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憐?你的幸福、你的存在是受到外面的因素影響,外面從18%說要把你動一下,你就開始日夜不甯。假如決議說要給你28%,你說最好明天生效;假如說8%,你最好民國兩百年再生效。這問題就出在這裏。因爲你的生命價值、存在與意義,是受到外面因素的影響。
所以我們告訴你說,你的人生、你的生命、你的幸福,要掌握到自己的手中,不要把幸福的鑰匙交給別人管理。18%的問題就充分告訴我們,我們把我們生命的價值,那個鑰匙是交給別人的。今天立法委員哪天吃飽沒事,又吵一下18%,你又在那裏跳腳,你就是把你的幸福交給立法院。你爲什麼幸福不會自己掌握呢?是因爲你不能體會生命存在的價值跟意義,所以你很苦。那麼當你發覺這個問題以後,你就必須要舍掉。
好,那麼在舍的那一刹那裏,其實你的淨識跟染識是同時存在的。那麼當你要把這個虛妄的人生、虛妄的世界、虛妄的生命放下的時候,你的染識會很快地除掉,你就會進入淨識。不是近視,淨識,這中國字太少了,近視跟淨識混在一起。戴眼鏡的叫近視,不戴眼鏡的叫淨識,我們談的是淨識。
淨識的話就到這條線來了,你開始就會進入到識。單純的這個識,識就你看到這個運作了。看到這個運作叫做看到念起念滅,念起念滅是指這個部分。其實一般來講,這個繞一圈的時候叫識起識滅,不是念。但是通常都叫念起念滅。念起念滅是在這個地方,這個叫一念無明起叫念起,這個模式就産生了。一念無明起叫念起,所以一念起這個模式就産生,這個公式就運作了。
換句話說,一念無明起,這個念一起,閻羅王說“好了,又一個報到了。”時間的問題而已,就是這個狀況。那你這個無明一破,過來這邊叫無念,閻羅王說“又有一個解脫了。”這個一解脫,他生死簿就把你劃掉了。不是他把你劃掉,你就消失了。因爲你從這個地方,第二念到第一念,那個閻羅王的生死簿那裏就空白了。知道嗎?找不到你了。那你這個無明沒破,都在第二念裏頭,那你神通廣大,對不起,生死簿裏頭你的名字還在。那你只有從這個地方破無明過來。雖然只是舍識用根而已,破無明以後就用根不用識了。這個用根是拿什麼根你不要緊,不是地瓜那種根。這個一用根的時候,就不用識就對了,不用識我們叫做用根。只要不用識的時候,閻羅王的生死簿名字就除掉了,你已經到這邊來了,知道嗎?這關鍵是在這裏。這個叫解脫。
解脫是怎麼解脫?把閻羅王手中的生死簿上面的名字除掉。你不要拿白漆去塗,沒有用。你說“我請孫悟空,我每天拜齊天大聖廟,他最喜歡吃仙桃,桃子出的時候我買最好的來供他,然後再放一瓶白漆,請他到那邊把那個生死簿我的名字給除掉,然後我的名字寫最大,孫悟空就看得到。”你都在這裏。你知道嗎?那個時候的起心動念都在這裏。我們現在講的這裏,你那個想的沒有用,那叫民間信仰的佛教,世間人講的都是這個地方。
你不要看這個圖,我把人性的心理狀態都講得很清楚,民間那些人在演的戲大概都演這個地方,都在這邊演戲所以很精彩,越苦難越精彩,你這是什麼菩薩摩诃薩,我搞不懂啊。
那我們到這個地方來,你必須很嚴肅地看待它。這個地方的人,通常是善根已經比較深厚了。慢慢的,他只要能夠體會到生在這個世間是那麼的無奈,那個苦是很難講,是無奈,因爲無奈所造成的逼迫感非常的強。你看通了,你就可以放下了。那個要放下叫出離志,出離心。
好,那麼就開始,現在要來講的是這個摸索的問題了,從這邊到這邊。所以當你淨識産生的時候,其實叫初果向,向初果走,還沒到初果。到初果叫做初果位,初果位的時候是把這種狀況看得很清楚。所謂很清楚,其實是比這邊清楚而已。這個叫做一挂粽子繞一圈,它是一坨繞過去,我看到了這樣而已,但是沒有辦法,像這個地方講的是很清楚。
到這裏是叁果位,你進到這裏面是二果位,初果是從這邊“嘣”跳過來而已。這裏面的概念是比這邊的概念要細,所以叫做識。識是比概念,這邊叫概念,這是善惡念,這邊講的是概念。這概念是比較粗,所以每一個概念有無量識,概念取舍之間通常是取善念,造善業,通常。
偶爾也有一些弄錯的,爲什麼弄錯,因爲法律規定。法律規定說這個墮胎是合法的,不能叫墮胎,叫優生學,見鬼啊。但是墮胎就是殺生,可是法律准許,准許就好吧,善念。法律准許叫善念。真理上是不是叫真善呢,那不一定。你去墮胎優生學,那就有果報,對不對?但法律准許。法律准許,你的概念就不一定准許,問題是在這裏。所以這個地方是通常叫善念,善念的意思是法律道德所准許的叫善念。但是呢這裏面還有染,現在把染除掉了就淨識,淨識就開始要往這邊進來了。所以我們現在看的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現在我們開始禅修的時候,從這個淨識裏頭開始要做這個工作,那問題就來了。你在禅修的時候,就是我靜下來,我現在要看那個念頭,這裏面工程還很複雜的。看念頭,念頭是怎麼看呢?當我把心平靜的時候,我用的那種形容狀況就是指,我們的心平靜下來就好像這個板面,它擦得很幹淨,這個叫純淨。
