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界,那是指善恶念之间,那可思议解脱境界在这里来就很难讲了。我们讲的是小解脱境界,就是破无明才叫解脱。但是在“住”这边训练就可以训练不可思议境界,所以可思议境界、不可以思议境界,然后可思议解脱境界、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它四个刚好是这样排过来的。

  那我们进入华严道场来要学的就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是要修学那个区块,你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从善恶念开始,善恶念是可思议境界,然后进入不可思议境界,然后进入解脱境界,第一念是解脱境界,再过来,后得智以后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你把这个结构弄好,现在来看看我们怎么进行了。这概念是那么复杂,意识形态更复杂,那叫五浊恶世,我们就不谈了。

  现在开始进入了,叫做染、净,染跟净相杂的地方,叫可思议境界,善恶念这边,染净相杂当中我们要趋向净,这叫净识。有一个染识,染识不要了,取净识,就是在善恶念里头有净识、有染识,慢慢地把染识除掉,净识。这个意识运作当中有染有净,染的去掉,把净的留下来。那在净的当中我们就能够,也不是叫回光返照,那个叫能够照见自己。所以在净识流里头,这个人是很能够反省自己,看一下,“嗯,好,那我下次怎么改。”是这个样子,常常会看自己,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这个时候是在善恶念跟生灭念之间,这个叫做初果向。

  经常这样反省自己、反照自己,“嗯!这个不对。”这个不对其实已经是念尾了,但是你紧扣着念尾,总有一天你会到念头去,你连念尾都抓不到,你怎么抓到念头呢?经常看,经常看,你会看到,哦,其实你有一个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就是最上面讲的,色是尘,受是第六意识,色受想行识,行后面是确认,确认是了别的第六意识,色受想行再绕回来确认,那个确认是“受”的地方,也就是了别的第六意识,这个地方统称为识,这个识就有无量念,因为他这个绕一圈其实好多圈去了。

  “此识是有无量念,此无量念皆称为生灭念,生灭念为识,一个生灭念为一个识,识的取舍及住心。”就是心安住在这里,“就是出离因,以及性德佛刹的根本因。”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讲说,这个生灭念为识,识的取舍,就是你要取哪个识,你就确定了一个世界种。一个识在因地叫识,在果地叫世界种,那个识里头你要选的念是哪一个,你的佛刹就确定了。那你现在先确定识,才有办法确定念,世界种先确定,然后你就有办法确定你的世界,你的国土是什么样就出来了。这个地方修行,那言语很难说,已经到很难说的地步了,这个地方,我们自己先把它看清楚。

  现在你要从善恶念进入生灭念里头,先把这个地方看清楚,你这一句话弄清楚了以后,你就知道“异”这边,善恶念这边,“此间概念为善恶念”,这个善恶念与第一念第二念的生灭念无关,这个关键在这个地方,你从这边看过来是这样。那我们讲修行是从后面走过来,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这个地方你先确定,这是一个概念,这是一个识,现在我们从这概念到识之间,它要谈的一个就是,现在谈的是这个地方,概念,取舍为善恶念,这个善恶念跟第一念、第二念的生灭念无关。第一念、第二念是指这一个。我们一般人常讲“我一念起马上觉照最直观,都没有经过大脑。”你鬼啊,没经过大脑,大脑你怎么绕你自己都不知道。没有办法,因为你没有接受训练,你根本搞不懂。

  更何况你很多那个争吵的时候,都直觉反应,所谓这个打架不让手,相骂不让口,都是在这里面,他也都是第一念。那哪叫第一念?那是几千万念去了,这个变异念出现的时候,这一箩筐一箩筐倒出去了,不是一念一念,不是,那都像瀑布一样的水冲下来的,那个念是很强的,所以我们通常这个地方先认识清楚。

  要修行第一个先把这个放弃,你非得舍不可,看你要不要布施。这个布施,我们告诉你,光是把这个布施难,蒋经国做各种改革,什么财务公开、人事公开、什么四大公开都没有问题,奖惩公开,就是一个意见没办法公开。一提意见,马上吵成一团,不是我们小市民,他们上面也一样。现在立法院为什么打成一团,他是你看,在朝诸公,真是猪公,那吵起来你看,都是在这边吵,都是意识形态在吵。他没有办法,连这个一般的修养都没有。你看嘛,高跟鞋拿起来,麦克风抓起来,那什么修养嘛,没有修养的。所以我们这个必须先放弃,这个地方先布施,意识形态先舍掉。舍掉意识形态,就概念来讲。

  第二个要舍的就是染识,染识舍掉,留下净识,你才有可能走到这个地方来,统称为识。色受想行,然后确认,再绕回来是这样的,受在这里,你从色这里下来,受,这个地方绕一圈,从第六意识经末那到阿赖耶,这个叫想。阿赖耶经末那再到第六意识的受,这个叫行。这个绕一圈叫识,这里面就很多念。

