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可怜?你的幸福、你的存在是受到外面的因素影响,外面从18%说要把你动一下,你就开始日夜不宁。假如决议说要给你28%,你说最好明天生效;假如说8%,你最好民国两百年再生效。这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你的生命价值、存在与意义,是受到外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我们告诉你说,你的人生、你的生命、你的幸福,要掌握到自己的手中,不要把幸福的钥匙交给别人管理。18%的问题就充分告诉我们,我们把我们生命的价值,那个钥匙是交给别人的。今天立法委员哪天吃饱没事,又吵一下18%,你又在那里跳脚,你就是把你的幸福交给立法院。你为什么幸福不会自己掌握呢?是因为你不能体会生命存在的价值跟意义,所以你很苦。那么当你发觉这个问题以后,你就必须要舍掉。

  好,那么在舍的那一刹那里,其实你的净识跟染识是同时存在的。那么当你要把这个虚妄的人生、虚妄的世界、虚妄的生命放下的时候,你的染识会很快地除掉,你就会进入净识。不是近视,净识,这中国字太少了,近视跟净识混在一起。戴眼镜的叫近视,不戴眼镜的叫净识,我们谈的是净识。

  净识的话就到这条线来了,你开始就会进入到识。单纯的这个识,识就你看到这个运作了。看到这个运作叫做看到念起念灭,念起念灭是指这个部分。其实一般来讲,这个绕一圈的时候叫识起识灭,不是念。但是通常都叫念起念灭。念起念灭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叫一念无明起叫念起,这个模式就产生了。一念无明起叫念起,所以一念起这个模式就产生,这个公式就运作了。

  换句话说,一念无明起,这个念一起,阎罗王说“好了,又一个报到了。”时间的问题而已,就是这个状况。那你这个无明一破,过来这边叫无念,阎罗王说“又有一个解脱了。”这个一解脱,他生死簿就把你划掉了。不是他把你划掉,你就消失了。因为你从这个地方,第二念到第一念,那个阎罗王的生死簿那里就空白了。知道吗?找不到你了。那你这个无明没破,都在第二念里头,那你神通广大,对不起,生死簿里头你的名字还在。那你只有从这个地方破无明过来。虽然只是舍识用根而已,破无明以后就用根不用识了。这个用根是拿什么根你不要紧,不是地瓜那种根。这个一用根的时候,就不用识就对了,不用识我们叫做用根。只要不用识的时候,阎罗王的生死簿名字就除掉了,你已经到这边来了,知道吗?这关键是在这里。这个叫解脱。

  解脱是怎么解脱?把阎罗王手中的生死簿上面的名字除掉。你不要拿白漆去涂,没有用。你说“我请孙悟空,我每天拜齐天大圣庙,他最喜欢吃仙桃,桃子出的时候我买最好的来供他,然后再放一瓶白漆,请他到那边把那个生死簿我的名字给除掉,然后我的名字写最大,孙悟空就看得到。”你都在这里。你知道吗?那个时候的起心动念都在这里。我们现在讲的这里,你那个想的没有用,那叫民间信仰的佛教,世间人讲的都是这个地方。

  你不要看这个图,我把人性的心理状态都讲得很清楚,民间那些人在演的戏大概都演这个地方,都在这边演戏所以很精彩,越苦难越精彩,你这是什么菩萨摩诃萨,我搞不懂啊。

  那我们到这个地方来,你必须很严肃地看待它。这个地方的人,通常是善根已经比较深厚了。慢慢的,他只要能够体会到生在这个世间是那么的无奈,那个苦是很难讲,是无奈,因为无奈所造成的逼迫感非常的强。你看通了,你就可以放下了。那个要放下叫出离志,出离心。

  好,那么就开始,现在要来讲的是这个摸索的问题了,从这边到这边。所以当你净识产生的时候,其实叫初果向,向初果走,还没到初果。到初果叫做初果位,初果位的时候是把这种状况看得很清楚。所谓很清楚,其实是比这边清楚而已。这个叫做一挂粽子绕一圈,它是一坨绕过去,我看到了这样而已,但是没有办法,像这个地方讲的是很清楚。

  到这里是三果位,你进到这里面是二果位,初果是从这边“嘣”跳过来而已。这里面的概念是比这边的概念要细,所以叫做识。识是比概念,这边叫概念,这是善恶念,这边讲的是概念。这概念是比较粗,所以每一个概念有无量识,概念取舍之间通常是取善念,造善业,通常。

  偶尔也有一些弄错的,为什么弄错,因为法律规定。法律规定说这个堕胎是合法的,不能叫堕胎,叫优生学,见鬼啊。但是堕胎就是杀生,可是法律准许,准许就好吧,善念。法律准许叫善念。真理上是不是叫真善呢,那不一定。你去堕胎优生学,那就有果报,对不对?但法律准许。法律准许,你的概念就不一定准许,问题是在这里。所以这个地方是通常叫善念,善念的意思是法律道德所准许的叫善念。但是呢这里面还有染,现在把染除掉了就净识,净识就开始要往这边进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的是这样的一种状况。