可是這個心它雖然靜下來,可是塵境會進來,塵境進來的時候,就好像這個板面上,這心湖很平靜,那個塵境進來,像一個東西掉進去,那心湖會起一個漣漪,然後你心再守住,那個心的漣漪過了以後就沒事了,那你只要守住就好。現在你真的用心的人,入禅定的人就是漣漪一來……你跟著水波一直出去了,心已經被騙走了,這個時候叫被俘虜了。被什麼俘虜?被境界俘虜了。禅定會被俘虜的,你不知道。因爲你會覺得那境界很美很好,很好很美就去了。
所以我們說置心一處,使心不亂。你現在這個使心不亂是指這個境界産生,不打擾我,那個不算修行。這個境界産生,不打擾我,那叫初果向。這裏面的境界産生,不打擾我,你在這裏,四果向。你要注意,當你在這個境界裏,境界産生,你甚深禅定,你跟著境界走,會一直繞,初禅定、二禅定、叁禅定、四禅定,你會一直進去。但是你心一直在這邊繞,你知道一直在繞哦,因爲那境界來,境界就是“受”了,你一直繞。這個地方是叁果,你假如一直繞是二果,你要留意到。你停不住就進不了叁果,因爲到叁果,五不還天,肯定,我跟你講,我講的跟原始教義是完全相合的。
你假如守住這裏不動的話,是叁果,叁果是不還果,你就到五不還天去了。但是你不能定位的時候,你就一直在這邊繞,那就看你繞的功夫,繞得越高的話越高,它超過色界到達無色界去。你看看,基本禅定你可以在這裏完成,他都在修行,生滅念裏頭都在修行。這邊是修養,這是修行。外道也在這裏修,那你能不能分別出來。這個一繞,這個繞就一直繞一直高一直高高,到色界到無色界去了。
我們是講在這個繞,馬上到這裏來,叁果,不在這裏面繞二果,從叁果到四果向,這邊四果位。這二念四果向,叁念是叁果,二念四果向,一念四果位。在這邊看這個東西,修行,我們橫出叁界,是這個地方橫出叁界。你假如一直在這邊繞的話,那十二門禅就四禅八定一直上去,差別在這個地方。
我們在這個地方,叫初果向、初果位,初果位還沒有辦法在這邊繞,是在這邊繞。你要看得出“哦!我的念起念滅,這個念沒有善惡。”有善惡的念,看“哦,這個好念頭,這個不好念頭,要這樣才對、那樣不對。”那是在修養。不是對不對的問題,是我看到“哦,這個念起了。”我這個念,念起念滅只看到念起。我有想吃的念頭,“這個吃,現在不是吃飯時間,現在才十一點,不是吃的時候,再忍一下,等一下就打板了。”那叫善惡念,那很明顯的就是善惡念。所以我們在上班常常肚子餓了,一看表,才十點半,“還沒,再等一下。”那是善惡念。這個控製不住,拿起來就吃了,那叫意識形態。你不能控製,對不對?現在你有概念,你知道會控製。
可是現在我們修行不是講這個念。是你心靜下來以後,那你會看到,我有個念頭,想吃的念頭,我知道了,我知道想吃了。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的問題,我有一個念頭想吃,現在呢我不吃,我就把那念頭給消失掉,那都是這種概念。那是初果位,不是在這個念頭起來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我看到了念頭起來,這個念頭下去,這個叫初果的部分。
那你要很清楚看到,假如你這個地方沒有出離心,你就去訓練外道禅,一定要有出離心,你才能夠橫出叁界。差別在這裏。假如沒有出離心,你修的一定是禅定,初禅、二禅、叁禅一直爬;你假如有出離心的話,從這裏從這個地方還會到二果位,二果位到叁果位,定在這裏,第叁念,受是第叁念,然後第二念是色。這個地方畫一條線有沒有?這個地方第二念是色,這個圖好像不太好,第二念是色,然後要橫過來是第叁念,第叁念畫下來是受,這是第叁念畫下來,我在寫這個沒有留意到,一念無明起,這裏順過來是色,色就是第二念,這個地方距離應該寬一點,第二念跟色連在一起,第二念到第叁念,從第叁念畫下來是受。這個地方是第叁念畫下來,好像是從色畫到受,色移過來是受,受就是第叁念才畫到這裏,這裏有一個箭頭,這裏稍微改一下。
這個部分,我們講從受是叁果,第叁念是叁果,第二念是四果向,第一念是四果位,那麼受以後就開始在這邊繞了,很清楚很明白,我的識在哪裏,那時已經是二果位了,不知道我的識在哪裏,那只是初果,入流而已,入流初果,到能夠確定我的識是怎麼樣,這是二果,來到這裏是叁果,叁果還在基本禅定中,但是你定位在受的時候,已經是叁果了。所以叁果位,你假如不再精進的話,那下次一定是五不還天。你假如都在這邊一直繞,繞到最高是四禅定,四禅定不一定入第五不還天,但是從禅定中可以橫出叁界,是沒有錯,你到那時候要有人指導。
你現在在禅定中,我要指導…
《耳根圓通章 第二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