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要先建立起健康的人格性问题,健全的人格性,那五大人格性,你要先去具足这些条件。为什么我们讲到最后,越讲越回去缩到这里来,那没有办法,因为你这些都不具足,所以我们现在,从你人格性的养成开始一直到这里。这已经讲的,师父真的已经很倒霉了,讲到最后是教各位洒扫应对进退。因为你洒扫应对进退没弄好,你人格性不会健全的。一个人连基本处世的态度跟要领都没有的话,你说你怎么应对进退,你应对进退都有问题,因为你基本的处世能力没有。
我们这里不是教你多厉害,都是基本的,不会做事不要紧,你要会做人,因为你会做人你懂得基本的处世原则,你会做人,可以带人来做事。现在你一个人是万能的,但是你与人不合有什么用呢?到最后还是回归,从洒扫、应对、进退。你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这些基本工作都不会做,修行有什么用,已经没用了,所以你真要修行我们先看这个部分。
话再讲回来,你的心智年龄成熟到哪里,就看你洒扫应对进退。应对进退有问题的人,心智会怎么成熟?社会年龄会怎么成熟?不可能的。这个有问题的话,你EQ一定有问题。IQ不会有问题,因为你的聪明伶俐,在世间花枝招展这没有问题。可是你基本的应对有问题,也就基本的处世态度有问题。态度,那个心态,处世的心态、与人相处的心态一有问题,你的社会年龄就心智年龄有瑕疵了,一有瑕疵的话那你的心灵年龄,BQ这个部分你不可能成就的。所以我们先从这个地方讲,你这里真没问题,后面这个地方我们跟你保证没有问题。
所以你第一步,入流的第一步不要弄错,入流的第一步没有办法掌握好,那没办法。所以第一个第一句话,观世音菩萨讲的,因地,“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观世音菩萨都要顶礼佛足。那我们不是观世音菩萨,我们在因地,所以我就跟各位讲说,我们每天起来,你有没有礼佛?每天睡觉你有没有礼佛?每一个信众、每一个僧众每天起来有没有顶礼师父?
现在我跟你讲没有用了,出家众哪一个顶礼师父,看都看腻了,早上起来还没讲话我就知道他要讲什么了,你会顶礼吗?你会礼敬你的师父吗?你既然不会顶礼你的师父,那别想了,怎么入流嘛。这因地嘛,观世音菩萨要跟世尊讲话都先顶礼了,你跟师父讲话有没有先顶礼,有吗?别争执就万幸。你看嘛,还有其他什么好讲,你说我知你知,我心里恭敬你、向你顶礼这样就好了,不要那么肉麻。没有办法。我们是很喜欢亲近善知识,有德行的人,你都是第一次见面顶礼作代表,其他以后全省了,全部省掉了,这一省你的贡高我慢心、骄慢心就起来了,你想要成就净妙国土不可能,第二世界不可能成立。
第二世界要成立,第一个就是无骄慢心、无傲慢心,这骄、傲、慢、我慢,这骄跟慢要先除掉,这慢心不除其他没有了。这文殊师利菩萨告诉我们的,不是我跟你讲的,你不要以为我跟你讲都是我讲的,那文殊菩萨讲的。你慢慢的一个一个去看,三十个条件,无骄慢心一个,于众生生平等心,这第二个,第三个修真供养,每一个都有十个条件。
慢慢的去看,你不要以为你都懂了,到了成佛以后,文殊菩萨还教我们这个。我们成佛了没?人家成佛以后,因地到成佛,文殊菩萨都还教我们,不要有傲慢心、不要有骄傲心。骄慢心要无,这个无是零,换句话说无骄慢心必须要一百分,这个不是75分、85分、90分的东西了,一定要100分,不然你没有办法成就净土。那你想想看,我们因地人,还需要再学的那么多,那你还讲什么,你还讲什么,你说呢?有什么好傲慢的呢?
所以因地的部分弄清楚,果地的,它当然跟你相应,它因这样、果这样。他说“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果嘛,对不对,在二果、三果那里。那现在你所遇到的,你假如用变异念跟善恶念,你纯粹都在修人天善,那真的是远种菩提因。一闻观世音菩萨名号,将来可生人天。但是一有骄慢心那就不在此数,因为你不是善恶念,你是变异念。从变异念中来讲,你到命终的时候,要把这个佛号念出来你都念不出来。善恶念有可能,因为善恶念会预知时至,无疾而终,在那状况中,你想要持诵佛号那有可能。但是你在变异念中要想持诵佛号,除非你是大善根人。
你不要看大罗刹、恶罗刹,那个还是经过大修行以后才有的,罗刹、鬼王,有没有,那个都是大修行的,只是修错了。但是他在临命终时呢,有那个因缘的话,他会提起正念。那又不一样了,你不能够跟那个比。但是你在这个时候,因地的这个时候,我们从正法来,一定要好好的训练好自己,怎么样从善恶念入生灭念,人格性要怎么健全,这个还是回到这里来。
我们一再告诉各位,你真的很健全,你真的很健全又仔细的再检验一次又怎么样呢?就是不健全的人,他才不愿意去检验自己。像我们每一个很健全的人,你都会很谨慎、很小心地呵护你的人格性不要有瑕疵。一个修行者到了某一个程度,要检验他自己的人格性健全不健全。到某一个程度,他检验他的人格性健全不健全,是以两个来检验的:一个是他的理念,就是他的菩提心。他有没有坚持这个菩提心,坚持菩提心,来检验他的人性健全不健全。那你假如菩提心经常跑掉,那对不起,你还是洒扫应对进退。
就这个很简单的一个检别法,你要能肯定,你行住坐卧、一切应对进退都不离菩提心,这个时候你就直接用菩提心来检验就好了。那你有没有坚持菩提心嘛,你不要动不动一吵架就用菩提心来做坚持,那不算。你骂人家都对,人家说你都不对,只要人家说你都不对只有你才对,那就不对了。那你是把菩提心当工具、当武器,那不对,那绝对不对。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一再地提醒你,提醒你,还是把基础弄好。第一步不要走错,第一步绝对不要走错,第一步正确的话,那你带着第一步的那种初衷,这个叫初衷,初发菩提心的那个初心,不要忘了,带着它,一直带着它,你自然就会一直深入,那你会从第一步到成佛一步都不差。你的初心正确,将来忘了,那叫忘失菩提心,那你在修魔业不在修佛业,要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会一再地去检验,一再去检验,我们的人格性健全不健全。一健全以后,你到第一步踏进来以后呢,你再以这个地方,以不失菩提心做为你所坚持的目标,那就好了,初果以后啊。那问题是,你真的这样吗?你的人格性真健全吗?自己仔细的检验看看,再回过头来,洒扫应对、进退。那我们要圆满菩提道不难,那万行因行自然就会具足圆满。
好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里。
《耳根圆通章 第十六集》全文阅读结束。