  我们在图上来看,从第六意识到末那,末那到阿赖耶,好像就“咚”跳一下而已,我告诉你,这个心理机制来讲,这里面就很多念。我们常常会怎么台湾话叫X脑X头,塞住了嘛,遇到瓶颈。不是遇到瓶颈,在瓶颈你已经绕过多少念了,塞不过去,X脑X头就是塞不过去。塞在那里,你看你那个已经在那里绕过多少圈了。所以念不是你想象的。

  在这个地方这个念里头,我们是有很多的活动你自己不知道。当你开始把这个地方再弄清楚的时候,你的思维已经在细密化、微细化,这个地方能够看得清楚是甚微细。一个人这个地方脑筋是怎么动的,现在我告诉你,心理学再发展两百年它还看不清楚,看不到这里。你不要以为说那个心理医师在做心理咨商,为什么十年后他要去给人家咨商啊。他这个地方搞不清楚,他光是搞这个地方,这两个地方他就搞不清楚了,他怎么搞到这里面来,他没有办法。

  心理学的发展再两百年要到这里,做不到。二十世纪有个弗洛伊德、弗洛姆,二十一世纪要再产生一个弗洛伊德、弗洛姆不难,但是也大概是从这个地方到染识,他没有办法探讨净识。那么心理学要探讨净识,二十二世纪看有没有办法。我不是瞧不起西方的心理学,因为他们的进步实在太慢了,他要快的话,要来听我讲经才有可能。因为我不会讲英文,那个距离就更远了。所以他要透过这一关,必须到这个地方的净识,才有可能进入这边来。

  因为我们在这个地方,这里讲的是染识、净识,你看好像是两种,这个净识到染识,那很多很多,必须把染识除掉,净识才有可能接近到这边来。染识是对净识的一种污染。那你要把染识除掉,净识才会现前。那这个地方的工程是不是很大?现在你带着染识要来修行,你都讲不清楚。

  早上慧琳师跟我说“某某同修他现在退了道心。”我说“他哪有退道心,他根本没发心,怎么退道心?”问题就在这里,他认为他发心,他不是发心,他叫做什么,兴致来了。兴致来了他喜欢做事,兴致走了他不想做了,所以他想离开了。我说“要离开就走。”为什么,因为他无心,他没有菩提心,他不是发菩提心,他只是兴致来了很高兴做事,现在事情做完了,兴致没了。没了,没了…没兴致嘛,这叫什么发心吗?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不懂得菩提心是什么,他也看不到出离心。

  所以我们刚才跟你讲说,资粮道有一个出离心,一个菩提心。你这个地方出离心发不起来,因为你看不到这个世界是假的,你怎么发出离心呢?他只是今天高兴来了,就像蝴蝶一样;今天不高兴了,像阎罗王一样。他只是那个情绪都摆不平了,你怎么发心呢?所以真实的世界是什么,虚幻的世界是什么,你在讲他根本不懂。他完全没有办法去体会,因为他体会的是他今天情绪好不好。情绪好,像蝴蝶到处飞,那做什么事他都很高兴;今天情绪不好,坐在那里连吃饭也不吃,做什么也不做,那叫兴致。兴致起了没,是这样子,跟发菩提心无关。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跟各位谈的是,你这个地方要能够具足,虽然是染识,不要紧,你要发出离心。出离心不是叫你发你就发了。因为你认识不到这个世界的苦,那个无奈、那个无聊,每天这样子上班下班、上班下班,很好嘛,对不对?你会不会觉得人生这样对吗?每天起来就开始去挤公车,挤公车挤到那边,跟人家吵一架以后,把薪水抢来,然后又挤公车挤回来,事实上就是这样。

  你看18%的问题一起来,有多少人就紧张了,那根本就是抢的嘛。不是说给你18%不对,当时的政策是认为,你对国家社会有贡献,所以退休的18%应该要给你,这没有错嘛。可是现在要把你砍掉的时候,你产生的就是失落感,对不对?这个时候你产生的是什么?你有没有感觉到说我这样人生对不对?有必要抢吗?该是你的,他18%已经出殡了,他一辈子18%都享到了。有的不该享的现在就不死,还不出殡,他还要等着领18%。那么有福报,福报用够的人,你看他18%全部用到了。18%他福报不够的人,他开始人家就在吵这个问题了。这个不是你对不对,我们就看到我们心念的问题。

  这个心念问题就在于你对人生的价值有没有感受?你没有感受到说“我这样活在这个世间到底对不对?”你都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那你是活在福报里。所以有福报的人18%很完整地享受完毕,出殡了,他不会跟你吵了。那个还没有享受够的,寿命还够长,那18%要缩水的时候他就来了。

  那么现在问题就在于你这样的人生到底对不对?你完全受到外面的影响。今天他说不是要把18%给砍掉,而是说18%太少了,28%!我告诉你,你今天人生不一样了。“怎么还不快一点,28%到底到什么时候才要实践?”但是他要告诉你说8%,你说“怎么可以?民国两百年以后再实施。”你一定是要把它延期,可是28%你是希望它赶快兑现,但是8%你就希望它两百年以后再实践。这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

  因为你的生命是受到外面的因素所控制,你有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你的人生是不是很…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