  现在我们开始禅修的时候,从这个净识里头开始要做这个工作,那问题就来了。你在禅修的时候,就是我静下来,我现在要看那个念头,这里面工程还很复杂的。看念头,念头是怎么看呢?当我把心平静的时候,我用的那种形容状况就是指,我们的心平静下来就好像这个板面,它擦得很干净,这个叫纯净。

  可是这个心它虽然静下来,可是尘境会进来,尘境进来的时候,就好像这个板面上,这心湖很平静,那个尘境进来,像一个东西掉进去,那心湖会起一个涟漪,然后你心再守住,那个心的涟漪过了以后就没事了,那你只要守住就好。现在你真的用心的人,入禅定的人就是涟漪一来……你跟着水波一直出去了,心已经被骗走了,这个时候叫被俘虏了。被什么俘虏?被境界俘虏了。禅定会被俘虏的,你不知道。因为你会觉得那境界很美很好,很好很美就去了。

  所以我们说置心一处,使心不乱。你现在这个使心不乱是指这个境界产生,不打扰我,那个不算修行。这个境界产生,不打扰我,那叫初果向。这里面的境界产生,不打扰我,你在这里,四果向。你要注意,当你在这个境界里,境界产生,你甚深禅定,你跟着境界走,会一直绕,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四禅定,你会一直进去。但是你心一直在这边绕,你知道一直在绕哦,因为那境界来,境界就是“受”了,你一直绕。这个地方是三果,你假如一直绕是二果,你要留意到。你停不住就进不了三果,因为到三果,五不还天,肯定,我跟你讲,我讲的跟原始教义是完全相合的。

  你假如守住这里不动的话,是三果,三果是不还果,你就到五不还天去了。但是你不能定位的时候,你就一直在这边绕,那就看你绕的功夫,绕得越高的话越高,它超过色界到达无色界去。你看看,基本禅定你可以在这里完成,他都在修行,生灭念里头都在修行。这边是修养,这是修行。外道也在这里修,那你能不能分别出来。这个一绕,这个绕就一直绕一直高一直高高,到色界到无色界去了。

  我们是讲在这个绕,马上到这里来,三果,不在这里面绕二果,从三果到四果向,这边四果位。这二念四果向,三念是三果,二念四果向,一念四果位。在这边看这个东西,修行,我们横出三界,是这个地方横出三界。你假如一直在这边绕的话,那十二门禅就四禅八定一直上去,差别在这个地方。

  我们在这个地方,叫初果向、初果位,初果位还没有办法在这边绕,是在这边绕。你要看得出“哦!我的念起念灭,这个念没有善恶。”有善恶的念,看“哦,这个好念头,这个不好念头,要这样才对、那样不对。”那是在修养。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是我看到“哦,这个念起了。”我这个念,念起念灭只看到念起。我有想吃的念头,“这个吃,现在不是吃饭时间,现在才十一点,不是吃的时候,再忍一下,等一下就打板了。”那叫善恶念,那很明显的就是善恶念。所以我们在上班常常肚子饿了,一看表,才十点半,“还没,再等一下。”那是善恶念。这个控制不住,拿起来就吃了,那叫意识形态。你不能控制,对不对?现在你有概念,你知道会控制。

  可是现在我们修行不是讲这个念。是你心静下来以后,那你会看到,我有个念头,想吃的念头,我知道了,我知道想吃了。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的问题,我有一个念头想吃,现在呢我不吃,我就把那念头给消失掉,那都是这种概念。那是初果位,不是在这个念头起来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我看到了念头起来,这个念头下去,这个叫初果的部分。

  那你要很清楚看到,假如你这个地方没有出离心,你就去训练外道禅,一定要有出离心,你才能够横出三界。差别在这里。假如没有出离心,你修的一定是禅定,初禅、二禅、三禅一直爬;你假如有出离心的话,从这里从这个地方还会到二果位,二果位到三果位,定在这里,第三念,受是第三念,然后第二念是色。这个地方画一条线有没有?这个地方第二念是色,这个图好像不太好,第二念是色,然后要横过来是第三念,第三念画下来是受,这是第三念画下来,我在写这个没有留意到,一念无明起,这里顺过来是色,色就是第二念,这个地方距离应该宽一点,第二念跟色连在一起,第二念到第三念,从第三念画下来是受。这个地方是第三念画下来,好像是从色画到受,色移过来是受,受就是第三念才画到这里,这里有一个箭头,这里稍微改一下。

  这个部分,我们讲从受是三果,第三念是三果,第二念是四果向,第一念是四果位,那么受以后就开始在这边绕了,很清楚很明白,我的识在哪里,那时已经是二果位了,不知道我的识在哪里,那只是初果,入流而已,入流初果,到能够确定我的识是怎么样,这是二果,来到这里是三果,三果还在基本禅定中,但是你定位在受的时候,已经是三果了。所以三果位,你假如不再精进的话,那下次一定是五不还天。你假如都在这边一直绕,绕到最高是四禅定,四禅定不一定入第五不还天,但是从禅定中可以横出三界,是没有错,你到那时候要有人指导。

  你现在在禅定中,我要指导…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