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耳根圆通章 第十七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好,现在还没有拍纪录片,这个时候呢,你要做到什么时候才叫入流。任何地方都一样!你现在学禅,学到什么时候,才叫做进入状况?对不对?那么运动、运动要到什么时候,才进入状况?你不要那个指导的法师说一二、一二,你就一二、一二,跟吸吐、吸吐有什么不同?不是,你自己要想,我这个地方,赶快什么时候,可以进入状况,这些怎么,自己要去改进。团体在一起它都是一个模式,那叫族群公约,这样的一个训练,你照这样子,那只是个模式,重点是你自己要想办法进入状况。你假如都不想办法进入状况,那模式根本没用,那你变成机器人了,不是,你一定要赶快自己想办法,自己进入状况那叫入流。

  同样的,它现在哈达瑜伽要怎么入流,刚才我们讲那个目的跟原则,它的训练方法其实就是用六根,用六根来训练都可以,但大部分都是这个从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来训练。意根也可以训练哈达瑜伽,不过大部分意根都转到思辨瑜伽去了,你为了身体的状况,你直接从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来训练,我们通常都讲六根门头全面打开,那你用一根就可以,这叫都摄六根。虽然全面打开,就好像我们停车场里有几个门通通打开,事实上你这部车,只能一个门出入,你有可能六个门同时开进去吗?一部车怎么开六个门,对不对,你一个门就可以了。同样你六根用一根,传统的说法是说这里用耳根,但我们看这整个的经文里头看,没有一个耳根,它只讲闻性,解释的时候说是闻性,闻性也未必是耳根,没有人讲鼻根,也是用闻的,对不对,那你说哪一根?其实它六根都可以用,我们现在按照传统的说法,这就无所谓了,不要人家用耳根,你就一定要用六根,我们还是用耳根来讲,用耳根,怎么入流亡所,这里面讲的就是能、所两个东西,入流是指根性,要用到根性,亡所是讲尘境。

  那么你要用根性之前,现在一个凡夫,初学的人来讲,就是用识性,他不会用根性。所以,我们才跟各位讲说,你的识性要调到住,这个地方用生灭念,你从这个地方才能开始讲,要不然没有办法。所以哈达瑜伽来讲,基本上,它还是从识性开始,这个识性的要求就很高了,它不可能太低。用变异念不可修,善恶念也不能修,那从生灭念开始,而生灭念,你一定假如你是用耳根的话,那你要知道什么声音,这个是最好训练的。譬如,我最讨厌那种声音,最讨厌,但是你就去看,那最讨厌的声音是怎么来的。讨厌的声音大概比较少吧,刚才,唧唧叫那个声音就讨厌的声音,那常常就在那个地方开悟你知道吗?我们通常讲的,是另外一个,是属于综合法尘的部分,就某人讲话的时候,我就是讨厌!这是综合法尘啰,你不是对那个声尘讨厌,那个人讲话的那种调调,或者那种态度,或者每次讲话都是那个模式,这个你讨厌,这是综合法尘。要留意到,这个不是声尘,有没有,弄清楚啊,我就讨厌见到他,讨厌见到他,你见到他,其实是综合法尘。

  那假如是综合法尘的这种情况,那么声尘,那只是个媒介,你会去摸索到那个综合法尘变成一种法尘,它是法尘,它不是声尘了。那你还是用耳根去听,听一个综合法尘进来,你要留意到耳根、意根是可以通的,你透过综合法尘,你就可以发现六根是互通的。因为大部分,你的变异念跟善恶念当中,都是综合法尘,综合法尘来的,它不一定从意根来。它是从透过耳根譬如说:“我一听到他的话”,你没有看到,只是听到他那种讲,你就开始讨厌起来了,开始讨厌起来这就是综合法尘。可是你听,是透过耳朵来的,对不对?你假若说,“我想到他讲的话”那就意根了,对不对,那是意识。意识是,想到他讲的话,我就恶心,那就是你的意识的综合法尘。可是现在,我一听到,他这样讲我就恶心,那是综合法尘,是耳根,接触到的声尘,你已经转化为综合法尘了。也可以修,所以,这只是一个媒介,你的耳识,在这里只是做一个媒介。声尘也好、综合法尘也好,你要怎么样子卡位定在那里,把它变成一个识,而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透过那个识在那里,你会捕捉它,入流以后,当你那个时候,你捕捉住它的时候,我们的语言叫做捕捉,就是那个情境,你安住在那里。其实那个所,你在捕捉的那一刹那,有所,安住的那一刹那是无所。所以你会发现,我要停在那里,然后它就不见了。你有没有打坐,你没打坐,没到这里,我讲什么你就听不懂了。那情境来,对,好像抓住了,可是捏下去就不见了,有没有?喀!捕捉住了catch到了,然后呢,要再捏下去又没有,那叫亡所知道吗?声尘你怎么捕捉住?可是你一定要捕捉住,可是你捕捉不住,它已经不见了,你听到,听到已经不见了,这个就是心境的问题。

