是在这个地方,你从这个概念能不能整理出一个识来,这个就开始修行了。

  譬如我们讲说这个不应该做,世间有很多事不该做,可是在某种情况之下这也不要紧。世间有很多这样,走路靠边走,那应该都靠右边走,可是你靠左边走也不要紧。那这种弹性的运用,随着民族跟文化会有不同。

  我们开车都是靠右开,这没有问题,你去注意看看,我们开车大概没什么状况,可是呢,在堵车的时候状况就都出来了,全世界都一样。在郊外那美国人还比较君子,一部跟着一部,堵车的时候这边走过、那边来过,这没有问题。可是你到纽约的时候塞车都是,那叫糟糕,糟糕知道吗?糟糕你大概不知道,糟糕的“糕”怎么写?年糕的糕,糟糕就是遭遇到年糕了,麻烦事大。年糕很好吃,但是你遇到那种手黏上去的时候你就知道,所以叫做糟糕了。

  到那个时候,那人性就跑出来了。那人性他其实是一种概念,像世间的人性就是一种概念,他遇到状况他要去处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那念头很复杂,不那么单纯了。为什么在郊外可以呢?郊外我一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那个圣保罗是吗?还是叫什么,那个城市一个大学,要去演讲的时候赛车,赛车大概前面有五部车,它是两车道,但是大家都排在一起,你刚好从下面看上面,上面前面也塞车,他们就这边对开一部,这边对开一部,就是这个样子。因为车子比较多,这边五六部,那边也五六部,就一部一部、一部一部这样看很清楚。可是进到城里去还是乱成一团,为什么呢?

  因为在郊外大家心思比较单纯,所以都能守法,那没有红绿灯,就是这边一部以后这边一部。他们从两个车道并成一个车道也是一样,这里走一部这里靠一部进来,这里走一部这边再靠一部进来,都是一个对一个,次序很好,可是真的塞车的状况,又乱成一团了。那个时候你就看到这些人是有善恶念,他知道该这样做,可是乱起来的时候,通通没有照这样做,不能厘清那种状况,所以这个就是善恶念的一种特质。

  你不要看这些相,这些相你就看到人的心思。为什么要各位说你要发心当义工呢,你来处事你看看,这个事情就这样,你认为这样你讲了,可是那边的人跳起来了。你认为,可是他不认为啊,关键就在这里。我认为,可是他不认为,这个时候这就是修养的问题了,你要体谅对方会怎么样,我这边应该要怎么样,这个相对的情况一步一步去前进。你要看的是这个念的部分,与人相处看念,然后你慢慢、慢慢你就能够看到精细处,光是塞车的问题,你就可以看出来了,开车的这部分现在是很普遍的。

  还有一个,你看什么,人家打错电话,或者你打错电话,对方怎么处理,你就可以看那个心念。人家打错电话到你这里来,你怎么处理,你可以看到你的反应。有人打错电话,竟然可以讲一两个钟头!奇怪,打错电话,他为什么讲一两个钟头呢,可见他很投机嘛;有的不是,一打错电话就叫起来骂了,为什么?同样一个,打错电话不过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可是你却看他的心念状况。这是一个处事的方法,你可以从你打错电话对方的反应看他是在变异念还是在善恶念之间,你很清楚地可以看到人性的部分。

  现在呢,我们从这里回过来看你的概念跟你的识要怎么处理了,我们修行在这里。因为从这个表里头看,我们看下面这个地方,这个“爱、取”的这个部分。下面是“爱、取”这个地方,他其实在十二因缘里头是已经到后半段了,最后已经是“有、生、老、死”的问题了。那在善恶念里头是“爱、取”之间的问题,要与不要之间的问题。那你一要以后,就有生的问题,一有生,就生存问题了,这个地方就有点君子风度了,要与不要的问题,要与不要就看你的风度了。那么再过来呢,住的地方,六入处的地方,受这个部分,是你的心理问题,不是概念问题。

  要与不要你的意志能控制,到这个触、受的地方不是你意志能控制的,要去训练你那意志不能控制的那个部分才叫修行。意志能控制的部分只叫修养,假如意志能控制的部分你都没办法控制,那你就是没修养的人,对不对?现在问题在这个地方,意志的控制,传统的儒家来讲叫心性学,传统儒家讲的是意志的部分,爱、取这个地方。你去注意看看,儒家在讲的是修养,修养讲的它也讲心性,那就讲这意志的控制问题,这是儒家讲的;佛家讲的就是意志不能控制的部分,你要去调顺好,你要注意修行是指这个部分。

  现在谈这个部分我们是在跟各位谈这里,你假如这个地方不能弄清楚,你就不知道你修行在修什么,修了老半天你只是在控制你的意志而已。控制意志只是修养的部分,你意志要能控制,这东西不可以就不可以,你要控制好,控制不好你就犯了禁戒,这是意志控制的。可是修养以外我们讲修行的这个部分,修行的部分是意志控制不到的,那好了,这里面就是道家讲的叫做先天性问题。后天性问题是意志能控制的,那意志不能控制的就先天啊,你去留意到这里。那儒释道三家你都看到了,这只是表面上,我们要讲修行的话,讲这表面三家就一网打尽了。

  那你看看全世界在讲的道德律,全部都是讲“爱、取”的部分,全部都讲善恶念,所以我跟你讲这张表是很伟大的,不是我自己画就伟大了,因为它适用性太广了。所有的道德律、所有的法律在探讨的都是意志控制的问题,都是这个概念你能够遵守的问题,都在讲“爱、取”。你要取之有道,那个不行就是不行,你做了就犯法,都指意志控制的部分,就是善恶念的这个部分。

  我们在讲修行,它不可思议就在这里,你意志不能控制的那个部分你去把它调好,不可思议的境界在这个地方。大不思议,《华严经》讲大不思议,就更前面那个地方,无明以前的部分那叫大不思议,那就叫做不思议解脱境界,你在这个里面,在“住”里面是不思议境界。留意哦,现在我们用另外一套词汇的说法,另外一套的语言模式。

  意志能控制的这部分是世间法,是可思议的部分,因为意志你能控制,那就是世间善人。没有必要特别表扬,是你应该做的,所以做好事是应该的,做坏事是不应该的,做好事应该,没什么奖励。但是不思议境界,不是意志控制的,这边不思议,“住”、生灭念这边是不思议,但是他不解脱,这里面还没解脱,但是有很多神通,那叫不思议境界。

  在不思议境界里就有人奖励了,“哇!他好厉害哦,他走路离地三寸,你再表演一次给我看。”“要表演一次给你看可以,一次一千块。”每个人缴一千块,我走路给你看,走路给人家看也有钱收,不错,因为那是不思议境界,因为他走路能够离地三寸嘛,那给你看,可以啊,这是特异功能。因为他是不思议境界,不是你的意志能控制的。但是他还在三界内,他照样有烦恼,他在生灭念里头训练。

  你透过这个训练以后,你才有可能到解脱境界里面去。那么解脱境界里面,就破无明以后叫解脱,有小解脱、有大解脱。在后得智以前都叫小解脱,后得智以后叫大解脱。那大不思议再加上大解脱,就大不思议解脱境界,那是《普贤行愿品》后面讲的部分。我们一般讲的是不思议解脱,就是一般的小解脱,所以通常讲解脱境界,不加不思议解脱了,就解脱境界,这个解脱境界是可思议的解脱境界,那华严的境界是不思议的解脱境界。所以我们通常讲,一般的可思议境界、可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四个区块,那看你修学的是哪个区块。

  一般讲的可思议境…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