  我们看,这些大德们的注解,好像都很清楚,但是你要留意到,那实际我们在运作的状况,所以,为什么要跟各位讲说:“你一定要先数息,置心一处这个基础一定要有”。到那个地方,这状况一来的时候“嗯对!嗯对!哪里去?”好像那老鼠很清楚的抓住了,可是抓住又没有了。可是,你又很明确抓住了,可是不见,它也没跑掉,因为它本来是虚幻的,尘境本来就虚幻的。这一个用,假如你是用耳根、耳识对声尘的话,这个东西更明确,你假如用眼根对色尘,那色尘可能你会碰到真实的。但是,你从眼识对色尘,你也会有这种感觉,尤其对光更有这种感觉,所以入流亡所的这个部分,你自己一定要去体会。真的到那个地方,你要捕捉它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个时候入流亡所所讲的是动,动境,动的境界,你才有这种感觉。

  另外有一个,就是静的境界,静的境界就是,像我们听到声音,你注意听你说没有,什么没有,你听到没有,没有的那个没有就是静的境界。我讲,你在听,我一停,你的耳朵拉很长,那个时候,你就在听静的境界。我讲你听到,是动的境界,这个叫动尘。我停住我没讲,那个叫静尘。你听到动尘,你也要听到静尘。所以,我们常说,你外面找找看,没有啊,没有看到啊!那没有看到那叫动尘,你没有看到的那个本身是静尘,你要找的那个是动尘。

  外面一只狗把它抓过来,你找了半天没有狗啊!没有狗是静尘,你要找的是那个动尘。你能不能体会到动尘跟静尘之间的关系,这叫动、静二相。我们要不理会动的境界,要不理会动,静容易,要不理会静境,就是静的境界,你是个盲点,对凡夫来讲,那是一个盲点。你要留意到这个部分,动的境界凡夫可以体会到,所以凡夫会说:哇!好美哦!这里好宁静哦。其实宁静就是静的境界,凡夫喜欢静的境界,为什么?因为他在城市里头吵死了,所以他就要到乡村来到山林来,他放假就要到都市里去百货公司去,看电影吵的要死,因为他在外面本来是静死了,所以出来吵一吵,好像回家去,就比较有生命能量。那城市里的刚好相反,平常是吵死了要到乡村去静一静,度假。这两个也是奇怪,用大脑就这么矛盾。你看,他待在静的环境里头待久了他会厌,你在动的环境里头待久了你也厌,然后,刚好交流一下。不然,百货公司礼拜天就可以休息了,它刚好礼拜天是乡村的人进来,乡村刚好到礼拜天是给城市里头的人用。

  这里面就是说让我们去发觉动静二尘,动静这两个尘静的相,你能不能够全部一样,把动的境界跟静的境界都一样亡所,这个就是要相当的训练了。能够在这个境界里训练到这个时候,你随时都在放假,我跟你讲,随时都在放假。那我们假如说动的境界你能亡所,静的境界不能亡所的话,那你也没办法放假,你的心永远都是疲倦的。必须动静二相,动的境界跟静的境界你都能亡所。这是一层功夫,第一个是动的境界要能亡,不执着,第二个是静的境界,也要能亡不要执著,这个时候入流来讲,他的功夫就比较深了。我们通常入流到这里,叫做初果位。只有动相能亡叫初果相,到静的境界静相能亡那就叫初果位。再来就是这两者都能够停住,动、静二相我了然,但是呢我不理它,我在这个时候,能够安住那个能,你那觉知的能会继续前进。所以这经文里谈到这里,你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个训练,闻法的训练,就我们讲哈达瑜伽的训练,首先要能入流亡所,这是第一个。

  所入即寂,所,所静了,其实那个入是入流,就所跟入是同时的,所入那个尘静,寂,尘境就分这两个一个动、一个静。从这个地方来看好像都是讲声尘,那么,我们告诉你,那个色尘也一样,晚上回家里,你说把灯打开,没有啊,没灯什么也没看到一片漆黑,那个什么也没有看到,那叫静相,对不对?灯一打开就所看到的都是动相,那是眼识对色尘,这个叫做,五色能迷眼根,这个叫动相。当然黑一色,什么也没看到,那叫静相。白天,我们仰看天空万里无云,什么都没有那叫静相。是不是这样,你注意看。那么六尘境界都有动、静,就有跟没有,香味有没有闻到“哇!那个沉香好香”没有啊,那个没有就是静相。那个嗅尘也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六根对六尘都有动、静两相。那你能不能够,能、所皆亡?这能所双亡其实是初果而已,能在这个地方是还不能亡,但是呢,所必然可亡,而这个里面不是无知,没感觉到不算,那里一条虫有没有看到,虫?虫?在哪里?明明就在眼前,因为你不认识,不认识那不能够就叫做亡所,不认识是无知,不是亡所,这个状况我们先弄清楚。这个既寂所入既寂的这既寂就是说它亡叫寂,寂是寂静,这个寂静跟寂灭的寂不一样,这文字是相同,所指的标的不一样。

  

  

《耳根圆通章 第十七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